二年级上册-1.4 团团圆圆过中秋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二年级上册-1.4 团团圆圆过中秋 教案

资源简介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
阳泉市开发区实验小学 杨瑞云
【教学内容】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第一课时《团团圆圆过中秋》。
【教材分析】
让学生了解一些中秋传说、中秋习俗以及与月亮有关的知识,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感受借月思亲的情怀,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学情分析】
中秋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二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国的社会风俗知识知道的不多,知识面还比较窄,对实际生活的中秋节了解不是很多,只限于知道要吃月饼,没有感受到中秋的月圆也代表着人的团圆等深层次的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秋节的传说和有关习俗,进一步认识中秋。
(二)过程与方法
在相互交流中展开学习,在活动中体会亲情和友情、思念和团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珍爱亲情、友情,积极、愉快地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中秋节的传说和有关习俗,进一步认识中秋。
2.在相互交流中展开学习,在活动中体会亲情和友情、思念和团圆。
难点:
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珍爱亲情、友情,积极、愉快地生活。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中秋节的传统故事、中秋习俗、描写中秋或月亮的诗歌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回忆、谈话、讨论等
【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猜谜语,引出中秋节
一、谜语导入,畅谈过中秋
(1)出示谜语 月团圆,人团圆,
家家户户笑开颜。
吃月饼,看花灯,
全家赏月聊聊天。
让学生猜一猜。
  (2)师生谈话:秋天有哪些节日?你印象最深的节日是什么?
  (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家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感受中秋阖家团圆的幸福快乐,体会浓浓的亲情。顺势导入本课的主题——团团圆圆过中秋,并板书课题。
  点评:本课采用了谜语导入的方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谜语,引导学生走进秋天,并从秋天众多的节日中直接引出印象比较深刻的传统佳节——中秋节。在学生兴致勃勃地交流自己家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时候,教师自然而然地引出中秋节是团圆节的话题。导课生动,过渡自然。
 二:开开心心话中秋
  (1)关于中秋,你都知道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中秋节的来历、习俗、传说等,每组派代表发言。
  (3)教师提问:同学们,想知道祖国各地、各民族在怎样欢庆中秋吗?(播放视频。)
  (4)拓展: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感受?你还知道哪些过中秋的习俗呢?
  点评:通过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上小组交流,我们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地了解有关中秋节的知识,使其加深认识,感受人们祈盼团圆、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在了解当地习俗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欣赏祖国各地、各民族欢庆中秋的场景,使学生不仅可以感受中秋节的热闹、团圆和快乐的氛围,还愿意亲近、认同和传承我国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三:团团圆圆品中秋
  (1)古时候,漂泊在外的游子常以描写月亮的诗词来寄托他们的思乡之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与月亮有关的诗歌,并播放古筝名曲。)
  (2)赛一赛: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月亮的诗歌呢?
  (3)写一写:中秋节赏月以诗会友是必不可少的。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写两句有关月亮、中秋节的诗或者儿歌。
  (4)体会了中秋节的快乐和诗情画意之后,我给每一个学生准备了一份礼物——一块月饼,让学生一起品尝月饼,感受幸福。
  点评:通过赛诗会和品月饼,教师创设了一个班级庆中秋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品味中秋。品味的层次也是由浅入深,最初是品味中秋节的快乐和诗情,学生在欢快的节目表演中不仅感受到了快乐热闹的气氛,更领悟到了中秋节这一传统文化节日所蕴含的情感和人文情怀。其次是品味中秋节的香甜和幸福。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打开奖品,感受老师带给大家的惊喜,然后让学生尽情地品味,细细地感悟,在品味中感受月饼的香甜,以及全班一起过中秋的幸福和快乐。
  四:敬老爱老过重阳
  (1)说一说: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从交流中引出“重阳节”。
  (2)读一读:阅读教材,了解重阳节的来历。
  (3)提问:重阳节这一天,我们有什么风俗习惯呢?人们会做些什么呢?
  (4)拓展:这一天,你会为家里的老人做些什么呢?怎样表达你的敬老爱老之心呢?
点评:重阳节又叫“敬老节”,这一节日不像中秋节那样受到广泛关注。因而,老师需要在导入上花点心思,这样教学才会顺利。鉴于多数学生对重阳节不了解,通过教学,我们让学生能够了解重阳节的时间、来历、风俗习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重阳节敬老爱老的感情,并能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在平时也能尊老爱老。?
【板书设计】
团团圆圆过中秋
中秋节 八月十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