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运动的水分子第二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沉降、过滤、吸附、蒸馏等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能述说自来水的净化过程。2、初步学会过滤操作。3、了解软水和硬水,知道生活中如何区别及常用的软化方法。4、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4、学习分类的方法,培养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及节水意识。课前巩固:水的三态变化中改变是,不变的是。分子的基本性质有哪些?举例说明。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分子是由构成的。(2)分子很小(和都很小)。(3)分子永远不停的做无规则的,温度,运动越。(4)分子之间有,一般固体液体气体,温度越高,温度越低,故有现象。(5)分子本身有,且分子之间有相互。(6)同种分子,性质。自主学习:1、地球上的水:地球上的水储量很大,分布很广,但约的水集中在海洋和咸水湖里,人类可直接利用的占地球总水量的。水的天然循环给我们带来了淡水,但天然水中往往含有、和等。2、天然水的净化过程:天然水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净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过滤:过滤时分离不同的物质,常用于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颗粒大小(1)一贴:;(2)二低:、;(3)三靠:、、。(4)过滤后浑浊的原因可能是?下一步该如何操作?(5)生活中有很多相似于过滤操作,举出一些事例?4、分离杂质的方法操作方法目的注意事项沉降除去加入明矾目的,过滤除去,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注意:、、。吸附除去(净化水常用、)吸附水或空气中有颜色或异味的杂质(疏松多孔的特点)蒸发主要除去是可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受热后由液态变为气态,扩散到空气中。注意:(1)蒸发过程中要用不断搅拌,目的是,(2)等有出现是再停止加热。蒸馏主要是利用液体不同,分离液体加热使一种液体变为气态后再冷凝为液体,注意:与蒸发的不同点。结晶得到溶于水的,(提纯方法)溶于水的固体通过或,从水中析出固体。5、物质分类物质分类纯净物混合物宏观微观特点联系实例6、天然水分类天然水分类定义实例区别软化练习与检测(19南京)过滤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A.烧杯B.漏斗C.玻璃棒D.蒸发皿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明矾净水的作用是杀菌消毒B.过滤是将溶液中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C.活性炭吸附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D.单一净化水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3、有关水的净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杀菌B.天然水净化过程中净化程度是由低到高C.经沉淀、过滤和吸附操作处理后,水变得澄清而透明,属于纯净物D.明矾不能降低水的硬度4、(2019·青岛)下列与水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变化B.活性炭在净水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C.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D.明矾可促进浑浊水中悬浮物的沉降5、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表示纯净物的是()5、水与我们密切相关,请回答:(1)自然界中的水属于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用__________检验某池塘中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6、、程晖同学将浑浊的湖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后,采用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请问:(1)加明矾的作用是_____,图形中还缺少一种仪器是_____,其作用是_____;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是为了_____;(2)操作过程中,他发现过滤速度太慢,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____;(3)过滤后观察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填两点)_____、_____;(4)改进后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地宣布:我终于制得了纯水!对此,你有无不同看法?说明理由:_____。答案部分自主学习:1、地球上的水:地球上的水储量很大,分布很广,但约的水集中在海洋和咸水湖里,人类可直接利用的占地球总水量的。(97.5%0.3%)水的天然循环给我们带来了淡水,但天然水中往往含有、和等。(泥沙、可溶性的矿物质、细菌)(杀菌)(吸附)(过滤)(沉降)2、天然水的净化过程:天然水(自来水)(蒸馏水)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净化过程中杀菌发生了化学变化。过滤:过滤时分离颗粒大小不同的物质,常用于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1)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2)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面高度始终低于滤纸的边缘;(3)三靠:烧杯尖嘴紧靠在玻璃棒上、玻璃棒紧靠在三层滤纸处、漏斗的下端紧靠在烧杯内壁。(4)过滤后浑浊的原因可能是?下一步该如何操作?1、滤纸破损;2、过滤时,漏斗内液体液面高于滤纸边缘;3、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换张滤纸重新过滤。(5)、生活中有很多相似于过滤操作,举出一些事例?(筛沙、网鱼、淘米、茶水杯中的漏网、滤去豆浆中豆渣、戴口罩等)5、分离杂质的方法操作方法目的注意事项沉降除去不溶性的大颗粒加入明矾目的加速悬浮颗粒沉降,过滤除去不溶性的小颗粒,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吸附除去有颜色或异味的杂质(净化水常用活性炭、木炭)吸附水或空气中有颜色或异味的杂质(疏松多孔的特点)蒸发主要除去溶于水的固体物质是可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受热后由液态变为气态,扩散到空气中。注意:(1)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均匀受热,防止液体溅出,(2)等有大量固体出现是再停止加热。蒸馏主要是利用液体沸点不同,分离液体加热使一种液体变为气态后再冷凝为液体,注意:与蒸发的不同点。结晶得到溶于水的固体,(提纯方法)溶于水的固体通过蒸发或降温,从水中析出固体。5、物质分类物质分类纯净物混合物宏观由一种物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微观一种分子至少两种特点组成固定性质固定保持各自性质联系实例蒸馏水、氧气、氢气空气、天然水6、天然水分类天然水分类硬水软水定义含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含较少或不含可溶性钙镁矿物质实例河水蒸馏水区别肥皂水蒸发等软化加热煮沸、软化剂练习与检测1、(19南京)过滤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A.烧杯B.漏斗C.玻璃棒D.蒸发皿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明矾净水的作用是杀菌消毒B.过滤是将溶液中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C.活性炭吸附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D.单一净化水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3、有关水的净化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杀菌B.天然水净化过程中净化程度是由低到高C.经沉淀、过滤和吸附操作处理后,水变得澄清而透明,属于纯净物D.明矾不能降低水的硬度4、(2019·青岛)下列与水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变化B.活性炭在净水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C.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D.明矾可促进浑浊水中悬浮物的沉降5、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表示纯净物的是(A)5、水与我们密切相关,请回答:(1)自然界中的水属于_混合物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用_肥皂水_检验某池塘中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6、、程晖同学将浑浊的湖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后,采用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请问:(1)加明矾的作用是_加速沉降_,图形中还缺少一种仪器是_玻璃棒_,其作用是_引流;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是为了加快滤液流下,防止滤液溅出;(2)操作过程中,他发现过滤速度太慢,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滤纸未紧贴漏斗内壁_;(3)过滤后观察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填两点)滤纸破损、过滤时,漏斗内液体液面高于滤纸边缘;(4)改进后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地宣布:我终于制得了纯水!对此,你有无不同看法?说明理由:_____。有,水中可能还含有可溶性杂质2.1运动的水分子第一课时学案学习目标:从水分子运动的角度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实质。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学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某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4、通过图示和事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初步形成物质的微粒观。课前预习:1、水是由聚集而成的,一滴水大约含有个水分子,水分子是由和构成的。水在自然界会发生哪些变化?自主学习:水的三态变化(1)宏观:固液气固态水液态水气态水分子的排列分子间的间隔分子运动的自由度(2)微观:(3)水分子的导致了水的状态的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分子的间隔,由变成气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分子间隔,水由气态变为。(4)应用:①路边的斑斑水渍为什么会消失?②烧开了水之后,揭开锅盖,有什么现象?如何解释?分子的特征(1)为什么可以闻到花香?。(2)夏天晒衣服为何比冬天干得快?。(3)酒精温度计遇热读数上升?。(4)为何物质有热胀冷缩现象。(5)酒精的气味和醋的气味为何不同?。归纳:(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分子是由构成的。(2)分子很小(和都很小)。(3)分子永远不停的做无规则的,温度越高,越。(4)分子之间有,一般固体液体气体,温度越高,温度越低,故有现象。(5)分子本身有,且分子之间有相互。(6)同种分子,性质。练习一:1、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2、在无外力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3、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4)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的微粒(水分子),说明?水的天然循环(1)简画出水的天然循环图?(2)实现途径:宏观上是通过实现的,微观上是水分子的不断变化和水分子的不断。(3)能量来源。(4)循环的意义:、.课堂检测:如图所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示意图(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煮沸后,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如图中的()A水分子本身变大B.间隔变大C.数目增多D.跑到容器的另一边2、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B.雪花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C.不同雪花中,水分子不相同D.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3、将分子特点的序号填在相应的空格内。①分子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②分子很小;③分子间有间隔,且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④分子间有间隔,压强越大,间隔越小。手放到火炉上烤干得快,说明;水受热变为水蒸汽体积变大说明;糖水可以通过滤纸说明;可以打气筒将较多空气压入自行车胎中,说明;一滴水,大约有1021水分子说明。答案:课前预习:1、水是由水分子聚集而成的,一滴水大约含有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水在自然界会发生哪些变化?三态变化自主学习:水的三态变化(1)宏观:固液气固态水液态水气态水分子的排列紧密有序松散无序很松散无序分子间的间隔很小较小较大分子运动的自由度固定位置振动不自由一定程度上自由完全自由微观:(3)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的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的间隔变大,由液态变成气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隔变小,水由气态变为液态。(4)应用:①路边的斑斑水渍为什么会消失?是由于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度加快,挣脱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离开液体表面,变成水蒸气逃逸到空气中。②烧开了水之后,揭开锅盖,有什么现象?如何解释?烧开了水之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水滴滴下:这是水蒸气在锅盖上冷凝的结果,烧水时,部分水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离开水面,向锅盖运动,这些水分子遇到冷的锅盖后,失去部分能量,运动减慢,由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彼此靠近,聚集在一起,凝结成水滴。分子的特征(1)为什么可以闻到花香?分子的不断运动。(2)夏天晒衣服为何比冬天干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3)酒精温度计遇热读数上升?酒精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之间的距离大。(4)为何物质有热胀冷缩现象?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温度越低分子的间隔越小。(5)酒精的气味和醋的气味为何不同?构成酒精和醋的分子不同。归纳:(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2)分子很小(体积和质量都很小)。(3)分子永远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4)分子之间有间隔,一般固体小于液体小于气体,温度越高间隔越大,温度越低间隔越小,故有热胀冷缩现象。(5)分子本身有能量,且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6)同种分子,性质相同。练习一:1、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2、在无外力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分子在不断运动)3、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分子受热,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气体会膨胀,故轮胎会炸裂)(4)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的微粒(水分子),说明?(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水的天然循环(1)简画出水的天然循环图?【答案】(2)实现途径:宏观上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微观上是水分子的能量不断变化和水分子的不断运动。(3)能量来源太阳能。(4)循环的意义:实现水的自身净化、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课堂检测:1、如图所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示意图(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煮沸后,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如图中的()A水分子本身变大B.间隔变大C.数目增多D.跑到容器的另一边2、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B.雪花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C.不同雪花中,水分子不相同D.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3、将分子特点的序号填在相应的空格内。①分子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②分子很小;③分子间有间隔,且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④分子间有间隔,压强越大,间隔越小。(1)手放到火炉上烤干得快,说明①;(2)水受热变为水蒸汽体积变大说明③;(3)糖水可以通过滤纸说明②;(4)可以打气筒将较多空气压入自行车胎中,说明④;(5)一滴水,大约有1021水分子说明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1 运动的水分子 第一课时 学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doc 2.1 运动的水分子 第二课时 学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