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2.2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设 计 批注 教材 分析 本节是第二章《声音与环境》的第二节内容,主要是研究声音的高低——音调,并通过探究活动认识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在上节学生认识声音的产生、传播的基础上,本节是对我们所听到的各种声音进行“区分”,研究声音的一种特性:音调。只有学好本节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下节的内容:响度和音色。内容安排上首先从五幅图中认识到声音有差别,引发学生思考,接着通过活动1—探究并发现声音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音调与频率的概念,然后用波形图显示物体振动的频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接着通过活动2—探究弦乐器的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把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知识。总之,本教材更加贴近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学情 分析 本节是在完成了第一节的学习之后,学生已经有了声学的基础知识了,乐于进行声学相关现象和知识的思考,对于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很高,在其后的学习中要继续调动学生热爱物理、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恪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参与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发现物理知识的应用奥妙。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知道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 2、了解不同音调的声音在波形上的差异。 3、了解影响弦乐器音调高低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5、经历“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6、通过“探究弦乐器音调的因素”,让学生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通过参与两个探究活动,让学生养成观察、乐于探究的习惯。 教学 重点 “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探究影响弦乐器音调高低的因素”实验。 教学 难点 如何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音调的正确概念 教学 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多媒体辅助 教 学 过 程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 引入 『课件展示』:听声音:鸟叫、刹车声、狗叫、流水声、歌声……, 观察P30五幅图, 思考我们身边的声音千差万别,怎样才能科学地区分它们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区分声音 『板书』课题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倾听各种声音,思考如何区分它们。 阅读课文中的五幅图,思考差别 讨论回答 了解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 激发学生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的目标学习能力 新课 教学 一、乐音与噪音 『课件展示』听一听,比一比 图片1——歌曲《滴答》——优美, 图片2——电锯声——烦躁 你听到的声音有何不同?谈谈你的感受 『课件展示』从几方面比较乐音与噪音 几种乐器的波形图 『板书』一、乐音与噪音: 听男女歌手演唱的同一首歌《橄榄树》 倾听声音 思考两种声音的区别 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感受 观看课件,了解乐音与噪音的界定 记笔记 理解 记忆 品味音调的不同 比较男声和女声的音调有何不同 提示学生: 从喜欢的角度想 注意:及时提示、赞扬学生,感受成功。 对比记忆 利用不同歌手演唱同一首歌,更好地体会音调的不同 二、音调与频率 既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差别 必然与振动有关,那么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下面通过活动1来研究一下。 『板书』二、音调与频率 1、『活动1』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 『学生实验』 钢尺的振动 巡视,辅导学生实验 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验证结论? 阅读课文 试述方案 动手实验 观看视频 分析论证 得出结论 寻找新的方法 通过亲身经历探究活动,对比,帮助理解、记忆。 链接中考:齿轮 2、音调与频率的概念及关系 『课件展示』 比较波形图 『课件展示』 听听几种不同频率的声音(flash) 日常生活中女人、儿童的音调一般高,成年男子的音调一般低。 阅读回答 讨论分析 得出结论 理解记忆 倾听不同频率的声音,学会区分、辨别 尝试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联系生活 培养学生合作、分析问题的能力 感受声音,找出不同,学习区分 练习发声 三、弦乐器的音调: 三、弦乐器的音调: 观察各种弦乐器,想想它们是怎样演奏出不同音调的乐曲的? 播放吉他弹奏视频,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演示实验』 用玩具吉他演示弦的粗细,松紧、长短对音调的影响 『课件视频』(3个超链接) 改变弦的粗细、松紧、长短,听音调的变化。 『板书』 粗细 低 松紧 高 长短 倾听弦乐器的声音,思考问题 围绕问题猜想 讨论、回答问题 观看视频,思考吉他的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 参与活动 观看、思考 总结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信息 浏览 指导阅读 人和动物的发声频率与听觉频率范围 阅读课文 记忆人的听觉范围 课堂 小结 指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回忆、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培养总结、归纳能力 练习 课后 活动 1. 2.设计2个课外活动:划梳子 敲杯子或酒瓶 思考问题 小组讨论 完成填空 检测课堂学习情况 通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作业 1.课后习题:P34 1.2.3 2.预习:回答问题“男高音在引吭高歌”中的两个“高”一样吗? 巩固所学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本节课是声学学习的继续,先讲述从环保的角度把声音分为乐音和噪音,又从声音特点的角度学习利用音调的角度区分声音,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插入了许多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和歌曲,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有关声音的高与低,与生活中的说法有时不太一样,会导致学生容易混淆,尤其是和下一节学习的响度易分不清。因此,在下一节的学习中要注意对比学习。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