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从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到科教兴国战略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四大发明形成过程及意义,知道古代重要科技成就和发明及其影响。
2、了解工业革命的兴起和代表性的成就,能够对两次工业革命进行比较,并且说明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3、了解我国科技的基本国情,理解实施科教兴国的现实意义,提高自己的科技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我国古代科技成就和发明,归纳促进农业生产、文化教育的科技成就。能够对两次工业革命进行比较,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
2、教学难点: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分析当今时政中有关科技方面的问题。
三、教与学的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采用“先学后教,教学合案”的教学方法,结合图片、视频和史料,综合自学、质疑、讲述、讨论、问答、赏析等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时事,学会“以史为鉴”。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课前预习。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收集近期有关科技发明及成就的资料。
五、教学流程整体构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课前检测: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内容 打出多媒体 完成课前检测 检测上一堂课的复习知识
导入:以课前检测内容导入。 核对课前检测题目的答案,导入 学生回答答案。 使课前检测既达到检测的目的又达到导课的作用
课前预习(内容附后) 布置预习的任务,指导学生预习。 看课文及考点,完成预习作业 通过复习课文,尝试对我国古代科技成就进行归类,比较两次工业革命,在分析历史上的科技发明之后,理解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意义。
生问师导 组织学生质疑,指导学生互帮互助或者帮助学生释疑。 提出预习时的疑惑或者帮助其他同学解决疑问 通过教师的帮助和“兵教兵”的方法,解决学生在自学中的问题。
拓展深化(内容附后) 引导学生根据天宫、神八,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事件,提出问题 小组讨论天宫、神八,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事件,提出问题。 经过小组讨论,学生进一步明确天宫、神八,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事件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结果。
课堂小结 板书科技发明的发展线索。 在教师的指导下理清知识。 通过小结,回顾所学的知识,建立知识框架。
课堂练习(内容附后) 布置课堂练习,提出要求 完成课堂练习,互批互判。 通过当堂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达成教学目标。
附:
1、 自学作业
1、复习我国古代重要的科技成就和发明,完成:
(1)我国古代促进农业生产的科技成就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古代促进文化教育发展的科技成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促使人类战争由“冷兵器”时代向“热兵器”时代转变的科技发明是__________。
2、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时期
主要特征
主要发明成果和发明人
工业领先国家
对生活影响
对中国影响
共同影响
3、从我国古代科技发明与近代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来看,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因此,我国实施了什么战略?我国落实该战略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二、课堂作业
1、我国四大发明中对世界文化的传播有重要影响的是( )
A、造纸术、指南针 B、火药、指南针 C、造纸术、印刷术 D、印刷术、火药
2、以下不属于中国历史上农业方面科技创新的有 ▲
A. B. C. D.
3、在1888年9月12日的德国报纸上,有这样一段描述:“星期六下午,人们怀着惊奇的目光看到一辆三轮马车在街上行走,前边没有马,也没有辕杆,车上只有一个男人,马车在自己行走,大街上的人们都惊奇万分。”请你猜猜车上的男人可能是( )
A.史蒂芬孙 B.富尔顿 C.莱特兄弟 D.卡尔·本茨
4、作为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发明,电灯最早出现在( )
A.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B.法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5、1851年,在英国伦敦一座晶莹剔透的水晶宫内,第一届世界展览会隆重开幕,人们流连于异彩纷呈的展品之间,感叹着科技进步的神奇力量。这次展览会上,人们可以看到的展品是( )
A.火车 B.坦克 C.飞机 D.电话
6、科技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人类社会相继经历了蒸汽时代、电气时代,进入了信息时代。
(1)请在下面的年代尺上用“││”表示三个时代的开始时间,并注明时代名称。
─────┴─────┴─────┴─────┴─────┴─────→
1600年 1700年 1800年 1900年 2000年
(2)
①观察右图,说说1870年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居于前列的国家有哪些?
②分析图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了很大的优势,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学生,你应该怎么做?
7、2011年9月,中国水稻研究所宣布超级稻创亩产926公斤新记录,创下了世界杂交水稻较大面积亩产最高记录,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又一次与袁隆平这个名字紧紧相连。
(1)列举我国古代两项重要的农业发明。
(2)杂交水稻成为“超级稻”关键依靠什么?
(3)“超级稻”的研制成功对第一人口大国具有怎样重要的意义?为什么?
三、[探究深化]资料(做在幻灯片上)
材料一:2012年2月14日,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授予中科院院士谢家麟、吴良镛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材料二: 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连接,中国载人航天首次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续写了古代科技的辉煌。
问:
(1)“载人航天首次交会对接成功”应归功于实施了什么战略?实施该战略的关键是什么?
(2)国家召开科技奖励大会,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9张PPT)
小测验:每空10分,共100分。
1、汉唐文化主要有( )、( )、( )等形式。
2、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我国的( )朝,
从江苏( )出发,最远到达( )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3、新航路开辟中,首先到达印度的是( ),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的是( )。
4、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共同条件是( )、( )。
小测验:每空10分,共100分。
1、汉唐文化主要包括(史学)、(文学)、(宗教)等形式。
2、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我国的( 明 )朝,
从江苏( 刘家港 )出发,最远到达(红海 )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3、新航路开辟中,首先到达印度的是(达·伽马 ),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 )。
4、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共同条件是(国家强盛统一、经济发达)、( 掌握了造船技术、指南针的使用等)。
复习专题:
科学技术
考点整理:
(社会)考点17 知道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成就和重要发明(a)
(社会)考点18 知道近代工业革命中有代表性的成就(a)
(思品)考点38 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c)
考点内容剖析梳理
了解
理解应用
了解什么是科教兴国。
1、理解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从作用和现状来看。
2、解析科教兴国战略的举措:关键是
。
3、运用科教兴国战略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考点38: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c)
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探究深化:
材料一:2012年2月14日,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授予中科院院士谢家麟、吴良镛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材料二: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连接,中国载人航天首次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续写了古代科技的辉煌。
设问角度:
1、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角度
2、从近代工业革命科技成就的角度
3、从科教兴国战略的角度
探究深化:
(1)“载人航天首次交会对接成功”应归功于实施了什么战略?实施该战略的关键是什么?
(2)国家召开科技奖励大会,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2011年9月,中国水稻研究所宣布超级稻创亩产926公斤新记录,创下了世界杂交水稻较大面积亩产最高记录,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又一次与袁隆平这个名字紧紧相连。
(1)列举我国古代两项重要的农业发明。
(2)杂交水稻成为“超级稻”关键依靠什么?
(3)“超级稻”的研制成功对第一人口大国具有怎样重要的意义?为什么?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 自学作业
1、复习我国古代重要的科技成就和发明,完成:
(1)我国古代促进农业生产的科技成就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古代促进文化教育发展的科技成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促使人类战争由“冷兵器”时代向“热兵器”时代转变的科技发明是__________。
2、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时期
主要特征
主要发明成果和发明人
工业领先国家
对生活影响
对中国影响
共同影响
3、从我国古代科技发明与近代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来看,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因此,我国实施了什么战略?我国落实该战略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二、课堂作业
1、我国四大发明中对世界文化的传播有重要影响的是( )
A、造纸术、指南针 B、火药、指南针 C、造纸术、印刷术 D、印刷术、火药
2、以下不属于中国历史上农业方面科技创新的有
A. B. C. D.
3、在1888年9月12日的德国报纸上,有这样一段描述:“星期六下午,人们怀着惊奇的目光看到一辆三轮马车在街上行走,前边没有马,也没有辕杆,车上只有一个男人,马车在自己行走,大街上的人们都惊奇万分。”请你猜猜车上的男人可能是( )
A.史蒂芬孙 B.富尔顿 C.莱特兄弟 D.卡尔·本茨
4、作为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发明,电灯最早出现在( )
A.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B.法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5、科技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人类社会相继经历了蒸汽时代、电气时代,进入了信息时代。
(1)请在下面的年代尺上用“││”表示三个时代的开始时间,并注明时代名称。
─────┴─────┴─────┴─────┴─────┴─────→
1600年 1700年 1800年 1900年 2000年
(2)
①观察右图,说说1870年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居于前列的国家有哪些?
②分析图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了很大的优势,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学生,你应该怎么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2-3-4 列举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描述工业革命给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本课标旨在引导学生学习中外历史上一些重大领域的代表性的科技发明,这些科技发明是怎样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生产、生活的变化又影响了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变革,进而影响了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从而知道它们是如何推动历史的发展的。课标要求对学生进行历史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探究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历史责任感,理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课标与“4—1 列举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历史前进”的比较,课标的范围更小,仅仅让学生列举出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工业革命给“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指向性更明确,描述工业革命给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而不会是笼统的“推动历史前进”。
近代欧美工业革命中的科技发明重点体现在动力机器、交通工具、电的发明和使用等方面,促进了人类工业、交通运输、全球联系等方面的发展,大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也给亚非拉地区带来了灾难,但是进步与灾难对比,进步明显多于灾难。
根据对课标的理解,本课标的一级目标是:列举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描述工业革命给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二级目标是:了解欧美近代工业革命中有代表性的、具体的科技发明,通过对科技发明的分析,理解它们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体会它们对历史进程所产生的促进作用;同时,体会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所起的伟大作用。
本课标涉及的事件、人物比较多,复习时不可能对教学内容面面俱到,本课是专题复习课,我把与科技有关的考点内容进行综合,以具有典型区域特征的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发明和成就、近代工业革命中有代表性的成就、联系我国科技的现状与战略为代表进行教学。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按照“学生会的内容不用教,学生不会的内容要反复教”的理念,根据学生自学作业后的反馈,着重解决他们不会的知识。这里,估计学生对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及对中国的影响、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可能有困难,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理解、归纳能力;设计课堂作业,当堂巩固所学的知识;根据当前我国科技现状和措施,拓展延伸已学的知识,达到“学史鉴今”的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