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3.1溶液的形成(2)1.通过观察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现象,知道物质的溶解受多种因素影响。2.掌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3.通过探究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DC汽油去油污是溶解作用,洗涤剂去油污是乳化作用。20℃、20ml水5g硝酸钾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硝酸钾的饱和溶液20℃、20ml水10g硝酸钾该物质的饱和溶液该物质的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可以继续溶解的溶液.不饱和溶液当溶液中有食盐固体剩余,或再加食盐不溶解时,则说明食盐溶液为饱和溶液C①加:加入少量相应的溶质,若____溶解,则原溶液是饱和溶液;若______溶解,则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②看:溶液中是否有剩余的固体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若溶液底部有稳定存在的溶质固体,且该固体不再减少,则该溶液是该溶质的。不继续C①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不是②一定是饱和溶液1、让剩余的固体溶解,你们有什么好主意?2、在描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为什么一定要“一定量溶剂”呢?3、在描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为什么一定要“一定温度下”呢?再加点水或者改变温度若继续在加溶剂,原来饱和溶液又可以溶解溶质温度改变时,溶解能力也会发生,大部分物质的溶解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氢氧化钙的溶解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1、饱和硝酸钾溶液加水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液饱和与否是有条件的。加热2、饱和硝酸钾溶液3、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冷却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增加溶剂)(减少溶质)(改变温度)(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CB硝酸钾全部溶解,得到是澄清溶液。氢氧化钙没有溶解完,得到浑浊的混合物。对比实验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可能是稀溶液.2.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可能是浓溶液.3.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①固体溶解,形成紫色溶液对比实验2②固体几乎不溶解你能得到的结论是同一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其溶解能力不同。1、一定温度下,向一杯硝酸钾饱和溶液继续加入硝酸钾晶体并充分搅拌,说法中正确的是()A.晶体质量减小B.晶体质量增加C.溶液质量不变D.溶液质量增加2、25℃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CC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要大B.某硝酸钾溶液20℃时是饱和的,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到100℃时该溶液一定也是饱和的C.从一瓶饱和食盐水中取出100mL,取出的部分一定也是饱和的D.在20℃时,100g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和100g饱和的氯化钠溶液的浓度是相等的C§3.1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现象,知道物质的溶解受多种因素影响。2.掌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3.通过探究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重点:饱和溶液的概念。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板书设计:三、复习巩固:1、下列物质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蔗糖和水B.植物油和汽油C.碘和酒精D.植物油和水2、下列物质溶于水时能使温度升高的是()A.硝酸铵B.氢氧化钠C.食盐D.生石灰3、汽油去油污和洗涤剂去油污有何不同?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巩固:1、下列物质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蔗糖和水B.植物油和汽油C.碘和酒精D.植物油和水2、下列物质溶于水时能使温度升高的是()A.硝酸铵B.氢氧化钠C.食盐D.生石灰3、汽油去油污和洗涤剂去油污有何不同?一、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想一想在50mL的水中,能无限制地溶解硝酸钾吗?为什么?指导实验:实验1:归纳:1、概念不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判断的方法①加:加入少量相应的溶质,若____溶解,则原溶液是饱和溶液;若______溶解,则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②看:溶液中是否有剩余的固体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若溶液底部有稳定存在的溶质固体,且该固体不再减少,则该溶液是该溶质的。实验2:把实验1中没有溶解完的硝酸钾的烧杯中,继续加水,观察现象?然后再加硝酸钾固体,现象?现象:硝酸钾固体继续溶解实验3:给有剩余硝酸钾固体的烧杯加热,然后在冷却到室温,观察现象:硝酸钾固体继续溶解,冷却后有固体析出。归纳:探究物质的溶解性对比实验1现象:氢氧化钙没有溶解完,得到浑浊的混合物。硝酸钾全部溶解,得到是澄清溶液。结论:不同的溶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的能力不同。对比实验2现象:①固体溶解,形成紫色溶液②固体几乎不溶解引导学生归纳: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温度。本节课堂小结小组内完成互批完成课本p62【活动天地3-3】1、观察硝酸钾能否在一定量水中溶解情况现象:全部溶解部分溶解结论:不能无限制地溶解硝酸钾练习1、一定温度下,向一杯硝酸钾饱和溶液继续加入硝酸钾晶体并充分搅拌,说法中正确的是(????)晶体质量减小B.晶体质量增加C.溶液质量不变D.溶液质量增加讨论:1、你怎样判断食盐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当溶液中有食盐固体剩余,或再加食盐不溶解时,则说明食盐溶液为饱和溶液2、要想让刚才的饱和溶液中剩余的固体溶解,你们有什么好主意?3、在描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为什么一定要“一定量溶剂”呢?若继续在加溶剂,原来饱和溶液又可以溶解溶质4、在描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为什么一定要“一定温度下”呢?温度改变时,溶解能力也会发生,大部分物质的溶解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氢氧化钙的溶解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归纳:根据以上探究你能归纳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吗?练习2、若要将一杯不饱和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不正确的()A、加KNO3固体B、蒸发水C、倒出一部分溶液D、降低温度练习3、一定温度下,欲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1)降低温度????(2)升高温度?????(3)增加溶剂?????(4)增加溶质。其中一定能达到目的是(????)A.?只有(1)B.?只有(4)C.?(1)(4)D.?(3)(4)讨论: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对吗?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对吗?不对,饱和溶液可能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不饱和溶液可能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通过对比实验2,你能得到的结论是同一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其溶解能力不同。归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物质的溶解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回顾归纳本节课内容,学习方法课堂检测:1、一定温度下,向一杯硝酸钾饱和溶液继续加入硝酸钾晶体并充分搅拌,说法中正确的是(????)A.晶体质量减小B.晶体质量增加C.溶液质量不变D.溶液质量增加2、25℃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要大B.某硝酸钾溶液20℃时是饱和的,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到100℃时该溶液一定也是饱和的C.从一瓶饱和食盐水中取出100mL,取出的部分一定也是饱和的D.在20℃时,100g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和100g饱和的氯化钠溶液的浓度是相等的答案:1C2C3C§3.1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现象,知道物质的溶解受多种因素影响。2.掌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3.通过探究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复习巩固:1、下列物质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蔗糖和水B.植物油和汽油C.碘和酒精D.植物油和水2、取某固体物质5g加入20mL水中,测得溶液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该固体物质可能是()A.NaClB.NaOHC.NH4NO3D.CaCO33、汽油去油污和洗涤剂去油污有何不同?自主学习:一、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观察硝酸钾能否在一定量水中无限溶解(1)在盛有20mL水杯中加入5g硝酸钾,充分搅拌,硝酸钾全部溶解。(2)在上述得到的溶液中,再加5g硝酸钾充分搅拌,硝酸钾部分溶解。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温度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该溶质的饱和溶液。(2)不饱和溶液:在温度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3、练习1、一定温度下,向一杯硝酸钾饱和溶液继续加入硝酸钾晶体并充分搅拌,说法中正确的是(????)晶体质量减小B.晶体质量增加C.溶液质量不变D.溶液质量增加4、讨论:(1)你怎样判断食盐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当溶液中有食盐固体剩余,或再加食盐不溶解时,则说明食盐溶液为饱和溶液(2)要想让刚才的饱和溶液中剩余的固体溶解,你们有什么好主意?(3)在描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为什么一定要“一定量溶剂”呢?若继续在加溶剂,原来饱和溶液又可以溶解溶质(4)在描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为什么一定要“一定温度下”呢?温度改变时,溶解能力也会发生,大部分物质的溶解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氢氧化钙的溶解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5、归纳:根据以上探究你能归纳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吗?6、练习2、若要将一杯不饱和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不正确的()A、加KNO3固体B、蒸发水C、倒出一部分溶液D、降低温度练习3、一定温度下,欲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1)降低温度????(2)升高温度?????(3)增加溶剂?????(4)增加溶质。其中一定能达到目的是(????)A.?只有(1)B.?只有(4)C.?(1)(4)D.?(3)(4)固体物质的溶解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对比实验1现象:氢氧化钙没有溶解完,得到浑浊的混合物。硝酸钾全部溶解,得到是澄清溶液。结论:不同的溶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的能力不同。。2、讨论: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对吗?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对吗?不对,饱和溶液可能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不饱和溶液可能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在圆圈内填“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稀溶液”3、对比实验2现象:①固体溶解,形成紫色溶液②固体几乎不溶解你能得到的结论是同一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其溶解能力不同。4、归纳: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温度。课堂检测:1、一定温度下,向一杯硝酸钾饱和溶液继续加入硝酸钾晶体并充分搅拌,说法中正确的是(????)A.晶体质量减小B.晶体质量增加C.溶液质量不变D.溶液质量增加2、25℃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要大B.某硝酸钾溶液20℃时是饱和的,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到100℃时该溶液一定也是饱和的C.从一瓶饱和食盐水中取出100mL,取出的部分一定也是饱和的D.在20℃时,100g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和100g饱和的氯化钠溶液的浓度是相等的答案:1C2C3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1溶液的形成 第二课时 学案.doc 3-1溶液的形成 第二课时 教案.doc 3-1溶液的形成 第二课时 课件16.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