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1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学案学习目标:通过对乙炔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条件的探究,能区分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进一步理解燃烧是有条件的,知道控制燃烧的条件就能达到促进燃烧和防火、灭火的目的。2、通过对氢气燃烧和爆炸的实验探究,了解爆炸的原理及防范爆炸的措施,能识别日常生活中的易燃物和易爆物。3、通过对氢气燃烧和爆炸的实验探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从微观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复习巩固:燃烧具备的条件。2、灭火原理是,常用的方法有。一、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促进燃烧的方法探究)自主学习1:观察现象:1、乙炔在空气中与氧气中燃烧的情况在空气中:,在氧气中。2、当氧气的用量相对于乙炔不足时,乙炔燃烧,生成和水;当氧气充足时,乙炔燃烧,生成和水,写出乙炔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3、为何氧气充足时,乙炔会充分燃烧?(从微观解释)自主学习2:阅读课本P121完成问题:1、写出碳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写出高温条件下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氧化碳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溶于水,能与人体血液中的结合,使血液失去了输氧气功能。4、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比较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发生条件燃烧速率放出热量燃烧产物5、可燃物不充分燃烧会使燃料不能充分被,造成燃料的浪费,同时又会环境。自主探究1:解释下列现象:工厂烧锅炉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煤粉末状。。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3、用煤炭烧锅炉时,要用鼓风机不断往炉膛内存入空气。。4、家庭用的通常要工加工成蜂窝煤。。5、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不会燃烧,如果在纯氧中加热铁丝,就会看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归纳1:促进燃烧的方法(1)增大,增大。因此,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问题讨论1:1、为什么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烛火用扇子一扇就灭?2、室内着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烧得更旺,为什么?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将一根火柴头竖直向上,另一根火柴头斜向下,火柴在哪种情况下更容易维持持续燃烧?爆炸自主学习3:氢气燃烧与爆炸实验-------排水法收集一无底塑料瓶氢气,点燃,观察现象。当氢气刚开始燃烧时,只有少量氢气在玻璃管口与接触,发生反应产生的热量不多,很快就散失到空气中。随着燃烧的进行空气从瓶底涌入,在瓶子中与相互混合后,大量的分子和分子同时接触反应,瞬间释放出大量的,使气体体系在的空间里急剧膨胀,就发生了爆炸。问题讨论2:1、点燃炮竹时,会发生爆炸,把炮竹内药物取出点燃,则不会爆炸,其原因是?归纳2:爆炸的条件可燃物与混合(在爆炸极限之内)在有限的,瞬间放出大量的,气体。问题讨论2:4、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小组归纳3:生活中常见的易燃易爆物或场所:安全图标:课堂检测1.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柴时,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烧的跟旺。“火要虚”的实质是()A.散热的速度加快B.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木柴的着火点低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氨气B.氢气C.氮气D.二氧化碳3、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管理要求的是()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B.为了节约运费,把乙醇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一辆货车上运送。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里吸烟。D.生产乙醇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反思:答案部分一、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促进燃烧的方法探究)自主学习1:观察现象:1、乙炔在空气中与氧气中燃烧的情况在空气中:,在氧气中。(在空气中油黄色火焰,冒黑烟;在氧气中明亮的浅蓝色火焰,无黑烟)2、当氧气的用量相对于乙炔不足时,乙炔不充分燃烧,生成炭黑或一氧化碳和水;当氧气充足时,乙炔充分燃烧,生成CO2和水。3、为何氧气充足时,乙炔会充分燃烧?(从微观解释。温度达到乙炔的着火点后,乙炔分子与氧气分子有效碰撞,就能燃烧,在一定空间内,相互碰撞的分子数越多,燃烧就越剧烈。4、可燃物不充分燃烧会使燃料不能充分被利用,造成燃料的浪费,同时又会污染环境。)自主学习2:阅读课本P121完成问题:1、写出碳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写出高温条件下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能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液失去了输氧气功能。4、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比较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发生条件氧气充足氧气不足燃烧速率快慢放出热量多少燃烧产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颗粒等5、可燃物不充分燃烧会使燃料不能充分被充分利用,造成燃料的浪费,同时又会污染环境。自主探究1:解释下列现象:1、工厂烧锅炉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煤粉末状。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3、用煤炭烧锅炉时,要用鼓风机不断往炉膛内存入空气。增大氧气浓度。4、家庭用的通常要工加工成蜂窝煤。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5、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不会燃烧,如果在纯氧中加热铁丝,就会看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增大氧气的浓度。归纳1:促进燃烧的方法(1)增大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增大氧气的浓度。因此,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问题讨论1:1、为什么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烛火用扇子一扇就灭?由于煤炉的着火面积大,用扇子扇,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但温度没有降到着火点以下,相反却提供了氧气,所以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烛火的着火面积小,用扇子扇,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周围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所以烛火用扇子一扇就灭2、室内着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烧得更旺,为什么?因为打开门窗,会使室内空气流通,为燃烧提供更多的氧气,燃烧会更旺。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将一根火柴头竖直向上,另一根火柴头斜向下,火柴在哪种情况下更容易维持持续燃烧?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更容易维持,火焰不断加热火柴梗,使其达到着火点而继续燃烧爆炸自主学习3:氢气燃烧与爆炸实验-------排水法收集一无底塑料瓶氢气,点燃,观察现象。当氢气刚开始燃烧时,只有少量氢气在玻璃管口与氧气接触,发生反应产生的热量不多,很快就散失到空气中。随着燃烧的进行空气从瓶底涌入,在瓶子中与氢气相互混合后,大量的氢分子和氧分子同时接触反应,瞬间释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系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膨胀,就发生了爆炸。问题讨论2:1、点燃炮竹时,会发生爆炸,把炮竹内药物取出点燃,则不会爆炸,其原因是?(点燃炮竹时,里面的药物在有限的空间内迅速燃烧产生大量的热,使气体急速膨胀,故会发生爆炸。取出药物后直接点燃,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发到空气中,故不会发生爆炸。)归纳2:爆炸的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在爆炸极限之内)在有限的空间内,瞬间放出大量的热,气体急速膨胀。问题讨论2:4、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不一定,1.由物理膨胀导致的爆炸2.由化学反应引起的爆炸3.核物理爆炸)小组归纳3:生活中常见的易燃易爆物或场所:易燃: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沼气酒精、发胶、木屑、面粉、硫、磷等易爆:炸药、鞭炮、硝酸铵。场所:加油站、化工厂、煤矿的矿井、面粉厂等。安全图标:课堂检测1.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柴时,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烧的跟旺。“火要虚”的实质是()A.散热的速度加快B.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木柴的着火点低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氨气B.氢气C.氮气D.二氧化碳3、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管理要求的是()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B.为了节约运费,把乙醇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一辆货车上运送。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里吸烟。D.生产乙醇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答案:1、B2、B3、D)6.1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对乙炔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条件的探究,能区分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进一步理解燃烧是有条件的,知道控制燃烧的条件就能达到促进燃烧和防火、灭火的目的。2、通过对氢气燃烧和爆炸的实验探究,了解爆炸的原理及防范爆炸的措施,能识别日常生活中的易燃物和易爆物。3、通过对氢气燃烧和爆炸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从微观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重难点:促进燃烧的方法爆炸的条件板书设计:6.1燃烧与灭火(2)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导入:1、燃烧具备的条件?2、灭火具备的条件是?一、促进燃烧的方法1、演示,观看乙炔的燃烧气割和气焊当氧气的用量相对于乙炔不足时,乙炔炔不充分燃烧,生成炭黑或一氧化碳和水;当氧气充足时,乙炔充分燃烧,生成CO2和水。为何氧气充足时,乙炔会充分燃烧?(从微观解释。温度达到乙炔的着火点后,乙炔分子与氧气分子有效碰撞,就能燃烧,在一定空间内,相互碰撞的分子数越多,燃烧就越剧烈。可燃物不充分燃烧会使燃料不能充分被利用,造成燃料的浪费,同时又会污染环境。)拓展:一氧化碳的中毒与预防如何促进可燃物的燃烧?通过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实例引导学生归纳促进燃烧的方法1、工厂烧锅炉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煤粉末状。(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3、用煤炭烧锅炉时,要用鼓风机不断往炉膛内存入空气。(增大氧气的浓度)4、家庭用的通常要工加工成蜂窝煤。(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5、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不会燃烧,如果在纯氧中加热铁丝,就会看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增大氧气的浓度)二、爆炸演示:氢气的燃烧与爆炸实验排水法收集一无底塑料瓶氢气,点燃,观察现象。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说明爆炸的原因。爆炸的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爆炸极限之内)在有限的空间内,瞬间放出大量的热,气体急速膨胀。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生活中的易燃易爆物质或者场所,知道一些安全图标,怎样避免事故的发生。讨论:我们应该如何防止爆炸的发生?注意通风,严禁烟火,严格按安全流程操作,注意查看安全图标,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验纯,遇到火灾时一定要冷静迅速进行灭火等小结:师生共同归纳本节课内容小组内互答观察现象:乙炔在空气中与氧气中燃烧的情况(在空气中油黄色火焰,冒黑烟;在氧气中明亮的浅蓝色火焰,无黑烟)问题:1、当氧气的用量相对于乙炔不足时,乙炔燃烧,生成和水;当氧气充足时,乙炔燃烧,生成和水,写出乙炔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为何氧气充足时,乙炔会充分燃烧?(从微观解释)3、可燃物不充分燃烧会使燃料不能充分被,造成燃料的浪费,同时又会环境。阅读自学:课本P121完成问题:1、写出碳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写出高温条件下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氧化碳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溶于水,能与人体血液中的结合,使血液失去了输氧气功能。解释下列现象:工厂烧锅炉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煤粉末状。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3、用煤炭烧锅炉时,要用鼓风机不断往炉膛内存入空气。4、家庭用的通常要工加工成蜂窝煤。5、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不会燃烧,如果在纯氧中加热铁丝,就会看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归纳:促进燃烧的方法(1)增大,增大。(答案: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氧气的浓度)因此,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观察想象回答:1、当氢气刚开始燃烧时,只有少量氢气在玻璃管口与氧气接触,发生反应产生的热量不多,很快就散失到空气中。随着燃烧的进行空气从瓶底涌入,在瓶子中与氢气相互混合后,大量的氢分子和氧分子同时接触反应,瞬间释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系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膨胀,就发生了爆炸。2、点燃炮竹时,会发生爆炸,把炮竹内药物取出点燃,则不会爆炸,其原因是?(点燃炮竹时,里面的药物在有限的空间内迅速燃烧产生大量的热,使气体急速膨胀,故会发生爆炸。取出药物后直接点燃,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发到空气中,故不会发生爆炸。)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小组归纳:生活中常见的易燃易爆物或场所:易燃: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沼气酒精、发胶、木屑、面粉、硫、磷等易爆:炸药、鞭炮、硝酸铵。场所:加油站、化工厂、煤矿的矿井、面粉厂等。安全图标:本节课反思课堂检测:1.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柴时,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烧的跟旺。“火要虚”的实质是()A.散热的速度加快B.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木柴的着火点低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氨气B.氢气C.氮气D.二氧化碳3、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管理要求的是()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B.为了节约运费,把乙醇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一辆货车上运送。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里吸烟。D.生产乙醇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答案:1、B2、B3、D)(共21张PPT)6.1燃烧与灭火(2)1、物质具有可燃性2、与氧气充分接触3、温度达到着火点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燃烧(三者缺一不可)灭火(破坏其一)化学反应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可以控制化学反应是可控的复习巩固调节天然气灶的进风口观察燃烧的情况乙炔不充分燃烧乙炔充分燃烧2C2H2+O2=4C+2H2O点燃2C2H2+5O2=4CO2+2H2O点燃2C2H2+3O2=4CO+2H2O点燃发出红黄之火,冒黑烟。火焰是浅蓝的,没有黑烟。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比较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发生条件燃烧速率放出热量燃烧产物O2充足O2不足快慢多少二氧化碳和水CO等有毒气体和炭黑等小颗粒完成问题:1、写出碳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写出高温条件下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一氧化碳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溶于水,能与人体血液中的结合,使血液失去了输氧气功能。4、写出乙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阅读自学:课本P121c+o2co2点燃2c+o22co点燃C+CO22CO高温无无难血红蛋白2C2H2+5O24CO2+2H2O点燃解释下列现象,并据此归纳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1.工厂烧锅炉用的煤通常加工成粉末状。2.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3.用煤炭烧锅炉时,要用鼓风机不断往炉膛吹入空气。4.家庭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蜂窝煤。5.铁丝不会在空气中燃烧,如果在纯氧中加热铁丝,就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合作探究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增大氧气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1、为什么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烛火用扇子一扇就灭?由于煤炉的着火面积大,用扇子扇,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但温度没有降到着火点以下,相反却提供了氧气,所以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烛火的着火面积小,用扇子扇,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周围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所以烛火用扇子一扇就灭。学以致用因为打开门窗,会使室内空气流通,为燃烧提供更多的氧气,燃烧会更旺。2、室内着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烧得更旺,为什么?3、为什么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柴?煤的着火点较高,先引燃纸与木柴,纸与木柴着火点低,燃烧放出的热量足可以达到煤的着火点。4、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将一根火柴头竖直向上,另一根火柴头斜向下,如图所示,火柴在哪种情况下更容易维持持续燃烧,原因是。火柴头斜向下时火焰不断加热火柴梗,使其达到着火点而继续燃烧当氢气刚开始燃烧时,只有少量氢气在玻璃管口与接触,发生反应产生的热量不多,很快就散失到空气中。随着燃烧的进行空气从瓶底涌入,在瓶子中与相互混合后,大量的分子和分子同时接触反应,瞬间释放出大量的,使气体体系在的空间里急剧膨胀,就发生了爆炸。氢气的燃烧与爆炸氧气氢气氢氧热有限5、点燃炮竹时,会发生爆炸,把炮竹内药物取出点燃,则不会爆炸,其原因是?学以致用(点燃炮竹时,里面的药物在有限的空间内迅速燃烧产生大量的热,使气体急速膨胀,故会发生爆炸。取出药物后直接点燃,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发到空气中,故不会发生爆炸。)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的燃烧, 所释放的能量使产生的气体迅速膨胀而引起了爆炸。 爆炸的条件:归纳1、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爆炸极限之内)2、在有限的空间内,瞬间放出大量的热,气体急速膨胀。常见气体的爆炸极限气体爆炸极限(体积分数)H24%----75%CH45%----15%CO12.5%----74%C2H22.5%----81%拓展1.由物理膨胀导致的爆炸2.由化学反应引起的爆炸3.核物理爆炸爆炸的类型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问题讨论生活中常见的易燃易爆物或场所:易燃: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沼气酒精、发胶、木屑、面粉、硫、磷等易爆:炸药、鞭炮、硝酸铵。场所:加油站、化工厂、煤矿的矿井、面粉厂等。归纳注意通风,严禁烟火,严格按安全流程操作。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珍爱生命预防火灾生活中的安全常识:(1)煤气泄漏需并打开窗户通风。(2)使用燃煤炉子取暖要注意保持通风,防止。(3)室内着火时,不能门窗,是因为打开门窗会增加氧气量,从而使火势更猛。(4)自救措施:如用捂住口鼻、俯身靠近地面或沿墙壁(上层空气中含氧量减少,毒气浓度大)跑离着火区域等。关闭阀门中毒打开湿毛巾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燃烧爆炸氧气不足促进燃烧有限的空间不完全燃烧易燃易爆物条件不安全图标方法小结釜底抽薪采用隔断可燃物的方法来灭火趣味化学杯水车薪不能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使燃烧更加剧烈煽风点火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抱薪救火增加可燃物,使燃烧更加剧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6.1燃烧与灭火 第二课时 学案.doc 6.1燃烧与灭火 第二课时 教案.doc 6.1燃烧与灭火 第二课时.pptx 天然气的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mp4 氢气不纯遇明火爆炸_好看视频.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