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八音和鸣》音乐教案 ——《中国民族乐器》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民族器乐曲欣赏与体验打击乐,让学生能够真正喜欢中国民族音乐,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讨、交流等方式认识常见乐器的名称与分类, 能辨别它们的音色;通过创设情景、分组合作的方式理解乐曲《金蛇狂舞》的音乐情绪,并为乐曲配上打击乐。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常见乐器的名称与分类,能辨别它们的音色。 2、能用打击乐器和敲打凳子的方式为乐曲《金蛇狂舞》配乐,体验民乐合奏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 1、认识常见乐器的名称与分类, 能辨别它们的音色。 2、能用打击乐器和敲打凳子的方式为乐曲《金蛇狂舞》配上打击乐,体验民乐合奏中的快乐。 教学难点: 在为乐曲《金蛇狂舞》配上打击乐环节中,学生对乐曲节奏的掌握,以及表现乐曲热烈的气氛。 教学手法:引导法 、指导法。 教学过程: 导入: 课室摆设琵琶、古筝、笛子、笙、扬琴、大钹、大钹等中国民族乐器,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今天我们教室有什么不一样呢?(学生答) 同学们知道这些乐器是属于哪里的乐器吗?(中国民族乐器) 出示课题:《八音和鸣》——中国民族乐器。 教学过程: (一)八音的含义。 1、什么是八音?同学们是如何理解的? “八音”是中国古代对乐器制作的八种原料——“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的总称。本课中的“八音”则泛指中国的传统民乐。 2、展示古乐器,辨别它们的制作原料。 (二)中国民族乐器的分类。 中国民族乐器的分类: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简称:吹、拉、弹、打。 学生活动: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 1、说出你拿到的是什么乐器?(1、笛子、2、二胡、3、古筝4、鼓、小钹、木鱼) 2、探究乐器是如何发出声音并聆听乐器的音色。 三、欣赏《琵琶语》 (1)、教师琵琶独奏:《琵琶语》。 (2)、说说琵琶的音色特点,朗诵诗歌《琵琶行》。 四、为乐曲《金蛇狂舞》配上打击乐。 (1)、观看《金蛇狂舞》民乐合奏视频。 (2)、说出乐曲的情绪。(热闹、欢腾) (3)、说出乐曲的名字? (4)、乐曲的演奏形式是什么?用了哪些乐器?(民乐合奏)(琵琶、古筝、二胡、扬琴、锣、鼓、钹等) (5)、乐曲中哪种类型的乐器最能烘托气氛?为什么?(音色:粗犷、宏亮,渲染了热闹的气氛。) (6)、听到乐曲你会联想到什么场景?(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创设赛龙舟的场景。) (7)、让我们拿起手中的打击乐跟随着乐曲《金蛇狂舞》的节奏为队友们一起打气。(为乐曲配打击乐) (8)、显示乐曲的结构:A + B + A′ 音乐A: 1、听音乐,乐曲中出现了几次的打击乐演奏? 2、打击乐用了什么乐器,主奏乐器有哪些? 3、掌握打击乐的节奏型。 4、为音乐配上打击乐。 音乐B: 1、聆听音乐,请说说音乐表现了赛龙舟中怎样的情景? (表现龙船之间的你追我赶的紧张气氛。) 2、显示乐谱,解释乐谱。 3、乐曲的表现手法:对答呼应。 4、老师领唱,学生跟着打节奏。 5、分组扮演问答角色。 音乐A′: 1、聆听音乐,请同学们对比A段音乐中,音乐A′在速度与力度发生了什么的变化? 节奏:越来越快! 力度:越来越强! 2、音乐表现了什么的局面? (表示的是快到终点,龙舟冲刺的局面。) 气氛:热烈、紧张 3、跟这音乐拍打节奏。 (9)各小组拿起打击乐器,探究如何演奏,没有乐器的同学用凳子当作乐器。 (10)为乐曲配上打击乐。 (11)知识测评。 五、课堂小结。 六、拓展:欣赏广东音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