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节 平面镜成像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做实验,经历确定虚像位置与比较像与物大小的过程,体验“等效替代法”.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收集实验数据,尝试用物理语言归纳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乐于交流,敢于表达,感受物理思维的巧妙并获得成就感. 2.在实验和分析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领会“等效替代法”实验思想及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知识点一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58-59,完成以下问题】 1.物理学中把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称为实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只能用眼睛直接看到的像称为虚像.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 【合作探究】 演示一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 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铅笔. ①将一张8开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夹子夹住一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 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 ③另拿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改变玻璃前蜡烛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注意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④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实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⑤把测量结果填写下表中. 蜡烛到平面镜 的距离 /cm 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与物大小比较 第一次 5 5 相等 第二次 10 10 相等 第三次 15 15 相等 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是否相同? 答:相同. 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答:相等. 3.实验时,把手放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上方,手灼痛感吗? 答:没有. 4.移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拿一白屏在玻璃板后面来回移动,蜡烛的像能呈现在白屏上吗? 答:不能. 拓展思维: ①为什么有两支一样的蜡烛? 答:为了将蜡烛所成的像与原蜡烛的大小作对比. ②为什么要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 答: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方便观察蜡烛成像的位置. ③玻璃板选薄的还是厚的?为什么? 答:玻璃板选薄的,厚玻璃板的前后两个面都能成像,不便于观察像的位置. ④玻璃板为什么一定要竖直放置? 答:如果玻璃板不水平放置,则蜡烛与它成的像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不利于测量及比较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探究 平面镜成像作图 ①平面镜的反射面和非反射面不能混淆,平面镜的非反射面要画上短斜线. ②实际光线要画成实线,并用箭头表示光的行进方向. ③虚像、法线和光的反向延长线要用虚线表示. ④要符合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例: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个发光点S和它发出的两条光线,请在图中作出S在平面镜中的像S',并作出这两条光线的反射光线. ★ 【教师点拨】 (1)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①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虚像的形成 在演示一实验中,玻璃板后面并没有点燃的蜡烛,我们为什么能看到玻璃板后面有燃烧的烛焰? 镜前烛焰上的点S射向平面镜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进入眼里.我们总是依照光射来的方向去推断光源的位置. ★ 【跟进训练】 画出图中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的光路. 解: 知识点二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 【合作探究】 平面镜成像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也在其他方面应用甚广.生活中哪些情况用到平面镜? 练舞房里,演员用它来观察自己的姿势和动作(成像). 牙科医生用小平面镜来观察患者的病牙(改变光路). 潜水艇下潜后,艇内的人员通过潜望镜来观察水面上的情况(改变光路). ★ 【教师点拨】 平面镜的作用:①成像;②改变光路. ★ 【跟进训练】 从平面镜内看到一只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的时间是( D ) A.7:25 B.6:35 C.5:25 D.4:35 平面镜成像 1.特点 (1)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教学视频见课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