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程基本信息课题电路及其应用复习教科书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三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6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本章的知识内容进行梳理整合。2.能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归纳本章的研究方法。3.了解伏安法测电阻电路设计的一般原则,能设计出相关的电路连接方案。教学重点:建立模型、控制变量、图像法研究方法,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设计。教学难点:模型的迁移和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设计。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1分钟环节一:引入教师:在必修第三册的52页,有这样一段叙述:人类通过对静电场的研究不仅获得了许多关于电现象的知识,而且形成了若干重要的电学概念和研究方法,成为电学理论的重要基础。我们今天的复习也从知识、概念、规律和研究方法几个方面展开。6分钟环节二:知识梳理和整合作为一章知识的复习,我们不能只是罗列问题,而是要通过复习,把这些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背后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梳理清楚。从概念、规律和应用三个角度,把这一章的内容进行归纳。画出思维导图,能把这些问题背后的概念、规律整合起来,整体性更强了。但是,关联性还显得稍微差一点。这样的框架图,关联性就好了一些。(以颜色块来区分概念、规律和应用)你看这样一种组织方式,不仅列出了这一章的概念、规律和应用,还展示出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得多了,就会掌握得更加牢固。宏观方面的知识梳理,我们的作法是做好思维导图,或者做好知识关系框架图,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微观层面,要做好概念辨析。第一组辨析:关于电阻的公式,公式含义和物理意义。应该既能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也应该明确公式的意义。第二组辨析:电阻的定义式和欧姆定律。10分钟环节三:研究方法1.建立模型研究电流的微观表达形式,可以建立柱体模型,得到:I=nesv。这个模型我们在以前学习的力学领域也涉及过。例:风力发电机是将风能(气流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如图,风轮机叶片旋转所扫过的面积为风力发电机可接受风能的面积。设空气密度为ρ,气流速度为v,风轮机叶片长度为r。求单位时间内流向风轮机的最大风能Pm。也是建立圆柱体模型。解得:Pm=…。请你想一想,要想提高单位时间的风能,有什么办法呢?增大ρ,增大S,增大v。这是一张风力发电机维护的照片。叶片长度很大,大型风力发电机叶片长度能达到40~50m。把风力发电机建在平均风速较大的地方,也能增大发电的功率。2.实验探究一个物理规律的的得出,有的是实验归纳的直接结论,有的是演绎推理的间接结论。比如:我们知道了导体的电阻跟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有关,具体是什么关系呢?咱们是怎么得到这个关系的呢?(控制变量)关于这个实验,有一点提醒注意:在获得初步结论的过程中,并不是直接得到电阻和这些量的关系,而是通过电阻之比等于电压之比,研究电压和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关系。所以,这个实验,既包含了控制变量的思想,也包含了转化的思想。单纯就控制变量来说,你能再举出一个实验中使用控制变量的例子吗?电学和力学的实验都行。(答案举例:“探究小车的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这个实验,也用到了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3.图像法定值电阻的U-I图像是直线。斜率有什么含义呢?斜率代表着电阻值。A、B两个电阻,哪一个阻值大?在测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中,画出过金属丝的U-I图像,怎么求出电阻值呢?(在直线上取离得比较远的A、B两点,读出它们的横纵坐标,用纵坐标的差,除以横坐标的差,就能算出斜率。)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伏安特性曲线一般画成I-U图像。小灯泡工作在A点时,灯泡两端电压是U1,流过灯泡的电流是I1,灯泡的电阻是多大呢?(电阻是U1比I1。)这个电阻是OA连线斜率的倒数。不是过A点切线斜率或斜率倒数。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大,灯泡电阻如何变化?(电阻变大。为什么电阻会发生变化呢?这是因为电压变大,灯丝温度升高,电阻率变大。)6分钟环节四:应用与体会主要归纳一下测量电阻阻值的方法。测量电路可以分为电流表内接法和电流表外接法。内接法,电流测量值准确,电压测量的是R和电流表两个电压的和,也就是U偏大,电阻的测量值也就偏大了,实际上这个测量值是R和电流表内阻RA的和。请同学们来分析一下外接法的情况:哪个量测量是准确的?是U准确,I偏大。这样就使得电阻的测量值偏小,这个测量值是R和电压表内阻Rv并联的阻值。为了减小电阻测量的系统误差,测大电阻时采用内接法,这样电流表的分压作用较小。测小电阻时采用外接法,这样电压表的分流作用较小。实验中为了减小偶然误差,往往需要测量多组数据。这时就要使用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有两种接法,一个是限流式接法,一个是分压式接法。电压调节范围不一样。限流电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调节范围是......,分压电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范围是0~U。分压电路电压调节范围较大,在描绘一个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应该选择分压电路。在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中,是需要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的。首先要选择电表量程,接着为测量电路选择内接或外接,最后决定控制电路选择分压还是限流。这个实验,要求电阻丝的温度尽量不变,那么通过它的电流就不要太大,选择0~0.6A就够了。根据电阻丝的阻值和电源情况决定电压表的量程,比如0~3V。金属丝的电阻一般大约是10欧,根据电压、电流表的内阻判断,它属于小电阻,电流表采用外接法。最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还是限流式接法。前几节课在“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中,根据老师提供的仪器,我们采用的是分压接法。总结“用伏安法测电阻”电路设计的一些原则。首先,选择电表量程的时候,应该注意:电表不能超量程使用。其次,在在不超量程的情况下,指针偏转角度越大越好;测大电阻采用电流表内接的电路,测小电阻采用电路表外接的电路。这两个设计原则,一个是安全的考虑,不要损坏电表;一个是准确的考虑,尽量减小实验误差。控制电路:限流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总阻值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总阻值为待测电阻的几倍为好;分压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总阻值较小为好。这是从方便调节的角度考虑的。总的来说,电路设计应该遵从“安全、准确、方便”的原则。1分钟环节五:思考题结束语请同学们尝试自己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欲测定一个小灯泡(2.5V0.3A)的伏安特性曲线,应该如何设计电路?提示一下:电流表用外接法,滑动变阻器用分压接法。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电路及其应用这一章,下一章我们将要学习电路中的能量问题。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