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程基本信息课题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教科书书名:物理必修(第三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4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定量关系的过程,理解关系式的意义。(2)知道电场强度另一个单位“伏每米”的物理意义。教学重点:匀强电场中UAB=Ed的推导,因为此关系式体现了电场两个核心概念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电场强度新的物理意义:电场强度在数值上等于沿电场方向单位距离上降低的电势,空间变化率概念的渗透。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3分钟新课引入从静电场的力的性质和能的性质形象描述入手,给出电场线和等势线空间分布的剖面图。观察带电体周围的电场线和等势面空间分布图,发现规律,引入研究的问题--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7分钟理论探究1(U=Ed)1)探究方案的确定2)创设简单的问题情景:在匀强电场中,设A、B为电场线方向上的两点,它们间的距离为d。将一正电荷q沿电场线方向由A移动到B。3)探究活动的实施,推导出U=Ed。4)思考与讨论:如图所示,如果A、B两点不在电场线上,以上结论还成立吗?5)深入探究:从匀强电场得到的关系U=Ed是否可以推广到任意电场6分钟理论探究2(E=U/d)1)由U=Ed变形得E=U/d,场强的单位可以写作什么?2)如何证明电场强度的两个单位是一致的?3)由U=Ed变形得E=U/d,有什么新的含义?4)如何由E=U/d解释电场线密的地方,等差等势面也密?5)类比a=Δv/Δt,加速度描述的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快慢,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则E=U/d可以怎么理解?6)电场强度方向的再理解7)等势线与等高线的再类比4分钟教材例题例题分析与解答(重点分析解题思路与题目设计意图)上述例题告诉我们,当M、N板间的距离增大时,只要它们之间的电势差没有变化,带电粒子到达N板的速度大小也不会变化。这很容易运用动能定理来解释。由于静电力做的功等于带电粒子动能的变化,得qu=mv2/2。只要加速电压U是一定的,带电粒子加速后所获得的动能就是一定的。同时我们发现第(2)、(3)问求解时,既可以采用牛顿运动定律的方法,也可以功和能的方法,而且功和能处理问题的方法要更简洁。例题讨论下面继续来思考一个问题。上述例题中,M、N是两块平行金属板,两板间的电场是匀强电场。如果M、N是其他形状,中间的电场不再均匀,例题中的三个问题还有确定答案吗?为什么?(1)由于是非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变化,故电场力就没有确定答案;(2)(3)由于电场力是变力,故采用牛顿运动定律的方法求解就不太方便。但仍然可以采用动能定理求解,由于电场力做功W=qU只与两板间的电压有关,故(2)、(3)答案保持不变。再一次体会,电场力做功W只与两点间的电势差有关,与电场的分布无关,是适用于一切电场的普遍公式。再一次表明,用功能关系处理问题比牛顿运动定律更方便。1分钟新课小结本节课从电场线与等势面间的疏密对应关系入手,探究到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之间的关系为UAB=Ed或E=U/d,这个关系式的建立必将促进我们对静电场物质观念的形成,静电场是力的性质和能的性质的完整统一。在此过程中,我们经历了科学探究,运用了逻辑推理,采用了类比法、微元法、从简单到复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