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电容器的电容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4 电容器的电容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电容器的电容
教科书
书名:物理必修第三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年6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观察常见电容器的构造,建构电容器模型。
(2)通过实验,观察电容器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流与电压的变化,分析电荷量变化及能量转化情况。
(3)经历实验探究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势差与所带电荷量关系和用物理量之比定义电容的过程,理解电容概念,知道电容的单位。
(4)了解常用电容器的类型。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建构电容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建构电容的概念;理解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1分钟
课题的引入
提出研究的课题:“装电的容器”;指出电容器是电路中的常见元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引起学生的兴趣。
6分钟
1.电容器的构造
问题1:什么构造的容器能够“装进”电荷呢?
展示莱顿瓶与纸质电容器的基本构造,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共同点,构建电容器模型,画出平行板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及电路符号。
8分钟
2.电容器的充放电
问题2:怎样“装进”和“倒出”电荷的呢?
(1)通过学生实验,观察电容器在充、放电现象,
两极板间的电势差是增大还是减小通过图中电流表的电流方向是向左还是向右电流是增加还是减小开关接1
开关接2
(2)分析各物理量的变化,思考充、放电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3)用相应的传感器代替电流表和电压表重复上面的实验,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动态变化。
10分钟
3.电容器的电容
问题3:“装进”电荷的多少与什么有关?
(1)猜想:与两极板的电势差、电容器本身有关
(2)实验探究: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势差与所带电荷量的关系
方案1:利用平分电荷量的思想测量电荷量
方案2:利用传感器数据测量电荷量
(3)描述电容器储存电荷特性的物理量——电容
定义:C=Q/U
电容也是用物理量之比定义的新物理量
(4)国际单位:法拉(F),1F=1C/V
常用单位:微法(μF)、皮法(pF),1μF=10-6
F,
1pF=10-12
F
2分钟
4.常用的电容器
问题4:常用的电容器有哪些?
展示图片,使学生了解常用电容器的分类
介绍击穿电压和工作电压的含义。
1分钟
小结
梳理本节课的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