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气候与人类活动 教材分析: 本节知识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气候对人类生产的影响;(二)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材以农业生产为例来分析气候与生产活动的关系,以民居建筑为例分析气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阅读资料的形式讲述气候与军事活动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引发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本人主张乡镇学生可以联系身边实例分析与气候关系密切的其他人类活动。如:气候与交通运输、气候与旅游及能源开采等。 本教材的内容非常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有用地理知识,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去理解人地关系的正确理论,并会用理论知识去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 学情分析: 我校是乡镇中学,学生知识面相对较窄,留守学生比重较大,学生不愿主动学习,加上我校教学设施比较落后,学生寻找资料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因而,设计较简单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也是我在课堂教学中要贯穿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和认识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能力目标:尝试应用所学的气候知识来解释一些地区人类生产、生活的活动及其规律。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人地关系理念及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法: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为主导”的宗旨,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讲练结合法、对比、读图分析等教学法,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领悟理论,懂得实际运用的能力。 学法:能充分运用教材图表资料,收集归纳所需的信息,学会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 本节重点和难点: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表) 二、教学活动设计表: 教学 环节 教师教 学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复习:提问式复习 展示“气候树”复习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学生根据“气候树)读气候图,回顾旧知识。 培养学习兴趣,温故知新,为讲授新课做好铺垫。 导 入 新 课 一、气候与生产活动 展示“7.15”洪灾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我校“大为中学”校名的由来。提出问题:气候会影响人类的哪些活动?之后,教师归纳小结:气候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交通运输、资源开采等,导入新课。 通过观察图文资料,思考并回答问题:气候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交通运输、资源开采等。 由学生身边熟悉的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体现学习“有用地理”的理念。 合 作 交 流 探 索 新 知 : 一、 气 候 与 生 产 活 动 的 关 系 (一)教师出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国气温分布图”和“中国种植业区分布图”“中国温度带”图。以农业生产为例,根据本校学生实际,设计难度较浅的问题 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气候中热量、水分等因素对农业类型、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的影响;其中补充“生长期”“积温”两个概念知识。 (一)学生读“中国种植业区分布图”列表比较:我国东部与西部的农业类型及分布原因(后面附表1)。并归纳:1、气候差异影响农业类型的分布。 (二)读“秦岭—淮河“图,回顾秦岭、淮河南北降水和气温的差异性知识,回答问题并小组讨论完成“练习一”(后面附表2),之后归纳小结:2、气候影响农作物种类分布。 (三)读“中国温度带”图,列表比较“各温度带的耕作制度”(后面附表3)之后归纳小结:3、气候影响农业的耕作制度 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体会气候差异影响农业的类型、农作物种类及耕作制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二)组织学生完成“思考活动”题: (1)葡萄为什么适合在地中海气候区种植? (2)、为什么东南亚许多国家适宜种植水稻?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以致用,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些地区人类的生产活动,以达到学习有用地理的目的。 探 索 新 知 : 二、 气 候 与 人 类 生 活 的 关 系 (一)采用朗读的形式,让学生朗读课本相关文段,并思考:气候与人类息息相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二)再展示一些独具特色的服饰地方饮食和房屋建筑图让学生从感官上了解气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三)以阅读的形式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资料,了解气候与军事活动的关系。并展开学习性探究:气候还与人类的哪些活动有关系? (四)用“课堂练习(二)”检测教学效果。 (一)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二)学生观察图片资料,从感官上了解气候对人类的影响; (三)学生整合归纳: 1、气候影响人们的服饰 2、气候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 3、气候影响人们的民居结构。 4、气候影响人们的交通运输。 (四)学生阅读课本资料,了解气候与军事活动的关系并思考讨论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其他人类活动。完成“课堂练习(二)”(附录4) 利用图片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整合资料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巩固和检查所学知识 教师组织学生对课本44页的“思考活动”题分组讨论分析: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在厚度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并说出这种差异的气候原因。 学生讨论分析并回答:欧洲民居墙壁自西向东越来越厚,是因为欧洲气候自西向东越来越显大陆性,冬季气温越来越低。 难度不大的问题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 展 探 究 : 气 候 、 环 境 、 人 类 活 动 三 者 关 系 师教展示一组典型的人类活动图文资料让学生看图分析:图中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的利还是弊? 以我镇“五四工业园”开发区为例简单介绍我镇资源状况及目前的规划发展状况,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1、我们的环境将会有什么变化?会影响气候吗?2、你如果是犁市镇镇委书记或管理区书记,将会怎么做? 教师归纳小结:发展经济的同时,既要讲究经济效益,又要讲究环境效益,以达到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 学生看图并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讨论分析,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从多角度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念。这环节的设计是把抽象理论身边具体化,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应用能力,体现了学习“有用地理”的理念。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让学生懂得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理 小结: (二)教师小结:气候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关系十分密切。但是,近些年来,人们的过激行为反过来又影响着气候,这将威胁着我们人类自己的生存。所以,我们要处理好正确的人地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学生小结:先让学生根据知识结构图进行小结。 (一)通过回顾和反思,巩固和梳理所学知识;体验收获。 (二)从理论上重申和强调树立正确人地关系的重要意义。 三、板书设计: 附表1 比较中国东西部农业类型: 区域 农业类型 主要原因 中国 东部 ? ? 中国 西部 ? ? 附表2 区域 农作物 粮食作物 糖料作物 油料作物 主要水果 北方 ? ? ? ? 地理分界 秦岭----------淮河线 南方 ? ? 犁市镇 ? ? 附表3 比较各温度带的耕作制度: 温度带 活动积温 耕作制度 寒温带 小于1600 ℃ 中温带 1600℃-- 3400℃ 暖温带 3400℃-4500℃ 亚热带 4500℃---- 8000℃ 热带 大于 8000 ℃ 附录4:课堂练习(二): 要求将下列各地人们的生活习惯 与其相应的自然环境特点对应连线。 A、西亚人住墙厚窗小的房子 ①气候炎热而干燥 B、因纽特人住冰屋 ②气候终年寒冷,就地取材 C、藏族人传能将双 ④气候温暖湿润,适于桑树生长 袖脱下的藏袍 D、江浙一带的人们 ⑤当地昼夜温差很大。 喜欢穿丝绸服装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