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员姓名: 年 级:初三 辅导科目:初中化学 学科教师: 上课时间 授课主题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361950142875入门测 入门测 1. 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入催化剂都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B.?使用催化剂不会增加产物的量 C.?不是所有的反应都需要催化剂?????????????????????????????D.?不同的反应选择的催化剂可能不同 2.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都要用到催化剂 B.?用排水法收集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验满的方法一样 C.?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与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一样 D.?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得氧气的质量与二氧化锰的质量有关 3.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硫 + 氧气 二氧化硫?????????????????????????????????????B.?酒精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C.?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D.?铜 + 氧气 氧化铜 4.请用提供的药品完成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①写出仪器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②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 a.加热?? b.把药品装入试管后固定在铁架台上?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熄灭酒精灯?? e.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f.从水槽中取出导管,符合题意的操作顺序是(写序号)________; ③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无法对反应进行控制,请从图中选取装置________(填序号)取代B中的单孔塞,以控制该反应,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 2857586360燃烧条件 1000000燃烧条件 428625-53975知识精讲 知识精讲 1、知识点框架: (一)物质燃烧的条件 1.物质的燃烧 概念:通常情况下,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事例 观察到的现象 硫在空气中的燃烧 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热,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在氧气中燃烧是蓝紫色火焰) 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 发出、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铁在氧气中的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镁条在空气中的燃烧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物质 燃烧反应的特征可归纳为:通常情况下:发光、放热、剧烈的氧化反应,不一定产生火焰 特殊:钠在氯气中燃烧 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燃烧的条件 5334000130810001)燃烧的条件 3888740104140三个条件 注意:着火点是可燃物达到燃烧必需的最低温度。 燃烧中的火焰 可燃物燃烧有的有火焰,如石蜡、硫粉、液化气、酒精等,有的没有火焰,如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等。前者之所以有火焰,是因为可燃物在燃烧过程中易汽化产生可燃性气体或本身就是可燃性气体,气体燃烧产生火焰,而碳、铁等物质在燃烧过程中难汽化,无可燃性气体生成,故无火焰。 缓慢氧化、自燃 297116531432500(1)缓慢氧化:进行速度比较缓慢的氧化反应。如:铁生锈,人的呼吸,食物腐败等。 物质缓慢氧化时也会放出热量! (2)自燃: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叫做自燃。如果物质在缓慢氧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开,造成热量积累,就会越积越多,最终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便会发生自发燃烧。 4.灭火依据什么原理 a.隔离或清除掉可燃物; b.使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 c.使温度降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注:着火点与可燃物的种类、状态,以及大气压强等因素有关。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在无特殊情况说明时,我们一般认为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变,即灭火时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其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2)灭火的方法 灭火与燃烧是两个相互对立的过程,灭火就是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因此,考虑灭火的原理就必须从与燃烧的三个条件相对应的角度进行。 灭火原理 燃烧条件 从燃烧区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对应 必须具有可燃物 把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 对应 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对应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根据灭火的原理,可以结合火灾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灭火方法。 (1)物质的燃烧需要以上三个条件同时具备,而灭火只需破坏其中的任意一个条件即可。 (2)人们在生活中所采用的防火灭火方法有时不只是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可能同时破坏几个条件。 防火与火灾中自救 P83 (1)一些常见的防火安全标识: (2)几种常见的灭火器: (3)使用家用电器、燃气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违章操作。 (4)面对大火,必须坚持“三要”“三救”“三不”的原则,才能够化险为夷,绝处逢生。 5.爆炸与防爆安全 (1)爆炸的概念:(化学)爆炸是指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而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体和热,放出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所发生的现象。 (2)爆炸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①有限空间;②急速燃烧;③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体和热。 (3)任何可燃性气体(如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煤气等)或可燃性粉尘(如面粉、煤粉、棉絮等)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在加热、点燃或火花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4)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安全常识 ((6)几种危险品安全标识P85: 6.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关系 燃烧 爆炸 缓慢氧化 自燃 反应条件 有可燃物,跟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在有限空间里急速燃烧热量不及散失 跟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跟氧气接触,热量不易散失,温度逐渐达到着火点 反应程度 剧烈 异常剧烈 缓慢 缓慢转化成剧烈 反应现象 发热 发光 爆炸 不明显 不明显到发热发光 联系 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有热量放出,只是反应剧烈程度不同 447675-99060三点剖析 三点剖析 小结 409575-38100题模精讲 题模精讲 1.通常情况下,燃烧是指___________与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 _____的剧烈的_____反应。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三者缺一不可)。灭火主要有三种方法: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利用其一即可) 2.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3.生活中发现火灾时,最常用的就是用水灭火。用水可以熄灭着火的木材,这是因为( )。 A.水蒸发吸热,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 B.水的密度比木材大 C.水蒸发吸热,提高了木材的着火点 D.蒸发吸热,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且水蒸气又使可燃物隔绝空气 4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 A、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C、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D、设法降低油井井口温度 5.对于被困在火区的人员来说,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 A.烟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B.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 C.一旦发现火情,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打电话报警、求救 5715002962910006.(科学探究题)资料:白磷着火点为40 ℃,红磷着火点为240 ℃,五氧化二磷能污染空气,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在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课堂上,老师用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______________。 3806825302387000(2)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上图,乙、丙两个对比实验,完成了探究过程,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的事实是(填序号)______;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__。 (3)结合老师与小明设计的实验,小强设计了如上图实验装置丁。小明与小强的实验都比老师的实验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333375-64770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1.燃烧定义(通常讲的):可燃物与 发生的一种 的 氧化反应。燃烧的现象:燃烧一定 、 ,但不一定产生火焰; 1750695369570 2.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和爆炸是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不同现象。它们都属于 反应,都有 放出,只是反应的 不同。 3. (1) 燃烧需要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 (2) (3) 4.油锅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其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 A.?降低食用油的着火点?????????????????B.?隔绝空气?????????????????C.?清除可燃物?????????????????D.?防止食用油溅出 5.用水灭火,水的主要作用是(?? ) A.?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B.?使大火隔离空气中的氧气 C.?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物质????????????????????????????????????D.?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的着火点以下 6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433641518605500?现象①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B.?现象②③说明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都高于80℃ C.?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D.?现象③说明物质不可能在水中燃烧 8.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4895850-64643000B.?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 C.?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9.燃烧与生活关系密切,请回答关于燃烧的问题。 (1)俗话说“水火不容”,但右图的一个实验中却能出现“水火相容”的现象,该实验为________(填序号)。说明可燃物只要满足________、________两个条件即可燃烧。 (2)通过此实验得出白磷着火点的温度范围是________。 409575-45085能力拓展 能力拓展 1.要将桌上燃着的酒精扑灭,宜采取的措施是 (?? ) A.用水泼灭 B.投入冰块冷却降温 C.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D.用扇子搧灭 2.消防人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水在灭火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使火熄灭 C、使大火与空气中的氧气隔绝 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气体使可燃物隔绝氧气 3.下列有关灭火的方法错误的是( ) A.家用电器灭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图书资料着火,用压缩二氧化碳灭火 4. 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 B.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5. 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在烟头引起的火灾中,燃着的烟头主要作用是( ) A.提供了可燃物? B.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C.支持燃烧?? D.以上都是 6. 下列标志与消防安全无关的是( ) A.??? B. C. D. 7. “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但有时水也可以“生火”,比如将过氧化钠(Na2O2)用脱脂棉包裹,再向上面滴加水,脱脂棉一会儿就会发生燃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 + 2H2O ==== 4NaOH + O2↑。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同时也能隔绝氧气 B.脱脂棉是可燃物 C.该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 D.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482790511366500研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用如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①向瓶内加入80℃左右的热水刚好没过燃烧匙中的白磷;②用注射器向瓶内推入空气,瓶内水面下降,当白磷露出水面时发生燃烧。 (1)白磷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此实验研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 361950142875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1.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杆易熄灭,其原因是( ) A、火柴杆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杆着火点高 C、火柴杆潮湿,不易点燃 D、火柴杆接触氧气少 2.森林火草场发生火灾时,救活的措施之一是在大火蔓延路线钱铲除一定宽度的树木和草类,形成一道“防火墙”,奇理由是( ) A.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B.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C.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D.使火场周围通风良好 3.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置,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开窗 C.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逃离火灾区 D.所在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4、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解释,错误的是( ) A.“杯水车薪”——可燃物的量少,导致火焰熄灭 B.“钻木取火”——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使之燃烧 C.“煽风点火”——促进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燃烧更剧烈 D.“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使燃烧停止 5、俗话说:“人要实,火要虚”。这其中所蕴含的化学原理是 A.燃烧需要可燃物 ??? ??? B.燃烧的温度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C.燃烧需要氧气?? ??? ??? 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充分 6、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中学生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从化学角度看,下列做法错 误的是(???? ) A.用明火检查燃气是否泄漏????????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 D.火场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7. 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燃烧、自燃的相同点是( ) (1)都发光 2)都需要达到着火点 (3)都发热 (4)都发生氧化反应 (A)(3)(4) (B)(1)(2) (C)(2)(3) (D)(1)(4) 8. 甲、乙、丙三支试管内分别注入同体积不同温度的水,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白磷,如图所示:(1)试管甲内白磷能否燃烧: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管乙内白磷能否燃烧: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管丙内白磷能否燃烧: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小文在学习“燃烧与灭火”的内容时,做了以下实验,用两种不同方法熄灭蜡烛火焰.(1)以上实验依据的灭火原理是:实验1 ,实验2 ;(2)请你再举一个生活中灭火的实例 . 39109651879600082550066478150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