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自由平等的真谛》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道自由和平等的含义,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懂得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道理。 2.通过探究案例,体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领会平等的真谛所在,树立正确的自由观和平等观,在生活中能做到平等处事、待人,做一个富有法治精神的人。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教学难点:自由是有限制、相对的;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含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 1.视频《2018高考:为残疾考生提供合理便利》,?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小调查>? 你们有手机吗?平时都用手机做什么呢?平时能够随心所欲的自由地玩手机吗?手机带到学校了吗?班长有没有带手机来?假设我们只允许班长带手机,大家会有什么感觉?? 点拨:大家都想自由地使用手机,但却受到各种约束;看到别人带手机自己不能带,大家觉得不平等,是这样吗?? 自由与平等一直是人类不断的追求,而今天,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重要内容,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寻找自由平等的真谛。? 设计意图: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畅所欲言,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引出自由与平等两大主题。 二、自学指导?? 自学教材P96-P101,认真思考以下五个问题:? 1.为什么说自由不是绝对的?? 2.自由的含义是什么?? 3.自由和法治的关系是什么?? 4.平等的含义是什么?? 5.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三、讲授新课? (一)无法治不自由? 1.“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的无限向往。你心中渴望怎样的自由? ?2.活动:校园寻规则? 说说学校有哪些规则?你支持这些规则吗?说说你的理由。? 3.出示交通图片:“没有限制的‘自由’”与“有限制的‘自由’”对比。 思考:为什么说自由不是绝对的?? 点拨: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过渡: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那么自由又受谁的限制呢?? 4.出示漫画,思考:漫画中的这种观点对吗?? 点拨:还要遵守法律、道德、纪律、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等。?提问:(1)自由不能触碰的底线是什么??(2)什么是自由?? 点拨: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过渡:既然自由不能触碰法律的底线,法律对自由又作出了哪些规定呢?? 5.出示教材98页相关链接,讨论交流:? 以上法律与集会游行示威自由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点拨: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过渡:法律对自由是有限制的,那法律对平等又是怎样界定的呢?? (二)法眼看平等? 1.图片展示:古代皇帝上朝、现代圆桌会议对比,说明了什么?? 点拨: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2.观看视频《2018高考:为残疾考生提供合理便利》,思考:?教育部为什么要为这些考生提供合理便利?? 点拨: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3.“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与“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否存在矛盾?(请举例说明)? 过渡:平等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我国公民还享有哪些区权利呢?? 4.出示图片:他们都享有这些权利吗??还应履行哪些义务?他们都要履行这些义务吗?? 点拨:在我国,公民不分民族、性别、出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职务高低,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都平等地履行法定的义务。? 5.以案说法:材料中楼某和杨某的行为,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都要承担什么责任?? 点拨: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过渡:你能为平等做些什么?? 6.感悟提升活动:“我为两会写微议案”。? 请你就社会平等问题,写一则“微议案”,议案内容包括案由和解决方案。? (三)课堂小结? 自由是珍贵的,无法治不自由;平等是珍贵的,当人类通过法治把“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与“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统一起来,关爱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闪耀的是文明之光。? (四)作业?观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坛》自由?平等? 简介:由中宣部主办,中央电视台承办,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栏目负责制作的14集系列节目《核心价值观讲坛》,在央视科教频道播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