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根本政治制度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根本政治制度 教案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支持人大代表工作,推动人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树立制度自信。
【能力目标】
能从具体的政治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根本政治制度对保证人民当
家作主的作用。
【知识目标】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懂得如何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
教学重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内容。
(2)学生准备议案
(3)学生准备质询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准备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内容,准备议案和质询案,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预设能力,培养学生筛选、提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课堂生成,激发学生智慧。
二、新课导入
照片导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教师引导:同学们,大家知道,阳春三月,春意盎然,每年这个时候,全面各族人民代表都会齐聚北京首都,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展望未来,共襄盛事。
教师提问:那么我们来思考一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能够体现出我们国家的哪个制度?
学生回答:根本政治制度。
教师总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能体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教师引导: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根本政治制度,为了让同
学们对根本政治制度有更深刻的认识,我们有请同学们以人大代表模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首先由老师讲一下模拟的规则和要求,由于时间和场地的限制,所以我们只模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几个重要议程。
通过模拟,思考两个问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大代表的职权。
设计意图:图片导入,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宏观的大背景中,放大格局,既吸引学生注意力,又切中主题。教师直指框题内容,起到问题挈领的作用,让学生明确目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深入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内容做好铺垫。
三、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模拟体验
教师引导:下面模拟人民代表大会正式开始,有请本次大会主持人。
学生活动:主持人主持,模拟人民代表大会。
1、领导人入场
2、唱国歌(全体师生起立唱国歌)
3、播放视频: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节选)。
4、代表团小组会议。
教师引导:各位代表,代表团全体会议进行完毕,我们现在进行代表团小组会议,代表团小组会议主要有以上议程现在我们主要进行第5个议程:商讨人大代表议案,对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质询。
课件展示:
代表团小组会议议程
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审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监察法<草案>》。
审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商讨人大代表议案,对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质询。
教师引导:下面有请代表陈述议案。
学生活动:代表陈述议案:《关于加强中学生安全教育议案》;
教师引导:下面有请代表陈述议案。
学生活动:代表陈述议案:《关于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议案》。
教师引导:各位代表,两位代表的议案陈述完毕,有请各位代表审议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教师引导:代表议案陈述完毕,请其他代表审议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下面对《关于加强中学生安全教育议案》提出意见和建议。
学生回答:学生是从校园安全,交通安全,家庭安全等角度切入回答。
教师引导:下面对《关于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议案》提出意见和建议。
学生回答:学生是从文化自信,传统武术进校园,中医药理,传统文化进校园等角度切入回答。
教师引导:各位代表,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对两位代表的议案审议到此结束下面时间我们对两位代表的议案进行表决。首先,我们来表决《关于加强中学生安全教育议案》。由于我们没有表决器,所以同学们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
学生活动:学生举手表决。
教师总结:表决人数超过半数,符合法定人数,所以《关于加强中学生安全教育议案》通过。
教师引导:下面表决《关于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议案》,请表决。
学生活动:学生举手表决。
教师总结:表决人数超过半数,符合法定人数,所以《关于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议案》通过。以上两位代表的议案,我们会提交大会主席团进行审议。
教师引导:下面有请我们代表对政府工作质询。
学生活动:代表提出质询案《关于雾霾治理的质询》。
教师引导:下面有请我们代表对政府工作质询。
学生活动:代表提出质询案《关于中学生网络安全质询》。
教师总结:感谢两位代表的质询,这两位代表的质询案我们会统一提交到有关部门,在规定时间内有关部门会一一给予答复。
教师总结:同学们,这次模拟人民代表大会到此结束,非常感谢代表的参与。
教师引导:虽然说我们是模拟人大,但是每位代表的发言、议案和质询案都非常的精彩,你们向在座的各位老师展示了中学生参政议政,积极关心国家社会生活的主人翁意识。下面,我把各位代表的议案进行汇总,大家知道吗?我们班真的有一位同学的家长是人大代表,老师将同学们的议案交给各位同学,由她转交给她的家长,让我们的议案真正的落到实处。
学生活动:将学生议案和质询案由同学转交给青岛市人大代表。
教师总结:本次模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到此结束。
设计意图:初二的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解是抽象的,通过模拟人大,潜移默化把抽象内容形象化。同时,通过仪式感,唤醒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解,激发学生制度自信。通过提议案和质询案,以及其他代表对议案和质询案提出的建议和问题,活跃学生参与课堂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第二环节:认知感悟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来进一步认知感悟根本政治制度,通过刚才模拟人大会议议程,结合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我们思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共同探究。
课件展示:
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审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草案报告
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
审议《监察法(草案)》
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选举和决定任命国家机构组成人员
教师引导: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团小组会议议程分析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学生回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以及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小猪会议议程分析出基本内容的过程。
教师引导: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主要跟谁有关系?
学生回答:人民。
教师引导: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民主集中制。跟谁有关系?
学生回答:国家机关。
教师引导:通过监督国家权力运行来保障人民权利的实现,这又能体现出我们的什么精神?
学生回答:宪法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人大并给学生呈现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议程,让学生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把握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规律性认识,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外显为学生对根本政治制度的把握,内化为学生对根本政治制度的认同。培养学生学习迁移的能力,高度概括知识、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让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
教师引导:回顾模拟人大过程,在刚才模拟人民代表大会的过程中,作为代表的你行使了哪些职权?
学生回答:表决权、审议权、提案权、质询权。
教师提问:人大代表的职权就是这么多,我们来看一下这些职权有哪些意义?(通过填空的形式解决这个问题。)
倾听 心声
表达 诉求
反映 利益
职权 监督 机关
监督 权力运行
代表 意志
参与 权力运行
监督 权力运行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以上是人大代表的职权。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模拟人大过程中同学们提议案和提意见的过程,引导学生再次梳理模拟人大的流程,明确人大代表的职权及其意义,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对人民当家作主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同。
教师采访:接下来我要采访刚才提议案的代表,你的议案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活动:代表陈述议案来源(我的议案是走进学生生活,走访学生,关注学生的热点和难度,关注他们的需求,通过调查问卷,征求意见,接受意见和建议。)
学生活动:代表陈述议案来源(平时跟同学们交流,得到同学们的所思所想之外,还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国家相关政策动态及时传达给同学们这些信息,通过这些平台得到同学们意见。)
教师总结:代表议案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他们密切联系群众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实际上这也是人大代表的义务。
教师引导:人大代表来自人民代表人民,通过刚才人大代表职权
和义务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国家谁是国家的主人?
学生回答:人民。
教师总结:我们国家人民当家作主。
设计意图:通过采访,让同学们眼中人大代表的形象回归到我们生活当中,人大代表就在我们身边,他们起到的是上传下达,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倾听人民呼声,顺应人民期待。
教师总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倾听民意,集中民智,反映民愿,凝聚民心,切实保证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民当家作主保驾护航。
教师引导:人大代表有职权,人大代表有没有特权?
学生回答:没有
教师引导:人大代表来自于人民,接受人民的监督,如果人大代表有了特权了要怎么样?
学生回答:接受法律制裁。
教师引导:从这个角度我们又能看出,我们国家法律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教师总结:也能够从这个角度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设计意图:进一步提高到法治层面,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发掘新的知识点,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扩展出知识的外延。
第三环节:能力提升
教师提问:同学们,下面我们的问题是有难度的,为什么我们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学们可以结合所学的知识思考,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从不同角度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回答:学生从宪法精神、人民、国家性质、国家制度等角度切入回答。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从最直观的对比来看一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到
底有哪些优越性。
美国 中国
社会制度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基本国情 资本主义高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国家性质 资产阶级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
立法机关 议会 人民代表大会
政党制度 两党制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师生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情况;人民民主专政——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人民代表大会——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好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代表大会(立法机关)——依法治国;人民民主主政——人民当家作主,这三者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教师总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源自于对中国历史的探索,植根于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内化于对改革开放的实践,与其他制度相比,更适合中国,因而在中华大地上有旺盛的生命力,所以,我们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设计意图:通过中国与美国在社会制度等各个方面进行对比,鉴别作出抉择,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同时,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根本政治制度的重要性,增强制度自信,制度的优越性。提高灵学活运用知识储备解决现有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提问:通过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修正案的通过,说一说怎样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师生分析: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让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依法治国——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民主集中制——推动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
教师总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关键在实践,所以,我们要不断践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设计意图:通过宪法修改的过程和具体内容,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反观知识点,强化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引导: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根本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是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保障,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的制度是什么?
学生回答:基本经济制度。
教师引导:基本经济制度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物质保障。从而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此,我们要增强制度自信。
教师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曾说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美好制度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制度保障。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基本经济制度,新旧知识衔接,旧知识点生发出新的知识点。提升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发掘新知识、新能力的“生长点”,分析本框内容中根本政治制度与原来相关知识的联系和区别,不断将根本政治制度的相关内容归纳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提升学生的制度自信,自豪感。
第四环节:你的收获
教师引导:通过这节课的模拟和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内容
人大代表职权
教师寄语
同学们,这节课虽然是模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但是饱含了老师殷切的希望,希望你们以这节课为契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努力拼搏,奋发图强,将来有一天,真正坐在人民大会堂的会场,成为真正的人大代表,为人民代言,为祖国发展,社会进步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热情,让学习对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而是以这节课为契机,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明确方向,奋发图强。同时,让根本政治制度真正植入学生心中,唤醒学生的制度认同,制度自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