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摆的秘密》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课标陈述】《摆的秘密》在《科学课程标准》属于“内容标准”中的第四大类“物质世界”的范畴。在《标准》中提出“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课标解读】《标准》陈述中,相关的行为动词是“知道”、“认识”,这两个行为动词都是属于涉及知识的具体目标。“知道”指的是学生能说出、写出或识别所学的内容;“认识”指的是学生在经历认知过程的基础上,对所学内容有一定程度的反应。结合这节课,在观察、对比、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准确地说出摆各部分的名称;在探究“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在准确操作、认真观察、探究实验的基础上,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同摆锤的重量和摆幅的大小无关。基于此,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本课主要落实目标】科学探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是可以重复验证的;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科学以及与科学有关事件的好奇心,具有一定的想象力,敢于创新。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尊敬前辈对科学研究做出的巨大价值,让他们成为自己潜意识里崇敬的楷模、学习的榜样。3.科学知识部分学生在课前已经有相关的关于摆的知识储备,在很多学生感兴趣的课外读物中介绍到伽利略的时候都会提到摆,只是学生并没有更深入的了解。知道摆摆动一次就是摆摆出去再回到原来的位置;知道组成简单的摆的几个部分;知道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二、教材分析《摆的秘密》一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的主题是“无处不在的能量”。能量是科学中的核心观念之一,它渗透于科学的各个分支,包括物质世界、生命世界以及地球宇宙,它是任何相互作用系统的基础。能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摆也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在摆动中也会有能量相互转换的过程。摆动中能量转化的部分跟《钻木取火》的内容相结合,笔者认为学生会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所以将关于摆动中能量转化的部分转到《钻木取火》一节中来探究。生活中有很多类似摆的现象,学生都见过或玩过,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本课以摆为切入点,通过对摆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知道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了解摆的运动规律,意识到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能从“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提出摆的有关问题,学会使用简单仪器进行定量观察,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在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科学奥妙的志趣和科学精神。本课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在玩摆的过程中发现不同小组的摆摆的快慢不一样的秘密,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第二部分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猜测影响摆的快慢的原因,并设计出验证自己猜测的实验方案。这部分也是教学的重点。第三部分是在学生充分论证方案可行性的基础上,通过分组实验的方法进行实验操作,并且根据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与摆锤的重量没有关系,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三、学情分析本班学生思维活跃,课堂发言积极,学习科学的积极性非常高。经过三年半的学习和积淀,本班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明显较高。学生虽然从三年级开始就先后认识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热现象、光的传播、简单的电路、磁现象等能量的表现形式,但这些认识都是零散的,没有归纳到能量的层面上。摆对学生来说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它比较陌生,缺少比较完整的了解,对于学生而言摆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但是有关摆的现象,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过或玩过,只是没有留心观察过,例如海盗船秋千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摆。本节课的开始让学生观看小狗荡秋千的视频,再现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是摆,探究摆的秘密。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对摆摆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实验中,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是一个重点,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动手实验的基础,但需要学会正确分析实验结果,培养有效归纳、概括的技能。做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学生并不陌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曾经遇到“怎样加快溶解”、“水流有力量”“馒头发霉了”等这样的对比试验,但是在整个科学学习过程中,像这样的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相对于其他的科学实验来说还是少数,因此学生自主设计比较完整的对比试验是一大难点。本实验需要做到计时和数摆的次数要同时开始,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对学生在实验中的认真、耐心、细致要求较高,需要老师在实验中不断提醒学生。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知道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学习活动,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试验,在学习活动中能设计简单表格记录实验数据,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并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比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学习活动,学生能做到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在活动中与他人交换意见,愿意合作与交流。五、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以及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经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难点:设计合理的对比实验探究摆摆动的快慢只与摆线长短有关,与摆幅、摆锤无关。六、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铁架台、螺帽、细线、秒表、实验表格、课件学生准备:橡皮泥、细线。七、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引入小时候有没有玩过荡秋千?2、出示小狗荡千的视频。(出示课件)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提问学生:秋千在发生怎样的运动,能用手势模仿一下吗?3、提问生活中还有类似的现象吗?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摆的运动,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列举生活中有关摆的运动。(出示课件)(海盗船、钟摆、挂钟、大摆锤)(二)、活动推进,自主探究1、出示摆,指导学生认识摆。提问:这儿有一个装置,它也会摆动,谁能操作一下让它摆动起来?(从学生的操作中引导学生体会如何平稳的摆动)正确地指出摆各部分的名称。摆下面的重物叫做摆锤,连接固定支点和摆锤的连线叫做摆线。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摆,看看摆里面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呢?2、认识摆动一次。那你知道摆在运动时,怎样叫做摆动一次吗?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回来,叫做摆动一次,学生示范(出示课件)3、引导学生探究自己实验桌上的摆10秒钟摆动多少次?教师提示注意事项。4.巡回指导实验。5.将各组实验数据投到大屏幕上,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大家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评价:发现摆的秘密----同一个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相同和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不同。)提出本节课探究主题: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评价:从数据分析中自然导入本节课重点探究问题。)(三)点拨互动,建构结论探究摆摆动快慢的原因1.引导学生猜测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出示课件)2.引导设计实验方案:如何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呢?(出示课件)3.每组选择研究内容,确定研究方案,动手操作。4.巡回指导实验。5.将各组实验数据投到大屏幕上,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大家的数据,有什么发现?(评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明确深入研究方向,明确对比实验的研究方法,引导小组分工合作,引导学生构建新的认知---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摆幅大小无关,与摆线长短有关,摆线短的摆动得快。)6、课堂小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四)、联系生活,拓展应用利用老师在真实的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两个摆线长短相同,摆锤形状、长短不同(一个摆锤长,一个摆锤短)的摆,摆动的快慢不同,与学生本堂课建立的认知结构产生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将探究延伸到课外。八、板书设计:摆的秘密摆线摆摆锤摆线长短(有关)摆线越长摆的越慢,摆线越长摆的越慢,摆的快慢与摆幅(无关)摆重(无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