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6课 制作钟摆 (教材P52~53)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 累计 1 课时 课题 制作钟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 2.知道同一个摆,摆绳长度越长,摆动越慢;摆绳长度越短,摆动越快。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在真实的情境中研究摆绳长度如何影响摆动快慢,不断地调整摆,直至每分钟正好摆动60次。 2.能运用测量与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摆的摆动快慢。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细心观察与准确测量的重要性。 2.对新问题的研究保持积极的探究欲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人类对产品需要不断地改进以适应现实的需求。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发现摆长对摆动次数的影响规律,做一个1分钟摆动60次的摆。 难点:调整摆,使其1分钟正好摆动60次。 教学 准备 为学生准备:秒表、钩码、细长绳、铁架台、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任务 1.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预设:与摆绳的长度有关。)有怎样的关系呢?(预设:摆绳长,摆动慢;摆绳短,摆动快。) 2.揭题:机械摆钟里的钟摆每分钟摆动60次。今天我们一起制作一个1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摆。(板书:制作钟摆) 【设计意图】直入主题,明确本课任务。 探索 与研讨 设计方案 1.提问:每分钟摆动60次的摆,摆绳长度应该大致调整在哪个长度范围?(预设:25~30厘米;20~25厘米;……)如果尝试后每分钟没有摆动60次,第二次调试的摆绳长度应该怎么确定?(预设:如果每分钟摆动超过60次,说明摆绳短了;如果少于60次,说明摆绳长了。) 探索 与研讨 2.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确定自己小组的设计方案。 制作与测试 1.布置任务:指导各小组根据制订的方案开始组装和调试钟摆,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2.评估:每组派代表参与班级测试,统一计时,看看各组钟摆的精确度。 探索 与研讨 3.交流:邀请钟摆精确度高的小组分享经验和方法。 4.小结:1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的摆绳长度是固定的。 拓展 与小结 拓展:设计一个1分钟摆动30次或120次的摆。 【设计意图】让学生简单体会摆的摆动次数跟摆绳长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而摸索出规律:为了让摆的摆动次数变为原来的2倍(或1/2),摆绳的长度需要变为原来的4倍(或1/4)。 板书 设计 3.6 制作钟摆 原理:摆绳长,摆动慢;摆绳短,摆动快 调试方法:1.每次减少5厘米 2.取上一次摆绳长度的一半 节约时间:测量摆15秒是否摆动了15次 教学 反思 制作钟摆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活动。在设计方案之前,让学生估计1分钟摆动60次的摆的摆绳长度大约是多少,以及思考怎么样快速地调试成功,这能使学生迅速展开思维活动。对测量的结果进行解释与讨论,能使学生对确定摆绳长度的思路逐步清晰起来。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如何用较短的时间、较少的次数调试成功的角度进行讨论,有利于学生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制订出自己小组的方案。这个活动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获得测试数据后,学会更有效地利用已有数据预测准确值,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制作出每秒钟摆动1次的精确的摆。 课后 作业 三、选择题。 2.有三个摆,摆锤的质量分别为25克、30克、40克,对应的摆长分别为20厘米、30厘米、40厘米。摆动最快的摆是( )。 A.摆锤最重的 B.摆绳最短的 C.摆锤最轻的 3.成成同学用相同的摆锤制作了两个绳长分别是15厘米和30厘米的摆,观察并记录两个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数据如下表: 根据实验数据,要制作一个一分钟摆动60次的摆,摆绳的长度应( )。 A.小于15厘米 B.在15~30厘米之间 C.大于30厘米 参考答案 三、2.B 3.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