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同学相伴》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 /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组——儿童自我与同伴交往 教学主题:我和我的同伴 课时:两课时(本设计是第二课时)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张倩 / 郑州市扶轮外国语学校 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能力与方法目标: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体会他人的心情与需要,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集体生活。 (3)知识目标:认识真正的班级是不能让任何一个人落下的,并学会互相帮助,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轴”“四面”组成基本框架。《同学相伴》属于三条轴线中“儿童与社会”的范畴,学生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学会与人相处,和而不同,悦纳自己,接纳他人。集体就是一个小社会,学生如何能在集体中生活,正确认识与他人的关系,并学会相处,初步建立团体意识,是本节课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学生学会步入社会的第一步。“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是儿童生活的主调。所以本课旨在使儿童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体验,懂得和谐的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学会关心,学会爱,形成开朗、进取的个性品质,为儿童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奠定基础,为其成为合格的公民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知道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学会在集体生活中与他人平等地合作与交流,理解他人的需要与心情,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难点:学会在集体生活中与他人平等地合作与交流。能理解他人的需要与心情,学会关爱他人。 学情分析 (1)基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优势在于有是非观念,个人习惯养成已稳定;弱势在于集体意识不明晰,与他人相处经验不足。 (2)基于能力与方法:优势在于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见解;弱势在于不善于体会他人的心情与需要。 (3)基于知识:优势在于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懂得道理,弱势在于实践不足。 教学目标: 1.懂得什么是团结合作的品质。 2.理解他人的需要与心情,学会关爱他人。 3.初步形成群体意识,不让群体中一个人落下。 评价任务: 1.通过参加集体游戏,认识到团结合作的品质。(完成目标一) 2.通过列举事例,明白要学会体会他人的需要和心情。(完成目标二) 3.通过活动创设,初步树立集体意识。(完成目标三) 教学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3分钟) 播放视频《特殊的生日》 说一说: 看完视频,你有怎样的感受? 揭示主题。 导入语:同学之间,要相互关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不让一个人落下。 明确同伴相处是快乐的,感受集体的温暖。 环节二 讲授新课(36分钟) 活动一 海岛逃生 出示游戏规则,分小组进行比赛。 胜利的采访:让我们采访一下获胜的小组,不让任何成员“落水”的秘诀是什么?(完成目标一) 通过参加集体游戏,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评价目标一) 活动二 情景探究 过渡:在游戏中,我们想尽一切办法不让任何一个小伙伴“落水”,可是,在校园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因为种种原因冷落、排斥或者忽视了某些同学。 出示课本图片。 提问与选择:你喜欢这样的班集体和同学关系吗? 美文欣赏《温情的大雁》 当一只大雁生病或受伤时,为什么会有其他大雁留下来陪伴它? 从大雁身上,我们能够学到些什么呢? 5.教师寄语:一个真正团结、有凝聚力的集体,是不会让任何一个人落下的。 (完成目标二) 通过情景探究,认识到班集体里出现的不够团结的现象,并阅读美文进行反思,懂得要建立互帮互助的同学关系,要构建良好的班集体。 (评价目标二) 活动三 互助小组 思考讨论:为了不让我们班的任何一位同学落下,可以设立一些怎样的互助小组,帮助大家共同进步,一起提高? 出示场景,假如班上的同学有以下情况,我们要怎么做? 描绘最美班级,并总结。 (完成目标三) 通过互助小组,懂得怎样做才能不让任何一个同学落下。 (评价目标三) 环节三 总结提升 (1分钟) 让我们一起手牵手,共同努力,共同进步,不让一个同学落下吧! ?板书设计: 同学相伴 ——不让一个人落下 团结合作 理解他人 群体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