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同学相伴的快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与同学相伴的快乐,乐于与同伴在一起;2、初步形成群体意识,了解集体需要团结互助。教学重点与难点:体会与同学相伴的快乐,乐于与同伴在一起;初步形成群体意识,明白同学间要团结互助。教学用具:准备三个眼罩,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有同学相伴的生活处处有快乐。同学相伴不仅能一起学习,而且还可以开展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一:快乐初体验蒙眼画脸谱1、在黑板上画三人圆圈,作为脸的轮廓。2、选出三组同学,每组五人,分别承担画眼睛、鼻子、耳朵、眉毛和嘴巴的任务。3、另外选出三名同学作为监督员,监督大家是否遵守游戏规则。4、每组同学排好队分别站在三个圆圈的前面,用布蒙住自己的眼睛,并让监督员检查。5、老师宣布开始后,学生依次走近黑板开始画五官,画完的同学就可以摘下蒙眼布。6、游戏过程中,老师和监督员要提醒同学注意安全。7、班上其余同学作为大众评审,决定哪组画的五官位置最准确、最好看。【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参与游戏,了解同学相伴带来的快乐。二、新授活动二:头脑小风暴这个多人游戏好玩吗?想象一下,假如没有这么多的同学,这个游戏还玩得起来吗?你们还玩过哪些游戏?活动三:七嘴八舌忆往昔正面回忆:原来,同学相伴的快乐来源于一起玩耍,一起游戏,一起比赛,一起学习。说一说你与同学们在一起的快乐往事吧!收获之一:同学相伴,让我们获得加倍的精彩!【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感悟来理解同学的作用,明白同学相伴体现在朝夕相处的游戏、比赛、玩耍和学习中。活动四:各抒己见谈集体反面思考:刚才的音乐美妙动听吗?可是这七个小音符中排在最前面的“1”觉得自己是群体中的老大,本领也最大。于是,他决定离开大家去独闯天下。现在咱们讨论一下:(幻灯片)离开大家后,“1”会遇到什么情形呢?你想对“1”说些什么心里话呢?探讨结论:孤独的“1”,没有了大家的帮助与配合,它自己演奏不出动人的旋律。而我们刚才听到的音乐也不再完整,不再那么美妙、动听。收获之二: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集体不仅给我们带来许多的欢乐,还给我们带来成长的力量。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集体,集体也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设计意图】学生听与阅读角有关的歌曲,激发学生兴趣,再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思考、讨论感受集体的重要性,感受集体的力量。三、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四、作业预习《不让一个人落下》,想一想为什么不能让一个人落下?板书:同学相伴的快乐1、同学相伴,让我们活得加倍精彩!2、集体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教学反思:我授课的内容是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部编教材第一单元第4课《同学相伴》第一课时《同学相伴的快乐》。本课旨在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体会与同学相伴的快乐,乐于与同伴在一起,并初步形成群体意识,明白同学间要团结互助。根据《道德与法治》课活动性这一特点,我把整节课设计以活动的形式展开,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在参与、合作、思考、讨论中体验同学相伴带来的欢乐!通过本次授课,我有以下几点收获:1、妥善处理教材,使教材生活化、真实化起来。教材提供了四种和同学相伴带来快乐的场景,而春游是不符合我们学校的学情的。这时候,平时教、学、活动的资源积累使教师的教学设计得以很好的实施。学生运动会、拔河比赛、课间还有录课前一天语文课上互相协助的图片资料很好地利用起来,使教学源于教材,立足生活,又不拘泥于教材所限。2、游戏和音乐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蒙眼画脸谱和《DoReMe》和使用使课堂活跃很多,学生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