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10、爱心的传递者教材分析:统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教材解析,主题主要是对现实生活领域的扩展,始终贯穿着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品德优良、乐于探究、遵守社会秩序等。通过关注现实生活、反思现实生活和行为于现实生活这三个紧密相连的板块来实现正确引导儿童健康生活的建构。本册教材侧重于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积极、愉快地融入周边社会,并能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去处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得到帮助和给予帮助都是应该的,都能收获快乐、幸福;在帮助他人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2.情感价值与态度 让学生真正体验、分享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学生从小具有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怀,传承雷锋精神。 3.行为与习惯 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人,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 4.过程与方法 通过兴趣导入、故事重现、情境回忆、分享亲身经历、分析情境、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思考,并展示、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或做法的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使学生在合作、互助、交流中进行学习探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更好、清楚地明白是先帮助还是后帮助别人,最终让学生明白要学会帮组他人;以及帮助他人要注意的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到关心、帮助别人,自己也收获快乐的道理。教学难点:学会在关心、帮助他人听说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课前准备:教师:课件。学生:预习。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欣赏歌曲,感受爱心。1.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好听的歌曲,好吗?(这样的导入可以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去上课,通过生动、直观的感情途径去感染学生,还能让学生的情感在欣赏音乐的联想中得到美的熏陶,精神上的满足。)2.教师:播放视频歌曲“爱的奉献”,学生聆听感受。(通过让学生欣赏以抗震救灾的画面为背景的《爱的奉献》MV导入新课。在爱心满满的抗震救灾画面和具有号召力、感染力的歌曲双重刺激下,学生心灵得到爱心的滋润,感受到人间满满的爱心,为学习新课夯实情感基础。)新知讲授一)老师:刚才我们听到了触动心灵的歌声,更是看到了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正如那首歌曲所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啊,爱心让世界变得更温暖更美好。老师:今天让我们去认识那位好朋友(爱心),好吗?老师:那我们就在今天的《道德与法制》课上去认识她,并与她交朋友,好吗?展示课题二)共同回忆,体验爱心。老师:生活中,处处有爱心,从很多传媒上我们经常看到真实的爱心,现在让我们共同回忆,体验爱心,好吗?(通过出示新闻媒体播放抗震救灾、为贫困地区献爱心场面,以及学校组织的为生病同学和孤寡老人献爱心等照片,让学生感受不同形式的爱心)老师:刚才我们回忆了奉献的“爱心”,生活中我们肯定也得到了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因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不可能没有遇到困难。你们曾遇到过哪些困难?得到过哪些帮助呢?老师让学生小组议论,并要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学生讲述他们获得过的一些关心、帮助。(通过照片,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体会自己得到帮助后内心的温暖以及帮助他人后内心的快乐和充实,加深了他们对爱心的体验。)三)观看影片、榜样引领。老师:生活中,爱心无处不在,我们都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我们也应该关心和帮助他人,曾经有一名叫雷锋的解放军战士,他就是一位充满爱心的人,你们一定听说,那让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帮助别人的,好吗?播放短片:《雨中送母子》,学生观看,四)学习雷锋,传递爱心。老师:我们都知道,雷锋叔叔做过的好事很多很多,人们常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那你们还知道雷锋叔叔的哪些故事呢?让学生小组讨论,之后踊跃讲述。(通过播放生动形象的影视片段,将抽象的道德理论化为可知可感、可亲可敬的教育行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让学生获得榜样的引领,认同雷锋同志的奉献,敬佩雷锋同志的为人,争当“雷锋传人”,做一个爱心的传递者。)五)分组研讨,会献爱心。1.老师:雷锋叔叔做的好事很多很多,他牺牲的时候才22岁,所以毛泽东主席在1963年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通知学习,人们也经常说“为别人点一盏灯,照亮了别人,也照亮了自己”;老师老师发现我们班也成立了学雷锋小队,是哪些小队?你们是怎么做的?(创设了分享式情境,让学生分享本班在学雷锋活动的做法或故事。通过让部分学生讲述自己在学雷锋小队里的传递爱心经历,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同学们在榜样的引领下,争相效仿,争做一个爱心的传递者,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小雷锋出现,形成了一股助人为乐、奉献社会的暖流。)老师:我们常说“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但是我们帮助他人的初衷是好的,可是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有些人不接受帮助或者根本不领情。展示课本第67和69页图片。(通过问题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敢于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合作、互助、交流中进行学习。)让学生讲述自己遇到过帮助人不领情的具体事例;以及探讨问题:“班主任为什么不把真相告诉方明呢?”老师:生活中经常得到别人的帮助,以及也会帮助别人,但我们是不是不需要注意方式、方法?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师生共同归纳。(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小组讨论结果。师生共同归纳帮助别人需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明白,在帮助人的时候应该照顾到对方的感受,学会正确的表达爱心的做法。)三、课堂小结。先用提问的方式。再师生一起小结。(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爱心,爱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温暖;明白了帮助别人不仅温暖别人,而且自己也能收获快乐的道理;学会了如何正确关心、帮助他人,为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奠定基础。0四、学以致用。希望从今天起为人要乐于助人,为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而贡献五、课堂板书。爱心的传递者受助于人乐于助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