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预测系列试题(8)(9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2年高考预测系列试题(8)(9科9份)

资源简介

2012年高考预测系列试题【英语】高考预测试题(8)·预测题
广东省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 王中圣
一、单项选择:
1.The doctors say that good diet, exercise and fresh air, all of which _________ the health and long life.
A. lead to B. refer to C. stick to D. contribute to
2.Being examined twice a year, whether it is a car or a bus or a truck, is the rule that every driver _____ obey in this city.
A. shall B. can C. ought to D. need
3._________is now no doubt _________ global warming is a security threat to us all.
A. It; that B. There; that C. There; whether D. It; whether
4.— Was her concert a great success
— Sure. _______ such a good chance, how could she let it slip away
A. Having given B. Giving C. Having been given D. Being given
5. The question occurred to me ______ we were to get the machine needed.
A. that B. what C. why D. where
5.I was too busy at that time, ________ I would have given you a hand.
A. even though B. so C. otherwise D. nevertheless
7.Everybody had a (an) ___________ that she was a good match for the young man.
A. attitude B. impression C. imagination D. memory
8. — I’m terribly sorry that I have forgotten the reference book you lent me yesterday.
— ________!
A. Never mind B. Not at all C. You’re welcome D. With pleasure
二、书面表达
作为时下最流行的网络社交工具,微博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青睐。学校最近组织了一次关于微博流行的讨论。请你准备写一份发言稿,题目是‘‘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Micro Blogs”,以约120个词谈谈你对微博的看法,内容包括:
(1)微博对于学生与名人之间互动的重要性;
(2)举一两个例子去论证“微博的利与弊”:
(3)你的看法。
注意:
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作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称。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
1.D【解析】考查动词词组辨析。contribute有助于,贡献;lead to“导致”;refer to“关于,涉及”;stick to“坚持”,根据句意“医生说适当饮食,锻炼及(呼吸)新鲜的空气,所有这些都有助于身体健康和长寿”,可知D最佳。
2.A【解析】考查情态动词的用法。shall用于第二、三人称主语,表示说话人强烈意志、决心、坚持,即“强制性必须”时,多出现于法律或半法律用语之中。故应该选情态动词shall。本题易误选CD。 【教学启示】要正确理解shall用作情态动词在句中的用法。
3.B 【解析】考查固定表达。There is no doubt that+从句,意为“毫无疑问…..。”。
4.C 【解析】考查非谓语动词。考查分词时态和语态的使用情况。having been given和主语she之间是被动关系且发生在谓语动作之前。考查非谓语作状语。Having been given发生在谓语动作之前,并且和主语she是被动关系。
5.D 【解析】考查名词性从句。该题目考察复合句的知识。此题容易犯经验型错误,初看这里是that引导的同位语从句,其实,根据句意这里的同位语从句必须由where引导,句子意思理解为:我想起在哪儿我们可以得到需要的机器这个问题。其它选项意思不通。【教学启示】分析句子结构,正确判断引导词。
6.C 【解析】考查状语从句。句意为“我那时太忙了,要不然的话我就会帮你的忙了。”otherwise意为“要不然”;even though 表示“即使”、“尽管”... ;so“因此”,表示结果;therefore表因果关系。
7.C【解析】考查名词的区别。句意为:大家都有这么个印象,她和那年轻人是天生的一对。Impression“印象”;attitude“对…的态度”;imagination“想象(力)”;memory“记忆”。
8. A【解析】考查交际用语。句意为“很抱歉,我把你昨天借给我的参考书忘啦。没关系,不必担心。”Never mind“没关系,不不必担心”用于回答对方的致歉等;Not at all“不用谢”,回答道谢的答语;You’re welcome“不客气”,With pleasure“非常愿意”。
二、书面表达参考例文: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Micro Blogs
Nowadays Micro Blog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among students, on which they can get face-to-face interaction with celebrities in academia and broaden their horizons.
Thereby obviously, it’s important for students to use Micro Blogs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celebrities and the feedback from the celebrities can encourage them to pursue their dreams. It is also clear to see that some events can be quickly resolved with the help of Micro Blogs. Take the Li Mengmeng event as an example. She was a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in Kaifeng, Henan who attended the National College Examination and got good grades, but she wasn’t admitted. However, with the help of Micro Blogs she gained college admission with 24 hours.
There is no doubt that some disadvantages of Micro Blogs exist. Because of Micro Blogs, very bad news like family scandal will be enlarged.
From my point of view, regulated properly, Micro Blogs which bring us a lot of benefits in the virtual world can be a very platform for students to share opinions with each other.2012年高考预测系列试题【数学】高考预测试题(8)·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741000) 宫前长
数学 Ⅰ卷选择题预测Ⅱ卷填空题预测 选择题填空题 12题4题 每题5分每题5分 附答案解析
解答题预测 解答题 4题 每题12分 附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共12道小题,每道5分,共60分)
1. 已知全集U=R, 集合A={x︱x2-2x-3>0},B={x︱2<x<4},则( )
A.[-1,4] B. C.[2,3) D.(-∞,-1)∪[4,+∞)
2. 对于实数a,b,c,“a>b”是“ac2>bc2”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 命题“存在x∈R, 2x≤0”的否定是(  )
A.不存在x∈R, 2x >0 B.存在x∈R, 2x≥0
C.对任意的x∈R,2x≤0 D.对任意的x∈R,2x>0
4. 若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则输出的p的值是
A. 21 B.26 C.30 D. 55
5, 下列函数f (x)中,满足“对任意x1,x2∈(-∞,0),当x1(A)f(x)=-x+1 (B)f(x)=x2-1
(C)f(x)=2x (D)f(x)=ln(-x)
6. 函数在区间〔0,1〕上的图像如图所示,则m,n的值可能是
A. B.
C. D.
7. 若f(sinx)=3-cos2x,则f(cosx)=
A.3-cos2x B.3-sin2x C.3+cos2x D.3+sin2x
8. 已知向量a=(2,1),b=(-1,k),a·(2a-b)=0,则k=( )
A.-12 B.-6 C.6 D.12
9. 等差数列{an}、{bn}的前n项和分别为Sn、Tn,且=,则使得为整数的正整数n的个数是(  )
A.3 B.4 C.5 D.6
10. 若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被直线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的值是
A. B. C. D.
11若过定点且斜率为的直线与圆在第一象限内的部分有交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12. 在正三棱锥S-ABC中,M、N分别是SC、BC的中点,且,若侧棱SA=,则正三棱锥 S-ABC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A.12 B.32 C.36 D.48
二、填空题(共5道小题,每道5分,共20分)
13. 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是F1,F2,过F2作倾斜角为的直线与椭圆的一个交点为M,若MF1垂直于x轴,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14. 如图,点是圆上的点, 且,则圆的面积等于 .
15. 曲线y=+2x+2e2x,直线x=1,x=e和x轴所围成的区域的面积是________.
16. 已知圆C的圆心是直线(为参数)与轴的交点,且圆C与直线相切.则圆C的方程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8分)
17.已知向量,,函数.
(1)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2)若,,是的内角,,的对边,,,且是函数在上的最大值,求:角,角及边的大小.
18. 如图, 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3,BC=4,,AA1=4,点D是AB的中点
(Ⅰ)求证:AC⊥BC1;
(Ⅱ),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19. 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以原点为圆心,椭圆的短半轴为半径的圆与直线相切.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设,,是椭圆上关于轴对称的任意两个不同的点,连结交椭圆于另一点,证明直线与轴相交于定点.
20. 设函数f(x)=-x3+x2+(m2-1)x(x∈R),其中m>0.
(1)当m=1时,求曲线y=f(x)在点(1,f(1))处的切线的斜率;
(2)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与极值;
(3)已知函数f(x)有三个互不相同的零点0,x1,x2,且x1f(1)恒成立,求m的取值范围.
答案
1.【解析】:A={x︱x2-2x-3>0}={x︱x>3或x<-1},B={x︱2<x<4},={x︱x≥4或x≤2},故选D
2. 【解析】 由a>b得不到 ac2>bc2,原因是c可能为0,而若ac2>bc2,则可以推出a>b,故“a>b”是“ac2>bc2”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
3. 【解析】:命题“存在x∈R, 2x≤0”为特称命题,因此它的否定是全称命题“对任意的x∈R,2x>0”,故选D.
4. 【解析】:C
5.选C【解析】:.∵f(x)=-x+1在(-∞,0)上为减函数,
∴A选项错误;
∵f(x)=x2-1的图象开口向上,对称轴为x=0,∴该函数在(-∞,0)为减函数,∴B选项错误;
∵f(x)=2x在R上是增函数,∴f(x)=2x在(-∞,0)上也是增函数,∴C选项正确;
∵y=ln(-x)在(-∞,0)上为减函数,∴D选项错误.
6. 【解析】代入验证,当,,则
,由可知,,结
合图像可知函数应在递增,在递减,即在取得最大值,由
,知a存在.故选B.
7. 【解析】:
所以,因此故选C
8.解析:由题意,得2- =(5,2-k),·(2-)=2×5+2-k=0,所以k=12.
9.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知,则只能取五个数,故满足题意的正整数n只有5个,故选C.
10.
【解析】: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阴影部分△ABC
由得A(1,1),又B(0,4),C(0,)
∴△ABC=,设与的
交点为D,则由知,∴
∴ 选A
11. 【解析】:圆与轴的正半轴交于. A
12. ;解析:由条件算出底面边长为,棱锥的高为2,从而求得外接球半径
,于是得球表面积。
13. 【解析】:将x=-c代入椭圆方程得y=, 即点M(-c, ).又KMF2=tan1200=-. 由斜率公式得b2=2ac, 即a2-c2=2ac, 所以e2+2e-1=0, e=2-.
14. 【答案】.
【解析】解法一:连结OA,OB,则∠AOB=2∠ACB=90O,所以△AO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又,所以,圆O的半径R=,圆的面积等于.
解法二:设圆O的半径为R,在△ABC中,由正弦定理,
得,解得,所以,圆的面积等于.
15解析:(+2x+2e2x)dx=dx+2xdx+2e2xdx=lnx|+x2|+e2x|=e2e.
答案:e2e
16. 【解析】: 令y=0得t=-1,所以直线(为参数)与轴的交点为(-1,0),因为直线与圆相切,所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即,故圆C的方程为.
17【解析】(1),
(2),,的最大值为3.
,为三角形内角,
又,得,,
由,得,
18(Ⅰ)证明: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底面三边长AC=3,BC=4,AB=5,
,∴ AC⊥BC,又 AC⊥,且
∴ AC⊥平面BCC1 ,又平面BCC1 ∴ AC⊥BC1
(Ⅱ)解法一:取中点,过作于,连接
是中点,∴ ,又平面
∴平面,又平面,
平面,∴,∴
又且,∴平面,平面
∴ 又,∴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中,,,,∴
∴二面角的正切值为
解法二:以分别为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
,,,∴,
,平面的法向量,
设平面的法向量,
则,的夹角(或其补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大小
则由 令,则,,∴
,则  
∵二面角是锐二面角
∴二面角的正切值为 。
19. 【答案】(Ⅰ);(Ⅱ)定点.
【解析】:(Ⅰ)由题意知,所以.即.
又因为,所以,.故椭圆的方程为.
(Ⅱ)由题意知直线的斜率存在,设直线的方程为.
由得…①
设点,,则,直线的方程为.
令,得,将,代入整理,得…② 由①得,代入②整理,得.所以直线与轴相交于定点
20. 解 (1)当m=1时,
f(x)=-x3+x2,f′(x)=-x2+2x,故f′(1)=1.
所以曲线y=f(x)在点(1,f(1))处的切线的斜率为1.
(2)f′(x)=-x2+2x+m2-1.
令f′(x)=0,解得x=1-m,或x=1+m.
因为m>0,所以1+m>1-m.
当x变化时,f′(x),f(x)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x (-∞,1-m) 1-m (1-m,1+m) 1+m (1+m,+∞)
f′(x) - 0 + 0 -
f(x) ? 极小值 ? 极大值 ?
函数f(x)的增区间为(1-m,1+m),
减区间为(-∞,1-m),(1+m,+∞).
函数f(x)在x=1-m处取得极小值f(1-m),
且f(1-m)=-m3+m2-.
函数f(x)在x=1+m处取得极大值f(1+m),
且f(1+m)=m3+m2-.
(3)由题设,f(x)=x=-x(x-x1)(x-x2),所以方程-x2+x+m2-1=0
有两个相异的实根x1,x2,故x1+x2=3,且Δ=1+(m2-1)>0,
解得m<-(舍),或m>.
因为x1x1+x2=3,故x2>>1.
若x1≤1若10,x-x1≥0,
x-x2≤0,
则f(x)=-x(x-x1)(x-x2)≥0.
又f(x1)=0,所以f(x)在[x1,x2]上的最小值为0,
于是对任意的x∈[x1,x2],f(x)>f(1)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f(1)=m2-<0,解得-综上,m的取值范围是.
开始
p=1,n=1
n=n+1
P>20
输出p
结束


p=p+n2
A
x
D
y
C
O
y=kx+2012年高考预测系列试题【语文】高考预测试题(8)·选择问答题
山东省兖州市第六中学 景 波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慰藉(jiè) 巨擘(bò) 冗繁(rǒnɡ) 模棱两可(lénɡ)
B.觊觎(jì) 下载(zǎi) 作坊(zuō) 博闻强识(zhì)
C.巨擘(bò) 龟裂(jūn) 行款(hánɡ) 酩酊大醉(dǐnɡ)
D.遒劲(qiú) 悲恸(tònɡ) 咯血(ká) 鹬蚌相争(bà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亲昵 跑龙套 洗耳躬听 安部就班
B.销账 倒春寒 桀骜不驯 犄角之势
C.辐射 压轴戏 迫不及待 察言观色
D.僯选 公信力 出奇不意 计日程功
3.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沉湎 整饬(chì) 繁文缛节(rù) 人才济济(jì)
B.渲泄 削减(xuē) 悄无声息(qiǎo) 戛然而止(gá)
C.铿吝 缱绻(quǎn) 绠短汲深(gěng) 怙恶不悛(hù)
D.蝉联 漩涡(xuán) 插科打诨(hún) 喁喁私语(yú)
4.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业内人士认为,航空公司为了息事宁人“大手笔”赔偿1000元,只会让旅客觉得“会哭的孩子有奶喝”,从而助长跟风闹事的不良风气。
B.近年来,中国公民精神、志愿精神,风生水起、方兴未艾,“大事件”“大场面”中涌现出的“鸟巢一代”“海宝一代”固然值得鼓与呼,但真正来自民间的中国公民精神与中国志愿精神还很脆弱。
C.为早日擒拿超市黑手,上浦派出所展开连日的蹲点守候,终于在2月1日凌晨,在犯罪分子在超市作案之时,民警突然出现,眨眼间,犯罪分子就成了瓮中捉鳖。
D.一些人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把他人权益、公共利益当作与对方讨价还价的筹码,以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这种手法屡试不爽,以致社会出现“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路径依赖。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作为全国最大的旅游交易盛会,每年的国内旅交会都落脚在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举办。今年的4月13日至15日,大家的目光汇聚到美丽的青岛,东道主的热情与时尚扑面而来。
B.只要在广泛有效的监督之下,政府就不会懈怠,才能有效遏制滥用权力和以权谋私。
C.社区网络所起的实际作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原本应在现实中发挥作用的居委会、业委会和某种民间组织。这是互联网时代的意外收获,更是21世纪的中国特色。
D.立顿“绿茶”、“红茶”等袋泡茶显示,均含有被国家禁止在茶叶上使用的高毒农药 消息一出,很多爱喝立顿的人担心不已。
6.下列各句使用的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什么样的外来文化覆盖了本土传统?是外国被扬弃的旧文化?还是现代先进文化?如今发扬中国传统以对抗西方现代的想法,可能自身就处在覆盖之下。
B.在环境绿皮书“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2”发布会上,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发布了“2011中国公众参与环保十大事件”。“南京梧桐树护绿行动”“全民关注大气PM2.5污染”等榜上有名。
C.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有想象力的人才能进行创造性劳动。想象力和知识是天敌。人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想象力会消失。因为知识符合逻辑,而想象力无章可循。
D.五月来了!从南方刮过来的热风,把麦子吹黄了。几个毒花花的太阳天,把麦穗烤得结结实实:收麦的日子,终于到了。
7.下列中句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3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在北京宣告:“中国疫苗监管体系通过了WHO的评估。中国企业可就自己生产的疫苗向WHO申请预认证。”
B.6月30日,串起中国经济最活跃地区7省市的京沪高速铁路通车运营,将1318公里距离10小时的旅程浓缩为4小时48分钟,实现“朝发夕回”。
C.中国汽车市场在连续两年大幅增长后,呈现疲软态势。与2010年的32%和2009年46%的增幅相比,2011年增幅将不超过5%。专家指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将进入一个减速期。
D.对于关税完税价格的审订,修改后的《海关法》规定为,进出口货物的完税价格,由海关以该货物的成交价格为基础审查确定。
8.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提起海口的空气环境,他有说不完的话。他说,这其中自然生态优势很重要, 更应该归功于海口城市建设者们的行动。 好的环境, 没有政府的重视、维系和对环保的投入, 基础再好,也难以持久保持。
A.但 因为 如果 即使
B.而 由于 如果 无论
C.但 由于 而且 无论
D.而 因为 而且 即使
二.非选择题
9.给下面一则新闻拟定一个标题,要求不超过15个字。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明确规定,载有学生的校车享有“优先权”:校车在停靠时,其他社会车辆要停车避让,或者是缓慢通过;遇到交通拥堵时,校车优先通行。执法保障校车的“特权”,没有什么捷径,无非是需要交通执法部门严格执法,对侵犯校车“特权”的行为,严惩不贷。校车的“特权”也理应在合法前提下,对于校车交通违法问题,同样应当严查。法律不被执行将形同虚设,《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实施后,交通执法部门将交出怎样的成绩单,公众拭目以待。
10.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为这幅漫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2)概括漫画的内容:
(3)说出这幅漫画的含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B项,下载zài,C项,酩酊大醉dīnɡ,D项,咯血kǎ)
2.C(A项,洗耳躬听—洗耳恭听,安部就班—按部就班;B项,犄角之势—掎角之势;D项,僯选—遴选,出奇不意—出其不意)
3.A(B项,渲泄—宣泄,戛jiá;C项,铿吝—悭吝;D项,诨hùn)
4.C(“瓮中捉鳖”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应充当谓语,而该句由于对它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误当作名词性成语,用来充当“成了”的宾语,应将“瓮中捉鳖”改为“瓮中之鳖”。A项,息事宁人,原指不生事,不骚扰百姓,后指调解纠纷,使事情平息下来,使人们平安相处。B项,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还没有停止。多形容革命形势、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D项,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的意思。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5.D(A项,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应为“当大家的目光汇聚到美丽的青岛”;B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改为“只有……才”;C项,语序不当,应为“这是21世纪的中国特色,更是互联网时代的意外收获”)
6.D(A项,第二个问号改为逗号;B项,第一个双引号改为书名号;C项,第一个句号放在后引号里面。)
7、B(A项,宣告—宣布,二者都有公示,告知的意思。但宣告带有警示警告的意思;C项,应改为呈现,指显示,展现出,持续的时间较长,多是直接看到的(不是想象的)。,展现,指明显地表现出。D项,应改为“审定”:审查决定。“审订”:审阅订正。一般指对书稿的审查、修改、何正。)
8.A(这类题首先找到突破口,这道题而言,可以从最后一个空入手,从关联词语的搭配看,“即使……也”“无论……都”,故排除BC;再从句意来看,第三个空和后面的内容构成一种假设关系,故排除D。)
二.非选择题
9.校车的“优先权”要靠执法来保障
10.标题:狗仗人势
内容:这幅漫画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在某长宅门口的一只狗,趾高气昂,脖子抬的很高,尾巴也高高竖起;第二部分,在某长被免职之后,这只狗无精打采,低垂着脖子,夹着尾巴,全无原来的傲气。
含义:作者由狗及人,讽刺了现实社会中仗势欺人的现象。2012年高考预测系列试题【生物】高考预测试题(8)实验题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一中 柴彦军
版本和适用省份:全部通用
1.(光合呼吸)某科研小组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设计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小室,如图A所示。侦测期间植物有时有照光(固定的光照强度),有时则是处于完全黑暗中,测得连续60分钟内氧气浓度变化的结果如B所示曲线(液滴移动距离已换算为ppm)。
(1)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在 分钟测定时间点,装置内的氧气浓度为250ppm。
(2)在最初10分钟时段,瓶内植物进行 作用。在第40分钟时,植物 (有/没有)光照,你的判断理由是 。
(3)在实验过程中某段时间内,记录液滴的移动,获得以下数据:
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刻度数据
…… -29 -15 0 +18 +35 ……
该组实验数据是在B曲线的 (A.15-35/B.40-60)分钟时间段内获得的。
(4)如果该植物后30分钟的呼吸速率平均值与前20分钟呼吸速率平均值相同,则该植物后30分钟内真正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为 ×103 ppm/小时。
(5)该植物在某时间段内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有氧呼吸两者之间存在以下的联系,其中甲~戊表示生理过程,a~d表示相关物质,请据图回答:
①物质物质d表示 ,过程丙进行的部位是 。
②在过程甲~戊中,能产生ATP的有 。
(6)有些植物的部分细胞能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则根据无氧呼吸过程分析下列三者含有的能量大小关系:1mol葡萄糖>2mol丙酮酸 2mol乳酸(>、<、=)。
(7)已知生长素在X、Y两种浓度下对该植物茎段生长的影响均为促进作用,且X浓度促进作用明显大于Y浓度,又已知X浓度不是最适浓度,假设最适浓度为Z,则X浓度、Y浓度和Z浓度之间大小的关系有 种可能。
2.(代谢)下列是关于水分与矿质代谢的实验:
I.为探究渗透试验中影响蔗糖溶液液面上升高度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取五组渗透装置(所用半透膜为相同面积的同种半透膜),漏斗内注入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分别插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每隔5分钟记录蔗糖溶液液面上升高度。
实验一:取五组渗透装置,漏斗分别用不同面积的半透膜封好,将盛有相同浓度蔗糖溶液的漏斗分别插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每隔5分钟记录蔗糖溶液液面上升高度。
两组实验中经测量后记录的数据如下:
实验一(mm) 0.1(g/ml) 0. 2(g/ml) 0.3(g/ml) 0.4(g/ml) 0.5(g/ml)
5min 2 4 6 8 10
10min 3 6 9 12 15
15min 4 7 11 15 18
20min 4 7 11 15 18

实验二(mm) 1cm2 2 cm2 3cm2 4cm2 5 cm2
5min 10 12 14 16 18
10min 15 16 17 18 18
15min 18 18 18 18 18
20min 18 18 18 18 18
请回答问题:
(1)实验一和实验二分别探究的是 对蔗糖溶液液面上升高度的影响。
(2)实验二中所用蔗糖溶液的浓度是 。
(3)据表中数据推测:影响蔗糖溶液液面上升高度的因素是 ,而实验中探究的另一因素影响的是液面上升的 。
(4)实验二的测量与记录过程存在不足之处,在5min记录的数值有的则别已达到最大,应如何改进这一步骤?
(5)如果不用蔗糖液,而改用NaCl溶液做实验,结果会不会大致相同?为什么?
II.植物根系可以通过细胞间隙的扩散和活细胞的转运两种途径吸收矿质元素。科学家为研究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规律,分别在正常条件和缺氧条件下用含有42K完全培养液培养大麦,得到如图所示结果。:
(1)正常条件和缺氧条件对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影响不同。第一阶段42K进入根系的过程____(不受、受)代谢控制;第二阶段是42K进入_____(细胞间隙、细胞内)的过程,判断理由是_ __。
(2)若1小时后将甲乙两组的植物从42K溶液中移植到等量的清水中分别培养1-2min,都会出现42K明显外泌现象,则甲组42K的泌出量______(明显大于、基本等于、明显小于)乙组。
3. (呼吸)将鼠的肝细胞研磨并除去ATP后,分别被放入3只标号为Ⅰ、Ⅱ、Ⅲ的试管中。Ⅰ试管加入葡萄糖,Ⅱ试管加入ATP,Ⅲ试管加入葡萄糖和ATP,一段时间后,Ⅰ、Ⅱ试管氧的消耗量几乎为零,Ⅲ试管氧的消耗量较大。该实验的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提取鼠的肝脏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几乎为零;同时注入细胞溶胶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该实验的结果说明葡萄糖分解场所是___________,丙酮酸分解场所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答案:
(1)温度 20、30
(2)(有氧)呼吸 有 因为在该时段,植物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或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或O2的生成大于O2消耗)
(3)B (4)9
(5)①CO2 线粒体内膜 ②甲丙丁戊
(6)< (7)4
解析:
(1)固定的光照强度,所以只有温度。
(2)净光合大于0。
(3)表中数据说明净光合总量抵消了呼吸消耗。
(4)20分钟内呼吸为1750-250=1500;30分钟净光合为2500-250=2250;所以30分钟内真光合为2250+1500*30/20=4500,则速率为4500*2=9000 ppm/小时。
(5)甲:光反应,乙:暗反应;丙→丁→戊:有氧呼吸三个阶段。
(6)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放能,第二阶段加氢还原反应,2mol乳酸比2mol丙酮酸多第一阶段放出的 [H]。
(7)如图,有4种可能:①Z>X>Y;②X>Z>Y;③Z<X<Y;④X<Z<Y。
2.
答案:
I.(1)蔗糖溶液浓度和半透膜面积 (2)0.5g/ml (3)蔗糖溶液浓度 速率 (4)缩短记录的间隔时间 (5)结果不会相同,原因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可以通过半透膜。
II.(1)不受 细胞内 矿质元素进入活细胞的方式为,需要有氧呼吸提供能量,无氧条件下吸收将会受到抑制 (2)基本等于 (3)幼叶
解析:
I.本实验主考查了渗透作用,实验命题点主要是自变量,因变量与无关变量的控制,比较简单,详见答案。
II.(1)正常条件和缺氧条件对第一阶段段影响相同。第一阶段42K通过根系的细胞间隙进入,不受代谢控制;第二阶段影响不同是42K通过根系的细胞内的过程,是主动运输。 (2) 42K的泌出量方式相同。
3.
答案:肝细胞的呼吸作用需要葡萄糖和ATP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
B
时间 (分钟)
O2浓度 (ppm)
促进
浓度
Z
Y
X
X
Y2012年高考预测系列试题【历史】高考预测试题(8)·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共75分)
1.文明社会之源(9分)
邻相望,地球上古文明祖国有四:中国、印度、埃及、小亚细亚是也。厥名河流时代第一纪,始脱行国成建邦。……恒河郁壮殑迦长,扬子水碧黄河黄,尼罗埃及河名一岁一泛滥,姚台姚弗里士河、台格里士河皆安息大河名。
——梁启超《二十世纪太平洋歌》
⑴、四大古国跨入文明社会的时间距今约(2分)
A.一万年 B.七千年 C.五千年 D.三千年
⑵、作者判断文明社会的依据是?(2分)你是否赞成,请说明理由(5分)
2. 行政管理制度(12分)
中国历史上的行政管理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西周、秦朝、元朝是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问题:(12分)
⑴、按示例填写表格。(6分)
⑵、扼要分析①与②的不同之处?(4分)并概括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特点?(2分)
3. 传统思想演变(10分)
思想纷杂,秩序混乱;时事变迁,杂糅更新。试以孔孟之道、两汉经学、程朱理学为例,叙述中国古代思想家思想变化的趋势及其社会原因
4. 影响深远的法典(11分)
1804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由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五个部分组成,共3编2281条。以下是该部法典的部分条款:
第1条规定:经国王(共和国总统)公布的法律,在法国全境内施行。
第4条规定:法官借口没有法律或法律不明确不完备而拒绝裁判时,得依拒绝裁判罪而追诉之。
第8条规定: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13条规定:外国人经政府许可设立住所于法国者,在其继续居住期间,享有一切民事权利。
第545条规定:任何入不得被强判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问题:
⑴、颁布《法国民法典》时的国家体制名称?颁布者?(2分)
⑵、你认为《法国民法典》有哪些进步意义?(9分)
5. 战后经济组织(8分)
问题:
⑴、上图经济组织中建立时间最早的是(填写数字代号)___________(2分)
⑵、扼要分析上述经济组织纷纷建立的原因(6分)
6. 西学东渐(25分)
材料一:“西学东渐这个名目随民国四年(1915)上海商务印书馆将容闳的英文回忆录的中文节译本,该题《西学东渐记》,开始流行。但在晚明,“西学”已是特称判断,指西教即基督教以外的欧洲科学工艺各科学问。其实中国与欧洲的文明互动,在物质层面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典时代,在精神层面至迟已于北朝隋唐出现。……世界文明从来是互动的。既有西学东渐当然也有东学西渐。”
——朱维铮《再读近代史》
材料二:监察御史张盛藻为反对1867年同文馆决定招收科甲正途人员学习算学而上奏说:“朝廷必用科甲正途者,为其读孔孟之书,学尧舜之道,明体达用,规模宏远也,何必令其学为机巧,专明制造洋枪之理乎?” 大学士倭仁道: “立国之道当以礼义人心为本,未有专恃术数而能超衰振弱者。天文、算学只为末议,即不讲习,于国家大计亦无所损。”
——《洋务运动资料》第2册
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摘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四:在殖民地修建教堂、驻扎传教士,就像在殖民地修建兵营、驻扎侵略军一样必要。“一个传教士抵得上一营军队”。“与其设立九个军事据点,不如设立九个教堂更为有效。”传教士受教会派遣,要将自己在中国内地的所见所闻汇报回国去。
——摘编自荣振华等《16~20世纪入华天主教传教士列传》
问题:
(1)材料一谈及古代社会出现的“物质层面”、“精神层面”交流分别指?(6分)
(2)材料三“从纯科学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观点的依据是?(4分)
(3)基于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西学东渐的看法。(15分)
【参考答案】
非选择题部分(共75分)
1.文明社会之源(9分)
⑴、C(2分)
⑵、依据:四大古国在大河流域建立了国家,行使国家管理职能。(2分)
观点:不完全赞成(1分)。国家管理制度的出现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政治特征,而金属工具的使用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经济特征,文字的诞生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文化特征。(4分)
(如果回答古埃及是高度集权的法老统治,使用象形文字,使用铁器等具体内容,而没有从国家制度、金属工具、文字的角度进行概括,最多得2分)
2. 行政管理制度(12分)
⑴、①、分封制;②、郡县制;③、行省制度。(6分)
⑵、不同:分封制度下,地方的王位(官位)可以世袭;具有地方管理的独立性。郡县制度下,地方官员由皇帝或中央任命,官位不可世袭;随时听候调遣,不具有地方管理的独立性。(4分)
特点: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2分)
3. 传统思想演变(10分)
从孔孟之道到两汉经学:孔孟时代那种动荡纷争的社会已经结束,西汉重建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但地方割据势力危及中央集权,汉朝杂乱的黄老思想不利于汉武帝“有为”的执政理念。(2分)两汉经学改变了孔孟之道的“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提出“天人感应”学说,利用儒家典籍,推行“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出现儒学经学化的现象(2分)。维护君主权力、等级社会和国家的统一。(1分)
从两汉经学到程朱理学:魏晋以来,佛教、道教逐步盛行起来,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生变化,冲击了儒学和儒家思想的地位和影响力(2分)。程朱理学将“天人感应”学说上升到“天理”的哲学思辨的高度,把纲常伦理作为天理的件数,构建了完备的理学体系(2分)。巩固了儒家思想的官方哲学地位,成为君主专制的思想工具。(1分)
4. 影响深远的法典(11分)
⑴、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帝国);拿破仑(2分)
⑵、第1条在全国公布和实施该法,体现了公开的法治精神,消除地方法律的混乱,有利于国家统一;第4条追究法官的不裁判的责任,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消除特权和等级。第8条和13条,所有人享有一切民事权利,体现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念。第545条不得剥夺财产私有权,体现了天赋财产私有权,打破了封建主任意搜刮民脂民膏的剥削权,同时提出补偿原则,也照顾了国家的发展权至今仍在法国有效。(8分)
法典贯彻了启蒙思想,反对封建等级和特权,保护了私权和民权,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1分)
5. 战后经济组织(8分)
⑴、③(2分)
⑵、二战结束后,为了重新构建世界经济体系,成立了第一批经济组织,如③;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进程,也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区域经济组织纷纷建立,如图②④;20世纪80年代,跨国公司的兴起,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出现了覆盖全球的世界贸易体系,由此建立管理世界贸易的经济组织,如图①(6分)
6. 西学东渐(25分)
⑴、物质层面:中国输出丝绸、纸张,输入香料、珠宝等商品(2分)
精神层面:中国输出儒家文化、典章制度(2分);输入宗教文化、文学艺术、天文历法与工艺(2分)(回答具体内容也可)
⑵、洋务运动时期,引进西方科技,创办近代企业,进入“器物救国”阶段。(2分)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进入“制度救国”阶段。(2分)
⑶、答案l: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材料进行论述。(13—15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抽象视角,如文明融合与冲突。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
答案2: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8—12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如“西学东渐”是一个渐进过程;“西学东渐”是一个双向交流、融合的过程;“西学东渐”充满着矛盾与冲突等。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
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
答案3: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纬度的解释。(3—7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
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如,19世纪的西学东渐从科技扩展到政治制度和人文科学。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
答案4: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1—2分)
其他答案: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0分)
商朝
方国制度
西周

秦朝

西汉
郡国并行制
元朝

① ② ③ ④2012年高考预测系列试题【物理】高考预测试题(8)·计算题
命题人 山东贾玉兵
适用版本 新课标省份通用
命题依据 依据2012年全国考试大纲和最新高考信息,瞄准主干知识点和核心规律,挖掘历年高考命题热点,突出学科内综合和学科素养的考查
1.(原创,考查平抛运动、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动能定理,参考分值15分)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光滑半圆形轨道与动摩擦因数为的水平面AB相切于B点,A、B两点相距L=2.5m,半圆形轨道的最高点为C,现将一质量为m=0.1kg的小球(可视为质点)以初速度v0=9m/s沿AB轨道弹出,g=10m/s2。求
(1)小球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小及小球在A、B之间的运动时间;
(2)欲使小球能从最高点C水平抛出,则半圆形轨道的半径应满足怎样的设计要求?
(3)在满足上面(2)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半圆形轨道的半径为多大时可以让小球落到水平轨道上时离B点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少?
2.(原创,带电粒子的运动,参考分值19分)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以(r,0)为圆心,半径为r的圆形匀强磁场区域,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在y= r的虚线上方足够大的范围内,有方向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从O点向不同方向发射速率相同的质子,质子的运动轨迹均在纸面内,且质子在磁场中的偏转半径也为r,已知质子的电荷量为q,质量为m,不计重力、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及阻力。求:
(1)质子射入磁场时速度的大小;
(2)沿x轴正方向射入磁场的质子,到达y轴所需的时间;
(3)与x轴正方向成30o角(如图中所示)射入的质子,到达y轴的位置坐标。
3.(原创,电学,16分)如图所示,电阻忽略不计的、两根两平行的光滑金属导轨竖直放置,导轨间的距离为d,其上端接一电阻R,在两导轨间存在与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B,且磁场区域足够大,在其下方存在与导轨相连的两个竖直的平行金属板。在两金属板间存在一光滑的轨道,倾斜轨道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倾斜轨道与竖直圆形轨道间用一段光滑小圆弧相连,圆形轨道的半径为r,将一电阻也为R、质量为m的导体棒从一位置由静止开始在导轨上无摩擦向下滑动,当导体棒开始匀速运动时,将一带正电的小球由倾斜轨道的某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的电荷量为q,求:
(1)导体棒匀速运动的速度;
(2)若小球到达圆形轨道最高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刚好为零,则释放小球的初位置到圆形轨道最低点的高度h多大?
参考答案
1.(15分)答案:(1)8 m/s s (2)1.28m(3)R=0.8m,最远距离3.2m
解析:(1)小球从A到B,加速度大小为m/s2 (1分)
由运动学公式得(1分)
解得8 m/s(1分)
在A、B之间的运动时间 s(1分)
(2)若小球恰能到达C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1分)
小球从B到C,由动能定理得 (2分)
解得=1.28m(1分)
所以,欲使小球能从C点水平抛出,则半圆形轨道的半径应 1.28m(1分)
(3)小球从C点做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得2R =,x=vt(2分)
由(2)的求解知
解得x=(1分)
当0.8m(<1.28m,能够到达C点)时水平射程最远(2分)
最远距离为xm=3.2m(1分)
2.(19分)答案:(1)(2)(3)(0,)
解:(1)质子射入磁场后做匀速圆周运动,有
(2分)
得 (1分)
(2)质子沿x轴正向射入磁场后经圆弧后以速度v垂直于电场方向进入电场,在磁场中运动周期
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2分)
进入电场后做类平抛运动,沿电场方向运动r后到达y轴,因此有
(2分)
所求时间为 (2分)
(3)质子在磁场中转过120o角后从P点垂直于电场线进入电场,如图所示。P点距y轴的距离 (2分)
其中 (2分)
得质子到达y轴所需时间为
(2分)
在y方向质子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有
(2分)
质子到达y轴的位置坐标为(0,) (2分)
3.(16分)答案:(1),(2)。
解析:(1)当导体棒匀速运动时,其感应电动势为(2分)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1分)
由平衡条件得(2分)
解得: (2分)
(2)两板间的电势差为: (1分)
两板间的电场强度为: (2分)
由动能定理得: (2分)
在轨道最高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分)
解得:(2分)
x
y
O
30o
E
R
θ
B
r
x
y
O
30o
E
P2012年高考预测系列试题【化学】高考预测试题(8)·选择问答题
江苏省大丰市南阳中学 吕 寅
1.化学与加强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是
①加快廉价氢气的制备与储氢材料的研发;②研发可降解的塑料;③大力发展轿车工业;
③做好煤的脱硫与汽车尾气的处理;④大力研发秸秆转化制备生物质能;⑤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利用等综合处理
A.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③⑤ D.②④⑤
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制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透明的溶液:Na+-、Al3+、Cl-、AlO2-
B.pH=1的溶液: Na+、NH、Cu2+ 、NO3-
C.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Na+、K+、Cl-、AlO2-
D.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Fe2+、Mg2+、NO3-、Cl-
3.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某溶液硝酸酸化后滴加硝酸钡试剂,生成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含有SO42-
B.为检验淀粉在稀硫酸条件下水解后所生成葡萄糖,直接加入银氨试剂水浴加热
C.实验室用图1所示装置在铁制品上镀铜
D. 实验室用图2所示装置净化、精制淀粉胶体
4.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甲 乙 丙 丁
A、甲图表示可逆反应:3Fe(s)+4H2O(g)Fe3O4(s)+4H2 (g)增大压强后,V正、V逆变化图
B、乙图是标准状况下,某同学向100mL H2S饱和溶液中通入SO2,所得溶液pH变化图。由图可知段反应是:
C、丙图表明合成氨反应温度与转化率之间的关系,由图知合成氨反应是吸热反应
D、丁图表明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AlCl3溶液的反应。说明反应分两步:
①Al3++3OH-=Al(OH)3↓ ②AlOH)3+OH-=AlO2-+2H2O
5.已知:N2(g) + 3H2(g) 2NH3(g) △H=-92.4 kJ/mol。在同一温度下,进行三次平行试验(都是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实验测得起始、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容器编号 起始时各物质物质的量/mol 平衡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N2 H2 NH3
① 1 3 0 放出热量a kJ
② 2 3 0 放出热量b kJ
③ 2 6 0 放出热量c kJ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放出热量关系:a > b > 92.4
B.三个容器内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③ = ①= ②
C.达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① > ③
D.N2的转化率:② > ① > ③
6.已探明我国锰矿储量占世界第三位,但富矿仅占6.4%,每年尚需进口大量锰矿石。现设计如下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把我国的贫菱锰矿(MnCO3含量较低)转化为高品位“菱锰矿砂”(MnCO3含量高):
已知焙烧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NH4)2SO4+MnCO3MnSO4+2NH3↑+CO2↑+H2O。
(1)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NH4)2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物料平衡角度看,理论上生产过程中_________(填“需要”或者“不需要”)添加(NH4)2SO4。
(3)向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01mol·L-1的MnSO4和BaCl2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先沉淀的是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当两种沉淀共存时,溶液中=__________。
[Ksp(BaCO3)=8.1×10-9,Ksp(MnCO3)=1.8×10-11]
7.二甲醚(CH3OCH3)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最有潜力的燃料(已知:CH3OCH3(g) +3O2(g)=2CO2(g)+3H20 (l) ΔH=-1455KJ/mol)。同时它也可以作为制冷剂而替代氟氯代烃。工业上制备二甲醚的主要方法经历了三个阶段:
①早期是:甲醇液体在浓硫酸作用下或甲醇气体在催化作用下直接脱水制二甲醚;
2CH3OH CH3OCH3 + H2O
②中期是:合成气CO与H2 直接合成二甲醚;
3H2(g) + 3CO(g) CH3OCH3(g) + CO2(g) ΔH=-247kJ/mol
③近期是:天然气与水蒸气反应制备二甲醚。以CH4和H2O为原料制备二甲醚和甲醇的工业流程如下:
(1)、写出CO(g)、H2(g)、O2 (g)反应生成CO2(g)和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

(2)、早期方法中用甲醇液体与浓硫酸作用直接脱水制二甲醚,尽管产率高,但是逐步被淘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一定条件下反应3H2(g) + 3CO(g) CH3OCH3(g) + CO2(g) 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要提高CO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低温高压 B.加催化剂 C.增加CO浓度 D.分离出二甲醚
(4)反应室1中发生反应:CH4(g)+H2O(g)CO(g)+3H2(g) △H>0
写出平衡常数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温度降低,该反应的平衡常数__ __________ 。
(填“不变”、“变大”、“变小”)
(5)右图为绿色电源“二甲醚燃料电池” 的工作
原理示意图。则a电极的反应式为: 。
【参考答案】
1.
【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考核化学与社会问题中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资源利用等相关问题。氢能是未来理想的能源;大力发展轿车工业,会加剧了碳排放,所以要扶持城市公交事业以减少人均消耗能源;推广清洁能源,做好煤的脱硫与汽车尾气的处理,将会有助于改善大气的状况。大力研发秸秆转化制备生物质能,有利于解决能源的再生问题以及节约粮食;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利用等综合处理,变废为宝,不仅节约资源,而且减少环境污染。
2.
【答案】B
【解析】本题以溶液中离子共存的方式考查学生盐类双水解、铝的两性、硝酸的氧化性、亚铁离子还原性等。Al3+与AlO2-不能共存,发生双水解反应后有氢氧化铝沉淀生成;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溶液有强酸碱性两种可能, AlO2-不能在酸性溶液存在。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为酸性溶液,NO3-在酸性溶液中,能把Fe2+氧化为Fe3+。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原理和有关操作。引导中学化学教学关注化学实验操作。
A项若溶液中存在亚硫根离子,硝酸酸化就会将其氧化为硫酸根离子;
B项在做银镜实验前应将溶液调整为碱性溶液;
C项电镀时待镀金属应作为阴极,镀层金属作为阳极;
D项,淀粉不能透过半透膜,但是溶液可以,即两者可以分离,正确。
4.
【答案】B
【解析】本题以图形曲线变化来进行合理的解释,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A项两边气体的体积相同,增大压强应为
C项合成氨反应放热反应;
D项反应分两步为:①Al3++4OH-= AlO2-+2H2O ②Al3++ 3AlO2-+6H2O=4 Al(OH)3↓
5.
【答案】B
【解析】合成氨为放热反应,实验②氨的生成量会加大,故放出热量关系:a < b < 92.4;
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达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①< ③;N2的转化率:②<①。
6.
【解析】由焙烧反应①(NH4)2SO4+MnCO3MnSO4+2NH3↑+CO2↑+H2O可知气体A为混合气体2NH3、CO2、H2O可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Mn2++2NH3+CO2+H2O=2NH4++MnCO3↓;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NH4)2SO4、NH3、CO2;
由Ksp(BaCO3)=8.1×10-9大于Ksp(MnCO3)=1.8×10-11,得Mn2+先沉淀。
=8.1×10-9/1.8×10-11=450
【答案】(1)Mn2++2NH3+CO2+H2O=2NH4++MnCO3↓(2分)
(2)NH3、CO2 (3分) 不需要(2分)
(3)Mn2+(2分) 450 (3分)
7.
【解析】本题以二甲醚在不同时期的三种制备方法为命题背景材料。主要考察化学反应原理中有关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盖斯定律、化学平衡常数、以及化学平衡移动、转化率、燃料电池及其电极反应书写等知识点。充分体现了化学的真实性与实用性,并结合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热门考点,来考察学生应用化学基本原理来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
(1)根据盖斯定律,把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再除以3:
CH3OCH3(g) +3O2(g)=2CO2(g)+3H20 (l) ΔH=-1455KJ/mol
3H2(g) + 3CO(g) CH3OCH3(g) + CO2(g) ΔH=-247kJ/mol
得到:CO(g)+H2(g)+O2 (g)= CO2(g)+H2O(l) ΔH=-567.3kJ/mol
(2)浓硫酸具有腐蚀性,而得出该法逐步被淘汰的主要原因;
(3)3H2(g) + 3CO(g) CH3OCH3(g) + CO2(g) ΔH=-247kJ/mol
正反应为放热的可逆反应,故低温高压、分离出二甲醚都是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提高CO的转化率的措施;
(4)CH4(g)+H2O(g)CO(g)+3H2(g) △H>0
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温度降低化学平衡常数也降低。
(5)a极是负极,二甲醚燃料电池由图中KOH可知道碱性燃料电池,所以写电极反应时用OH-离子来平衡电荷,同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转移的电子数为12e-,可以由燃烧方程中O2得电子数来确定之;二是碱性电池中产物不能写成CO2,而要写成CO32-。
【答案】
(1) CO(g)+H2(g)+O2 (g)= CO2(g)+H2O(l) ΔH=-567.3kJ/mol(3分)
(2) 浓硫酸对设备腐蚀性严重,环境污染严重,操作条件恶劣 (2分)
(3) A D (2分)
(4)
(2分) 变小(2分)
(5)(CH3)2O—12e-+16OH-=2CO32-+11H2O(3分)2012年高考预测系列试题【地理】高考预测试题(8)·选择问答题
河北省卢龙县中学 鲁爱华
适用:全国新课程卷
【原创】读华北平原某地蒸发与降水差值(即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降水量)曲线和表层土壤含盐量季节变化曲线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两条曲线的正确描述是
A.A曲线是表层土壤含盐量季节变化曲线
B.蒸发与降水差值越大,土壤含盐量越高
C.两条曲线呈负相关
D.表层土壤含盐量一般在冬季达到最高值
2.华北平原降水集中夏季七、八月,即通常所说的“七下八上”,原因是
A.与锋面雨有关 B.与地形雨有关 C.与台风雨有关 D.与对流雨有关
【原创】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山峰与甲村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450米 B.650米 C.750米 D.850米
4.图示区域欲发展旅游业,开发下列旅游产品,你认为合理的是
A.湖光山色 B.幽谷藏寺 C.急流飞瀑 D.险滩峡谷
下表为我国不同地区2000年粮食生产效率表。回答5-6 题。
项目 资本投入量 人力投入量 自然资源效率 资本效率 人力效率
化肥量(千克/公顷) 劳动力(劳动日/公顷) 粮食/耕地(千克/公顷) 粮食/化肥(千克/千克) 粮食/劳动日(千克/日)
全国平均 264.53 199.5 4377 16.55 21.94
西北省份 197.25 213.5 2833 15.75 13.86
西南省份 186.60 312.3 3979 21.44 12.69
东南省份 317.18 169.4 5665 18.61 36.56
东北和新疆 235.65 119.4 4908 21.78 42.25
5.表中所示生产成本中劳动费用最高的是
A.西北省份 B.西南省份
C.东南省份 D.东北和新疆
6.东北和新疆的人力投入量最低,人力效率最高,反映出
A.农业生产落后 B.劳动力科技素质高
C.机械化水平高 D.气候条件优越
稀土被誉为“新材料之母”,广泛应用于光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核工业等尖端科技领域。目前我国的稀土储量占世界的30%,却长期以来供应了国际的97%的市场需求。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甲地是我国稀土矿产量最多的地区,该地的稀土矿开采业属于
A.市场指向性 B.原料指向性 C.技术指向性 D.动力指向性
8.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稀土储量大,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力度进行大规模开采
B.乙地是农耕区,应注意合理灌溉,防止土壤此生盐渍化
C.丙地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可以大力发展柑橘、苹果等经济作物
D.丁地河段径流量小,水质不好,最好大量抽取地下水使用
下图所示均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丙——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10.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 B.乙地叶成针状——常年降水丰富
C.丙地四季长青——常年温度较高 D.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
11.世界胡杨广泛生长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①水源污染 ②酸雨 ③水土流失 ④次生盐碱化 ⑤荒漠化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④⑤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地下水中的盐分随着水分的蒸发聚集在土壤表层,随着降水而淋失,因而蒸发与降水差值越大,土壤含盐量越高。
2.【答案】A
【解析】7月中旬到8月中旬,雨带(锋面雨)推移到华北地区,在华北形成雨季。
3.【答案】B
【解析】山峰的海拔为900-1000米,甲村的海拔为300-400米。二者的相对高度为500-700米。
4.【答案】A
【解析】甲村位于河谷地带,周围既有河流与湖泊景观,又有山地景观,山上还有古寺供游览。
5.【答案】B
【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西南省份的人力效率是最低的,表明西南省份的劳动费用最高。
6.【答案】C
【解析】因为东北和新疆人少地多,机械化程度高。
7.【答案】B
【解析】采矿业为原料指向型工业。
8. 【答案】B
【解析】甲为白云鄂博铁矿,伴生多种矿产,在开发利用中,一定要注意综合利用。乙为河套平原,在发展农业生产时应注意合理灌溉,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
。柑橘为亚热带水果,不适合在这里生长。丁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径流量较小,要注意节约用水。
9.【答案】A
【解析】甲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乙为东北温带季风气候,土壤肥沃;丙为热带季风气候,;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10.【答案】C
【解析】甲地根系发达是因为气候干旱,降水少;乙地叶成针状是因为气温较低;丁地生长较快,主要是因为夏季高温多雨。
11. 【答案】D
【解析】世界上的胡杨绝大部分生长在中国的西北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另外,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蒸发旺盛,有可能导致土壤的次生盐碱化。
甲 大漠胡杨
丙 海南椰树
丁 黄山迎客松
乙 兴安林海2012年高考预测系列试题【政治】高考预测试题(8)·综合题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山东 徐杰 版本:新课标人教版
【时政热点】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系统总结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指出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以及到2020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重要任务,强调了加强党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导。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十七大以来,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共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其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备受关注。
【命题意图】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十七大以来,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共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其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备受关注。这也决定了在2012年高考命题中必定出现,希望考生一定要注意此热点。
【主观题训练】
1.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份额
注:美国的文化产业占整个GDP的25%,英国达到11%,而中国只占到2.0%。
材料二 2012年2月15日出台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要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引导他们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1)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什么内在关系?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为什么要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
材料三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制定过程:
(2)请指出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制定过程反映的《政治生活》道理。
材料四 把文化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它首次以文化的双重属性,确定了发展的双重任务,确定了“公益性”与“经营性”的楚河汉界,理顺了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由政府全力扶持文化事业,以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让市场优胜劣汰文化产业,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以此促进“事业”与“产业”的比翼齐飞。
(3)结合材料四分析说明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蕴含了哪些哲学观点。
【参考答案】
(1)关系:
①材料一表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落后,我国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份额低,与世界主要国家有较大差距;我国文化产业占GDP比重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体系不健全。
②针对材料一我国文化现状,材料二中国家出台“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原因:①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有利于促进我国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②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③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发展,对扩大就业、活跃市场、提高居民收入、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④市场调节有其固有的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以保障我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引导他们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2)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②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认真履行其职能。
③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有权利、有机会参与民主决策。
④整个决策的编制过程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3)①以文化的双重属性,把文化区分为事业和产业,坚持“两手抓”,体现了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中推动文化的发展。
②以文化的双重属性,确定“公益性”与“经营性”的界限,由政府扶持文化事业,让市场选择文化产业,促进“事业”与“产业”的比翼齐飞。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③通过扶持文化事业,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体现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l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起草工作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进行的。中央要求,《决定》起草要充分发扬民主,注意吸收各方面意见,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5月上旬,文件起草组组成8个调研组,分赴12个省市和部队开展调研。文件起草组在充分吸收和采纳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文件框架提纲和《决定》初稿。政治局常委会多次审议,提出重要修改意见。经反复修改,形成《决定》征求意见稿。这期间,胡锦涛同志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
全会深入研究我国文化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艺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结合材料一,说明《决定》的起草过程蕴含了哪些《政治生活》的道理?并运用“认识”的有关知识分析制定《决定》的合理性。
材料二 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经济意义。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文化生产者应如何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参考答案】(1)道理:①《决定》起草工作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进行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的执政党。
②中共中央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③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体现了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合理性:①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在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多次审议、反复修改,形成《决定》征求意见稿。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全会深入研究我国文化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制定《决定》。)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决定》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经济意义:①有利于扩大文化消费,拉动经济增长。②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布局,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③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做法:①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生产符合人民群众需要的的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保持文化生产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方向。③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推动文化创新,提高文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愈来愈凸显,这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竞争。文化软实力对内要解决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问题;对外要解决阐释力参与力问题。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是凭借文化的独特性和内聚力立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基因身份证”。一个社会如何才能有活力?从最基础来看,物质利益是一个社会往前走的动力,但是当物质利益满足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起作用的就不是物质利益,而是价值追求了,只能靠文化来产生。对外要解决阐释力。要对国际社会解释中国社会发展的正当性,靠什么解释?意识形态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把文化的全部功能属性发挥出来,多层面、全方位去“风雨化人”。其次是解决参与力问题。现代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仅要成为世界文化百花齐放中争奇斗艳的一枝奇葩,更要成为世界文化演进中大有作为的参与者,为世界文化注入“中国元素”,提供“中国理念”。
材料二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材料三 为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设文化强省,某省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着力提高文化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建立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如何提高中华文化阐释力和参与力提出建议;并就就如何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谈谈你的看法。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理由。某同学认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各个领域,会妨碍文化的多样性发展”,请对此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3)材料三中该省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政策措施蕴含了经济生活的哪些道理?并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简要说明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参考答案】建议(1)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用独特的文化魅力来提高阐释力和参与力。
②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要坚持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分,用开放的文化心态来提高阐释力和参与力。
③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之魂。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用我们的精神风貌去赢得理解与尊重。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要立足世情国情,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时代内涵,用与时俱进的文化品质来增强认同,扩大影响。
看法:①我们要尊重和认同本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凝聚力。②我们要立足社会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文化的内容、形式、传播手段、体制机制,提高文化创造力。③我们要扩大中华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加强中华文化与其它文化的交流,发挥文化的影响作用,让更多的国家了解中国。④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丰富资源,推动文化创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养人才,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提高文化竞争力,实现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2)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②有利于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利于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和谐。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看法: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②当前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呈现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特征,必须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才能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发展是统一的。没有文化的多样性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失去吸引力和感召力;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建设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所以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性。
(3)道理:①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因此,要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
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着力提高文化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
③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又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因此,要遵循市场规律,建立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意义:①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
②可以促进文化的繁荣,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4. 阅读材料、问你答问题
材料一 近十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构想的发展
战略构想 提出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十六大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建设和谐文化 十六届六中全会 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十七大 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部署“文化强国”战略 十七届六中全会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依据材料一,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构想是怎样发展的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GDP同比增长与文化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表
注:2010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11052亿元,占GDP的比重达2.75%。而美国的文化产业产值占到整个GDP的25%,日本也达到了20%。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到2020年,要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与会代表们表示:文化产业是绿色产业、环保产业,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越大,经济结构就越趋向合理平衡。
(2)结合图表和材料,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作用。
材料三 美国缺少文化产业的传统资源,但他们却善于从其他民族的历史故事和传统文化中取材,如《功夫熊猫》,“熊猫”和“功夫”这两个100%的中国元素,被好莱坞梦工厂包装成《功夫熊猫》,为其贏得数亿美元票房收入。现在他们又对孙悟空产生了兴趣,准备把这个形象搬上荧幕。其他国家或民族的传统文化资源通过美国文化产业的创新、市场的运作、商业的包装,使美国文化产业获得新的价值增长点的同时,在世界范围内也宣扬了美国的价值观。
(3)结合材料三 从《文化生活》角度指出美国发展文化产业的做法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何启示?
材料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温总理在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充分释放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这是我国文化产业实现为支柱产业的基本立足点,也是促进经济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要求。
结合材料四,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充分释放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
【参考答案】(1)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国根据文化建设实际,解放思想,不断实现文化建设构想的发展。(2分)
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把握规律。我国在文化建设实践中不断深入认识和把握文化建设规律,从而推动文化建设构想的发展。 (2分)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不同时期文化建设有不同特点,从而形成了相应的指导思想,推动了文化建设战略构想的发展。(2分)
④认识具有无限性、前进性和上升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实践的基础上追求和发展真理,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国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思路,实现了文化建设构想的发展。从十六大到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是逐步积累发展的过程。(2分)
(2)①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与国民经济各部门有着广泛联系并日益渗透融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能提升农业、工业的信息水平,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第二产业向依靠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②文化产业作为绿色产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低、需求弹性大、产品附加值高,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可以节约物质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③我国正处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阶段,人口多,文化市场需求大,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满足当前我国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从而加大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①要充分发挥本国的文化资源优势,同时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②要充分运用大众传媒,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先进文化,健康有益文化。③不断创新文化的内容、形式和发展手段。④要重视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4)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有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充分释放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均衡发展以及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
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改造客观世界时转化为物质力量。充分释放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有利于培育文明风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推动社会的发展。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越来越来重要。充分释放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有利于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④文化影响人,又塑造人。充分释放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