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郑州千年难遇大暴雨成因分析7月17日以来,河南省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天气,大部地区降暴雨或大暴雨。目前来看,本次过程呈现出累计雨量大、持续时间长、短时降雨强、极端性突出等特点。来看中央气象局相关专家给出的权威解析。河南遭遇了一场怎样的强降雨?17日以来,郑州、焦作、新乡、洛阳、南阳、平顶山、济源、安阳、鹤壁、许昌等地出现特大暴雨,强降雨中心位于郑州,最强时段在19至20日。特点如下:?累计雨量大:17日8时至21日8时,河南省平均降雨量达144.7毫米;郑州市平均降雨量458.2毫米,郑州新密市白寨累计降雨量最大达918.9毫米,郑州国家级气象观测站772毫米,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已超当地年平均降雨量(郑州全年平均降雨量641毫米)。?持续时间长:本次过程从7月17日8时开始,截至目前已持续4天。最强降雨时段出现在19日至20日,郑州连续两天出现大暴雨到特大暴雨。?短时降雨强:郑州、开封等多地1小时降雨量超过100毫米,其中郑州气象观测站最大小时降雨量达201.9毫米(20日16时-17时),突破中国大陆小时降雨量历史极值(198.5毫米,河南林庄,1975年8月5日)。郑州局地3小时最大降雨量达333毫米。?降雨极端性突出:本次强降雨过程中,郑州、嵩山、新密等10个国家级气象站日降水量突破建站以来历史极值。其中,郑州市二七区尖岗气象站24小时降雨量高达696.9毫米,超过郑州全年平均降水总量。这次降雨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大气环流形势稳定。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分别稳定维持在日本海和我国西北地区,导致两者之间的低值天气系统在黄淮地区停滞少动,造成河南中西部长时间出现降水天气。?水汽条件充沛。7月中旬河南处于副高边缘,对流不稳定能量充足,18日西太平洋有台风“烟花”生成并向我国靠近。受台风外围和副高南侧的偏东气流引导,大量水汽向我国内陆地区输送,为河南强降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来源,降水效率高。?地形降水效应显著。受深厚的偏东风急流及低涡切变天气系统影响,加之河南省太行山区、伏牛山区特殊地形对偏东气流起到抬升辐合效应,强降水区在河南省西部、西北部沿山地区稳定少动,地形迎风坡前降水增幅明显。?对流“列车效应”明显。在稳定天气形势下,中小尺度对流反复在伏牛山前地区发展并向郑州方向移动,形成“列车效应”,导致降水强度大、维持时间长,引起局地极端强降水。河南的地形:河南属于东南地势平坦,西北高地山区的地形走势。(图中绿色代表平原、黄色代表山区,且颜色越深,海拔越高)s河南的气候:河南处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带上,夏季盛行东南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