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价值 目标 价值追求 有力保证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第一筐 自由平等的真谛 自由平等的真谛 无法治不自由 自由与法治关系 向往自由 自由是有限制的 法眼看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体现 法律意义上平等的含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义 自由内涵 自由的意义 【活动一】 ‘感悟自由’ 你所向往的自由是怎样的? 海阔凭鱼游,天高任鸟飞。 一天,车轮质问方向盘说:“你为啥总是限制我的自由?”方向盘回答说:“随心所欲,是要滚到邪路上去的。” 父母不许我吃“三无食品”;不许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不许去河边玩耍; 老师不许上课迟到;上课搞小动作;完不成作业;考试作弊;抄袭作业 交警不许闯红灯;骑车不许在机动车道等等。 2、生活中该不该有这些限制? 1、联系你的生活,谈谈你受了哪些限制。 自由是有限制的 ‘无力回天’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是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和伤害。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 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人的活力,从而推动 社会 的进步与繁荣。 自由的价值(意义)是什么? 第十二条 国家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使用网络的权利,促进网络接入普及,提升网络服务水平,为社会提供安全、便利的网络服务,保障网络信息依法有序自由流动。 任何个人和组织使用网络应当遵守宪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危害网络安全,不得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宣扬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传播暴力、淫秽色情信息,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以及侵害他人名誉、隐私、知识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等活动。 第七十条 发布或者传输本法第十二条第二款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七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言论自由权 监督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人身自由权 财产权 受教育权 名誉权 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一、自由的含义 还有道德纪律等 法律链接 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五条 集会、游行、示威应当和平地进行,不得携带武器、管制刀具和爆炸物,不得使用暴力或者煽动使用暴力。 自由的含义 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自由和法治关系 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 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 法治规范保障自由,享自由须守法治底线。 康有为提出的平等的理想社会 女代表742名,占总数的24.9%,比十二届女代表总数增加了43名,女代表比例也较上一届的23.4%提高了1.5个百分点,继上届实现历史性突破后,再创新高。 【活动五】 探究“平等的真谛” 探究一:同等情况中的找平等。 平等一: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探究二:特殊情况中发现平等。 平等二: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国家对特殊困难地区义务教育实施农村营养改善计划;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行生活补贴。 探究:“不同情况差别对待”也体现平等 “拓展空间”思考:“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与“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不是存在矛盾呢? 答:不矛盾。因为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都属于弱势群体,是需要帮助的对象,所以对他们给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对他们人权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这也是对宪法精神和原则的体现和尊重。 正是由于对弱势群体的差别对待,才更能体现他们在法治社会中拥有平等地位。 法律意义上平等的含义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圆桌会议,是指一种平等、对话的协商会议形式。是一个与会者围圆桌而坐的会议。在举行国际或国内政治谈判时,为避免席次争执、表示参加各方地位平等起见,参加各方围圆桌而坐,或用方桌但仍摆成圆形。 据说,这种会议形式来源于英国亚瑟王的传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这种形式被国际会议广泛采用。 直到今天“圆桌会议”已成为平等交流、意见开放的代名词,也是国家之间以及国家内部,一种重要的协商和讨论形式。 圆桌会议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继承法:“继承权男女平等。” 劳动法:“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 这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表现在什么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 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义务依照本法的规定服兵役。 2018年3月26日,李某在家中抓获正在偷东西的刘某,并将刘某关起来, 拘禁时间长达1小时,期间李某对刘某有殴打“审问”行为,致使刘某受伤。经鉴定, 刘某 伤情属轻微伤。法院依法以非法拘禁罪判处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 小偷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为什么?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⑶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 以案说法: 2017年1月至6月,苏荣、武长训等33名副省部级以上高官相继获刑,犯罪金额共计约24.7亿元;2017上半年获刑高官人数逼近2016年总数, 中共十八大后落马高官领刑人数增至至少91人。 思考: 苏荣、武长训等高官相继获刑说明了什么?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 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任何公民,部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受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表现在什么方面? (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①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 ②公民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③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人格平等与法律平等的区别 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人格尊严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谈人格平等中的“人格”主要指后者。人格平等一句话就是在心理上应该平等对待所有的人。但不是所有人都会做到平等待人,只是道德要求。法律平等则在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时处于平等的地位,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3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本原则的具体规定。法律平等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强制性要求,具有法律权威性特点,必须遵守。 【知识拓展】 自由平等的真谛 无法治不自由 自由与法治关系 向往自由及自由的意义 课堂小结 自由是有限制的 法眼看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体现 平等的含义 平等的意义 享有法定权利,履行法定义务 受法律保护,违法必追究 自由内涵 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