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节《常见的酸》教学方案【内容来源】九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一章【主题】第三节常见的酸【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盐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会氯离子的的检验方法。过程与方法会使用滴管和试管进行物质性质的检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举例说明盐酸在生活中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二、重点难点重点:盐酸的化学性质。难点:氯离子的的检验三、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教师活动】同学们回顾一下物质的分类以及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物质的酸碱性,回忆一下我们常见的酸有哪些?他们有哪些性质?他们在物质的分类中那一部分?【学生活动】盐酸、硝酸、硫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无色酚酞不变色,蓝色石蕊变红色。属于化合物。过渡:他们还有哪些性质呢?我们这节课来进行学习。(二)新课教学盐酸的个性活动:观察浓盐酸试剂瓶的标签及打开瓶盖后瓶口放出白雾,归纳浓盐酸的物理性质。?1.浓盐酸的物理性质(阅读盐酸试剂瓶的标签。)(1)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工业盐酸因含杂质Fe3+,呈黄色。(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从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从而形成白雾。(1、认识到浓盐酸需要密封保存。2、讨论浓盐酸敞口放置引起的变化。)思考:如果浓盐酸敞口放置,会发生什么变化?回答:如果浓盐酸敞口放置,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因而会导致溶液质量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减小。【实验探究】【CI-的检验】先加AgNO3溶液出现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不消失。白色沉淀不消失,说明了什么?AgCl沉淀是一种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的沉淀在盛有少量氯化钠溶液的试管里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也有白色沉淀生成)总结:实验室中常用加AgNO3溶液出现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不消失的方法检验盐酸或能电离出氯离子(Cl-)的物质的存在。思考:检验Cl-时,为什么要滴加稀HNO3溶液?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几滴AgNO3溶液,再滴稀硝酸,观察?结论:检验Cl-时,要加几滴稀硝酸,目的是除去CO32-等杂质离子的干扰。并归纳刚学完3个盐酸的个性。盐酸的化学性质与指示剂的反应活动1: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稀盐酸溶液。然后在2支试管内分别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并记录呈现的颜色。盐酸与盐反应活动2:把鸡蛋壳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将燃着的火柴伸入试管口,现象:蛋壳表面产生气泡,燃着的木条伸入后会熄灭。(了解鸡蛋壳的主要成分。)2HCl+CaCO3=CaCl2+H2O+CO2↑结论:盐酸+盐=新盐+新酸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活动3:取一枚生锈的铁钉(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观察它的颜色。小心地让生锈的铁钉沿着试管壁滑到试管底部,向试管中滴加少量稀盐酸,振荡,过一会儿取出铁钉,用水冲洗干净。铁钉表面和溶液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活动4.:向盛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2毫升盐酸,微微加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探究:在盐酸除铁锈的实验中,气体是由什么反应生成的?注意:按照实验探究的环节最后得出气体成分,从而引出金属与酸的反应。思考:胃酸过多的病人常服用一种叫“胃舒平”的药片来治疗,药片的主要成份是氢氧化铝,为什么能用它来治疗胃酸过多呢?3HCl+Al(OH)3=AlCl3+3H2O(三)知识巩固1.稀盐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这是因为其溶液里都含有大量的()A.氯化氢分子B.水分子C.氢离子D.氯离子2.下列四种物质分别加入稀盐酸后没有气体放出的是( )A.铁钉 B.碳酸钠C.大理石D.氢氧化钙3.检验某溶液是否显酸性,取少量该溶液进行实验,其中错误的做法是( )A.滴加酚酞试液 B.滴加石蕊试液C.滴加碳酸钠溶液D.加入石灰石4.盐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很广。下列各项用途是利用盐酸的哪些性质?试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电镀前用盐酸清洗钢铁表面的铁锈。(2)用稀盐酸清除锅炉内表面的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和Mg(OH)2](3)胃痛吃几块苏打饼干[含纯碱]可减轻胃痛。四、板书设计第3节常见的酸1.盐酸的个性(1)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工业盐酸呈黄色。(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2.稀盐酸(HCl)的化学性质与指示剂的反应盐酸与盐反应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盐酸能与金属反应第三节《常见的酸》教学方案【内容来源】九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一章【主题】第三节常见的酸【课时】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硝酸的简单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酸的共性。学会硫酸根离子的的检验方法。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通过对稀盐酸和稀硫酸的梳理,学习归纳方法,感悟对比、推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体会化学与人类有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同时提高实验过程中的“规则意识”。重点难点重点: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酸的共性,硫酸根离子的的检验方法.难点:硫酸根离子的的检验方法三、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教师活动】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盐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同学们回忆一下。(小组竞赛或者个人提问)【学生活动】默写或者口述1、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2、酸+碱=盐+水3、酸+盐=新盐+新酸↑4、酸+金属氧化物=盐+水5、酸+金属=盐+氢气↑过渡:我们知道有三大强酸,那硫酸和硝酸有哪些性质呢?(二)新课教学硫酸的个性【教师活动】观察浓硫酸试剂瓶的标签及打开瓶盖后瓶口的变化,与浓盐酸对比。【学生总结】物性:①纯净的浓硫酸是无色、粘稠、油状的液体,不容易挥发。常用的浓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是98%,密度为1.84g/㎝3【教师实验】1.演示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教师操作)注意: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或玻璃棒)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后面详细讲)2.演示蘸有浓硫酸的温度计在空气中温度的变化,【现象】烧杯外壁很热。【结论】浓硫酸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引导分析得出浓硫酸有吸水性结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做干燥剂,进而思考如果浓硫酸敞口放置,会发生什么变化?3.展示擦过温度计上浓硫酸的滤纸被酸腐蚀。【学生总结】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思考】如果浓硫酸不慎溅到皮肤上,应怎样处理?要先用干布拭去,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最后用小苏打溶液冲洗,严重时应立即送医院【思考】浓硫酸滴在纸片上,纸片为什么会变黑?用小木棒蘸取少量浓硫酸,过一会儿观察有何现象发生?【结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木材、纸张脱水碳化植物纤维(如棉花、麻、造纸的木纤维)、人的皮肤等含有碳、氢、氧3种元素,浓硫酸能把其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脱出”结合成水。【思考】怎样区分脱水性和吸水性?他们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能干燥哪些气体呢?【教师演示】浓硫酸的稀释。(由于前面有所铺垫,此处着重讲解注意事项)过渡:氯离子的检验我们已经会了,那SO42-怎么检验呢?【教师引导】SO42-检验:先加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不消失。思考:为什么要再滴入稀硝酸?(前面有检验氯离子做铺垫,此处不难,可以学生回答。)稀硫酸的化学性质1.硫酸能与指示剂反应【活动】1.在盛稀硫酸的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2.在盛稀硫酸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观察现象。2.硫酸能与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活动】在盛锌粒(Zn)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溶液,观察现象。用燃着的火柴靠近有气泡产生的试管口,观察现象。3.硫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活动】1.在盛氧化铁粉末(Fe2O3)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溶液,观察现象。2.在盛有氧化铜(CuO)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溶液,观察现象。4.硫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活动】在盛有氢氧化铜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溶液,观察现象。5.硫酸能与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活动】在盛有BaCl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溶液,观察现象。过渡:三大强酸还剩最后一个硝酸,我们一起看看硝酸的性质。【教师活动】观察硝酸试剂瓶的标签纯净的HNO3是一种无色的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②硝酸具有挥发性。在空气里也能挥发出HNO3气体,HNO3气体与空气里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硝酸小液滴,形成白雾。(引导学生和浓盐酸进行对比)③硝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④常温下见光容易分解,受热时分解得更快【结论】硝酸具有不稳定性。常把硝酸盛放在棕色玻璃瓶中,贮放在冷暗处。(见光、受热易分解)【思考】为什么稀盐酸、稀硫酸、硝酸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呢?(引出酸的共性)1、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2、酸+碱=盐+水3、酸+盐=新盐+新酸4、酸+金属氧化物=盐+水5、酸+金属=盐+氢气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盐酸、硫酸的性质,它们有哪些用途?(14页表格,学生回答)(三)知识巩固1、铅蓄电池中含有硫酸,如果不慎将硫酸漏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氢气D.氧气2、下列物质中不能跟稀硫酸反应的是----()A.铁B.氧化镁C.二氧化碳D.碳酸钠3、下列试剂能区别稀硫酸和盐酸的是----()A.锌粒B.紫色石蕊试液C.氢氧化钾溶液D.氯化钡溶液4、怎样鉴别3瓶分别盛有水、稀盐酸、稀硫酸的无色液体?先用指示剂鉴别出水,再用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银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板书设计第三节常见的酸一、酸的通性1、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2、酸+碱=盐+水3、酸+盐=新盐+新酸↑4、酸+金属氧化物=盐+水5、酸+金属=盐+氢气↑二、硫酸(H2SO4)个性1.是无色、粘稠、油状的液体2.具有脱水性3.具有吸水性4.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三、硝酸(HNO3)的个性1.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2.浓硝酸具有挥发性;3.硝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4.具有很强的腐蚀性;5.浓硝酸见光易分解,故浓硝酸一般密封保存在棕色的瓶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3《常见的酸》第一课时教案.doc 1.3《常见的酸》第二课时教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