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会考必背知识点 总结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会考必背知识点 总结

资源简介

高中会考必背知识点(新教材)
选择题常考知识
物质分类
酸:
H++酸根离子
碱:
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OH-
盐:
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
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组成,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一般为非金属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一般为金属氧化物)
注:1.酸根离子指的是除OH-外的所有阴离子。
CO、NO、NO2、Fe3O4既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
分散系
分散系(溶液

胶体

浊液
)都是
混合
物。
胶体与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常见的胶体有:Fe(OH)3胶体、空气、豆浆、墨水、血液
、淀粉溶液、有色玻璃等
胶体的性质
丁达尔效应
电泳现象(胶粒带电)
Fe(OH)3胶体的制备:将FeCl3溶液滴入到沸水中,观察到溶液变红褐色立即停止加热。注意:胶体不带电
电解质及导电
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特别注意是化合物)
酸、碱、盐、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和水都是电解质
电解质导电的条件:
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
离子反应及共存(前提是在溶液中)
离子反应中的可拆分为离子的物质类别有:
强酸:(举例:HCl、H2SO4、HNO3、HBr、HI、HClO4)
强碱:(举例:
KOH、NaOH、Ba(OH)2、Ca(OH)2

可溶盐:(举例:

离子反应中的不可拆分为离子的物质类别有:
弱酸:除了六大强酸其余的酸都是弱酸
弱碱:除了四大强碱其余的碱都是弱碱
难溶盐:(举例:

气体、氧化物、水
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步骤:
看根据客观事实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举例:
看产物(或产物离子)是否写正确;
举例:
看各物质是否拆分正确;
举例:
看电荷是否守恒、原子是否守恒。
举例:
溶液中的有色离子
有色金属离子:Cu2+
绿

Fe2+浅绿
、Fe3+
黄、
有色非金属离子:MnO4-
紫红
、Cr2O72-
橙红
、Cr2O42-绿。
注:
离子不能共存的类型
反应生成水不能共存的有:H+与OH-、HCO3-
;OH-与NH4+

反应生成气体不能共存的有:
H+与CO32-、SO32-
;
OH-与NH4+
反应生成难溶物的有:
OH-与Mg2+、Al3+、Fe2+、
Fe2+

Cl-与Ag+

CO32-与Ba2+、Ca2+

SO42-与Ba2+、Ca2+
发生氧化还原不能共存的有:
Fe3+与S2、I-
;(H+)NO3-与S2、I-
MnO4-与S2-、I-
注:1.发生络合反应不共存的:Fe3+和SCN-
2.注意题目,酸性溶液说明有大量H+,碱性溶液说明有大量OH-
3.题目中透明和澄清两个词都是多余的,直接划掉;只需要看有色还是无色,共存还是不共存。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的本质:电子的转移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宏光表现):化合价的变化
,所以只要要有化合价的变化都是氧化还原。
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判断:升失氧,降得还,剂相反。
氧化性的判断: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的判断:还原剂>还原产物
常见的氧化剂:O2、H2O2、Na2O2、KMnO4、HNO3
常见还原剂:
活泼金属单质(Al、Zn、Fe)、C、H2、CO、KI
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
熟记1-18号元素
周期:元素周期表中有7个横行,每个横行称之为一个周期,共七个周期。
其中第
一、二、三
周期称为短周期,
第四、五、六、七周期称为长周期。
族:元素周期表中有18列,每列称之为一个族,共16个族,其中8、9、10
三列称为第vIII族,第18列称为

族。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
模板:第
周期第
A族
注:周期用大写一、二、三......表示;族用罗马数字I、II、III、V...表示
写出元素周期表中前20位元素的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原子结构: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a:核外电子层第1-7层分别可以用大写K、L、M、N、O、P、Q表示
b:质量数(A)=质子数(Z)+
中子数(N)
c: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元素周期律
原子半径的判断方法(2种)
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B:根据微粒(原子、离子)结构判断:
a:不同微粒先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粒子半径越大;若电子层数相同看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b:同种元素微粒看化合价,化合价越高半径越小(价高径小)
举例:
记住两条线
A:元素原子半径越大,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还原性就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合物碱性越强;
B:元素原子半径越小,非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氧化性性就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合物酸性越强(对应的简单氢化物也就越稳定)
化学键
化学键包括:
离子键和共价键
;水的沸点较高是因为
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离子键:存在于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非金属离子之间,只要有离子键的化合物肯定是离子化合物
A:常见的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的书写(KI、MgCl2、NaOH、Ca(OH)2、Na2O2)
B: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NaCl、CaCl2、Na2O2)
共价键:存在于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除了与铵根离子结合的外),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只能有共价键。
A:常见的共价物质的电子式的书写(H2、Cl2、O2、N2、H2O2)
B:用电子式表示共价物质的形成过程(HCl、NH3)
化学反应与热能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
的断裂与形成;
键能:反应物
断开
化学键需要
吸收
能量,生成物形成
化学键需要
释放
能量。
自身具有的能量(E):E反>E成(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
E反自身具有的能量越高物质越不稳定

反之自身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
稳定

破坏化学键所需的能量越高(键能越大),物质越稳定
,则自身所具有的能量越低;反之也成立。
注:
化学反应与电能(原电池)
1.构成原电池所需的条件:
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电解质溶液;闭合回路;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能量转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发生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负极
失电子(电子流出)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
电子(电子流入)发生
还原
反应。
4.电子和电流的流向:
电子:负极流向正极
电流:正极流向负极
5.溶液中阴阳离子的移动:
阴离子:移向负极
阳离子:移向正极
6.根据现象判断正负极:
活泼金属作负极;溶解(或质量减少)的一极作负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作正极;质量增多或有气泡产生的一极作正极;流计(表)指针偏向的一极作正极。
7.知道常见的电池种类:
一次电池锌锰干干电池;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铅蓄电池等;燃料电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素有:温度
、浓度
、催化剂、压强、反应接触的表面等。
2.研究化学平衡的前提必须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或反应完全),故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可能达到100%。
3.化学平衡:平衡的标准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浓度保持不变
(V正
=V逆
)。这时只是处于动态平衡,反应并没有停止。
基本营养物质
基本营养物质包括(六个):
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糖类
A:单糖(C6H12O6):葡萄糖和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检验葡萄糖的反应:
a:银镜反应,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在水浴中加热,产生银镜。
b: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B:二糖(C12H22O11):蔗糖和
麦芽糖
互为
同分异构体。
C:多糖(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淀粉和纤维素
不是同分异构体,多糖最终水解产物为
单糖
,淀粉最终水解产物为
葡萄糖

蛋白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A:蛋白质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蛋白质在酸
、碱或酶的作用下能发生水解,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
氨基酸

B: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的变性是不可逆的过程物理或化学作用都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如加热、
强酸

强碱

重金属
的盐类等作用下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C:蛋白质的检验:
a:蛋白质与浓硝酸作用时呈黄色。
b:蛋白质被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
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A:动植物油都属于油脂;室温下,植物油通常呈液态,叫做油;动物油通常呈固态,叫做脂肪;
B:油脂的水解产物为:
高级脂肪酸

甘油
;若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则会生成
高级脂肪酸盐

甘油

C:工业上常将液态植物油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发生
加成
反应,提高饱和度,生成

态的氢化植物油。
D:肥皂生产:工业上可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获得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进行肥皂生产。
E:奶油:俗称黄油,是牛乳中的脂肪提炼得到的动物油脂产品;人造奶油又称为人造黄油,是以氢化植物油和植物油有主要原料生产的,外观和风味和天然奶油十分接近。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1.自然界中金属的存在形态:
游离态

化合态
2.金属矿物的冶炼:K、Ca、Na、Mg、Al、Zn、Fe、Sn、Pb、Cu、Hg、Ag、Pt
3.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
蒸馏法、电渗析法和离子交换法等
,其中蒸馏法
的历史最久,技术和工艺也必将成熟,但成本高。
4.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A:煤、石油、天然气为不可再生能源也是一次能源,迄今为止,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
B: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其余(煤的干馏、气化、液化,石油的裂化和裂解)都是化学变化。
C:以煤、石油、天然气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许多性能优异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如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化学品:可以分为
大宗化学品

精细化学品
两大类。医药、农药、日用化学品、食品添加剂属于精细化学品
。生产
精细化学品已经成为当代化学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
药物:按来源可以分为
天然药物

合成药物

A:阿司匹林是一种重要的合成药物,化学名称乙酰水杨酸,具有
解热镇痛
作用。
B:非处方药(OTC):可以自己在药店购买

C:处方药:需要医生指导下用药,开具处方签才能购买。
D:医用酒精含量为
75%

食品添加剂(要在规定范围内使用)
A:着色剂:红曲红、
-胡萝卜素、姜黄、叶绿素铜钠盐、焦糖色、芹菜红、柠檬黄、
蓝等。
B:曾味剂:味精(谷氨酸钠)
C:蓬松剂:碳酸氢铵、碳酸氢钠
D:凝固剂:氯化镁、硫酸钙、葡萄糖-
-内脂
E:防腐剂: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亚硝酸钠
F:抗氧化剂:维生素C
G:营养强化剂:典酸钾、维生素、硫酸钙(添加在奶粉在)、硫酸亚铁、硫酸锌
注:1.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是水果罐头中常用的抗氧化剂
2.味精:(学名谷氨酸钠)最早是从海带中发现和提取的,现在主要以淀粉为为原料通过发酵法生产。
3.亚硝酸钠:是一种防腐剂和护色剂。
同位素、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的判断
同位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
举例:11H、21H、31H
;
12C和14C
;16O和18O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的单质
举例:金刚石、石墨和C60
;O2和O3
同分异构体:
分子是相同,结构式不同的(有机)化合物
举例:
同系物:同一类物质,相差一个或多个CH2原子或原子团。
举例:
绿色化学
1.化学电池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三废:废气

废水

废渣

3.废水处理后的使用
A:一极废水,通常采用物理方法,一般达不到排放标准
B:二级处理:采用生物方法及化学方法,一般可达到排放标准
C:三级处理:采用化学方法,处理后可用于绿化和景观用水。
绿色化学:绿色化学也称环境友好化学,实现从源头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
按照绿色化学思想,最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换为期望的产物,这时原子利用率为
100%

6.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和氢能等;注意核能不属于新能源。
物质检验与除杂
1.离子检验
A:离子检验
Cl-:
先滴加稀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SO4-:先滴加稀盐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Fe3+:
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Fe2+:
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氯水(通氯气)溶液呈红色
B:活泼金属元素常用焰色试验:
Na(黄)、K(紫)、Ca(砖红)、Cu(绿)
气体检验
SO2:
通入品红溶液,品红褪色,加热后品红恢复为原来的颜色
NH3:
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蓝。/遇到浓盐酸产生白烟。
材料
1.金属材料
(合金)
A:铁合金:铁合金分为
生铁


两种。钢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金,根据其化学成分可以分为
碳素钢和
合金钢
两大类。根据含碳量不同碳素钢可以分为
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
。合金钢也叫特种钢,不锈钢是最常见的一种合金钢,他的合金元素主要是
铬和镍

B:铝合金:铝合金是目前用途广泛的金属之一,它的密度小,强度高,具有较强的抗腐蚀哪里,是制造飞机和宇宙飞船的理想材料。
C:新型合金:有
新储氢合金、钛合金、耐热合金
、形状记忆合金等,新型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工程和电子工业等领域。
2.无机非金属材料
A: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三大硅酸盐材料):玻璃、陶瓷、水泥。
B: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a:硅(Si):良好的半导体材料,用于太阳能电池板和计算机芯片。
b:二氧化硅(SiO2):良好的光导材料是:水晶、玛瑙、石英、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
c:新型陶瓷:硬度大、耐高温、抗氧化性能等特点,主要有碳化硅(金刚砂)和氮化硅
d:碳纳米材料:主要包括:富勒烯
、碳纳米管
、石墨烯。
C60是富勒烯的代表物,C60的发现开启了碳纳米材料研究和应用的新时代;碳纳米管有相当高的强度和优良的电学性能,可用于生产复合材料,电池和传感器等;石墨烯电阻率低,热传导率高,在电器件、超级电容器、电池和复合材料等方面研究正在不断深入。
有机非金属材料
A: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棉花

羊毛

天然橡胶等。
B: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三大合成材料):
合成橡胶、合成塑料
、合成纤维

常见无机物及其性质
1.钠及其化合物
(1)Na
A:物理性质:
银白色,质软,密度比水小
B:化学性质:很活泼,所以在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单质)
a: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2Na+O2==2Na2O(白);
2Na+O2==Na2O2
(黄)
;
2Na+S==Na2S
b:与水反应
2Na+2H2O==2NaOH+H2
;
记住现象:浮、溶、游、响、红
(2)Na2O和Na2O2
A:Na2O(酸性氧化物)
B:Na2O2
(过氧化物)
与水反应:
Na2O+H2O==2NaOH
Na2O2+2H2O==2NaOH+O2
与CO2反应: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与酸反应:
Na2O+2HCl==2NaCl+H2O
2Na2O2+4HCl==4NaCl+2H2O+O2
(3)Na2CO3和NaHCO3
Na2CO3
(正盐)
NaHCO3(酸式盐)
状态:
白色粉末
白色细小晶体
水溶性:
(溶)大
(溶)小
热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与酸反应:2H++CO32-==CO2
+H2O
H++HCO3-==CO2
+H2O
与碱反应:
不反应
OH-+
HCO3-==CO32-+H2O
2.铁及其化合物
(1)Fe:活泼金属
与水蒸气反应:
Fe+
H2O==
Fe3O4+
H2
记住现象:
(2)FeO、Fe2O3和Fe3O4
铁的氧化物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发生反应
A:FeO和Fe2O3都是碱性氧化物,FeO为黑色粉末,Fe2O3为红棕色粉末,俗称铁红,常用作油漆、涂料。
FeO+2H+==Fe2++H2O
Fe2O3+6H+==2Fe3++3H2O
C:Fe3O4:不是碱性氧化物
Fe3O4+8H+==2Fe3++Fe2++4H2O
(3)Fe(OH)2和Fe(OH)3
A:Fe(OH)2(白色沉淀):
将NaOH溶液滴入到FeCl2溶液中(试管伸入页面以下)
现象:先出现白色沉淀,一会儿沉淀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B:Fe(OH)3(红褐色沉淀):
将NaOH溶液滴入到FeCl3溶液中,出现红褐色沉淀。
3.氯及其化合物
(1)Cl2
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a:与金属单质反应生成高价氯化物
Fe+Cl2==FeCl3
b: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H2+Cl2==HCl
(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白雾)
S+Cl2+H2O==HCl+H2SO4
c:与水反应
:
Cl2+H2O==HCl+HClO
d:与碱反应
:
Cl2+2OH-==Cl-+ClO-+H2O
制漂白液:
Cl2+2NaOH==NaCl+NaClO+H2O
制漂白粉: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漂白性:Cl2在有水存在的条件下有漂白性;HClO具有漂白性。
HClO
化学性质:弱酸,酸性比碳酸还弱,(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拆)
ClO-+CO2
+H2O==HClO+HCO3-
氯水
微粒成分:三分(Cl2、HClO、H2O
、)
四离(Cl-、ClO-、H+、OH-)
4.硫及其化合物
(1)S
物理性质:硫,俗称硫磺,淡黄色晶体,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CS2)。
化学性质:
a:还原性(被氧化)
与氧气反应:S+O2==SO2
与金属单质反应生成低价硫化物:Fe+S==FeS
b:氧化性(被还原)
与氢气反应:H2+S==H2S
(臭鸡蛋味)
(2)SO2和SO3
:都是酸性氧化物
SO2
SO3
标况下状态:
气体
液体
硫元素化合价:
+4
+6
性质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还原性
被氧气氧化:
2
SO2
+O2==2SO3
不能被氧化
被H2S还原:
SO2+H2S==S
+H2O
SO3+H2S==S
+SO2
+H2O
与水反应:
SO2+H2O==H2SO3
SO3+H2O==H2SO4
注:工业上用浓硫酸吸收尾气中的二氧化硫。
(3)H2SO4(浓)
A:具有酸的性质
B:具有强氧化性
a:与不活泼金属反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b:与非金属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C+2H2SO4(浓)==CO2+SO2+2H2O
c:与铁或铝在常温下发生钝化现象
5.氮及其化合物
(1)N2
无色无味无毒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化学性质稳定,经常用作食品保护气。
化学性质:高能固氮
A:与O2反应:
N2+O2===2NO
B:人工固氮(工业合成氨)
:N2+H2===NH3
(2)NO和NO2
(都不是酸性氧化物)
NO
NO2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有毒气体
红棕色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水溶性

不溶于水
易溶于水
氮元素化合价

+2
+4
性质

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
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
被氧气氧化:
2NO+O2
==2NO2
不能被氧化
被CO还原:
2
NO+2CO==N2+2CO2
2NO2+4CO==N2+4CO2
与水反应:
不反应
(工业制硝酸)
3NO2+H2O==2HNO3+NO
光化学(污染)烟雾:NOx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一种有毒烟雾。
(3)NH3
物理性质:氨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得我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氨易液化,液氨气化要吸热,液氨可用作制冷剂。氨气是唯一碱性气体。
化学性质:
A:实验室制氨气:
2NH4Cl+Ba(OH)2==BaCl2+2NH3
+2H2O
收集气体的试管口棉花的作用:防止氨与空气对流而泄露。
B:检验氨气:1.遇到浓盐酸,会产生大量白烟
NH3
+HCl==NH4Cl
2.用镊子夹住一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试纸
变蓝,则说明集满氨气。
C:尾气处理:用水或稀硫酸吸收氨气。
D:氨的催化氧化(工业制硝酸的第一步):4NH3+5O2==4NO+6H2O
(4)HNO3
稀HNO3
浓HNO3
性质:
酸性、强氧化性
酸性、强氧化性
被还原的产物:
NO
NO2
与铁或铝反应:Fe+4HNO3==Fe(NO3)3+NO+2H2O
发生钝化
常见有机物及其性质
1.烷烃(饱和烃)
2.烯烃(不饱和烃)
代表物:
甲烷(CH4)
乙烯(C2H4)
与氧气燃烧:
CH4+2O2==CO2+2H2O
C2H4+3O2==2CO2+2H2O
反应类型:
(光照)
取代反应(X2)
加成反应(X2、HX、H2O等)
加聚反应
被酸性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氧化:不能被氧化
能被氧化
3.
乙醇(CH3CH2OH)
4.乙酸(CH3COOH)
物质类型:

(羧)酸
与氧气燃烧产物:
CO2、H2O
CO2、H2O
与酸性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
能被氧化
不能被氧化
与钠反应:2CH3CH2OH+2Na
2CH3CH2ONa+H2
2CH3COOH+2Na
2CH3COONa+H2
注:乙醇中的氢原子没有水中的氢原子活泼。
酯化反应(取代反应):
CH3COOH+HOCH2CH3
CH3COOCH2CH3+H2O
注意产物收集的试管中:1.出气导管口没有伸入页面
2.饱和碳酸钠的作用:吸收乙醇、中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