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论语>十二章》三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题汇编【2021·四川成都市·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下面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节选自《〈论语〉十二章》)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借B.久而乃和和:暖C.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穿着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快乐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策之不以其道B.不敢出一言以复/全石以为底C.学而不思则罔/濯清涟而不妖D.于我如浮云/皆以美于徐公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A.(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会多次吃饭,(他)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B.(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我)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C.(我)处在逆境中,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他)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D.(我)处在逆境中,店主人每天会多次吃饭,(我)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4.用甲文的内容来印证乙文的观点,搭配最为恰当的一项是()A.余幼时即嗜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思而不学则殆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海南省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二则》)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选自《<论语>十二章》)8.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不知其旨也(2)《兑命》曰:“学学半”(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4)传不习乎9.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曰:教学相长也。(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10.比较甲、乙两段中的画线句,说说这两句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11.班级召开“学会反思”主题班会,你代表小组发言,请从甲、乙两文中选一句作为你发言的论据写在横线上。【2020·内蒙包头市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各题。《论语》八章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②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③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④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⑤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⑦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⑧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博学而笃志(2)即之也温2.翻译下面的句子。(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3.找出文中与“人不知而不愠”意思相近的一章,说明此章中君子具有怎样的品德?4.阅读⑦、⑧章,概括“君子”与“小人”有哪些不同?【2019·江苏省常州市中考真题】阅读两组文言选段,完成各题。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乙我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①,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②.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③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④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⑤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慍见曰:“君子亦有穷⑥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⑦矣。”(《史记?孔子世家》)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注释)①拜礼:拜见并接受聘礼。②中诸侯之疾:切中诸侯的弊病。③所设行:措施和作为。④用事:当政,掌权。⑤徒役:服劳役的人。⑥穷;走投无路、困厄。⑦滥:不加节制,乱来。(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①曲肱而枕之②威武不能屈③军于城父④士不可以不弘毅⑤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3)在陈蔡被围,弟子们饿得站不起来,孔子为什么还不停地讲学、诵读、弹琴、歌唱?请结合甲乙两部分材料加以综合分析。(4)对甲、乙两组文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称赞颜回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表明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要能自得其乐。B.孟子认为符合仁、礼、义的策略才是“正道”,所以公孙衍、张仪之流不是大丈夫。C.在几段选文中,对“贤者、士、仁者、君子”这几种人的道德要求是趋向于一致的。D.选文中“安居、小人、存心”三个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我们最常用的意思相同。【2019年广西百色市中考题】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乙】孟子曰:“尽信书①,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chù)②也。”(《孟子?尽心下》)??孟子曰:“君子深造③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④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⑤,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孟子曰:“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下》)??孟子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注释】①书:指《尚书》,②杵(chù):捣物的棒槌,这里指古代战车上所用的一种长杆兵器,③深造:高深的造诣。④资:积累。⑤原:同“源”。(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宴酣之乐,非丝非竹B.必有我师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C.一日暴之????????????屠暴起,以刀劈狼首D.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节选自《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B.【乙】文画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C.【甲】文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乙】文中“策”指马鞭。D.【甲】文的“可以为师矣”与【乙】文的“域民不以封疆之界”这两个句子均为省略句。(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强调时间流逝,生命短暂,要珍惜时间。B.【乙】文中演化的成语“一曝十寒”,比喻勤奋的时候少,懒怠的时候多,没有恒心。C.【甲】【乙】两文所选的言论都只是强调做学问时应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D.【甲】【乙】两文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认为“仁”即“爱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始。译文:??????②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译文:?????????????????部编版《<论语>十二章》三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题汇编解析版【2021·四川成都市·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下面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节选自《〈论语〉十二章》)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借B.久而乃和和:暖C.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穿着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快乐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策之不以其道B.不敢出一言以复/全石以为底C.学而不思则罔/濯清涟而不妖D.于我如浮云/皆以美于徐公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A.(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会多次吃饭,(他)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B.(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我)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C.(我)处在逆境中,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他)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D.(我)处在逆境中,店主人每天会多次吃饭,(我)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4.用甲文的内容来印证乙文的观点,搭配最为恰当的一项是()A.余幼时即嗜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思而不学则殆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答案】1.D2.C3.B4.A【分析】1.D.句意: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故选D。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助词,的\代词,指千里马;B.连词,来\介词,把;C.表转折,却\表转折,却;D.介词,对于\表比较;故选C。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逆旅,旅店;再,两次;食,供养,给……吃;之,的;享,享受。故译为:(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我)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故选B。4.A.句意:我小时就爱好学习\句意:知道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前句能印证后句观点;B.句意: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句意: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前句表现了作者求学态度的谦虚,后句说明每个人都有长处。前句不能印证后句观点;C.句意: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句意: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前句表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后句强调了要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前句不能印证后句观点;D.句意: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句意: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前句说明作者因为读书学习而快乐。后句强调了作者对于“不义”获得富贵的不屑。前句不能印证后句观点;故选A。【参考译文】:甲: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乙: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海南省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二则》)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选自《<论语>十二章》)8.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不知其旨也(2)《兑命》曰:“学学半”(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4)传不习乎9.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曰:教学相长也。(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10.比较甲、乙两段中的画线句,说说这两句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11.班级召开“学会反思”主题班会,你代表小组发言,请从甲、乙两文中选一句作为你发言的论据写在横线上。【答案】8.(1)味美;(2)教导;(3)喜爱,爱好;(4)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9.(1)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2)和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10.示例①:甲段画线句是从反面论述不学习的后果;乙段画线句从正面论述要向他人学习。示例②:甲段画线句强调要自主学习,乙段画线句强调要善于向他人学习。11.示例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示例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本题中,“旨”,古今异义,古义为味美;“学”是通假字,同“敩”(xiào),教导;“好”,动词,爱好,喜欢;“传”,动词活用作名词,传授的知识。【9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本题的重点词有:(1)故:所以;长:推动,促进;(2)交:交往;而:表转折;信:诚信。【1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甲句意思是: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弗学,不知其善也”这是从反面在论述不学习的后果,也即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乙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了要善于向他人学习,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11题详解】本题考查选用论据。解答本题,首先要清楚论点是“学会反思”,所选的论据要能证明该论点。甲文中,“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中的“自反”“自强”就强调了反思的重要性,能证明论点;乙文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也强调要经常反思,以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能证明论点。【参考译文】:甲: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上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乙: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个人能够当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自己的缺点。”(《述而》)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而爱好学习的人又比不上以学习为乐的人。”(《雍也》)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给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心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学而》)【2020·内蒙包头市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各题。《论语》八章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②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③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④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⑤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⑦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⑧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博学而笃志(2)即之也温2.翻译下面的句子。(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3.找出文中与“人不知而不愠”意思相近的一章,说明此章中君子具有怎样的品德?4.阅读⑦、⑧章,概括“君子”与“小人”有哪些不同?【答案】1.(1)坚定(2)接近(走近,靠近)2.(1)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2)君子说话要谨慎寡言,但是做事要敏捷。3.第③章中说明君子注重提高自身修养而不重名望。4.君子安于贫困,坚守道义;小人则看重利益,会因私利而胡作非为。【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作答此题,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及通假字、古今异义。笃,坚定;即,接近,靠近。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1)两个“而”均表转折,译为但、却;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2)讷,忍而少言;而,表转折,译为但、却;敏于行,做事要敏捷。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人不知而不愠”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与之意思相近的一章是第③章“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意思是君子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君子的美德:不重名望,注重提高自身修养。4.本题考查内容概括。第⑦章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以看出君子看重道义,小人看重利益。第⑧章“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可知,君子安于贫困,坚守道义;小人会因私利而胡作非为。这便是小人和君子的不同之处。【参考译文】①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为政》)②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子张》)③孔子说:“君子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卫灵公》)④子夏说:“君子会使人感到有三种变化:远远望去庄严可畏,接近他时却温和可亲,听他说话则严厉不苟。”(《子张》)⑤孔子说:“君子说话应该谨慎,而行动要敏捷。”(《里仁》)⑥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学而》)⑦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里仁》)⑧孔子说:“君子在困窘时还能固守正道,小人一困窘就会胡作非为。”(《卫灵公》)【2019·江苏省常州市中考真题】阅读两组文言选段,完成各题。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乙我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①,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②.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③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④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⑤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慍见曰:“君子亦有穷⑥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⑦矣。”(《史记?孔子世家》)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注释)①拜礼:拜见并接受聘礼。②中诸侯之疾:切中诸侯的弊病。③所设行:措施和作为。④用事:当政,掌权。⑤徒役:服劳役的人。⑥穷;走投无路、困厄。⑦滥:不加节制,乱来。(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①曲肱而枕之②威武不能屈③军于城父④士不可以不弘毅⑤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3)在陈蔡被围,弟子们饿得站不起来,孔子为什么还不停地讲学、诵读、弹琴、歌唱?请结合甲乙两部分材料加以综合分析。(4)对甲、乙两组文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称赞颜回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表明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要能自得其乐。B.孟子认为符合仁、礼、义的策略才是“正道”,所以公孙衍、张仪之流不是大丈夫。C.在几段选文中,对“贤者、士、仁者、君子”这几种人的道德要求是趋向于一致的。D.选文中“安居、小人、存心”三个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我们最常用的意思相同。【答案】(1)①手臂自肘到腕的部分;②使…屈服;③驻军、驻扎;④弘,广大。毅,强毅;⑤批评、指责。(2)①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②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3)孔子在弟子们饿得站不起来,还不停地讲学、诵读、弹琴、歌唱,很好地阐释了“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气节,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惊而不变,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4)D。【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曲肱而枕之”翻译为“弯着胳膊枕着它睡”,“肱”意思是“手臂自肘到腕的部分”。“威武不能屈”翻译为“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屈”意思是“使……屈服”。“军于城父”翻译为“驻扎在城父”,“军”意思是“驻扎”。“士不可以不弘毅”翻译为“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弘毅”意思是“志向远大,意志坚强”。“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翻译为“他所讥刺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刺讥”意思是“批评指责”。(2)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句中“不义”意思是“用不正当的手段”,“于”意思是“对于”。(2)“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句中“以为”意思是“把……作为”,“亦”意思是“也”。“已”意思是“停止”。两个句子语序正常,据此翻译。(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选段中写弟子们饿得站不起来,孔子还不停地讲学、诵读、弹琴、歌唱,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君子固穷”,这恰好能印证“贫贱不能移”和“士不可以不弘毅”,表现了孔子安于贫困,处变不惊的人生态度。据此作答。(4)此题考查的是对内容的理解。D:“安居”的古义是“安静”,今以是“安定的居住、生活”。“小人”古义“指社会地位低的人”,今义“人格卑鄙的人”。“存心”古义“内心存有的念头”,今义“有意;故意”。故选D。【参考译文】:甲: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景春说:“公孙衍(yǎn)、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乙: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讥刺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厄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困厄而不动摇,小人困厄就胡作非为了。”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很遥远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孟子说:“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内心所怀的念头不同。君子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是礼。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2019年广西百色市中考题】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乙】孟子曰:“尽信书①,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chù)②也。”(《孟子?尽心下》)??孟子曰:“君子深造③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④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⑤,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孟子曰:“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下》)??孟子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注释】①书:指《尚书》,②杵(chù):捣物的棒槌,这里指古代战车上所用的一种长杆兵器,③深造:高深的造诣。④资:积累。⑤原:同“源”。(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宴酣之乐,非丝非竹B.必有我师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C.一日暴之????????????屠暴起,以刀劈狼首D.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节选自《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B.【乙】文画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C.【甲】文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乙】文中“策”指马鞭。D.【甲】文的“可以为师矣”与【乙】文的“域民不以封疆之界”这两个句子均为省略句。(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强调时间流逝,生命短暂,要珍惜时间。B.【乙】文中演化的成语“一曝十寒”,比喻勤奋的时候少,懒怠的时候多,没有恒心。C.【甲】【乙】两文所选的言论都只是强调做学问时应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D.【甲】【乙】两文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认为“仁”即“爱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始。译文:??????②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译文:?????????????????【答案】:(1)D(2)C(3)C(4)①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②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第一个“乐”,以……为快乐;第二个“乐”,乐趣。选项加点词意思不同。B.第一个“焉”,在其中;第二个“焉”,助词。选项加点词意思不同。C.第一个“暴”,晒;第二个“暴”,突然。选项加点词意思不同。D.两个“矣”都是助词。选项加点词意思相同。故选:D。(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断句、词语解释和句式。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BD.分析正确。C.“子夏”是孔子的学生,都指孔子分析不正确。故选:C。(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BD.分析正确。C.乙文最后一则是关于治理国家的,“两文所选的言论都只是强调做学问时应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分析不正确。故选:C。(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句中重点词:罔,迷惑;殆,有害。句意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②句中重点词:无他,没有什么别的;求,找回;放心,丢失。句意为: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参考译文】:【甲】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乙】??孟子说:“要是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我对《武成》篇只不过取其中两、三竹简罢了。仁者在天下无敌,以最讲仁道的人去征伐最不仁道的人,怎能不使血多得把木槌都漂流起来呢?”??孟子说:“君子遵循一定的方法来加深造诣,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自己有所收获,就能够掌握牢固;掌握得牢固,就能够积累深厚;积累得深厚,用起来就能够左右逢源。所以,君子总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孟子说:“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凉它十天,没有能够长大的。”??孟子说:“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孟子说:“教育也有多种方式方法,我不屑于教诲他,本身就是对他的教诲。”??孟子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部编版论语十二章三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题汇编.docx 部编版论语十二章三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题汇编及答案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