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3.10 爱心的传递者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三年级下册-3.10 爱心的传递者 教案

资源简介

部编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得到帮助和给予帮助都是幸福的,都能收获快乐;懂得帮助他人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在学习交流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回忆亲身经历、分析情境故事等形式,感受获得帮助以及提供帮助时的快乐,明白帮助他人之前需要用心了解他人的需要。
3.情感与态度:通过参与或交流爱心事迹活动,真正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怀。
4.行为与习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会理解、关心和帮助他人,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白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互相帮助,彼此都会获得快乐的道理。
难点:帮助他人时注意方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我们都有爱心。
1.课件展示教材64页图片。
师:同学们,请看图,图中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故事呢?请大家看完后先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图片中的故事。(分小组,组内成员自由交流。指名各小组长分别汇报一个故事。)
师:同学们说得很棒,图中展示的都是一些助人为乐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你能用下面的句式把句子补充完整吗?
比如图1:下雨了, 带伞的同学 帮助了 没带伞的同学 , 没带伞的同学 得到了 带伞同学 的帮助。
(小组稍加思考,派代表用此句式依次说出图2、图3、图4)
师:这几个同学说得不错,每个故事中都有一个人用自己的善举帮助了另一个人,而另一个人就得到了这个人的帮助。生活中的人们,有时候会去帮助别人,有时候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人与人之间都充满了爱心。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说一说自己的爱心经历。
(学生回忆,说说自己亲身经历过的爱心故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师边听边表扬同学们的善举,并引导学生说出内心的快乐和感恩。)
师:①摔倒了,同学把自己扶起来,自己心里很感动。
②没拿笔,同桌借给自己,自己心里很感激他。
③我把捡到的文具盒还给同学,同学很感激,我也很开心。
④下雨了,没有伞,同学送我回家,自己很感谢他的照顾。
⑤同学生病了,好几天没来学校。当他身体恢复健康回到学校后,我把自己的笔记本借给他,主动帮他补课,我的心里是快乐的。
…… ……
师:同学们,听了你们自己讲述的爱心故事,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你们都富有爱心,乐于去帮助别人,内心收获的无限的快乐。而当你们遇到困难时也曾得到过别人的帮助,自己内心又多了许多的幸福和感恩。可见,传递爱心、助人为乐,不仅能温暖他人,也能带给自己带来快乐和幸福。
3、导入并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人间充满爱,人们都在相互关心和帮助着,都在做爱心的传递者。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本第十课《爱心的传递者》。(板书课题:爱心的传递者)
【设计意图:本活动设计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体会自己得到帮助后内心的温暖以及帮助他人后内心的快乐和充实。使学生明白人人都是爱心的传递者,教师也顺势导入课题】
二、联系生活,寻找爱心使者。
1.读一读教材第65页的《他们在偷懒吗?》
师:请大家翻到课本65页,我们一起去“阅读角”读一读书上的故事。(学生自己默读后,请一个学生为大家朗读故事。)
师:清晨,实习老师“我”发现了一个什么奇怪的现象?
生:每天值日卫生,大厅有一条地砖总要到上课前才由一个学生去拖干净。
师:为什么不按时早点拖好呢?难道值日的学生是在偷懒么?
(允许多几个学生回答,师予以肯定)
师:大家都弄明白了,原来值日生根本没有偷懒。他们留着那条地砖到上课前才拖好,是因为担心拄着拐杖路过的徐阿姨滑到,所以他们每天都等徐阿姨平安路过之后才把地板拖干净。那为什么实习老师“我”一开始会以为他们在偷懒呢?
生:因为实习老师当时并不知情……(允许不同学生说一说)
师:那“我”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实习老师后来是通过亲身观察和询问才知道真实原因的。
师:是啊,“我”当时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并没有去仔细观察和询问,所以以为他们是在偷懒,差点误会了那些值日的同学。所以说,生活中有很多关爱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有些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则是不容易被发现的,我们一定要学会留心观察和思考,要善于发现哦!不然就会不理解甚至误会别人的好意。
师:当“我”知道真相后,才知道这些孩子是多么善良可爱,他们可真是富有爱心的好孩子啊!让我们来一起为他们的爱心举动喝彩好吗?(带领学生一起鼓掌,表示对故事中有爱心的同学们的表扬和赞美,同时也引起学生内心的爱心共鸣。)
师:同学们,要是你们身边有这样的人需要帮助和照顾,你会怎么做呢?(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做法,师予以肯定。)
2.找一找,下面例子中的爱心在哪里。
①小贝是肢体残疾学生,老师每次大扫除都不给她分配劳动任务,还让她当劳动委员。
②爸爸每次都把好吃的鱼头夹给我,我吃得津津有味,他却总说自己不喜欢吃。
③小明下课经过走廊,发现地上有一张废纸,想着上完厕所之后再捡到垃圾桶去,可回来时,那张废纸不见了。
④村里的王奶奶是个孤寡老人,因身体不好,自己没法下地种菜。可是她每天早晨起来发现门口都会有一些蔬菜。
3.师:我们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在默默关心着我们,默默给予我们帮助。我们也要把自己的爱心装进每个需要帮助的人的心中,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社会的温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善于发现身边的关爱,明白生活中有很多人在默默地关心我们,教导学生学会理解,学会感恩和奉献。】
三、学习榜样,发扬雷锋精神。
1.认识助人为乐的楷模雷锋。
师:在我们国家,有很多人一辈子都在为别人着想,时刻不忘帮助别人,他们被评为人民心中的英雄,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爱心事迹也被被广为传颂,“雷锋”就是这样一个人。(出示66页的图,看图让学生说说图中的故事《雨中送母子》,从故事中认识雷锋。)
师:从图片故事看出,你认为雷锋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雷锋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
生:他是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
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雷锋的故事。(学生自由发言)
师:雷锋无私奉献、乐于助人,有很多优秀的助人事迹,毛主席都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我们要发扬雷锋精神,将爱心一直传递下去。(一边小结,一边点击课件展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宣传图片)
四、善于助人,做爱心传递者。
1.了解助人不妥的表现。
师:在生活中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是我们富有爱心的表现,但也要讲究方法。要是助人方法不妥,有时候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别人也不愿意接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中展示的故事,想一想,这两位同学为什么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课件展示教材第67页的图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意见,再点名汇报)
生:不应该揭别人的短处,即使帮了别人,别人也不乐意…
生:说话要注意文明礼貌,要尊重别人的人格…
生:给别人帮助,但说话不好听,伤到别人的自尊心了,别人自然是不要你的帮助…
……
师:所以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态度,用平等、友善、热诚的态度帮助别人,不嘲笑别人,以免使被帮助的人产生自卑心理,引起他们的反感。
师:你认应该怎么去帮助这两位同学,要怎么说,谁来演一演。
(请两组学生表演。全部点评。)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这篇报道的内容。(出示教材68页“相关链接”报道“重阳节老人遭遇爱心井喷”)
师:老人们为什么不开心呢?
生:给她们洗脚的人太多了,她们觉得很烦…
生:老人们一天被洗那么多次脚,真是没必要…
生:老人们不愿意被那么多人洗那么多次脚,很麻烦…
生:老人们喜欢安静的生活…
……
师:大家说的很对,确实是这样。大家过于热情,扰乱了老人们的正常生活,这不是老人们想要的帮助。如果你是老年公寓的老人,你想对志愿者们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说说)
师:从刚才我们学习的这三个故事看出,在帮助别人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学生积极举手回答,老师进行小结。)
师:我们在帮助人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例如:以平等的态度对待需要帮助的人;尊重他们的隐私和意愿;感同身受地了解他们的需要;以友善与热诚的态度帮助他们。
2.阅读:行善,也需要智慧
师:请同学们看到书本,我们去阅读角看看。(学生自行阅读)
师:你觉得常家有哪些助人的智慧呢?(学生自由说说)
师:帮助和关心别人也是一门学问,我们要像常家一样有智慧,在关心和帮助别人之前先要想一想别人的需求,还要考虑以怎样的方式去帮助。总之,我们对别人的帮助要有方法,要使别人接受帮助时内心感到幸福和感激。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在帮助人的时候应该照顾到对方的感受。】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无论是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帮助,还是我们自己去关心、帮助别人,我们都能因此获得沁润心田的快乐和幸福,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爱心,时时有阳光;不仅如此,我们还懂得了关心和帮助他人是一门学问,我们在奉献爱心时也需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过于冲动和鲁莽让别人感觉不舒服。
同学们,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永远是最美好的人间。让我们从此刻开始,做一个爱心的传递者吧!
【拓展活动】
发放拓展资料,布置拓展任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