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通八达的交通》教学活动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制》三年级下册。教材通过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工具及其特点和祖国交通事业的发展,感受到交通运输与人们的密切联系和祖国建设的辉煌成就,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能根据交通运输工具的特点和出行的实际情况,正确选用交通运输工具,让学生有更深的感触和体验。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比较广泛,体验也较深刻,能通过自己眼睛去观察,身体来接触,心灵来感受,认识交通运输工具,了解交通运输工具的特点和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从而感受到交通运输与人们的紧密联系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和了解我国道路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2.通过新旧对比,增进热爱新中国的感情。 3.体验道路与人们生活及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和了解我国道路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教学难点:体验道路与人们生活及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 五、教学准备 1.搜集本地区销往全国或国外不同地区的产品。 2. 教师准备课件。 六、教学方法 搜集资料、调查研究、讨论探究、汇报交流。 七、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 师;通过上次的学习,同学们了解到了我们国家的道路建设的飞速发展。今天,我们将在更大范围内认识道路和交通。 ○你从家到火车站,可以选择哪些交通工具?为什么这样选择?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汇报: (1)公交车(便宜,但慢) (2)轿车(出租车)(可以走普通大马路——堵车,可以走高架桥——快、便捷,) (3)轻轨(快而且价钱便宜) ○如果你去北京可以选择哪些交通工具?为什么这样选择?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汇报: 普通火车(安全,价钱便宜) 动车或高铁(快,但价钱有些高) (3) 飞机(快,价钱高) (4) 自驾游(方便,用时长) ○如果去祖国的宝岛台湾可以选择哪些交通工具? (飞机,轮船) (二) 讨论与交流 师: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努力下,我国的道路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如今,纵横交错的道路网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接下来我们共同探究一下我国四通八达的交通。 请学生朗读第42页的课文。 请学生对比教科书第42页和第43页的两幅铁路图,并观察第43页的两幅统计图。 提问:你从中能够发现什么? 师:与解放前相比,铁路最突出的变化是什么? (线路和长度增加得非常显著,1949年前分布极为不均衡,西部完全没有铁路。以1999年为例,与1949年相比,铁路和公路分别增加了多少倍。) (三)探究交流活动 师:同学们已经了解到,无论是我们生活的地区还是整个中国,道路建设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科书第44页,虎子告诉我们他家乡的萝卜随着道路的发展走向了全国。其实我们这里也有许多产品通过各种道路走了出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产品是怎样走出去的。(看PPT课件——欣赏中国各地的交通图片和长春的交通图片)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长白山人参 万昌大米 梅河大米 柳河山葡萄 黄松甸黑木耳 集安五味子 靖宇平贝母 公主岭玉米 鹿茸 ……(公路、铁路、水路、航路等方式) ○学生介绍一种或几种本地区的农业或工业产品,以及它们到都销往哪里。 教师对完成任务较好的小组给予表扬。 总结:四通八达的交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提高。 (四)布置家庭作业 1.阅读教科书的文章“路在心上”。 2.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八、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交通方式的历史发展与变化,通过活动了解祖国交通建设取得的成就,感受现代交通的四通八达;初步感知交通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感受现代化的交通条件带给人们的巨大福利和方便,从而做到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努力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归纳资料的能力、解决和发现问题。遵循学生的心里特点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教学活动。因为学生对自己生活的周边环境是熟悉的,在课堂上探究自己身边的交通发展,会引起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较高的学习效率。但本校学生因家庭条件有限,带来图片资料的同学很少,大部分的材料都由老师整理出来,很遗憾。本堂课德育渗透力好,教学思路明确,板书设计简单合理,以后更加注重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课前带着问题去预习,更加注意各环节之间的语言衔接问题。 九、板书设计 四通八达的交通 公路 铁路 水路 航路 生活便利 提高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