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9份)

资源简介

一、基础知识及其应用(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绮丽(qǐ)   缱绻(quǎn)  无垠(yíng)   命途多舛(chuǎn)
B.白晳(xī)   纤绳(qiàn)  瑰丽(guī)   通衢大道(qú)
C.齑粉(qī)  胚芽(pēi  迸发(bèng)   众擎易举(qíng)
D.烙印(lào)  邂逅(gòu)   颓垣(yuán)  茕茕孑立(qióng)
2. 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回朔 鬈曲 一蹴而就 层峦叠嶂
B.赊帐 垄断 震聋发聩 残羹冷炙
C.凋敝 取缔 貌合神离 望尘莫及
D.攻讦 僵硬 消声匿迹 斑驳陆离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水万马奔腾一般冲进峡口,直奔滟澦堆这一丛黑色巨礁而来,你可以想像得到,那真是千钧一发。
B.肖邦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又是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一体,因此,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C.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D.但是必须注意,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挥而就,即使在社会急剧变幻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瞿塘峡如果说像一道险要的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就是三峡中的一道迂回曲折的画廊。
B.在最早的孩提时代曾拨动心灵的一个旋律,往往会反复出现在成熟的艺术家作品之中。
C.传统有惰性,其中保守的因素,具有钳制思想、束缚行动的本性,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
D.全体师生要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5.下列对课文理解及有关文中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指南录后序》是写在诗集《指南录》的后面的一序文,故命名为“后序”。诗集名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表达了作者文天祥心指南宋、誓死南归的爱国之情。
B.《五人墓碑记》是明代文学家张溥写的一篇墓碑记,赞颂了五义士面对强权英勇不屈的反抗精神,其中“大阉亦逡巡畏义”“钩党之捕遍于天下”“非常之谋难于猝发”都是由于“五人之力”。
C.《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的作者普希金,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同时也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
D.《左传》《公羊传》《榖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故合称“春秋三传”。《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详细记载了战国时期风云变幻的史实。
6.在横线上填写两个分句,使前后语意连贯,句式一致。(2分)
我爱我们祖国的土地!狂风曾来扫荡过它,__________,霜雪曾来封锁过它;__________;大雨曾来冲刷过它,异族奴隶主的铁骑曾来践踏过它,帝国主义的炮弹曾来轰击过它。不过,尽管受了这些磨难,它还是默默的坚持着。
7. 根据下文,写出改变“科学不能控制它本身的应用”这种现象的四个条件,每个条件不超过10个字。(4分)
十分清楚,科学不能控制它本身的应用。首先,科学的应用常常握在那些没有任何科学知识的人手中,犹如不经过教育和训练而去驾驶一辆能导致各种破坏的大马力汽车。即使是科学家,在一种强烈的感情影响下,也可能滥用他们的知识。科学应该以各方面不同的力量给自身予辅助,用宗教和道德的力量来给予帮助。无论如何,科学不应傲慢,不应气势汹汹,因为和其他人间事物一样,科学本质上也是不完美的。
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27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8—12题。
谏太宗十思疏
魏 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8.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董之以严刑  董:监督
B.谦冲而自牧  牧:调养
C.慎始而敬终  敬:敬重
D.简能而任之  简:选拔
9.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克终者盖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B.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垂拱而治
C.岂取之易守之难乎\臣闻求木之长者
D.而况于明哲乎\青取之于蓝
10.下列“六思”中,全都针对唐太宗贪图享乐的一组是(3分)
①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②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③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④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⑤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⑥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②③⑥  D.①⑤④
11.以下对本文相关内容与写法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谏太宗十思疏》的上奏,正值繁荣的“贞观之治”时期;作者以其敏锐的眼光洞察到唐太宗逐渐滋长的贪图享乐、喜好骄奢的思想,并且敢于犯颜直谏。
B.本疏先譬喻论证“积德义”之重要;后数“竭诚”之善,明“傲物”之恶,彰“载舟覆舟”之力,强调“积德义”之必要;再分条列出“十思”之内容。
C.本疏以义为轴,以劝谏太宗“十思”为主意;内容如高山流水,势贯始终,论证环环相连,无懈可击;通篇骈俪工整,华美流畅。
D.魏征没有忘记唐太宗与自己的主仆、君臣关系,在文中称自己“下愚”,尊称皇帝为“明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意委婉而又通达,合情而又合理。
12.翻译下面的句子。(15分)
⑴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3分)
______▲_______
⑵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3分)
______▲_______
⑶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3分)
______▲_______
⑷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廉颇蔺相如列传》)(3分)
______▲_______
⑸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3分)
______▲_______
三、诗歌欣赏(8分)
13.阅读下面的诗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节选)
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
我是贫困,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祖国啊
⑴“我”只是指诗人本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2分)
______▲_______
⑵开头一、三两个分句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为什么要在句中的“老水车”和“矿灯”两词前分别加上“破旧”“熏黑”这样的词语?(3分)
______▲_______
⑶朗诵这两段诗,怎样处理语调的高亢与低沉?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小说(20分)
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老 王
杨绛
⑴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⑵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⑶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⑷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⑹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
⑺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 他只说:“我不吃。”
⑻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⑼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⑽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 好些没有 ”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 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⑾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 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 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4.文章写了老王和“我”交往中的哪几件事?请根据这些事情概括老王的形象。(6分)
______▲_______
15.第⑹段说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第⑺段说“我强笑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
______▲_______
16.文章结尾划线的句子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具体解说。句中“那”字指代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______▲_______
17.有人评价这篇文章说,作者“有意无意之间带出了一个时代的影子”。请找出一处加以说明。(4分)
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杂文(14分)
阅读下文,完成18—20题。
    拿来主义(节选)
鲁迅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 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18.《拿来主义》一文论证的重点是“拿来主义”,但开篇却提及“闭关主义”,嘲弄“送去主义”。这是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
19.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讽刺了投降主义者的什么丑态?哪两个字最能表现这样的丑态?(6分)
______▲_______
20.鲁迅为什么在批评了一味送去之后,又说“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4分)
______▲_______
五、作文(7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历史,总会看到一座座精神的坐标:跋山涉水、舍身求法的玄奘,“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寂寞的鲁迅, “真理面前半步也不后退”的布鲁诺,“不管怎样,总是爱他们”的特蕾莎嬷嬷……贴近这类人的身影,走进他们的心灵,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感悟呢?
请以“走进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在题目的横线上补上“走进”的宾语;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
[阅卷前绝密]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试题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B(A垠,yín; C齑jī;D逅hòu)
2.C(A回溯,B赊账,D销声匿迹)
3.B(A“一发千钧”可改为“雷霆万钧”; C“指日可待”是褒义词,不能表示灾难很快来临;D“一挥而就”可改为“一蹴而就”)
5.A(B中“钩党之捕遍于天下”非“五人之力”; C“法国”应为“俄国”;D“战国”应为“春秋”。)
6.冰雹曾来打击过它 大火曾来烧灼过它(其它回答符合要求即可,各1分)
7.①应由懂科学者掌握,②不能由科学家滥用,③应以各方面力量帮助,④科学本身应该谦虚(一点1分)
8.C(慎)
9.A(A项两个“盖”都表推断语气;B“而”,前表转折,后表承接;C “之”,前代词,后结构助词;D“于”,前“对于”,后“从”。)
13.⑴不,是一代人,是熔铸在祖国形象之中与祖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有希望的人(1分)。是一种生死相依、血肉相连、互相依存的关系(1分)。(意对即可,如“一同走过艰难困苦,一同经历沧桑,还将承当起振兴祖国的历史责任”)
⑵比喻(1分)。“老水车”“矿灯”分别代表的是农业生产方式与工业生活方式(1分),加上“破旧”“熏黑”表现其生产方式非常陈旧与落后(1分)。
14.①老王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②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③去世前给我送香油、鸡蛋表示感谢。(答对一处给 1 分)老王是一个孤苦伶仃、老实厚道、淳朴善良、关心他人、重感情、讲仁义、知恩必报的人。(答对一个词语给 1 分,对两个给 2 分,对三个给满分3 分,词语的意思相近即可)。
15.采用夸张(与拟物)的手法,把老王身体僵直、无法支撑的形态刻画得淋漓尽致(1 分),也表现出“我”见到老王时的诧异和同情(1 分)②“强笑”表达了作者错综复杂的心理,包含着“对老王的不幸而悲伤”和“对老王送油、蛋的感激”双重含义。
17.第⑵段,写北京解放后蹬三轮车的也被组织成集体,而这时如果有人没有加入进来,就有一种被孤立的感觉,正如文中说“老王常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这里反应了社会处于大突变时期人们的一些心态。(又如文化大革命那部分,也折射出时代的影子;从老王的话里看出,作者夫妇也跟许多知识分子一样被打倒,受冲击;老王知道他们当时处境艰难才说不要钱,才关心地问他们有没有钱。)(例2分,析2分。)
20.意在顺着对方的错误往下说,将其引入荒诞的境地,以达到彻底痛斥的目的(1分)。由此句引出“丰富”“大度”,辛辣讽刺(1分)这些人妄自尊大的愚蠢,同时也是一种变相的献媚;下文“然而”一转,将其荒谬结果推导出来,“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2分)。
21.(依据高考阅卷评分标准)第一部分:听力 (共两节,满分20分)
第一节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ere are these two people
A.In a restaurant B.In a shop C.In a vegetable market
2.How old is the girl now
A.15 B.16 C.17
3.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do
A. To meet the woman
B. To move over one seat.
C. To sit between the woman and her friend.
4. What sport does the man like best
A.Golf B.Tennis C.Swimming.
5. What musical instrument does the man play
A.None B.The piano C.The violin
第二节 (共15小题;每小题 1分,满分 15分)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Where is the woman going to work
A.A police station B.A train station C.A television station
7.When is the woman going to New York
A.Next week B.Next month C.Next year.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What does the cheapest round-trip flight ticket(往返机票) cost
A.$1215 B.$1250 C.$1255
9.What will the three-week special include
A.Hotel,food and travels in Janpan
B.A free round-trip flight ticket.
C.Flight,hotel and two meals a day.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12题。
10.Why does the man want to make an appointment with the doctor
A.For a treatment B.For an interview C.For a checkup.
11.Why can't the man see the doctor right now
A.The doctor is not there.
B.The timetable is full.
C.The doctor himself is ill.
12.When can the man see the doctor
A.In the middle of next month.
B.At 9:15 tomorrow.
C.On the ninth of next month.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16题。
13.Where are these two people
A.In a bookshop. B.In a restaurant. C.In a language center.
14.Which course is the man in
A.The third course. B.The fourth course. C.The fifth course.
15.How long has the man been at the institute
A.For two years. B.For two weeks. C.For two months.
16.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the classes
A.They are too large B.They should be much larger. C.They are a bit small.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20题。
17.What did the man usually do before he went to school
A.He went to a nursery.
B.He played with his friends.
C.He stayed at home.
18.Why did he quickly run back to school after lunch
A.To play football.
B.To attend afternoon classes.
C.To play with his friends.
19.What did he start studying at junior secondary school
A.History and Latin B.Physics and Latin C.French and Latin.
20.When did the man enter senior secondary school
A.1942 B.1945 C.1947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单项选择(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 I don’t feel well; I think I’m ______ with the flu.
A. going on B. getting in touch C. putting off D. coming down
22. ______ about the missing boy’s safety, the police stepped up their search.
A. Concerning B. Concerned C. Being concerned D. Concern
23. Every student as well as teachers who ______ to visit the museum ______ asked to be at the school gate on time.
A. is; is B. are; are C. is; are D. are; is
24. Our country ______ great changes in the last 30 years and it is no longer it used to be.
A. went through; what B .went through; that
C. has experienced; that D. has experienced; what
25. What ______ me was that there was a ______ look on her face due to the ______ problem.
A. confuses; confusing; confusing B. confused; confused; confused
C. confused; confused; confusing D. confused; confusing; confusing
26. The approach ______ the problem is contrary ______ our expectation.
A. to; to B. of; to C. to; on D. for; on
27. ---- If he had been warned, he ______ that food yesterday.
---- Luckily he was sent to the hospital immediately.
A. would not take B. would not have taken
C. had not taken D. didn’t take
28. ______ more and more people may refer to the Internet for up-to-minute news, the newspaper will not disappear.
A. When B. While C. Since D. As
29. It was at the very beginning _______ Mr. White made the decision ______ we should send more firefighters there.
A. that; that B. when; which C. there; what D. where; what
30. The door burst open and _______, shouting with anger.
A. in rushed the crowd B. rushed in the crowd
C. the crowd in rushed D. in the crowed rushed
31. The company has introduced new technologies from the US, thus _______ its production.
A. has increased B. increased C. increasing D. being increased
32. The bank is reported in the local newspaper ______ in broad daylight yesterday
  A. to be robbed   B. to have been robbed  C. robbed   D. having been robbed
33. I'm sure your suggestion will ______ the problem.
  A. be contributed to solving B. be contributed to solve
  C. contribute to solve D. contribute to solving
34. ---- The exam was too difficult, wasn’t it
---- Yes, ______ could not pass it.
A. somebody B. anybody C. nobody D. everybody
35. ---- It is said that Tom considered the English exam to be very difficult.
---- I have heard that, but he never studied hard. It is “______”.
A. A burden of one's choice is not felt.
B.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C. A bad workman always blames his tools.
D. A man of words and not of deeds is like a garden full of weeds.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One summer evening I was sitting by the open window, reading a good but rather frightening mystery story. After a time it was too dark for me to read easily, so I put my book down and turned on the light.
I was just about to draw the 36 as well when I heard a loud cry “Help! Help! ” It 37 to come from the trees at the end of the garden. I looked out but it was too 38 to see anything clearly. So I decided to go out and have a look in the garden, just 39 someone was in 40 . I took the torch and picked up a strong walking stick, 41 that this might come to be useful, too. 42 with these, I went out into the garden. 43 I heard the cry. There was no 44 that it came from the trees at the end of the garden.
“Who’s there ” I 45 as I walked, rather 46 , down the path that 47 to the trees. But there was no 48 . With the help of my torch I 49 the whole of that part of the garden and the lower 50 of the trees. There was no sign of anybody or anything. I came to the ___51___ that someone was playing a rather silly joke on me.
___52 feeling rather puzzled, I went back to the house and 53 away the torch and the stick. I had just sat down when I was startled by the cry of “ Help! Help! ”, this time from 54 my shoulder. I dropped my book and climbed up. There, sitting 55 of the mantelpiece ( 壁炉 ), was a parrot!
36. A. gun    B. picture   C. curtains    D. car
37. A. seemed   B. looked   C. sounded     D. proved
38. A .far    B. distant   C. dark      D . black
39. A. as if   B. even though  C. on time     D. in case
40. A. difficult B. power    C. trouble    D. ease
41. A. thinking  B. wishing   C. demanding   D. requesting
42. A. Supplied  B. Loaded    C. Armed     D. Decorated
43. A. Again and again B. Now and then C. From time to time   D. Once again
44. A. wonder   B. doubt     C. problem    D. question
45. A. spoke out B. called out C. got out    D. said out
46. A. seriously B. nervously  C. curiously   D. hurriedly
47. A. led    B. went     C. passed     D. joined
48. A. person   B. body    C. answer     D. voice
49. A. studied  B. searched    C. tested     D. examined
50. A. roots   B. branches   C. leaves     D. bushes
51. A. beginning  B. end   C. conclusion   D. introduction
52. A. But    B. Yet     C. Already    D. Still
53. A. put    B. took     C. threw      D. cleared
54. A. far off  B. down below  C. left to    D. right behind
55. A. on top   B. at the foot  C. inside    D. Outside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A
American magician David Blaine left the glass box in which he had lived for 44 days without food on October 19, 2003. Hundreds of people came to watch the end of his starvation experiment, which has become one of London’s main tourist attractions.
A native of Brooklyn, New York, Blaine first became known as a street magician in the early 1990s. He soon found himself doing magic tricks in bars for the likes of American actor Leonardo DiCaprio and his super model friends.
Over the last decade Blaine has become famous with a combination of breathtaking magic and clever tricks aimed at getting a lot of attention. In 1999, he was buried in a coffin (棺材) for one week and, in 2000, he spent 62 hours in a giant block of ice. Last year he stood on top of a 25-meter pillar (柱子) in the center of New York for 35 hours before jumping into a pile of boxes.
“I think a lot of people are unable to accept that they’re able to do what they can do,” he said. “They don’t realize we can survive. The human being is an amazing creation.”
But he seems to have suffered from spending so long in the glass box. He said that at times he was unable to see, had serious back pains and lost his sense of taste.
56. It is for David Blaine to eat food after such a long starvation.
A. pleasant B. delicious C. dangerous D. important
57. Having spent such a long time in the glass box, he suffered the following EXCEPT that .
A. he had become blind B. he had serious back pains
C. he lost his sense of taste D. he was in weak health
5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st describe David Blaine
A. Serious. B. Adventurous. C. Smart. D. Crazy.
5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bout David Blaine
A. Blaine immediately went to hospital after he was taken out of his box.
B. Blaine was born and brought up in England.
C. In Blaine’s opinion, people can create a wonder.
D. Blaine didn’t have any food for 44 days.
B
Not everyone goes to university after high school graduation. Some work, others join the army and an increasing number worldwide are taking a “gap year” to travel or do community service in their own countries or abroad. They are studying sharks off the Australian coast, building schools in Mexico and learning Spanish or Italian.
Students are choosing to take a breather; they are thinking. They are not sure what they are going to do. They are going and exploring some of their interests. They are getting experience they can take to the school they finally go to.
It is an idea actively encouraged by colleges. Princeton University has just launched a “bridge year” program that will send 10 percent of its incoming class to do volunteer work abroad, starting in 2009. And the Harvard has spent the last 30 years urging incoming students to take a gap year.
“Many speak of their year away as a ‘life-changing’ experience or a ‘turning point’” says Harvard admissions director Marlin Lewis. “Many come to college with new opinions about their academic plans, their extracurricular interests and the career possibilities they observed in their year away.”
60. The reasons why some take a gap year are the following EXCEPT that ________.
A. they hate studying B. they don’t know what to do
C. they want to get experience D. they want to know their real interests
61. A student won’t ________ in a gap year.
A. travel B. join the army C. do community service D.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62. After a gap year, one would probably _________.
A. take another year off B. earn a lot of money
C. be refused by his college D. have new ideas about their future career
63. From the passage we know that ________.
A. more and more students will take a gap year
B. fewer and fewer colleges will encourage his students to take a gap year
C. the gap year can only give one some experience about society
D. nobody will change his own interests after the gap year
C
Shopping is not as simple as you think! There are all sorts of tricks at play each time we reach out for that particular brand of product on the shelf.
Coloring, for example, varies according to what the producers are trying to sell. Health foods are packages in greens, yellows or browns because we think of these as healthy colors. Ice cream packets are often blue and expensive foods, like chocolates, are gold and silver.
The size of a product can attract a shopper. But quite often a bottle doesn’t contain as much as it appears to.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better-known companies spend, on average, 70 percent of the total cost of the product itself on packaging.
The most successful producers know that it’s not enough to have a good product. The founder of Pears soap, who for 25 years has used pretty little girls to promote their goods, came to the conclusion: “Any fool can make soap, but it takes a genius to sell it.”
6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may trick a shopper into buying a product according to the text
A. The cost of its package. B. The price of the product.
C. The color of its package. D. The brand name of the product.
65. The underlined part in paragraph 3 means that the colors ________.
A. attracted the customers strongly B. had weak effect on the customers
C. tricked the customers into shopping D. caused the customers to lose interest
6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text
A. Choice of Good Products B. Disadvantages of Products
C. Effect of Packaging on Shopping D. Brand Names and Shopping Tricks
D
You feel generally depressed and unable to concentrate. Your pattern of daily activity may change:you find yourself awake and active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you sleep late into the day. You stay in your room and have little contact with people except with those who speak your language. In your mind,you criticize the people around you;You are constantly comparing between life here and the perfect life back home. Above a11, you are homesick almost all the time.
If you ever find yourself behaving in these ways,you are probably suffering from culture shock. Culture shock is a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that sometimes has physical effects. It affects people who have moved away from an environment where they know how to live into a new environment where much is unfamiliar to them-the food,the weather, the language,and especially the unwritten rules for social behavior.
Culture shock is caused. therefore,by a lack of familiarity with the system of rules that the new society uses for everyday living. Language is an obvious example of one type of these rules. If your language is limited,even the simplest task can suddenly become difficult for you. However, knowledge of the language doesn’t make you free from the effects of culture shock as many Brit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many Americans in Britain will experience. Most people are unaware that each culture has its own rules for social behavior;they certainly think that polite, civilized people behave the same way worldwide. This mistaken belief will cause you to behave and judge the behavior of others according to the rules you learned as a member of your own culture. If the rules are different, then people will misunderstand your behavior, and you will misunderstand theirs.
How can you deal with culture shock First, you need to realize that every newcomer suffers from some culture shock. You’re not the only case. Second,remember that culture shock can be cured. The process of recovery will start as you begin to become used to the new culture. Of course learning the language will help remove the obstacles to communication and will ease the job of making Mends with people. Recognizing and learning the new cultural rules of behavior, however, may be just as important. You’ll still have emotional reactions to unfamiliar situations but you’11 find yourself making jokes about them rather than condemning the entire society as “stupid.” The jokes are a good sign:they show that you are recovering.
67.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first paragraph
A. the causes of culture shock B. some signs of culture shock
C. the cure for culture shock D. an explanation of culture shock
68.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obstacles mean
A. things that make a task easy B. things that make at ask enjoyable
C. things that make a task difficult D. things that make at ask funny
69. What can be concluded when you find yourself making jokes about new culture
A. You are about to recover from culture shock.
B. You have completely got rid of culture shock.
C. You never suffered from culture shock before.
D. You’re in culture shock for many years.
7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The passage suggests that culture shock makes you miss your family badly.
B. A good knowledge of the language will prevent you suffering from culture shock.
C. In the writer’s opinion,the social rules for polite,civilized behavior are international.
D. If you have a perfect knowledge of their language, you will never be misunderstood.
第四部分:任务型阅读(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并根据所读内容在文章后表格中的空格里填入最恰当的单词。注意:每空格1个单词。
Cross-Cultural Solutions (CCS) is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founded in 1995, widely known as the leading organization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volunteering, with more than 4,000 volunteers each year. CCS has a worldwide staff(员工、团队) of more than 300 people, and operates in 12 countries, with administrative(行政的) offices also loc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Kingdom, Canada, and Australia. It offers volunteer programmes in 12 countries in Africa, Asia, Eastern Europe and Latin America.
Cross-Cultural Solutions’ volunteer programmes in China are located in Xi’an, the crossroads of Western and Eastern China, and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Silk Road. Culturally, Xi’an is a mixture of the ancient and modern worlds. Home to the famous terracotta army, Xi’an was once the imperial capital of China. The city’s ancient history is embodied by the huge stone walls that surround the city centre, originally intended to protect the city from invasion. In the modern world, Xi’an is the largest capital city in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Today, with a population of approximately eight million, this modern city still reflects its rich history and culture.
China’s diverse population is well represented in Xi’an’s Han and other minorities. Volunteering in Xi’an will provide you with opportunities to connect with individuals from a variety of backgrounds, exposing you to the wide scope of Chinese culture, one of the largest and most ancient cultures in the world.
Through our cultural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in China, you will see the work of local artists, visit the site of the famous ancient terracotta(兵马俑) army, participate in weekly Chinese classes, and engage in lively discussions on Chinese culture and society. Activities may also include cooking classes or visits from experts in the practi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a local painter skilled in the unique arts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书法). Guest speakers may also cover topics such as Chinese folklore(民间传说,民俗;民俗学)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Many volunteers choose to participate in regular visits to local universities to meet with students interested in English conversation and cultural exchange.
CCS offers the following programmes in Xi’an, China:
Volunteer Abroad---- two to twelve weeks
Intern Abroad---- three to four weeks
Insight Abroad---- one week
About Cross-Cultural Solutions
Founded in 1995, it is a (71)_______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volunteering. It operates and offers volunteer programmes in 12 countries.
About Cross-Cultural Solutions’ volunteer programmes in Xi’an, China
(72)________ Xi’an Past It was where the Silk Road (73) _______.It used to be the imperial capital of China.
Present It has a (74)________ of about eight million, including Han and other minorities.
Conclusion It is a city (75)_______ in history and culture.
(76) ________ Seeing local artists’ workVisiting the famous terracotta armyHaving Chinese classes (77) ________ a weekDiscussing Chinese culture and societyBeing visited by a local painter and exper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istening to (78)________about Chinese folklor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Visiting local universities and meeting students who take interest in English conversation and cultural exchange
Benefits Volunteers can connect with individuals from various (79)________ and understand many different aspects of Chinese culture.
(80)________of programmes Volunteer Abroad, which lasts two to twelve weeksIntern Abroad, which lasts three to four weeksInsight Abroad, which lasts one week
第五部分:基础知识检测(共20空,每空0.5分,共计10分)
1. He recognized the offer of a job in the factory as a chance to be grabbed at without __81__(犹豫).
2. Some people have a firm belief that online shopping will finally end up __82__ store shopping in the future.(代替)
3. Night __83__, they stopped talking about some hot issues happened these days because of darkness.(临近)
4. The system has been designed to give students a quick and easy __84_ to the digital resources of the library.(使用的机会、通道、路径)
5. I would __85_ __86_ if they stopped interrupting me when I was delivering a speech.(感激)
6. If it is _87_ to you, call me tomorrow before noon.(方便的)
7.双星是两颗星,是由相互围绕旋转的两颗星组成。
A binary star is a double star, __88_ _89_ two stars turning round each other.
8. Parents _90_ much importance _91_ education. They will do their best to give their children that priceless gift.(使-----附着于)
9. The Chinese language _92_ _93_ Western languages in that it uses characters which stand for ideas, objects or deeds.(与……不同)
10. 你被闪电击中的可能性要比受到鲨鱼袭击的可能性大两倍。
You are _94_ _95_ _96_ to be hit by lightning than be attacked by a shark.
11. _97_ _98_ physical problems, those patients also show a lot of concerns.(除了)
12. He expects to _99_ _100_ the business when his father retires.(接管)
第六部分:书面表达(满分15分)
很多学生都想知道美国英语(American English)和英国英语(British English)之间的差别,以及这些差别是怎样产生的。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1. 这不是一下子就能回答的问题。
2. 起初,美国和英国的语言是相同的。1776年,美国独立,语言也开始有了变化。
3. 很长时间,美国的英语保持原样,而英国的英语却变化了。如:300年前,英国人用“fall”表示秋天,而今天大部分英国人都用“autumn”这个词了。但美国人还在用“fall”这个词。同样,美国人用“I guess”(意思是I think),而这正是300年前英国的说法。
4. 当然,这些都不是英语语言变化的终结。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在未来是否会继续变化,这一问题是很容易回答的。可以肯定的是,尽管两者之间有一些差异,它们的变化过程都将会继续。
注意:1.分段表达 2. 书写整洁 3.字数150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英语学分认定测试卷
答案
第二节 完型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36-40 CACDC 41-45 ACDBB 46-50 BACDB 51-55CDADA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15小题,每题2分,满分30分)
56-60CABBA 61-65BDACD 66-70CBCAA
第六部分 书面表达(满分15分)
One possible version
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
Many students want to know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 How did these differences come about There is no quick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At first the language in Britain and America was the same. In 1776 America became an independent country. After that, the language slowly began to change.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答题时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务必填涂在答题卡上(包括第二项5小题的判断题)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分值为100分。
第Ⅰ卷(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其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佛教广泛传播C.封建统治者实行愚民政策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2.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它指的是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大运河 D. 赵州桥
3.“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这是18世纪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盛赞的是中国的
A.青铜器 B.丝绸 C.铁器 D.瓷器
4. 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发达,民间手工业经营艰难。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其织造工艺中的挑花结本技术十分精湛,“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古代中国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田庄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
5.话剧《立秋》艺术再现了晋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精神。明清时期与晋商齐名的著名商帮是
A.徽商 B.闽商 C.粤商 D.鲁商
6.扬州仪征北部丘陵地区有“刘集”“谢集”“新集”等乡镇地名,这种含有“集”的地名来由与古代的什么商贸形式有渊源关系?
A.夜市 B.草市 C.都会 D.会馆
7.假如你为一部以唐玄宗时期为历史背景的古装电影担任历史顾问,你认为以下情节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项是
A.富商凭借棉布生意一次赚了上万两白银 B.市场上大宗交易都使用纸币交子
C.富商的屋内摆放着一件精美的青花瓷 D.长安城里有很多的外国商人
8.《五行大义》(隋朝)社会等级排序:仕  庶  农  商  工
《二十五等人图》(唐朝)社会等级排序:士  工  庶  农  商
对以上两文献社会等级的排序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所属时代社会观念的变迁;②仍然受重农抑商传统观念的影响;
③工匠身份在唐代发生了明显变化;④唐朝放弃了农本政策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
9.观察下列图表,1895-1913年我国出现这种经济状况的历史背景主要是
A.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B.列强经济侵略的放松
C.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空前提高 D.民众自发的抵制日货运动
10.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毛泽东如此高度评价二人是因为他们
①都为中国工业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③都是民族资本家的杰出代表 ④都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下列诗句恰当地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发展状况的是
A.千呼万唤始出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 D.无可奈何花落去
12.右图是上海三兴烟草公司(成立于1924年,位于上海美租界)刊登在1926年10月10日《申报》上的一则“孙文牌香烟”广告。关于该广告发布背景说法正确的是
①广告反映民族工业发展迎来了短暂的春天②广告发布时孙文已经逝世③广告体现了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④广告反映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对民族工业的推动作用⑤广告反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13.下图漫画中直接体现出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
① 国民政府的垄断政策②官僚资本的掠夺③美国商品的排挤④日本侵略战争的破坏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的理想在实践中屡屡受挫,其根源是:
A.封建势力的束缚B.外国资本的压制C.民族资本发展不充分D.恶劣的社会环境
15.右图漫画的名称是《撕毁这张中国人的卖身契》,这张“卖身契”是指
A.《南京条约》B.《辛丑条约》C.“二十一条”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16.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
A.新中国成立B.三大改造完成C.大跃进运动开展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7、右图是江泽民年青时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工程师和技术员在一起的照片,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于哪一时期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8.中国20世纪50年代曾流行过这样一句口号:“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下列宣传画与这一口号反映的历史事件相一致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9、“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周恩来1962年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方针路线的通俗注解:
A “一化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 B “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初级阶段党的总路线D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20.对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演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对联,反映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历史现象的是
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B.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
C.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D.港澳回归扬眉吐气,申奥成功万众欢呼
21.用“春天”来形容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
A.春播的田野上,父子兄妹聚在自家责任田里精耕细作
B.日新月异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振奋人心
C.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特别引人注目
D.充满幻想与希望的海南省,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
22.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的征集“改革开放30周年10大流行语”揭晓,分别是“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上网”①“北京奥运”、“炒股”、②和“雄起”。其中①、②两条是对其余8条产生决定性影响和准确的概括,它们应该是
A.西部开发、解放思想B.入世、市场经济 C.对外开放、大国崛起D.改革开放、中国特色
23.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它们是
①改良旗袍    ②中山装   ③京剧 ④四合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4.航天英雄费俊龙是江苏苏州人,你估计他最喜欢吃的菜系是
A.淮扬菜 B.川菜 C.鲁菜 D.粤菜
25.晚清重臣翁同龢在日记中描述著名买办徐润的花园时说:“园小而曲折,然楼阁几案皆有夷气。”这里的“夷气”主要是指
A.陈设带有西洋风格 B.全部供外国富商居住C.园中皆为本式家具 D.招聘欧洲建筑师施工
二、判断题: 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正误,正确的填“A”,错误的 “B”。( 请填在答题卡上。)
26.宋代陆游在《城市醉归》和《湖山》中留有这样的诗句:“小市雨余寻酒去,野桥日落策驴归”、“城边小市聚,烟水淡秋容”。这反映出了宋代的“市”没有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27.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城市开始,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8、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夹缝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地发展。
29. 历史学习小组收集到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关键词如下:1978年;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工作重点转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
30. 20 世纪初,在上海街头不仅可以看到汽车在马路上奔驰,抬头还能看见飞国内首条民航航线的飞机从天空飞过。
第Ⅱ卷(共40分)
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2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存在着一个经济重心向东、向南转移的趋势。今天,长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中国最重要、也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
自隋大运河开凿以后,古代扬州几度繁荣,素有“雄富冠天下”之称。
材料一:“天宝十载,广陵郡(今江苏扬州)大风,驾海潮,沦江口大小船只数千艘。”
——《旧唐书》卷三七《五志行》
材料二:唐文宗曾下诏:“南海蕃舶本以慕华而来,固在接以恩仁,使其感悦。……其岭南、福建及扬州蕃客,宜委节度观察使常加存问,除舶脚收市进奉外,任其往来流通,自为贸易,不得重加税率。” ——董浩《全唐文》卷七五《病后德音》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时期扬州经济繁荣的主要表现。(2分)
(2)材料二体现了唐政府怎样的经济政策?它对扬州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分)
民国初年,长三角地区的民族工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材料三:图为《民国初年沪杭宁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3)依据上图,说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主要集中的行业是什么?(2分)
(4)请说出这一时期该地区著名的实业家。(3分)
“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新的里程碑。
材料四:
(5)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分析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主要有利因素。(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11分)
1987年8月在广东省阳江海域发现的一艘古代沉船,被我国考古人员命名为“南海一号”。
“南海一号”位于海面下20米深处,被2米厚的淤泥所覆盖,船头朝向西南240度,船体保存依旧完好,整艘沉船没有翻、侧,而是端坐海底,船体的木质仍坚硬如新,敲起来铛铛作响。据初步推算,“南海一号”是尖头船,长度为26米以上,宽度10余米,船身(不算桅杆)高8米,排水量估计可达600吨,载重可能近800吨。按照这条船的载货量计算,文物总数将达到六万件到八万件。
目前,从“南海一号”打捞出水的文物,大多数是瓷器,有瓶、碗、盘、碟……分别产自浙江龙泉、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镇等,品种超过30种。起获的文物还有:船上用麻石制的长方形条板的“锚”;一些古船身上的碎木块,其材质大部分是马尾松木;一条近2米长的鎏金腰带;一只硕大的金戒指;一只鎏金龙纹手镯:两具眼镜蛇遗骨:在“南海一号“沉船点发现的铜钱已达上万枚,其中年代最古老的是汉代的五铢钱,最近的是南宋初年的建炎元宝;还发现了铜镜、朱砂、胭脂盒等。
依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从上述已出水文物来判断,“南海一号”的制造不可能早于什么时期?(2分)请说出你判断的理由。(2分)专家发现“南海一号”装载的众多物品中没有彩瓷,请问这是为什么?(2分)
(2) “南海一号”装载的最多的物品是瓷器,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为了那一次远航,“南海一号”在沉没之前可能到过位于今天中国哪几个省的当时的海港 (3分)
(3)除了从“南海一号”装载的最多的物品可以判断该类型手工业发达外,上述材料中还可以说明当时哪些项手工业也特别发达?(2分)
四、问答题(15分)
33.(15分)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逐步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的开端是什么?(2分)
开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2分)
中心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开放格局?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格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中国改革开放步入新阶段的标志是什么?(3分)
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共十五大提出的关于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新”在何处?(4分)
“新”在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二、判断题:合计60分
DADBA BDCAA CDBDD BAADC CDAAA二、判断题:B B A A B
三、材料解析题:25分
(4)张謇、荣宗敬、荣德生。3
(5)地理优势,近海和交通便利;经济条件优越,雄厚的工业基础,是全国的金融中心;自然资源丰富,有着广阔的经济腹地;政策优势,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人才资源优势,是全国科技文化教育中心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积淀,长期与国际交往的联系和经验。(答出其中3点即可。允许有不同答案,言之有理亦可)4分
四、简答题
(4)标志: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3分)
(5)“新”在何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4分)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1至4页。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 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考试号填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
2.将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交给监考人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 S-32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
1.化学与能源、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节能减排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 B.举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可有效的节约能源
C.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 D.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2.下列物质中能用来干燥NH3的是
A.浓硫酸 B.碱石灰 C.AlCl3溶液 D.食盐水
3、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
A.8个中子的碳原子的核素符号:12C B.HF的电子式:
C.Cl-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CH4分子的比例模型:
4.标准状况下,1 mol SO2与1 mol SO3具有相同的
A.体积 B.质量 C.分子数目 D.原子数目
5.下列块状金属中,在常温时能全部溶于足量浓HNO3的是
A.Au(金) B.Ag C.Al D.Fe
6.据报道,科学家已成功合成了少量N4,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
A.N4是N2的同素异形体 B.N4和N2是同种物质
C.相同质量的N4和N2所含原子个数比为 1:2 D.N4的摩尔质量是56 g
7.在下列生成二氧化硫的反应中,反应物中的含硫物质被氧化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 B.铜片与浓硫酸共热
C.红热的木炭与浓硫酸反应 D.亚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
8.下列微粒半径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 Na+>Na B. Cl—>Cl C. Ca2+>Cl— D.Mg>Na
9.在强酸性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 K+ OH- Cl- B.Na+ Fe 2+ NO3- SO42-
C.NH4 + Na+ SO42- Cl- D.K+ Na+ HCO3-  NO3- 
10.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2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中有8个主族 B.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个
C.碳元素位于第二周期ⅣA族 D.ⅠA族全是金属元素
1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只能用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表示 B.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
C.化学平衡状态指的是指化学反应不再进行的状态 D.加入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1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在硫酸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H++OH-=H2O B.氨水跟盐酸反应: H++OH- == H2O
C.碳酸钡溶于硝酸:BaCO3+2H+ == Ba2++H2O+CO2↑ D.铁和硫酸铜溶液:2Fe + Cu2+ = 2Fe3+ + Cu
14.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该溶液
A.一定含SO42- B.可能含Ag+
C.一定含Ca2+ D.可能含CO32-
15.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晶体类型和所含化学键都相同的是
A.NaCl和HCl B.NH4Cl和 MgF2
C.SiO2和CO2 D.CO2和H2O
16.A、B、C、D为短周期元素,它们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已知B、D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的原子序数的4倍,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D的强 B.A的气态氢化物比C的稳定
C.B的非金属性比C的强 D.C在足量的A2中燃烧的产物是CA3
17.下列各组物质中,按熔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C12、Br2、I2 B.CO2、 KCl 、 SiO2
C.O2、I2、Hg D. SiC、NaC1、SO2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与臭氧的相互转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B..稀硝酸是弱酸,浓硝酸是强酸
C.相对分子质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D.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
19.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1.8 g的NH4+ 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1 NA
B.常温常压下,11.2 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 NA
C.含0.2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生成SO2的分子数一定为0.1 NA
D.1 mol铜与足量的硝酸完全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2 NA
20.标准状况下,将4.48 L的NO2和N2组成的混合气体通入以100 mL的水中,气体体积缩小为2.24 L,假设溶液的体积不变,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 mol·L-1 B.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1 mol
C.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体积比为1∶1 D.剩余气体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为7∶8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60 分)
21.(8分)①14N ②金刚石 ③14C ④乙醇(CH3CH2OH) ⑤13C ⑥二甲醚(CH3OCH3)
(1) ▲ 和 ▲ 互为同位素(填序号)
(2) ▲ 和 ▲ 的质量数相同,质子数不同。(填序号)
(3)④ 和⑥互为 ▲ 。
(4)②金刚石属于 ▲ 晶体,熔化时需要克服微粒间的作用力是 ▲ 。
22.(10分)A、B、C、D、E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无色气体,它们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A、B、C相互
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已知: A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D为空气中的
主要成分;B、E是有毒气体,都能和血红蛋白结合。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式 ▲ ,C的电子式 ▲ 。
(2)下列气体实验室制取装置与用氯化铵和碱石灰加热制取A的装置相同的是 ▲ (填序号)。
①氧气 ②氯气 ③氢气 ④二氧化碳
(3)反应②可用于汽车加装尾气催化净化装置,可以使B和E转化成无毒的气体,试写出反应②的
化学方程式: ▲ 。
(4)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
23.(8分)下表是某兴趣小组通过实验获得的相同体积足量稀硫酸与铁反应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金属质量/g 金属状态 c(H2SO4) mol/L 实验温度/℃ 金属消失的时间/s
1 0.10 丝 0.7 20 250
2 0.10 丝 1.0 20 200
3 0.10 粉末 1.0 20 125
4 0.10 粉末 1.0 30 50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2)①实验1、2可得出的结论是 ▲ ;
②实验2、3可得出的结论是 ▲ ;
③实验3、4可得出的结论是 ▲ 。
24.(12分)A、B、C、D,E和F是六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和D,C与F为同主族元素;A的单质是最轻的气体; B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其气态氢化物反应生成盐; E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F元素原子M层上电子数比L层少2个电子。 试完成下列填空
(1)E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 ▲ 周期 ▲ 族。
(2)F简单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 。
(3)A、C、D 三种元素共同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 ,其微粒间存在的化学键有 ▲ 。
(4)铜与B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5)E的硫酸盐溶液中滴入B元素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直至过量。离子方程式为 ▲ 。
25.(10分)某同学用如图一所示装置来探究CO2、S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结果通入CO2可以看到先浑浊后澄清的现象,但通入SO2没有看到浑浊现象。经过思考分析后,该同学改用图二的装置,将气体收集在注射器,缓缓地将气体一个气泡一个气泡地通入澄清石灰水中,都能看到石灰水先变浑浊再澄清的现象。
(1)SO2是空气污染物之一,它的危害是 ▲ 。
(2)图一中生成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如何鉴别CO2和SO2(只需要写出一种方法,应写出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 ▲ 。
(4)用图一进行SO2与石灰水反应的实验时,从环保角度考虑,还需要增加什么装置,在方框中画出。
(5)对比分析两组实验,你认为用图一装置实验时,通过SO2不能出现浑浊的原因可能是 ▲ 。
26.(12分)在2 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N2和3 mol H2,发生反应:N2+3H22NH3
(1)该反应是否属于氮的固定? ▲ (填“是”或“否”)
(2)充分反应后, ▲ (填“能”或“不能”)得到2 mol NH3?为什么? ▲
(3)下列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N2、H2、NH3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B.N2、H2、NH3的分子数相等
C.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N2 ,同时生成3a mol H2 D.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4)若经5s后,剩下的N2为0. 5 mol,则用H2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反应速率是多少?
5s末NH3浓度是多少?
邗江区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
《高 一 化 学》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D C B A A B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D C B D B AB A AD CD
22.(10分)每空2分
23.(8分)每空2分
(1)Fe +2H+══Fe 2+ + H2↑
24.(12分)(1)3、ⅢA(2分)(2)(2分)(3);离子键和共价键(2分+2分)
(4)3Cu+8H++2NO3-=3Cu2++2NO↑+4H2O(2分)
(5)Al3++3NH3·H2O= 3NH4++Al(OH)3↓(2分)
25.(10分)每小题2分
(1)会形成酸雨 (2)CO32-+2H+=H2O+CO2↑ (3)
(“长进短出”为1分,“NaOH溶液”为1分)
(3)AD (4)0. 15 mol·L-1·s-1;0. 5 mol·L-1
注:1、答案中有关书写方程式,不配平或化学用语写错均为零分2、合理答案也给分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24分。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关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线速度大的角速度一定大 B.线速度大的周期一定小
C.角速度大的半径一定小 D.角速度大的周期一定小
2.关于向心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心加速度是描述线速度变化的物理量
B.向心加速度只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线速度的大小
C.向心加速度大小恒定,方向时刻改变
D.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也可用a=来计算
3.如图所示,一小球用细绳悬挂于O点,将其拉离竖直位置一个角度后释放,则小球以O点为圆心做圆周运动,运动中小球所需的向心力是
A.绳的拉力
B.重力和绳拉力的合力
C.重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
D.绳的拉力和重力沿绳方向分力的合力
4.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由碗边滑向碗底,该碗的内表面是半径为R的圆弧且粗糙程度不同,由于摩擦力的作用,物块的运动速率恰好保持不变,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A.物块的加速度为零 B.物块所受合力为零
C.物块所受合力大小一定,方向改变 D.物块所受合力大小、方向均一定
5.假如一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增加到原来的2倍,仍做圆周运动,则
A.根据公式v=ωr可知卫星运动的线速度将增大到原来的2倍
B.根据公式F=可知卫星所需的向心力将减小到原来的1/2
C.根据公式F=G可知地球提供的向心力将减小到原来的1/4
D.根据上述B和C中给出的公式可知,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将减小到原来的1/2
6.神舟八号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顺利发射升空。升空后2天,“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这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假定在高度约为340Km轨道上正常运行的神舟八号飞船和通信卫星(同步卫星)做的都是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神舟八号飞船的线速度比通信卫星的线速度大
B.神舟八号飞船的角速度比通信卫星的角速度小
C.神舟八号飞船的运行周期比通信卫星的运行周期大
D.神舟八号飞船的向心加速度比通信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小
7.一质量为m的滑块,以速度v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滑行,从某一时刻起,在滑块上作用一向右的水平力,经过一段时间后,滑块的速度变为-2v(方向与原来相反),在这段时间内,水平力所做的功为
A.-mv2 B.mv2 C.mv2 D.-mv2
8.质量为m的汽车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启动,汽车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恒为f,经过时间t,汽车达到额定功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先匀加速后加速度减小,额定功率时速度达最大值
B.at即为汽车额定功率下速度最大值
C.汽车的额定功率是ma2t D.题中所给条件求不出汽车的额定功率
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16分,每题有四个选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正确的,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匀速圆周运动是匀速运动 B.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C.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不变 D.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不变
10.如图所示,有一个水平大圆盘绕过圆心的竖直轴匀速转动,小强站在距圆心为r处的P点不动,关于小强的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强在P点不动,因此不受摩擦力作用
B.小强随圆盘做匀速圆周运动,其重力和支持力充当向心力
C.小强随圆盘做匀速圆周运动,圆盘对他的摩擦力充当向心力
D.若使圆盘的转速逐渐增大时,小强在P点受到的摩擦力也逐渐增大
11.对于万有引力的表达式F=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式中的G为万有引力常量,它是由实验得出的,而不是人为规定的
B.当r趋近于零时,万有引力趋近于无穷大
C.m1和m2受到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而与m1、m2是否相等无关
D.m1与m2受到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
12.质量是2 kg的物体置于水平面上,在运动方向上受拉力F作用沿水平面做匀变速运动,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若物体受摩擦力为10 N,则在这段运动过程中做功情况正确的是
A.拉力做功150 J B.拉力做功100 J
C.摩擦力做功250 J D.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250 J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将正确的答案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13.用300N的拉力F,斜向上拉质量m=50kg的车,沿水平面行驶50m共用100s,拉力与水平方向成37°,则拉力对车做功为_________。若车受到的阻力是100N,则车克服阻力做功_________,拉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是_________。(sin37°=0.6,cos370=0.8)
14.宇航员在地球表面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一小球,经过时间t小球落回地面;若他在某星球表面从相同的高度自由落下同一小球,需经过时间2t小球落回表面.(取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10 m/s2,空气阻力不计)。则该星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_;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为R星∶R地=1∶4,求该星球的质量与地球的质量之比M星∶M地.=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5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
15.(8分)如图所示,在以角速度ω=2rad/s匀速转动的水平圆盘上,放一质量m=5kg的滑块,滑块离转轴的距离r=0.2m,滑块跟随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二者未发生相对滑动).求:(1)滑块运动的线速度大小;
(2)滑块受到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16.(12分)如图所示,在质量为M的电动机上,装有质量为m的偏心轮,(偏心轮的重心距转轴r,偏心轮等效为用一长为r的细杆固定质量为m(轮的质量)的质点,绕转轴转动。)轮匀速转动,当轮重心在转轴正上方时,电动机对地面的压力刚好为零。
求:(1)当轮重心在转轴正上方时,细杆的作用力多大?
(2)轮转动的角速度ω多大
(3)当轮重心在转轴正下方时,细杆的作用力多大?
17.(15分)据中国月球探测计划的有关负责人披露,未来几年如果顺利实现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目标,中国可望在2010年以前完成首次月球探测.一位勤于思考的同学为探月宇航员设计了如下实验:在距月球表面高h处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一个物体,然后测量该平抛物体的水平位移为x.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月球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若物体只受月球引力的作用,请你求出:
(1)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月球的质量;
(3)环绕月球表面运动的宇宙飞船的速率是多少?
18.(15分)如图所示,一水平传送带始终保持着大小为v=4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在传送带右侧有一半圆弧形的竖直放置的光滑圆弧轨道,其半径为R=0.2m,半圆弧形轨道最低点与传送带右端B衔接并相切,一小物块无初速地放到皮带左端A处,经传送带和竖直圆弧轨道至最高点C。已知当A、B之间距离为s=1m时,物块至最高点对轨道的压力为零,( g=10m/s2)则:
(1)物块至最高点C的速度为多少
(2)物块在B点的速度为多少 物块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少?
(3)若只改变传送带的长度,使滑块滑至圆弧轨道的最高点C时对轨道的压力最大,传送带的长度应满足什么条件?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物理试卷答案
单选题(每题3分,共24分。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16分,每题有四个选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正确的,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D B D C C A
题号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A BD CD AC AD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将正确的答案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16.(12分)(1)轮的重心在正上方时,电动机对地面的压力刚好为零,则此时偏心轮对电动机向上的作用力大小等于电动机的重力。即F=Mg 2分 ①
(3)当偏心轮的重心转到最低点时,电动机对地面的压力最大.对偏心轮有
F′-mg=mω2r 3分 ④
由③、④、⑤解得F′=(M+2m)g 2分
17.(15分):(1)由平抛运动知识有:
x=v0t① 2分
h=gt2② 2分
由①②得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g=. 1分③
(2)在月球表面物体的重力约等于其所受的万有引力,则可得月球的质量
G=m g 3分 M==. 2分
(3)环绕月球表面运动的宇宙飞船所需的向心力由月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有:
G=m ( m g=m) 3分
故v=. 2分
答案:(1) (2) (3)
(2)从B到C过程中,
(2分) m /s(2分)
从A到B的过程中
(2分) (2分)
(3)设刚好到达B点的最大速度为4 m /s(1分)
设AB之间的长度为
(1分) m
≥1.6 m(1分)
O
A
B
R
C注意事项:
1.作答第Ⅰ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写在答题卡和答卷的密封线内,请将考试证号正确填涂在答题卡上。
2.将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使用机读卡专用2B铅笔在机读卡上填涂),非选择题一律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使用机读卡的学校请将机读卡和答题卡交监考人员。
第Ⅰ卷(选择题,共计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有选择题答案填到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中。)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 )
A.把坚持党的领导放在首位
B.把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放在首位
C.把坚持依法治国放在首位
D.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2.2011年9月,中国人权蓝皮书发布。蓝皮书揭示,近30年来我国农民的生存权不断得到保障,发展权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农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我国农民的人权状况的变化表明( )
A.我国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B.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C.农民的主人翁地位得已确认 D.我国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3.在学习了《政治生活》有关内容后,有同学搜索到以下素材:①我区一中学生写信给邗江政府就网吧治理工作提出意见 ②扬州市民协助公安人员抓捕黑社会成员 ③扬州市民就2012年“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向市政府建言献策 ④我区一中学生发现某门户网所展示的中国地图上标志的中国领土不完整,当即向该网站的管理者发出电子邮件,指出其错误,要求其更正。若分别按权利和义务对以上素材进行分类,正确的是( )
A.①②为一类,③④为一类 B.①②③为一类,④为一类
C.①④为一类,②③为一类 D.①③为一类,②④为一类
4.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义务有( )
①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④参与民主管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民主政治建设有赖于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在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同时,我国出现了一些无序参与政治生活的事件。是否有序的政治参与,要看( )
A.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 B.是否能维护自己的利益
C.是否得到领导的重视 D.是否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
6. 发改委、人民网于2011年11月2日-12月31日联合开展“我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全国人民可通过网站留言、论坛、微博、手机人民网等方式为国家编制好“十二五”规划《纲要》出谋划策。如今网络已成为民意的直通车,政府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这表明( )
A.网络有利于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B.网络使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拓宽了
C.言论自由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D.网络问政使政府减轻了负担,决策于民
7. 房屋征收与补偿是一个涉及多方利益的问题。假如你所在的班级要以此举办一次模拟听证会,以下是举办听证会过程的一般步骤,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①将全班同学分成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 ②各小组分别准备资料 ③确定听证会主题
④听证会主持人总结 ⑤模拟听证会的程序,各小组推荐代表陈述观点
A.③→①→②→⑤→④ B.①→③→②→④→⑤
C.③→②→①→⑤→④ D.②→①→③→⑤→④
8.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实行( )
A.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9. 电视剧《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家喻户晓,有人认为“村官也是官,是最基层的国家干部”。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
A.正确,因为村委会是我国基层政权机关
B.正确,因为村委会是我国基层民族自治机构
C.错误,因为村委会是我国基层政党机关
D.错误,因为村委会是我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10. 某校学习探究小组为考察自己所在小区“停车难”问题而拟订了下列步骤。
该探究小组可以选择下列哪个国家机关作为本次民主监督的目标( )
A.小区物业管理公司 B.小区所在的居委会
C.小区所在的政府房管局 D.小区所在的政府教育局
11. 孙某驾驶的公司车辆被上海市浦东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以涉嫌黑车营运为由暂扣,为证清白,血气方刚的他断指鸣冤。对此,你认为( )
①这种方式可取,有利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②这种方式损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③公民既要增强维权意识,又要了解维权途径
④公民可以选择行政复议,或者其他法律手段维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 2011年,江苏省改造了经济薄弱地区300所乡镇卫生院;解决了300多万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帮助48.9万返乡农民工基本实现就业。如果将这些信息综合起来写一篇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标题是( )
A.为民服务,积极造福群众 B.依法行政,建设法治社会
C.加强监管,共创幸福生活 D.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13. 下列活动属于政府履行职能的是( )
①消费者协会组织开展“安全消费”系列讲座
②国务院在京召开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
③公安部展开严打活动,维护社会治安
④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将在北京召开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①③
14. 2011年8月25日,国家海洋局就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召开专题会议,对事故处置方案提出新要求,并提出生态索赔诉讼。以下事实与材料体现的政府职能相同的是( )
①最高人民法院对婚姻法做出新的司法解释,离婚后房屋归属引热议
②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决定在社会保障卡上加载金融功能
③2011年12月5日起,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④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新建高铁降速,确保运输安全,提高服务质量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5.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我国已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政府上网”工程。依托网络,政府部门的有关民生的文件、重大决策都通过这一平台予以发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任何公民的权利都受到尊重 B.提高了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
C.充分体现了党科学、民主执政 D.降低了政府的决策的权威
16. 眼下,“政务微博”发展迅猛,网友对“微博问政”也给予持续关注,许多人认为,微博互动在干部倾听民意、推动政府工作、有利于民众进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微博问政” ( )
A.有利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B.是公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C.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监督
D.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法律途径
17. 法国文学家雨果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这句话值得中国城市深思。2011年的暴雨让我国的多个城市“停摆”。要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必须( )
A.加强立法,确保城市建设有法可依
B.求真务实,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C.加强监督,确保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D.依法执政,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水平
18. 政府为公民求助提供的法律途径是( )
A.开设热线电话 B.设立信访部门
C.推行电子政务 D.依法建立行政裁决、复议和诉讼制度
19. 为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某市政府决定,2012年将继续开展政府机关政风建设民主评议工作,同时对部分公共服务行业行风建设进行民主评议。民主评议活动,有利于(  )
①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  ②加强对国家权力机关的制约和监督 
③提高行政水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④促进政府认真履行职能,依法行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 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关键是( )
A.切实保障公民的监督权 B.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行政监督体系
C.加强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 D.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21.从监督体系上看,不属于对我国政府进行行政系统内部外部监督的有( )
①中国共产党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③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④监察部门、法制部门
A.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2. 2011年10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就国务院关于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开展专题询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回答了询问。材料表明( )
A.我国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B.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C.全国人大常委会享有质询权 D.政府接受人大监督,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23. 2011年6月30 日,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在某次会议上表决通过。这次会议的主体是( )
A.全国人大 B.中国共产党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全国政协
24.关于人民代表大会,理解正确的是 ( )
A.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由人民直接选举人民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统一管理国家事务
D.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石
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近3000名人大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国是。回答25-28题。
25.会议经过全体代表认真广泛的审议,修改了《选举法》。这表明( )
A.政府有立法权 B.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C.全国人大享有最高监督权 D.全国人大享有最高立法权
26.参加会议的人大代表,通过认真审议,分别对“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一府两院”接受建议并认真作了修改。这说明( )
A.人大代表享有质询权 B.人大代表享有决定权
C.人大代表享有审议权 D.人大代表来自人民,受人民监督
27.以下是选举法修正案主要内容,如果让你概括本次选举法修改的意义,你会选择( )
A.从法律上根本消除城乡差别 B.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
C.公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不断扩大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
28. 2011年1O月20日,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对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在我国( )
A.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共同执政
B.中国共产党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C.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中国共产党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29.在我国,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是( )
A.遵守宪法和法律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C.坚持民主集中制 D.保持亲密友党关系
30.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将“‘十二五’期间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的提案”列为1号提案,建议国务院交由相关部门办理。这表明( )
A.人民政协履行参政议政职能
B.国家机构致力于消除城乡发展不平衡
C.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D.人民政协拥有重大事务决定权
第Ⅱ卷(主观题,共计40分)
二、简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31题12分,32题10分,共22分。要求紧扣题意,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请将答案填到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中。)
31.我区某一中学高一(6)班同学开展合作学习,分别作出如下调查结果:
第三组同学 同学们对政府行风建设和网上评议政府的相关资料作了如下简单总结:
①群众对政府工作效率的投诉情况:2010年共计投诉80多件;2011年投诉21件;今年截至3月底,投诉2件。
②群众对政府门户网站,尤其是“政府信息公开”相关栏目的访问量,成倍增长。
请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第一组回答:作为公民,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4分)
(2)结合第二组回答: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渠道,采取哪些方式对政府部门的不作为或滥用权力等行为进行监督?(至少2组方案)(4分)
(3)结合第三组回答:请谈一谈公民参与民主监督有何意义?(4分)
(1)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党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根本任务”?(6分)
材料二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优秀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 要提供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和改进互联网管理,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网络文化。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努力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守诚信、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抵制落后腐朽文化?(4分)
三、综合探究题:本题18分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请将答案填到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中。)
33.材料一:2011年12月15日,邗江区选举委员会发布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江苏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实施细则》以及我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区、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问题的决定,经研究决定:2012年2月21日为我区区、乡两级人大代表的选举日。我区的选民登记工作从2011年12月20日起,2012年1月10日截止。为了做好选民登记工作,凡属于我区户口的本地选民,应于选民登记截止时间前,主动持居民身份证或户口簿到本选区的选民登记站进行登记和核对。”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一项什么政治制度?(2分)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7分)
(2)如果你是选民,参与选举,遵循什么样的基本原则?(3分)
(3)作为我区区、乡两级人大代表是如何产生的?你觉得人大代表如何行使好权力为我区选民服务?(6分)
高一期中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第1卷(选择题共60分)
—、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 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D A A B A A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A B B A B D B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A C D D C D C A 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简析题:
(3)①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2分)②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2分)
32.(1)①这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因此它以先进文化为指导、以倡导和发展先进文化为己任。(2分)②这是由党的指导思想决定的,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分)③这是由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执政党,必然要担负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等职责。(2分)
三、综合探究题:
33.(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分)
这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3分)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障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4分)(若回答: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亦可得4分,不重复给分)
(2)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1分);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1分)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1分)
确定民主监督的目标
设计行使监督权的备选方案
选择方案
实施方案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0题,共70分。其中第1~30题,每题1分,共30分;第31~5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B.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
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2.下列对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 B.一个细胞中含有4对染色体
C.一个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单体 D.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
3.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同源染色体联会 B.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C.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着丝粒分裂
4.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染色体着丝点的分裂 D.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染色体的分离
5.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的比例是
A.1︰1︰2︰4 B.1︰1︰1︰2 C.1︰1︰4︰4 D.1︰1︰1︰1
6.如图所示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情况,该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3个极体和1个卵细胞,其中一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是1、3,则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
A.2、4
B.1、3
C.1、3或2、4
D.1、4或2、3
7.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
A.复制→分离→联会→分裂 B.联会→复制→分离→分裂
C.联会→复制→分裂→分离 D.复制→联会→分离→分裂
8.右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的一个正在减数分裂的细胞,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
B.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C.该细胞中1与2,3与4是同源染色体
D.该细胞中有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9.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相比较,减数分裂特有的是
A.着丝点的分裂 B.染色质形成染色体
C.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染色体的复制
10.动物的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中的不同是
①次级卵母细胞将进行普通的有丝分裂 ②一个卵原细胞最终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
③一个卵原细胞经复制后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 ④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1.进行有性生殖的高等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如图所示,图中①、②和③过程分裂表示
A.受精作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B.有丝分裂,受精作用和减数分裂
C.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D.受精作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1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子一代(F1)未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
A.显性性状 B.隐性性状 C.相对性状 D.性状分离
13.一个基因型为Aa的个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和a发生分离的时间为
A.减数分裂间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14.用豌豆做实验材料是孟德尔成功的关键,豌豆的下列特点不是其原因的是
A.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 B.相对性状易于区分
C.亲本都是纯种 D.等位基因的数量少
15.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
C.绵羊的白毛和黑毛 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
16.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
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
C.测交后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 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17.一对夫妇第一胎生了一个男孩,他们很想再生一个女孩,第二胎生一个女儿的概率是
A.100% B.50% C.25% D.0
18.番茄茎的有毛和无毛是一对相对性状,有毛植株经自花传粉后,后代中出现了无毛植株。无毛植株在后代中的比例应该接近
A.1/2 B.1/3 C.1/4 D.1/8
19.—般人对苯硫脲感觉苦味是由基因B控制的,对其无味觉是由b控制的,称为味盲。有
三对夫妇,他们子女中味盲的比例各是25%、50%、100%,则这三对夫妇的基因型最可能是
①BB×BB ②bb×bb ③BB×bb ④Bb×Bb ⑤Bb×bb ⑥BB×Bb
A.④⑤⑥ B.④②⑤ C.④⑤② D.①②③
20.在黑色鼠中曾发现一种黄色突变型(常染色体遗传),但从未获得黄色鼠纯合子,因为AA纯合子在母体内胚胎期就死亡。现用黄色鼠与黄色鼠交配,后代中黑色∶黄色的比例为
A.3∶1 B.2∶1 C.1∶1 D.1∶2
21.基因分离定律表明,杂合子
A.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 B.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
C.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 D.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
22.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两只杂合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了3只小羊是白羊,若他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
A.一定是白色的 B.是白色的可能性大
C.一定是黑色的 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
23.关于杂合子与纯合子的叙述正确是
A.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B.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C.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D.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24.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为显性,将纯非糯性品种与糯性品种杂交得F1,取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凡非糯性花粉呈蓝色,糯性花粉呈棕红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两种花粉的微粒,非糯性与糯性的比例为
A.1∶1 B.1∶2 C.2∶1 D.不成比例
25.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值主要取决于
A.环境条件的影响 B.与F1相交的另一亲本的基因型
C.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D.另一亲本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值
26.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2白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27.欲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否是纯合子,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
A.杂交 B.观察 C.测交 D.自交
28.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不可能产生的配子是
A.YR B.yR C.Yr D.Yy
29.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与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子代的
基因型有
A.2种 B.4种 C.6种 D.8种
30.下列杂交组合中,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的是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31.下列各基因型中,表现型相同的一组是
A.AaBb和aaBb B.AaBb和AABb
C.aaBb和Aabb D.AABB和aabb
32.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T)对易感病(t)为显性,两对基因可以自由组合。用纯种的高秆抗病和矮秆易感病作亲本,F2中选育出矮秆抗病类型,其中能稳定遗传的概率为
A.1/16 B.3/16 C.2/3 D.1/3
33.遗传的基本规律指的是某物质在遗传过程中的传递规律,这种物质是
A.性状 B.遗传物质 C.基因 D.染色体
34.某纯合红花植物与另一纯合白花植物杂交,F1在低温强光下开红花,在高温荫蔽处则开白花,这一实例说明
A.表现型是基因型的外在表现形式 B.基因型决定表现型
C.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也不同 D.表现型还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35.用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个体的花粉离体培养成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使之成为二倍体,幼苗成熟后让其自交,则自交后代中
A.1/4为纯合体 B.全部为纯合体 C.1/16为纯合体 D.3/4为纯合体
36.已知一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周围虽生长有其他基因的玉米植株,但其子代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37.基因型为 RrYY 的生物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
A.3 ∶1 B.1∶2∶1 C.1∶1∶1∶1 D.9∶3∶3∶1
38.基因型为Aabb与AaBb杂交,按自由组合,其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
A.3/8 B.1/4 C.5/8 D.1/8
39.南瓜的果实中,白色与黄色、盘状与球状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有纯合白色球状品种与纯合黄色盘状品种杂交得到F1,再用F1自交得到F2,实验结果见下表。其中表现型丁为
P 白色球状×黄色盘状
F1 白色盘状
F2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例 甲 乙 丙 丁
9 3 3 1
  A.白色盘状 B.黄色盘状 C.白色球状 D.黄色球状
40.等位基因A与a的根本区别是
A.基因A能控制显性性状,基因a能控制隐性性状
B.两者在减数分裂时的分离方式不同
C.两者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
D.两者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
41.人类性别决定的时期是
A.精子形成时 B.卵细胞形成时 C.减数分裂时 D.受精卵形成时
42.人的红绿色盲是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下图是某家族红绿色盲的遗传系谱图,图中Ⅲ—10个体的色盲基因来自于
A.Ⅰ—1
B.Ⅰ—2
C.Ⅱ—4
D.Ⅱ—6
43.一红绿色盲的女子与色觉正常的男子婚配,则
A.所生女儿全部色盲 B.所生儿子全部色盲
C.女儿中有一半色盲 D.儿子中有一半色盲
44.右图是某遗传病的系谱图,该病最不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X染色体显性遗传
D.X染色体隐性遗传
45.某生物的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如图①,②~⑤中未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化的是
A.② B.③ C.④ D.⑤
46.下列与多倍体形成有关的是
A.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B.纺锤体的形成受到抑制
C.个别染色体增加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47.与常规杂交育种相比,单倍体育种的主要优点是
A.明显缩短育种的年限 B.操作简便,周期长
C.能产生新的等位基因 D.可以集中不同物种的优良性状
48.有关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含一个染色体 B.只含一个染色体组
C.染色体数是单数 D.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
49.关于染色体变异,正确的叙述是
A.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B.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数目个别的增加或减少
C.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不属于染色体变异
D.染色体变异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
50.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一定不含同源染色体
B.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
C.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但单倍体不一定只含一个染色体组
D.人工诱导多倍体唯一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6分,共30分。
51.(6分)下图表示某雄性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状态或时期的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1)D细胞正处于 分裂 期,细胞内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条。
(2)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用字母表示)
(3)将上图中A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的过程按分裂的顺序连接起来(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
52.(6分)下图表示某高等雄性动物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4个不同时期的细胞核内染色体和DNA分子的数量变化。请据图回答:
(1)图中a表示 ,b表示 。
(2)图中时期Ⅱ细胞内的染色体和DNA分子的数量之比为 。
(3)从图中可以推知,该高等动物的体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
(4)在图中的4个时期中,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有 (填图中时期序号),处于时期Ⅲ的细胞名称是 。
53.(6分)番茄的圆果与长果是一对相对性状(设基因型为B或b),下表是番茄的果形四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组合 亲本表现型 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圆果 长果
一 圆果 × 长果 105 112
二 圆果 × 长果 207 0
三 圆果 × 圆果 316 108
四 圆果 × 圆果 268 0
(1)写出一、三组合中各亲本的基因型。
一、 三、
(2)这对相对性状中属显性性状的是 ,判断显性性状的组合是 。
(3)四个组合中属于测交的是 组合。
(4)第三组合的F1圆果中纯合子占 。
54.(6分)右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表示正常男性,〇表示正常女性,■表示患病男性),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病为白化病,则9号是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10号为患病女孩的概率为____。
(2)若该病为红绿色盲(基因用b表示),则4号可能的基因型为____,7号是纯合子的概率为___。
(3)若8号同时患有白化病(基因用a表示)和红绿色盲(基因用b表示),则5号可能的基因型为_________,6号可能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55.(6分)已知普通小麦的高秆和矮秆、抗病和易感病是两对相对性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
(1)实验一:F1264株高秆普通小麦中杂合子的理论值为___________株。
(2)实验二:杂交方式是 , 该组实验能验证控制高秆和矮秆这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 定律。
(3)实验三:如果控制高秆和矮秆、抗病和易感病这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用D、d和T、t表示,其中F1植株可以产生的生殖细胞的类型和比例是 ;F1自交后代得到矮秆抗病植株的比例为 。
(4)若要快速得到纯合的矮秆抗病品种,应采取的育种方式是 。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生物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0题,共70分。其中第1—30题,每题1分,第31—50题,每题2分,共7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D D B D C D A C B A B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D C D B C C D A B B A C D
题号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答案 D D C D B D C D B C B B D
题号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C D B B C D B A D D D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6分,共30分。
52.(6分)
(1)染色体(数量) DNA分子(数量) (2)1:2
(3)2n (4)Ⅰ、Ⅱ(缺一不给分) 次级精母细胞
55.(6分)
(1)176 (2)测交 基因分离
(3)DT:Dt:dT:dt=1:1:1:1 3/16 (4)单倍体育种注意事项:
1、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试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2、试题答案均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答在其它地方无效.
一.填空(本大题共14小题,每题5分,共计7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求值= ▲ .
2.在中,已知,,则 ▲ .
3.在等差数列中,已知,则 ▲ .
4.已知,则角所在的象限是第 ▲ 象限
5.在等比数列中,已知则 ▲ .
6.计算 ▲
7.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 ▲ .
8.已知函数,则的最小值是 ▲
9.设关于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为,则 ▲ .
10.已知首项为正数的等差数列满足: ,则使前项和成立的最大自然数是 ▲
11.在三角形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 a,b,c.且,则 ▲ .
12.已知则的值是 ▲ .
13.已知数列的前项和满足:对于任意,都有;若,则= ▲ .
14.已知二次函数的定义域为,若对于任意,不等式 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用区间表示)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道题,共计9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说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题14分)下表给出了X、Y、Z三种食物的维生素含量及成本:
维生素A(单位\kg) 维生素B(单位\kg) 成本(元\kg)
X 300 700 5
Y 500 100 4
Z 300 300 2
某人欲将这三种食物混合成100kg的食品,要使混合食品中至少含35000单位的维生素A及40000单位的维生素B,那么X、Y、Z这三种食物各取多少kg时,才能使成本最低?最低成本是多少元?
16.(本题14分)已知函数
(1)求的最小正周期和最大值;
(2)已知,求的值.
17. (本题15分)已知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且成等比数列.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求数列的前n项和.
18.(本题15分)已知。
(1)若函数有最大值,求实数的值;
(2)若不等式对一切实数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若,解不等式。
19.(本题16分)在锐角三角形中,分别是角的对边,且
(1)求角;
(2)若,,求的面积。
(3)求的取值范围。

20.(本题16分)已知 是数列的前项和,且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各项均不为零的数列中,所有满足的正整数的个数称为这个数列 的变号数,令(n为正整数),求数列的变号数;
(3)记数列的前的和为,若对恒成立,求正整数的最小值。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试题
高一数学参考答案
2012.04
全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本大题共14小题,每题5分,共计70分)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道题,共计9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说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化简得:
设成本为,则目标函数为…………………8分
作出可行域图(略),由解得 …………………………11分
16、(满分14分)
(1)…………2分
=…………………………………5分
故………………………………………………………7分
(2)解法一:………………………8分
……………………9分
故 又,
从而,故………………………………………………12分
故…………………………………………14分
解法二:,…9分
,……11分
…13分
故………………………………………………………………………14分
(2)由(1)知,
所以
当=1时,数列的前n项和 ………………………9分
当时,令,则. …………………10分
所以 …………………………13分
故为等比数列,所以的前n项和.
综上, ……………………………15分
(3),即
因为,所以,因为
所以当时,, 解集为{x|};
当时,,解集为;
当时,, 解集为{x|}
……………………………15分
19.(满分16分)
解:(1)由条件可得,,即
根据余弦定理得:
是锐角, ……………………………5分
(2) 即
=
……………………………7分
所以 =
即 , 因为, 所以
即, 所以……………………………9分
因为 , 得:=2, 所以
所以 ……………………………11分
(3) 由(2)得,
是锐角三角形,, 即
---------14分
---------16分
(2)解法一:由题设 …………7分
当时,若,则或; 若,则
即:当时, ………………9分
所以,,
故数列共有3个变号数,即变号数为3 ………………11分
解法二:由题设 …………7分
当时,令
…………………………9分
又时也有
综上得数列共有3个变号数,即变号数为3 …………11分
(3)令,
= …………13分
当时,
所以单调递减;因而的最大值为
当时,,所以 …………15分
所以:,即,又为正整数;
所以正整数的最小值为23.……………………………16分说明:1、本试卷考查内容包括:必修一第四单元;必修二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第一节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2、本试卷共3大题,第一大题为单项选择题,第二大题为判断题。请将选择题与判断题的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判断题中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2、第三大题为综合题,将答案写在试卷相应的位置。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中国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图1为“某气象卫星云图”。 图2 为“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读图完成1—3题。
1.直接获取该云图影像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2.与图1所示的气象灾害属于同类的是
①干旱 ②滑坡 ③暴雨 ④地震 ⑤寒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3.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d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 )
A.洪涝 B.台风 C.泥石流 D.干旱
2011年11月26日绿色和平组织志愿者在德班托起一个巨大的风力发电机模型(如图3),呼吁前来参加气候变化大会的各国政府采取措施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保护全球脆弱地区和人群免遭伤害。图4为“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大力开发风能资源,减少CO2排放,直接影响图4中的环节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为维持⑤环节降低大气中CO2含量的作用,人类迫切需要
A.开垦沼泽 B.开发水能 C.保护雨林 D.退耕还湖
下表为是某四个国家某一年份的人口变动数据,据此回答6~8题。
国家 甲 乙 丙 丁
人口出生率(%) 2.9 2.6 2.4 1.3
人口死亡率(%) 2.3 1.2 1.0 1.1
自然增长率(%) 0.6 1.4 1.4 0.2
人口迁移率(%) -0.2 -0.1 0.1 0.2
6.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人口增长属于“高—高—低”型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四个国家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关于丙、丁两国目前面临的问题正确的判断是( )
A.丁国老龄化严重,利于经济发展 B.丁国青壮年及社会负担重,不利经济发展
C.丙国人口增长快,资源环境、经济压力小 D.丙国人口增长慢,经济发展快
不同历史阶段,人口迁移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原因。下图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方向,完成9~10题。
9.图中反映的X洲可能是( ) 图五
A.大洋洲 B.欧洲 C.非洲 D.拉丁美洲
10.现在,科威特外来人口已超过本国人口,其主要原因是( )
A.本国老龄化严重,缺少劳动力 B.制造加工工业发达,工作机会多
C.石油收入大增,吸引大批外籍工人 D.该国稳定繁荣,周边地区动荡不安
读“木桶效应 (组成本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图",完成11~12题。
11. 某地以耕地、森林、淡水、矿产测得的各自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分别为8000、6000、4500、10000,则该地环境承载力取决于( )
A.耕地 B.森林 C.淡水 D.矿产
12.如果a表示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b表示中国的人口合理
容量,c表示中国的环境承载力,那么a、b、c三者大小关系是( )
A.a读图7,回答13~15题。 图六
13.该图反映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标志为
A.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B.城市用地面积增加C.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D.城市道路增加
14.下列不属于北京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A.城市绿化面积缩小 B.城市居民住房紧张
C.文物古迹普遍受到破坏 D.城市交通拥堵严重
15.下列因素与逆城市化现象无关的是
A.郊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B.城市居民追求更好的环境质量
C.农民工进城务工数量增多 D.城区与郊区交通联系更加便捷
表2为“2000年和2010年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人口及比重”。据此完成16题。
城镇人数(万人) 城镇人口比重(%)
2000年 2010年 年增长率(%) 2000年 2010年 增长百分点
苏南地区 1467 2288 4.54 59.6 70.3 10.7
苏中地区 636 917 3.73 37.7 56.0 18.3
苏北地区 983 1533 4.54 31.2 51.5 20.3
16.有关江苏省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苏北、苏中和苏南城镇人口增长速度相同 B.十年间苏南城镇人口数量增加最少
C.2010年苏中城镇人口比重高于苏南和苏北D.苏北城镇人口增长幅度较苏南和苏中大
图8为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市中心远近关系图,读图完成17~19题。
17.该城市的空间结构最有可能是( )
A.扇形模式 B.同心圆模式
C.楔形模式 D.多核心模式
18.R1区域常住人口数量较少,其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
A.交通通达度低 B.环境质量差
C.地租昂贵 D.服务设施差
19.R3区域主要属( )
A.工业区 B.商业区 C.住宅区 D.绿化区
每个城市都为一定的区域提供服务。读图9回答20题。
20.下列关于A、B城市等级、职能与服务等的表述正确的是( )
A.A城市等级高,职能多,服务范围大
B.A城市等级高,职能少,服务范围大
C.B城市等级低,职能少,服务范围大
D.B城市等级低,职能多,服务范围大 图9
图10为“某大城市功能区分布简图”,读图完成21~22题。
21.该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属于( )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条带状模式
22.若在该城建立一幢集零售、娱乐、餐饮、办公于一体的
高层楼房,应布局在( )
A.a B.b C.c D.d
近三年来,我国云南省持续发生旱灾。2011年泰国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图11为“部分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23—25题。
23.图示农业地域类型为( )
A.商品谷物农业 B.水稻种植业 C.混合农业 D.乳畜业
24.两旱涝灾害频发的共同原因是 ( )
A.台风活动频繁 B.锋面活动频繁 C.气温变化大 D.季风的不稳定性
25.在农业生产中,为防御旱涝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B.培育良种 C.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D.改良土壤
中国江苏网3月31日讯 昨天上午9点,句容“农民特产信息网”正式开通。当日即帮助农民销售草莓等产品3000多斤。据此回答26-27题
26.大棚生产草莓,主要是大棚改造了( )条件
A.热量和水分条件 B.地形和土壤
C.市场和技术条件 D.产品的生理条件
27.“农民特产信息网”的开通说明了( )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图12
A.技术因素 B.劳动力因素 C.市场因素 D.政策因素
读美国农业专业化地带图(图13),完成28~30题
28.图中甲、乙两专业化地带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混合农业
C.自给农业 D.乳畜业
29.图中农业布局反映了农业生产具有(  )
A.季节性  B.地域性
C.周期性   D.计划性
30.与亚洲水稻种植业对比,美国农业具有的显著优势是(  )
①生产有很大的灵活性及对市场的适应性
②机械化水平高 ③商品率更高 ④农场是一良性的生态系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判断题(本部分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在答题卡相应部分填涂)
31.我国当前人口增长速度快,老龄化不断加剧。
32.江苏省内存在苏南人口迁往苏北的趋势,这主要是经济差异的作用。
33.相对新疆,江苏面积小、矿产资源贫乏,所以江苏环境人口容量更小。
34.在我国,并非所有大城市的市中心都为中心商务区。
35.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会造成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如西北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
36.当前发达国家,普遍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现象。
37.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江苏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将调整,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38.梯田、水田都属于自然资源。
39.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城市上空尘埃多,大气保温效果强。
40.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耕地、草地、休耕地交替使用,形成良性生态系统。
三、综合题
4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最新统计,由于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目前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已降到0.6%左右;但我国人口增长的势态不容乐观,人口数量仍以每年700万左右的速度增长,新生儿每年出生1200万到以上。
材料二 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图
材料三 2010年,江苏、上海、北京、西藏、宁夏总人
口分别约7800万、2300万、2000万、300万、630万。
⑴图示省、市、自治区中,死亡率最高的是________,
最低的是______。仅利用图中信息分析这个省或市或
自治区人口死亡率最低的可能原因。
⑵图示各省、市、自治区中,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________,最少的是_________。并解释这个省或市或自治区净增人口最多的原因。
⑶对比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关系是_______ __ _。
42.读下图,回答问题。12分
(1)图19为某城市郊区农业区位图,计划布局以下农业区:
①粮食产区 ②花卉蔬菜园艺区 ③乳肉家禽畜牧业区 ④果树林区
合理的布局是(填代号):
A为___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___,C为______________,D为______________。
布局②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城市发展到图20时,根据图示信息分析城市的发展对农业生产的压力及对策。
压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干年后图19所示城市发展到图20所示规模,它反映了城市化过程中的哪两个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城市的住宅、商店、工厂的付租能力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根据上表数据,在图18中分别绘画出A、B、C地租曲线。(3分)
(2)据上图可知,该城市的住宅区的范围是 ______ 。(用距离市中心的距离表示)
(3)A、B分别对应的土地利用方式是:A ___ .B ___ .
(4)土地租金高低取决的主要因素有 ___ 、 ___ 。
(5)据所学知识判断:工业区最好分布在盛行风的 (上、下)风向处。城市的CBD不但是商业活动的中心而且还是 ______ 中心。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检测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30题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A C A C B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B C C D B C A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A B D C A C A B B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用A表示。错误的用B表示)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B B A B A A B B A
三、综合题
⑵江苏 上海 因为在这5个省或市或自治区中,江苏人口基数最大 (每空1分)
(3) 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负相关 1分
42.12分
(1)② ③ ④ ①(各1分) 花卉、蔬菜布局在A处接近城市市场,交通便利;A处地价高,蔬菜、花卉的附加值高,付租能力高。(2分)
对策:城市建设中应尽量节约用地,少占农田;发展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之路。(2分)
(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或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1分)); 城市人口增加(1分)
图8
重工业区
旅游区 c
文化区b
住宅区d
轻工业区
a
图1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