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水的组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3.通过微观分析推理得出水的化学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运用知识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2.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 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 2. 微观上分析水的组成。 【教学难点】 1. 实验观察、分析、得出水的组成的结论 2. 微观上推理水的化学式。 【课题分析】 本课题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从微观角度分析了水电解过程中,水分子结构上的改变,进一步说明了分子可以再分的思想,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 【实验准备】 火柴、木条、电解用水、水电解器、直流电源、烧杯、胶头滴管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由水的分布和重要性引入课题。 地理课上,我们知道,地球准确的应该称为水球;生物课上,我们又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上一节课上,我们更知道了,水的重要性以及水资源的宝贵。 俗话说“不吃一月,无水一周”,水是我们最熟悉的物质之一。那么,水的组成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古人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拉瓦锡发现水的组成 感受水的存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回忆旧知,过渡到本节课研究课题。 体验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 创设情景,认识水的重要性,激发求知欲。 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实验 探究 1.今天,我们来探究水的组成。那如何来证明一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提供资料: 氧化汞→汞+氧气 2.水能否加热分解呢?设计实验 3.通过电解水的方式把水分解,然后验证产物。 学生讨论、交流、发言。 得出结论:要证明一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可以把该物质分解,通过证明产物的方法来判断。 思考讨论。 让学生学会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学习方法。 提出问题 1.你认知中的水是什么样的? 2.冰能浮在水面上,与水的那些性质有关? 3.玻璃瓶中的水结冰后为什么将瓶子冻裂? 阅读课本108页一、二自然段 讨论、交流 回答问题 锻炼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归纳总结 水的物理性质,标准大气压的解释 水蒸气、水、冰之间的联系 学生总结 拓展常识,运用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实验探究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1.电解水 2.如何检验氧气 3.如何检验氢气 观察: 气泡、气体体积、检验氧气、氢气等现象。 培养观察能力和体会实验探究的辛苦与成功的喜悦。 分析归纳 填写教材中“观察活动” 通过以上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分析、讨论、交流、发言 书写文字表达式 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 提出问题 微观上,水分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阅读教材P109的中间两段内容,对这段内容进行理解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播放水电解过程中水分子的变化 讨论、发言、归纳。 培养学生的归纳的能力 推断结构 同温同压下,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即化学式为H2O 理解、交流、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知识。 归纳小结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讨论、交流、发言 使知识形成脉络,让学生巩固知识 板书设计: 第2节 水的组成 水的物理性质 纯水:无色、无味、透明、液体 标准大气压下,沸点:100℃;凝固点:0℃ 二、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 水通电,都有气,负氢正氧二比一 2.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学式H2O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