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节 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停运动着的世界中,能举例说明常见的运动现象。 (2)了解人们描述运动的不同方式,举出文字、绘画等作品中描述运动的例子。 (3)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能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参与式的体验学习,使学生能灵活选取参照物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科学人生观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通过“STS”教学,激发学生学好科学技术,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1、运动与静止概念的形成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世界是运动的 教师: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运动的现象 学生: 举例 教师:展示一些学生平时看不到的运动现象。如分子运动,发射火箭,天体运动 教师讲解相关知识,然后得出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即运动的相对性。(板书) 提问;既然世界是运动的,那么世界上有没有静止的物体呢?如果有请举例 学生:楼房,讲台 等等 游戏: 请三个学生上台表演,然后其他学生将眼睛闭起来,老师让甲学生向前走几步,丙学生向右走几步,中间的乙学生在原地 教师:请下面的其他学生说出谁运动了? 学生讨论:甲运动了,原因是现在他站在乙的前面,位置变了 丙运动了,原因是他现在离乙学生的距离远了 位置变了 师总结:我们在讨论物体是否运动是会将研究的物体与另一个物体比较位置是否改变 展示投影片:起飞的飞机,下落的瀑布,上山的老人,花园中的假山 思考: 哪个物体的位置改变了,跟哪个物体作比较得出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 飞机 相对于 地面 位置改变 水 相对于 山 位置改变 人 相对于 台阶 位置改变 假山 相对于 花坛 位置不变 一个物体 另一个物体 (研究对象) (参照物) 信息快递:参照物的定义,以及特点 让学生根据刚才的分析得出 运动和静止的定义 二、运动和静止(板书) 1、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的过程 2、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不变 讨论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 讨论书上117页上小明和小华哪个的结论是正确的? 学生回答; 练一练 书本118页 看视频车流 讨论哪些物体是运动的 ,哪些是静止?所选的参照物是什么? 学生回答: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 以汽车上的乘客为参照物汽车是静止的 展示投影:说出下面诗句中加横线的句子中所选的参照物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学生回答: 岸 山 山 问题:山的运动情况为什么两次判断结果不同? 学生:所选的参照物不同 教师总结讨论板书 三、运动的相对性(板书) 对于同一个物体,由于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我们可以说它是运动的,也可以说它是静止的。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运动的相对性。 讨论书本上118页 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 请认真观察上图所描述的情景,回答下面问题:这位诗人认为云朵向西运动,是以______为参照物;认为月亮向东运动,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展示影片:小小竹排江中游, 巍巍青山两岸走。 讨论哪个物体是运动的,参照物是什么? 教师介绍:刻舟求剑故事 教师:在生产、科研和军事上,人们常常要利用运动的相对性。 教师介绍:风洞实验 (问题)风洞中飞机相对于地面是_____,相对于风(流动的空气)是________. 展示投影:加油机 神州八号和天宫一号图片 (问题)请你分析一下,这种加油方式在怎样的条件下才可进行? 组织学生讨论 思考:你能举出几个生活中关于相对静止的例子吗? 学生:自动扶梯与乘客 地球同步卫星 阅兵仪式 接力塞 四、本节小结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世界是运动的 二、运动和静止 1、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的过程 2、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不变 三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反思:本节内容知识不是很多,相对来讲还是比较轻松和简单的。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由于在介绍参照物的知识点时用的时间偏多,导致后面的内容有点匆忙。估计学生在接受后面的知识时会有点小小的困难。在后面的教学中需要对后面的知识多加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