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彭水一中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彭水一中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重庆市彭水一中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2018七下·彭水月考)《三国演义》卷首语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历史在经历了东汉末年到南北朝近四百年分裂后,隋朝又一次实现了统一。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
A.581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2.(2018七下·彭水月考)“十年苦读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科举制度对于平民老百姓最大的意义是 (  )
A.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
B.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
C.拥有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
D.给社会带来了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3.(2018七下·彭水月考)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是(  )
A.重用人才 B.戒奢从简
C.重视地方吏治 D.虚心纳谏
4.(2017七下·东台月考)《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 (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
A.改国号为周
B.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修订法律,废除酷刑苛法
D.减轻人民负担,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5.(2018七下·彭水月考)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有(  )
①②
③④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2018七下·彭水月考)据史书记载,唐朝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财宝;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这一记载表明(  )
A.农业生产发展 B.商业经济繁盛
C.对外贸易活跃 D.经济重心南移
7.(2018七下·彭水月考)央视《探索·发现》制作了一期节目,讲述了我国古代一位传奇僧人的故事,主人公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到达天竺。这位传奇人物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8.(2018七下·彭水月考)宋太祖去世前立遗嘱说:你们子孙相传,绝对不能杀一个读书人。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因为(  )
A.吸取前朝教训,重文轻武
B.文人受理学熏陶,忠君思想浓厚
C.重视教育
D.自己是文人出身
9.(2018七下·彭水月考)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
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 B.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C.节度使势力膨胀,内轻外重 D.人民赋役繁重
10.(2018七下·彭水月考)关于五代十国的实质,表述正确的是(  )
A.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B.北方政权更迭,政局动荡不安
C.南方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发展
D.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11.(2017七下·合浦期中)“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一个历史人物有关?(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赵匡胤 D.李世民
12.(2018七下·常熟期中)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13.(2018七下·彭水月考)下列不属于北宋初期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  )
A.派文臣做地方知州 B.设置通判
C.设置转运使 D.削弱相权
14.(2018七下·彭水月考)辽和北宋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长期遭受外族的民族压迫 B.被农民起义推翻
C.外戚宦官专权 D.政治腐败
15.(2018七下·彭水月考)宋高宗和秦桧杀害岳飞的根本原因是(  )
A.嫉妒贤能
B.看到人民拿起武器,害怕加深宋金矛盾
C.要向金妥协投降
D.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自己的统治
二、非选择题
16.(2018七下·彭水月考)根据表格内容,完成下列小题:
朝代 统治者 治国措施 结果
隋朝 隋文帝 确立三省六部制,推行新的选官制度,废郡裁员,修订法律,废酷刑,减轻赋税徭役,倡导节俭,设置义仓 开皇之治
唐朝 唐太宗 选用良吏,轻徭薄赋,减轻刑法,重视教育,改善民族关系 贞观之治
唐朝 唐玄宗 重用贤能,兴修水利,整理财政,废酷刑及苛法,倡导节俭 开元盛世
以下表述与材料相符的填A,与材料相违背的填B,与材料无关的填C
(1)三位统治者都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刑法。   
(2)唐太宗遵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古训。   
(3)唐太宗确立三省六部制,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4)隋文帝和唐太宗都倡导节俭。   
(5)三位统治者的治国措施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17.(2018七下·彭水月考)读下列运河示意图,回答问题
(1)大运河的四段从上到下依次是:    。
A邗沟 B永济渠 C江南河 D通济渠
(2)图中大运河的中心城市①的名称(  )
A.余杭 B.洛阳 C.涿郡
18.(2018七下·彭水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不易(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使下层读书人有了上升的渠道,使国家选拔了一大批有用的人才。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
材料二: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或地方担任高官。
材料三: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
——魏泰《东轩笔录》
(1)材料中一的“一大发明”指的是什么?在哪个朝代发明的?
(2)材料二反映出,在该发明出现之前在选官方面有什么弊端?
(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制度中哪一科重要?该制度的创立有什么影响
19.(2018七下·彭水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二:“大唐国者,法式(法度)备定,珍国(文明发达)也,常须达(应该经常去看看)。”
——《日本书纪》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材料四:“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佛法),唐风(唐文化)洋溢奈良城(日本当时的都城)。”
——郭沫若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描绘了唐朝开元年间一种怎样的社会情景?
(2)材料二中日本人认为大唐是个“常须达”的国家,那么,日本派到唐朝来的使节叫什么?他们回国后对日本造成了怎样的社会影响?
(3)材料三说明唐太宗执行了一种怎样的民族政策?这种民族政策使唐太宗被北方和西北地区各民族尊奉为什么?
(4)材料四中说“唐风洋溢奈良城”,你能试举一例来证明这一点吗?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唐朝具有一种怎样的时代特征?
20.(2018七下·彭水月考)纵观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民族交往既有冲突又有友好往来,民族问题、民族发展始终伴随着每个朝代的更替。整体呈现着民族融合、民族团结、民族又好是历史发展的主流。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请填写出下列关于少数民族建立政权的表格。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民族 建立者 都城
辽 10世纪初     耶律阿保机
上京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党项族     兴庆
金 12世纪前期         会宁
(2)有这样一个议和内容“辽军撤军,宋朝给辽岁币”,这一和约被历史上称为什么?
(3)在岳飞著名的词作《满江红 怒发冲冠》中有一句“靖康耻,犹未雪”。岳飞带领岳家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其中最著名的战役是什么?岳飞最后以什么罪名被杀害了?
21.(2018七下·彭水月考)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隋唐时期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依然有着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1)君主与大臣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一例相处融洽的君臣。
(2)民族与民族的和谐:请举出唐朝与周边民族和谐相处的一个典型事例。
(3)人与自然的和谐:请举出这一时期开通的一个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工程。
(4)这段时期因暴政而导致亡国的君主是谁?
(5)结合本主题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589年,隋军南下,灭掉陈,南北重归统一。ACD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历史时间的记忆理解,难度低,但是知识点较为零碎。
2.【答案】C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度的历史意义。科举制的创立, 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 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给社会带来了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但题干的问题是对平民老百姓最大的意义,当然是获得了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科举制度的意义,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可以分析这一历史意义,是考试的重难点内容。
3.【答案】A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女皇武则天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二十多年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推行发展农业生产,奖励垦荒,轻徭薄赋,让农民生活安定。他的统治称为“贞观之治”。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重用人才。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为治”。他尤其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发展经济,注意减轻农民负担,他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因此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重用人才,BCD均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几位皇帝的政治措施,学生需要综合分析他们的共同点。
4.【答案】D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女皇武则天史实的识记。题中对武则天的评价,依据教材:“武则天统治时期,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当时,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有‘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可知,武则天破格用人,减轻农民负担,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因此符合题中对武则天的评价,故选D。
5.【答案】C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曲辕犁和筒车灌溉技术的发明、使用,促进了土地开发,增加了粮食产量。提高了劳动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故①项筒车、④项曲辕犁符合题意;②项织布机是手工业方面的发明,故②项不符合题意;③项是西汉时期发明的播种工具,故③项不符合题意;ABD不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时期的农业内容,是唐朝经济的重要一项,唐朝的农业工具,都是最突出的,需要学生加以图画才能分析出来。
6.【答案】B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唐朝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财宝;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可知,这一记载表明唐朝长安商业经济繁盛。ACD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商业,当时唐朝经济繁荣昌盛,商业经济更为突出,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7.【答案】B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僧人”“天竺”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B符合题意;A出使西域,A不符合题意;C东渡日本,C符合题意;D下西洋,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玄奘去天竺这一历史事件,这是唐朝对外交流的一项重要的事件,是考试的易考点。
8.【答案】A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宋太祖赵匡胤自己是黄袍加身的武将出身,因此对武将集团相当顾忌,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受到牵制,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宋太祖巩固统治所进行的措施,他吸取前朝的教训,所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9.【答案】D
【知识点】安史之乱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安史之乱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兼并严重,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边防节度使权力过大,成为强大的地方势力;中央统治集团日益腐朽,唐玄宗统治后期已怠于政事,沉湎于酒色歌舞,穷奢极欲。唐玄宗统治时期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对人民采取的轻摇赋税的举措,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安史之乱的内容,唐朝末年经济衰颓,政治腐朽,社会动荡,安史之乱是唐朝灭亡的一个直接原因。需要学生加强记忆。
10.【答案】A
【知识点】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安史之乱以后,节度使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藩镇割据局面。907年节度使朱温灭唐,建立后梁,五代十国局面开始,五代十国局面实际上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BCD均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五代十国的知识,是考试的易考点,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分析其实质就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11.【答案】C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成为皇帝,建立北宋。ABD三项和“陈桥兵变”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赵匡胤的相关知识。
12.【答案】B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解析】【分析】A项金政权在西北角也错,金刚刚诞生时,其地理位置在辽的东北角,不符合题意;
B项辽、北宋和西夏三个政权确实有并立,并且地理位置也正确,符合题意;
C项西夏在西南角错误,应该在西北角,不符合题意;
D项北宋的地理位置在北面,而辽和西夏在南面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辽、北宋、西夏并立的史实。
13.【答案】D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削弱相权不属于北宋初期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D项符合题意;为了加强对地方控制,北宋初期的统治者派文臣做地方知州,宋代在各州郡设置通判,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ABC不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北宋时期的政治措施,对于地方和中央加强的一系列举措,需要学生记忆。
14.【答案】D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辽与北宋灭亡的共同原因。辽和宋的统治都很腐败,人民不断起义,金先灭辽,后又灭了北宋,故辽和北宋灭亡的共同原因是政治腐败,ABC均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辽和北宋的灭亡的原因,都是因为政治腐败,需要学生深入分析历史史实。
15.【答案】D
【知识点】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南宋抗战将领,英勇抵抗,抗金名将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建康,后来金军有大举进攻南宋,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权臣秦桧还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他们的统治,就向金求和,并令岳飞等人班师,解除他们的兵权,秦桧还以所谓“谋反”罪杀害了岳飞。因此,宋高宗和秦桧杀害岳飞的根本原因是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自己的统治,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抗金名将岳飞的历史功绩,学生需要熟悉掌握这段历史,岳飞由秦桧所杀害,是考试的易考点。
16.【答案】(1)A
(2)C
(3)B
(4)B
(5)A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唐太宗、唐玄宗都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减轻刑法。符合史实,与材料内容相符;A符合题意。
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选用良吏,轻徭薄赋,减轻刑法,重视教育,改善民族关系,而他遵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古训,材料内容没有涉及;C符合题意。
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确立三省六部制的是隋文帝,而不是唐太宗;与材料内容相违背的;B符合题意。
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倡导节俭的是隋文帝和唐玄宗;与材料内容相违背的;B符合题意。
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唐太宗、唐玄宗的治国措施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符合史实,与材料内容相符;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C;(3)B;(4)B;(5)A。
【点评】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政治史内容,考查综合性的知识,也是考试的重难点内容。
17.【答案】(1)BDAC
(2)B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的四段从上到下依次: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因此填写BDAC。
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因此图中大运河的中心城市①的名称:洛阳。即选B。
故答案为:(1)BDAC;(2)B。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知识,需要学生熟悉隋朝大运河的构成,有一定难度,需要记忆。
18.【答案】(1)科举制;隋朝。
(2)有时选拔不出有真才实学的人。
(3)进士科;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由此参政,同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使下层读书人有了上升的渠道,使国家选拔了一大批有用的人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大发明”指的是科举制度;它是在隋朝发明的。
(2)根据材料二“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或地方担任高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出,在科举发明出现之前在选官方面有时选拔不出有真才实学的人。
(3)根据材料三“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中进士科重要;科举制度的创立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由此参政,同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故答案为:(1)科举制;隋朝;(2)有时选拔不出有真才实学的人;(3)进士科;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由此参政,同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发展过程,由隋朝兴起。继而在各朝各代都推行发展,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科举制占有很大的地位,是考试的重难点。
19.【答案】(1)经济繁荣。
(2)遣唐使;使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文字、文化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开明的民族政策;天可汗。
(4)日本都城的建筑规划、文字、货币、服饰、茶道、节日等。
(5)繁荣、开放。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盛唐经济的繁荣;遣唐使
【解析】【分析】⑴根据材料一“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描绘了唐朝开元年间“开元盛世”,经济繁荣。
⑵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派到唐朝来的使节叫遣唐使;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文字、文化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⑶根据材料三“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说明唐太宗执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这种民族政策使唐太宗被北方和西北地区各民族尊奉为天可汗。
⑷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风洋溢奈良城”,说明了唐朝时,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对日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例如:日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参照汉字创造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的某些风尚。
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具有的时代特征是:繁荣与开放。
故答案为:(1)经济繁荣;(2)遣唐使;使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文字、文化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开明的民族政策;天可汗;(4)日本都城的建筑规划、文字、货币、服饰、茶道、节日等;(5)繁荣、开放。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风俗的内容。唐朝社会历来繁荣昌盛,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映射出繁荣的景象,需要学生掌握。
20.【答案】(1)契丹;元昊;女真;完颜阿骨打
(2)澶渊之盟
(3)郾城大捷;“莫须有”。
【知识点】契丹族与党项族;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女真族的崛起;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辽的建立者是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 西夏的建立者是党项族首领元昊; 金的建立者是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
⑵根据材料 “辽军撤军,宋朝给辽岁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和约被历史上称为澶渊之盟。
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岳飞带领岳家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其中最著名的战役是郾城大捷;岳飞最后以“莫须有”罪名被杀害了。
故答案为:(1)契丹;元昊;女真;完颜阿骨打;(2)澶渊之盟;(3)郾城大捷;“莫须有”。
【点评】本题考查辽宋夏金元历史时期的知识,综合性题目,有一定难度,学生需要明白朝代中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同时也需要知道南宋岳飞的丰功伟绩,以及最后遭人迫害。
21.【答案】(1)魏征—唐太宗;姚崇—唐玄宗。
(2)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3)隋朝大运河
(4)隋炀帝
(5)国家应该创造人与人公平竞争的机会;要注意培养人才,重用人才;大力加强民主与法律建设;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彼此信任。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贞观之治”;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隋朝的灭亡
【解析】【分析】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君主与大臣的和谐;如魏征—唐太宗,是相处融洽的君臣。
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民族与民族的和谐,如唐朝与周边民族和谐相处的一个典型事例: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人与自然的和谐;如隋炀帝时期开通的隋朝大运河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工程。
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因暴政而导致亡国的君主是隋炀帝。
⑸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的建议:应创造人与人公平竞争的机会;要注意培养人才,重用人才;大力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彼此信任等。
故答案为:(1)魏征—唐太宗;姚崇—唐玄宗;(2)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3)隋朝大运河;(4)隋炀帝;(5)国家应该创造人与人公平竞争的机会;要注意培养人才,重用人才;大力加强民主与法律建设;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彼此信任。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史的内容,隋唐时期的内容,唐太宗时期,隋炀帝时期,朝代兴亡的历史过程,属于综合性的内容,学生应该熟练掌握隋唐时期的著名历史事件。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重庆市彭水一中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2018七下·彭水月考)《三国演义》卷首语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历史在经历了东汉末年到南北朝近四百年分裂后,隋朝又一次实现了统一。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
A.581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答案】B
【知识点】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589年,隋军南下,灭掉陈,南北重归统一。ACD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历史时间的记忆理解,难度低,但是知识点较为零碎。
2.(2018七下·彭水月考)“十年苦读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科举制度对于平民老百姓最大的意义是 (  )
A.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
B.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
C.拥有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
D.给社会带来了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答案】C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度的历史意义。科举制的创立, 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 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给社会带来了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但题干的问题是对平民老百姓最大的意义,当然是获得了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科举制度的意义,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可以分析这一历史意义,是考试的重难点内容。
3.(2018七下·彭水月考)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是(  )
A.重用人才 B.戒奢从简
C.重视地方吏治 D.虚心纳谏
【答案】A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女皇武则天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二十多年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推行发展农业生产,奖励垦荒,轻徭薄赋,让农民生活安定。他的统治称为“贞观之治”。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重用人才。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为治”。他尤其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发展经济,注意减轻农民负担,他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因此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重用人才,BCD均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几位皇帝的政治措施,学生需要综合分析他们的共同点。
4.(2017七下·东台月考)《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 (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
A.改国号为周
B.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修订法律,废除酷刑苛法
D.减轻人民负担,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答案】D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女皇武则天史实的识记。题中对武则天的评价,依据教材:“武则天统治时期,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当时,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有‘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可知,武则天破格用人,减轻农民负担,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因此符合题中对武则天的评价,故选D。
5.(2018七下·彭水月考)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有(  )
①②
③④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曲辕犁和筒车灌溉技术的发明、使用,促进了土地开发,增加了粮食产量。提高了劳动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故①项筒车、④项曲辕犁符合题意;②项织布机是手工业方面的发明,故②项不符合题意;③项是西汉时期发明的播种工具,故③项不符合题意;ABD不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时期的农业内容,是唐朝经济的重要一项,唐朝的农业工具,都是最突出的,需要学生加以图画才能分析出来。
6.(2018七下·彭水月考)据史书记载,唐朝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财宝;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这一记载表明(  )
A.农业生产发展 B.商业经济繁盛
C.对外贸易活跃 D.经济重心南移
【答案】B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唐朝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财宝;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可知,这一记载表明唐朝长安商业经济繁盛。ACD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商业,当时唐朝经济繁荣昌盛,商业经济更为突出,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7.(2018七下·彭水月考)央视《探索·发现》制作了一期节目,讲述了我国古代一位传奇僧人的故事,主人公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到达天竺。这位传奇人物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答案】B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僧人”“天竺”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B符合题意;A出使西域,A不符合题意;C东渡日本,C符合题意;D下西洋,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玄奘去天竺这一历史事件,这是唐朝对外交流的一项重要的事件,是考试的易考点。
8.(2018七下·彭水月考)宋太祖去世前立遗嘱说:你们子孙相传,绝对不能杀一个读书人。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因为(  )
A.吸取前朝教训,重文轻武
B.文人受理学熏陶,忠君思想浓厚
C.重视教育
D.自己是文人出身
【答案】A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宋太祖赵匡胤自己是黄袍加身的武将出身,因此对武将集团相当顾忌,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受到牵制,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宋太祖巩固统治所进行的措施,他吸取前朝的教训,所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9.(2018七下·彭水月考)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
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 B.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C.节度使势力膨胀,内轻外重 D.人民赋役繁重
【答案】D
【知识点】安史之乱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安史之乱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兼并严重,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边防节度使权力过大,成为强大的地方势力;中央统治集团日益腐朽,唐玄宗统治后期已怠于政事,沉湎于酒色歌舞,穷奢极欲。唐玄宗统治时期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对人民采取的轻摇赋税的举措,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安史之乱的内容,唐朝末年经济衰颓,政治腐朽,社会动荡,安史之乱是唐朝灭亡的一个直接原因。需要学生加强记忆。
10.(2018七下·彭水月考)关于五代十国的实质,表述正确的是(  )
A.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B.北方政权更迭,政局动荡不安
C.南方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发展
D.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答案】A
【知识点】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安史之乱以后,节度使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藩镇割据局面。907年节度使朱温灭唐,建立后梁,五代十国局面开始,五代十国局面实际上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BCD均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五代十国的知识,是考试的易考点,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分析其实质就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11.(2017七下·合浦期中)“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一个历史人物有关?(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赵匡胤 D.李世民
【答案】C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成为皇帝,建立北宋。ABD三项和“陈桥兵变”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赵匡胤的相关知识。
12.(2018七下·常熟期中)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解析】【分析】A项金政权在西北角也错,金刚刚诞生时,其地理位置在辽的东北角,不符合题意;
B项辽、北宋和西夏三个政权确实有并立,并且地理位置也正确,符合题意;
C项西夏在西南角错误,应该在西北角,不符合题意;
D项北宋的地理位置在北面,而辽和西夏在南面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辽、北宋、西夏并立的史实。
13.(2018七下·彭水月考)下列不属于北宋初期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  )
A.派文臣做地方知州 B.设置通判
C.设置转运使 D.削弱相权
【答案】D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削弱相权不属于北宋初期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D项符合题意;为了加强对地方控制,北宋初期的统治者派文臣做地方知州,宋代在各州郡设置通判,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ABC不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北宋时期的政治措施,对于地方和中央加强的一系列举措,需要学生记忆。
14.(2018七下·彭水月考)辽和北宋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长期遭受外族的民族压迫 B.被农民起义推翻
C.外戚宦官专权 D.政治腐败
【答案】D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辽与北宋灭亡的共同原因。辽和宋的统治都很腐败,人民不断起义,金先灭辽,后又灭了北宋,故辽和北宋灭亡的共同原因是政治腐败,ABC均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辽和北宋的灭亡的原因,都是因为政治腐败,需要学生深入分析历史史实。
15.(2018七下·彭水月考)宋高宗和秦桧杀害岳飞的根本原因是(  )
A.嫉妒贤能
B.看到人民拿起武器,害怕加深宋金矛盾
C.要向金妥协投降
D.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自己的统治
【答案】D
【知识点】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南宋抗战将领,英勇抵抗,抗金名将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建康,后来金军有大举进攻南宋,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权臣秦桧还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他们的统治,就向金求和,并令岳飞等人班师,解除他们的兵权,秦桧还以所谓“谋反”罪杀害了岳飞。因此,宋高宗和秦桧杀害岳飞的根本原因是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自己的统治,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抗金名将岳飞的历史功绩,学生需要熟悉掌握这段历史,岳飞由秦桧所杀害,是考试的易考点。
二、非选择题
16.(2018七下·彭水月考)根据表格内容,完成下列小题:
朝代 统治者 治国措施 结果
隋朝 隋文帝 确立三省六部制,推行新的选官制度,废郡裁员,修订法律,废酷刑,减轻赋税徭役,倡导节俭,设置义仓 开皇之治
唐朝 唐太宗 选用良吏,轻徭薄赋,减轻刑法,重视教育,改善民族关系 贞观之治
唐朝 唐玄宗 重用贤能,兴修水利,整理财政,废酷刑及苛法,倡导节俭 开元盛世
以下表述与材料相符的填A,与材料相违背的填B,与材料无关的填C
(1)三位统治者都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刑法。   
(2)唐太宗遵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古训。   
(3)唐太宗确立三省六部制,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4)隋文帝和唐太宗都倡导节俭。   
(5)三位统治者的治国措施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案】(1)A
(2)C
(3)B
(4)B
(5)A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唐太宗、唐玄宗都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减轻刑法。符合史实,与材料内容相符;A符合题意。
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选用良吏,轻徭薄赋,减轻刑法,重视教育,改善民族关系,而他遵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古训,材料内容没有涉及;C符合题意。
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确立三省六部制的是隋文帝,而不是唐太宗;与材料内容相违背的;B符合题意。
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倡导节俭的是隋文帝和唐玄宗;与材料内容相违背的;B符合题意。
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唐太宗、唐玄宗的治国措施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符合史实,与材料内容相符;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C;(3)B;(4)B;(5)A。
【点评】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政治史内容,考查综合性的知识,也是考试的重难点内容。
17.(2018七下·彭水月考)读下列运河示意图,回答问题
(1)大运河的四段从上到下依次是:    。
A邗沟 B永济渠 C江南河 D通济渠
(2)图中大运河的中心城市①的名称(  )
A.余杭 B.洛阳 C.涿郡
【答案】(1)BDAC
(2)B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的四段从上到下依次: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因此填写BDAC。
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因此图中大运河的中心城市①的名称:洛阳。即选B。
故答案为:(1)BDAC;(2)B。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知识,需要学生熟悉隋朝大运河的构成,有一定难度,需要记忆。
18.(2018七下·彭水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不易(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使下层读书人有了上升的渠道,使国家选拔了一大批有用的人才。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
材料二: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或地方担任高官。
材料三: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
——魏泰《东轩笔录》
(1)材料中一的“一大发明”指的是什么?在哪个朝代发明的?
(2)材料二反映出,在该发明出现之前在选官方面有什么弊端?
(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制度中哪一科重要?该制度的创立有什么影响
【答案】(1)科举制;隋朝。
(2)有时选拔不出有真才实学的人。
(3)进士科;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由此参政,同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使下层读书人有了上升的渠道,使国家选拔了一大批有用的人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大发明”指的是科举制度;它是在隋朝发明的。
(2)根据材料二“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或地方担任高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出,在科举发明出现之前在选官方面有时选拔不出有真才实学的人。
(3)根据材料三“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中进士科重要;科举制度的创立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由此参政,同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故答案为:(1)科举制;隋朝;(2)有时选拔不出有真才实学的人;(3)进士科;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由此参政,同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发展过程,由隋朝兴起。继而在各朝各代都推行发展,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科举制占有很大的地位,是考试的重难点。
19.(2018七下·彭水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二:“大唐国者,法式(法度)备定,珍国(文明发达)也,常须达(应该经常去看看)。”
——《日本书纪》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材料四:“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佛法),唐风(唐文化)洋溢奈良城(日本当时的都城)。”
——郭沫若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描绘了唐朝开元年间一种怎样的社会情景?
(2)材料二中日本人认为大唐是个“常须达”的国家,那么,日本派到唐朝来的使节叫什么?他们回国后对日本造成了怎样的社会影响?
(3)材料三说明唐太宗执行了一种怎样的民族政策?这种民族政策使唐太宗被北方和西北地区各民族尊奉为什么?
(4)材料四中说“唐风洋溢奈良城”,你能试举一例来证明这一点吗?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唐朝具有一种怎样的时代特征?
【答案】(1)经济繁荣。
(2)遣唐使;使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文字、文化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开明的民族政策;天可汗。
(4)日本都城的建筑规划、文字、货币、服饰、茶道、节日等。
(5)繁荣、开放。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盛唐经济的繁荣;遣唐使
【解析】【分析】⑴根据材料一“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描绘了唐朝开元年间“开元盛世”,经济繁荣。
⑵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派到唐朝来的使节叫遣唐使;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文字、文化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⑶根据材料三“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说明唐太宗执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这种民族政策使唐太宗被北方和西北地区各民族尊奉为天可汗。
⑷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风洋溢奈良城”,说明了唐朝时,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对日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例如:日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参照汉字创造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的某些风尚。
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具有的时代特征是:繁荣与开放。
故答案为:(1)经济繁荣;(2)遣唐使;使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文字、文化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开明的民族政策;天可汗;(4)日本都城的建筑规划、文字、货币、服饰、茶道、节日等;(5)繁荣、开放。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风俗的内容。唐朝社会历来繁荣昌盛,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映射出繁荣的景象,需要学生掌握。
20.(2018七下·彭水月考)纵观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民族交往既有冲突又有友好往来,民族问题、民族发展始终伴随着每个朝代的更替。整体呈现着民族融合、民族团结、民族又好是历史发展的主流。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请填写出下列关于少数民族建立政权的表格。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民族 建立者 都城
辽 10世纪初     耶律阿保机
上京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党项族     兴庆
金 12世纪前期         会宁
(2)有这样一个议和内容“辽军撤军,宋朝给辽岁币”,这一和约被历史上称为什么?
(3)在岳飞著名的词作《满江红 怒发冲冠》中有一句“靖康耻,犹未雪”。岳飞带领岳家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其中最著名的战役是什么?岳飞最后以什么罪名被杀害了?
【答案】(1)契丹;元昊;女真;完颜阿骨打
(2)澶渊之盟
(3)郾城大捷;“莫须有”。
【知识点】契丹族与党项族;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女真族的崛起;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辽的建立者是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 西夏的建立者是党项族首领元昊; 金的建立者是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
⑵根据材料 “辽军撤军,宋朝给辽岁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和约被历史上称为澶渊之盟。
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岳飞带领岳家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其中最著名的战役是郾城大捷;岳飞最后以“莫须有”罪名被杀害了。
故答案为:(1)契丹;元昊;女真;完颜阿骨打;(2)澶渊之盟;(3)郾城大捷;“莫须有”。
【点评】本题考查辽宋夏金元历史时期的知识,综合性题目,有一定难度,学生需要明白朝代中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同时也需要知道南宋岳飞的丰功伟绩,以及最后遭人迫害。
21.(2018七下·彭水月考)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隋唐时期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依然有着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1)君主与大臣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一例相处融洽的君臣。
(2)民族与民族的和谐:请举出唐朝与周边民族和谐相处的一个典型事例。
(3)人与自然的和谐:请举出这一时期开通的一个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工程。
(4)这段时期因暴政而导致亡国的君主是谁?
(5)结合本主题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答案】(1)魏征—唐太宗;姚崇—唐玄宗。
(2)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3)隋朝大运河
(4)隋炀帝
(5)国家应该创造人与人公平竞争的机会;要注意培养人才,重用人才;大力加强民主与法律建设;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彼此信任。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贞观之治”;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隋朝的灭亡
【解析】【分析】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君主与大臣的和谐;如魏征—唐太宗,是相处融洽的君臣。
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民族与民族的和谐,如唐朝与周边民族和谐相处的一个典型事例: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人与自然的和谐;如隋炀帝时期开通的隋朝大运河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工程。
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因暴政而导致亡国的君主是隋炀帝。
⑸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的建议:应创造人与人公平竞争的机会;要注意培养人才,重用人才;大力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彼此信任等。
故答案为:(1)魏征—唐太宗;姚崇—唐玄宗;(2)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3)隋朝大运河;(4)隋炀帝;(5)国家应该创造人与人公平竞争的机会;要注意培养人才,重用人才;大力加强民主与法律建设;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彼此信任。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史的内容,隋唐时期的内容,唐太宗时期,隋炀帝时期,朝代兴亡的历史过程,属于综合性的内容,学生应该熟练掌握隋唐时期的著名历史事件。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