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书的历史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1)历史上制作书的材料有龟壳、石头、陶土、竹片、木片、丝绸等。 (2)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用纸这种材料制作书,具有书写方便、装订便捷、容易携带等优点。 2.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多种感官观察不同的材料,并用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对比描述。 (2)通过实践操作,感受不同材料制作书的优缺点。 3.科学态度目标: (1)围绕材料的发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做书材料的变迁。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教学重点】 通过书写、装订等活动体验、感受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 【教学难点】 体验不同时代做书材料的优缺点,认识书本材料的优化演变。 【教学准备】 1.为学生准备:纸张、竹简、泥板、铅笔、毛笔、墨水、木棒、课件、记录表。 2.教师准备:课件、评价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观察自己的书本,我们的书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古时候的书也用纸做的吗?你了解的古代的书是什么样的? 3.教师讲解书的历史,将相关做书材料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4.聚焦话题:大家来总结一下,做书的材料发生了哪些变化? 5.体验活动——观察竹简。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自己的书本、其他同学的书本及教室图书角的书本等,初步认识到纸是现在做书最常用的材料。通过反问古代做书的材料,引入《书的历史》这个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做书材料变化的思考。 二、活动过程。 (一)探索:尝试制作一本简易的书。 活动一: “穿越”到春秋战国时期,体验用毛笔在竹简上写字。 任务要求:用毛笔在竹简上写自己的姓名,和同学说一说在竹简上写字的感受。 活动提示:音乐声响起,将毛笔收好,体验结束。 活动二: “穿越”到陶泥时期,体验用木棒在泥板上写字。 任务要求:除了在泥板上写姓名,还要比一比在泥板、竹简、纸三种材料上写字的感受,完成活动记录表。活动提示同上。 活动三: 1.想办法将它们装订成册,做成一本书。 2.请部分学生演示,边演示边描述不同材料装订成书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时期的“穿越”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不同材料上写字,感受不同材料书写的优缺点。通过装订成书的活动,体验不同材料装订的难易程度,再次感受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 (二)研讨:三种材料做成书的优缺点。 1.比较三种材料的书,说说它们的优点和缺点。 2.从做书材料的变化,说一说你懂得了什么? 3.做书的材料还会有怎样的发展?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书写、装订的体验活动后,初步能对三种材料进行客观的评价,体会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通过提出问题“做书的材料还会有什么发展?”启发学生去思考并得出结论:没有任何一种材料是最完美的,在科技进步的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更好的材料用来做书,意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会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更多的便利。 三、课堂总结。 书的历史(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