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2018-2019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2018-2019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资源简介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2018-2019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七上·双城月考)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是指我国古代的哪一项水利工程(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古代重要工程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筑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BCD均不符合题意。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都江堰的内容,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
2.(2018·自贡)某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以下图片,其探究图中工具最有可能出现的朝代为(  )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B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信息“曲辕犁”,“筒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CD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史唐朝的农业发展,唐朝时期经济发展很快,农业是先锋,需要学生熟练掌握。
3.(2018·自贡)下列选项与“古代对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不符的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
【答案】D
【知识点】戚继光抗倭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玄奘西行,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的文化,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亚非交流,所以选项ABC都是我国古代对外友好交往的表现。而选项D戚继光抗倭,是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日本海盗骚扰的斗争。不属于“对外友好交往”的主题;ABC均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对外交往的事件,鉴真东渡日本,郑和下西洋,都是对外交往发生的事件,都是考试的重难点。
4.(2018·达州)创作于明代,主要研究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状况,被外国人称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科技巨著是(  )
A.《农政全书》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九章算术》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古代科学著作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C符合题意;AB是农学著作,不符合题意;D是数学著作,不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著作,需要学生结合教材即可做答。
5.(2018·山西)我国的疆城版图是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的。观察下面四幅疆城图,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概括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
A.集权统治面临危机 B.友好交往成为民族关系的主流
C.中外交往不断扩大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答案】D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朝的疆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确立和巩固时期;元朝和清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时期。秦朝、西汉、元朝、清朝四幅疆城图,反映的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故D符合题意;秦朝是首创中央集权制,故A概括不恰当;友好交往成为民族关系的主流对四幅疆城图的概括不准确,故B 不符合题意;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海外贸易。中外交往不断扩大对四幅疆城图的概括错误。故C不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疆域形成问题,需要学生深入了解分析多民族国家的历史。
6.(2018·烟台)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城中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两旁商店、客钱、货摊林立,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昼市”“夜市”,许多交易可用“交子”,“动即千万”。以上情形最早可能出现在(  )
A.汉代长安 B.唐代洛阳 C.北宋东京 D.元朝大都
【答案】C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昼市”“夜市”“交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出现了早市和夜市。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因此题干材料中的情形最早可能出现在北宋东京,ABD均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内容,需要学生了解宋朝时代的城市建设,货币等相关内容,方可答对此题。
7.(2018·威海)2018年1月,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先后参观了秦兵马俑、大雁塔(最早为玄奘主持修建)、大明宫和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等。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秦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B.玄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C.隋朝时修建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雄伟
D.紫禁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答案】C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故A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玄奘西行天竺取经,回国后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故B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唐朝修建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雄伟,富丽堂皇。故C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紫禁城又名宫城,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故D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时期的著名建筑,需要学生立足于课外的相关知识进行做答,具有一定的难度。
8.(2018·威海)观察如图,判断这是哪个朝代的疆域图(局部)?(  )
A.秦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B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题干图片出现“大都、中书省、陕西行省”等信息,说明这是元朝的疆域图。因为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大都是元朝的都城。故B符合题意;秦期的都城是咸阳,故A不符合题意;明朝废除了中书省,故C不符合题意;清朝的都城是北京,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元朝的疆域内容,需要学生掌握元朝疆域的地理位置。
9.(2018·日照)历史叙述有历史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北京人能够制造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
B.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半坡居民
C.汉武帝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
D.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答案】D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结合课本所学,605年隋炀帝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是具体的史实,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的大运河的内容,需要学生了解大运河开通后为当时的社会带来的意义,是考试的重点内容。
10.(2018·日照)下列历史事件与“戚继光抗倭”性质相同的是(  )
①岳飞抗金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文天抗元 ④雅克萨之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戚继光抗击倭寇是反抗倭寇对中国的侵略,属于反侵略的斗争。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了台湾,雅克萨反击战是康熙帝反抗沙俄对中国侵略,②④属于反抗外来的侵略。D项符合题意;金是中国境内女真族建立的,岳飞抗金属于境内民族之争,内战。①错误,AC两项不符合题意;蒙古建立元朝,南宋文天祥抗元属于境内民族之争,属内战。③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宋朝时期的战争内容,当时内忧外患,需要学生对于宋朝时期的战争有个全面的了解。
11.(2018·日照)假如让你拍摄一部以唐朝历史为题材的电视据,下列哪一情景不可能出现(  )
A.武则天选贤任能发展经济 B.回族人在长安居住经商
C.唐玄宗面试科举考试应试者 D.李白吟诗《蜀道难》
【答案】B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女皇武则天;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依据课本所学,唐朝以来,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在元朝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唐朝还没有出现回族人。B项符合题意;武则天是唐朝的女皇,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A项不符合题意;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他在位期间,曾在长安、洛阳宫殿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C项不符合题意;唐朝诗人李白,诗风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被人称为“诗仙”。《蜀道难》是李白的诗篇。D项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时期的经济政治社会的内容,需要学生对于唐朝各个时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12.(2018·日照)西藏自古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机构的是(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B
【知识点】行省制度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元朝统一中国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在地方设立行省制度。1264年中央在西藏设宣政院是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西藏地区由此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B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元朝时期的历史史实,需要学生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对于管辖西藏地区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3.(2018·日照)某校七年级历史活动课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搜集了明太祖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东厂,雍正设立军机处等方面的资料。由此可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可能是(  )
A.明朝的经济的发展 B.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
C.君主专制的强化 D.统一多民族的巩固
【答案】C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为了加强君主权力,明太祖改革行政机构,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设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明成祖进一步强化君权,增设特务机构东厂,由皇帝亲信的宦官统领,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达到顶峰。C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内容,明清时期的君主专制达到了一个顶峰,需要学生加以理解。
14.(2018·菏泽)有学者认为,科举制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具有永久的生命力”主要是指(  )
A.平等竞争 B.注重实践 C.分科考试 D.以德取才
【答案】A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体现了公平竞争的原则。所以说科举制“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其体现的平等的原则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BCD项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内容,是考试的重难点内容,需要学生牢牢掌握。
15.(2018·呼伦贝尔)小明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内容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B.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C.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明朝最后完成
D.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答案】C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A项宋代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与史实一致;
B项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的重心,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与史实一致;
C项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而不是明朝最终完成,与史实不符;
D项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与史实一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宋朝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二、判断题
16.(2018九下·长沙月考)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南向北移动的过程,我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是在宋朝。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即我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难移的情况,需要学生记忆了解教材的内容,是考试的重难点。
17.(2018七下·苏州月考)宋时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勾栏”。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宋时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勾栏”。是错误的,北宋时期在东京城里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市是古代进行交易的固定场所,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瓦舍中设置的演出场所是称勾栏。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宋朝的社会的了解,需要学生记忆知识点,难度不大,是中考的易考点。
18.(2018七下·常熟期中)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文化——宋词、元曲、资治通鉴
【解析】【分析】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资治通鉴》的识记能力。
19.(2018七下·高安期中)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辽、夏、金、元。
【答案】(1)错误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916阿保机建立辽,定都上京,1125金联合北宋灭辽;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1224蒙古灭西夏;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开封,1127金灭北宋;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此时辽、北宋和西夏已灭。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此题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学生还需掌握北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还有和北宋并立的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等知识。
20.(2018九下·苏州模拟)南宋时期,广州和泉州是海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政府设立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管理海外贸易。
【答案】(1)错误
【知识点】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宋代鼓励海外贸易,南宋时期,广州和泉州是海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政府设立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管理海外贸易。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分清南宋时期和清朝前期对待海外贸易的不同态度。
三、材料分析题
21.(2018七下·孝南月考)材料一:“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咏史诗·沛水》
材料三:炀帝遂态荒淫。登极之初,即建洛阳,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勇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 杜佑《通典·历代盛衰户口》
(1)根据材料一回答,隋朝大运河以洛阳(图中B点)为中心,请分别写出南北起止点.
A(北):   ;C(南):   。
(2)根据材料一的图片,请按由北至南的顺序写出大运河的四段?
(3)依据材料二、三,你认为隋朝短命而亡的原因是什么?
(4)开通大运河是隋朝的历史贡献之一。除此之外,隋朝的主要历史贡献还有哪些?
【答案】(1)涿郡。;余杭。
(2)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3)徭役繁重(或大运河的开凿,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引起百姓不满。)
(4)统一全国;创立科举制。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⑴依据课本所学,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故A是涿郡;C是余杭。
⑵依据课本所学,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民工几百万,利用了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一条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从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贯通北起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的大运河。由此可知图片从北向南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
⑶依据材料二胡曾的诗“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其大致意思是千里长河的开凿,导致隋亡的波浪而来。反映了胡曾大运河的开凿是导致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大运河的开凿,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依据材料三“炀帝遂态荒淫。”得出隋朝灭亡的原因,隋炀帝统治残暴荒淫;依据材料“每月役丁二百万人……丁勇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得出隋朝灭亡的原因:徭役繁重,民不聊生。
⑷依据课本所学,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隋文帝时开始用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诞生。科举制的诞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点评】本题以隋朝大运河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较大。
22.(2018·菏泽)2015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朝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三:“一带一路”建设增进了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目前(2017年),已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响应和支持,与我国签订了近50份政府间合作协议及70多份国际组织合作协议。
——摘自新华网
(1)分别列出材料一中三个时期为丝绸之路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一个代表人物。
(2)依据材料二,写出唐中后期海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的原因。宋朝政府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3)比较图7和图9,两个时期的对外交通路线有什么变化?依据所学知识概述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4)依据材料三回答,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有什么作用?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古今中国对外交往的共同之处。
【答案】(1)人物:张骞(汉武帝)、玄奘或鉴真、郑和。
(2)原因: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
机构:市舶司。
(3)变化:陆路为主变为海路为主或西汉以陆路为主,唐代海陆并举,宋明以海路为主。
作用: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4)作用:增进了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
共同之处:和平交往、互利共赢、互通有无等。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为开辟丝绸之路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张骞;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历史人物是鉴真和玄奘;明代时期为丝绸之路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物是郑和。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朝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可知,唐中后期海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的原因是: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政府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市舶司。
(3)第一小问,根据图片可知,西汉时期的对外交通路线主要是陆路为主,唐朝时期的对外交通路线主要是海陆并举,到了明代时期主要以海路为主。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言之有理即可。
(4)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可以归纳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作用是:增进了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今中国对外交往的共同之处:实现了和平交往、互利共赢、互通有无。
故答案为:(1)人物:张骞(汉武帝)、玄奘或鉴真、郑和;(2)原因: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机构:市舶司;(3)变化:陆路为主变为海路为主或西汉以陆路为主,唐代海陆并举,宋明以海路为主。作用: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4)作用:增进了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共同之处:和平交往、互利共赢、互通有无等。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丝绸之路,将历史与现代的国情结合起来,需要学生用一种全面的思想来看待当今社会的发展的进步。
23.(2018·滨州)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勃勃生机。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二:(贞观年间)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诏群臣议区处之宜。……彦博曰:“孔子曰:‘有教无类’,若救其死亡,授之生业(谋生之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上卒用彦博策。
——《资治通鉴》
材料三:(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材料四:
(1)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是谁?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的“上”采取怎样的民族政策?除材料所述史实外,再举一例。
(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4)材料四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清朝在处理民族关系上采取的哪三种方式?
(5)结合上述内容,归纳历代封建帝王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共同影响。
【答案】(1)秦始皇。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夺王国的势力;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开明的民族政策。派文成公主入蕃,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友好联系。
(3)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行省制度。
(4)战争;册封;设置行政机构管辖。
(5)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行省制度及其影响;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解析】【分析】(1)第一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春秋战国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所以,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是秦始皇。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政治上,为加强中央集权,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在思想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2)第一问,依据材料二信息“彦博曰:‘孔子曰:‘有教无类’,若救其死亡,授之生业(谋生之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上卒用彦博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臣温彦博主张“有教无类”,授以生业,教之礼义,发展与突厥族的友好关系。唐太宗采纳了温彦博的意见。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有利于唐朝的统一、巩固和经济的发展。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3)依据材料三信息“(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可知,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元世祖为了巩固统治,建立了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在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4)依据材料四图片信息“图一:平定准噶尔图卷”、“图二:五世达赖瑾见顺治皇帝”、“驻藏大臣衙门旧址陈列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90年,康熙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双方在乌兰布通激战,清军击溃噶尔丹“驼城”,这是采取了战争的手段来处理民族关系。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这是采取了册封的手段来处理民族关系。1727年,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这是采取了设置行政机构管辖来处理民族关系。
(5)依据四则材料所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代封建帝王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共同影响: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故答案为:(1)秦始皇。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夺王国的势力;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开明的民族政策。派文成公主入蕃,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友好联系;(3)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行省制度;(4)战争;册封;设置行政机构管辖;(5)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的改革制度,汉朝的对外交往,元朝的行省制度,中国古代多民族的历史,需要学生将中国古代史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归纳总结。
1 / 1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2018-2019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七上·双城月考)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是指我国古代的哪一项水利工程(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
2.(2018·自贡)某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以下图片,其探究图中工具最有可能出现的朝代为(  )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3.(2018·自贡)下列选项与“古代对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不符的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
4.(2018·达州)创作于明代,主要研究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状况,被外国人称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科技巨著是(  )
A.《农政全书》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九章算术》
5.(2018·山西)我国的疆城版图是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的。观察下面四幅疆城图,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概括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
A.集权统治面临危机 B.友好交往成为民族关系的主流
C.中外交往不断扩大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6.(2018·烟台)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城中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两旁商店、客钱、货摊林立,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昼市”“夜市”,许多交易可用“交子”,“动即千万”。以上情形最早可能出现在(  )
A.汉代长安 B.唐代洛阳 C.北宋东京 D.元朝大都
7.(2018·威海)2018年1月,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先后参观了秦兵马俑、大雁塔(最早为玄奘主持修建)、大明宫和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等。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秦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B.玄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C.隋朝时修建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雄伟
D.紫禁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8.(2018·威海)观察如图,判断这是哪个朝代的疆域图(局部)?(  )
A.秦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9.(2018·日照)历史叙述有历史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北京人能够制造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
B.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半坡居民
C.汉武帝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
D.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10.(2018·日照)下列历史事件与“戚继光抗倭”性质相同的是(  )
①岳飞抗金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文天抗元 ④雅克萨之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1.(2018·日照)假如让你拍摄一部以唐朝历史为题材的电视据,下列哪一情景不可能出现(  )
A.武则天选贤任能发展经济 B.回族人在长安居住经商
C.唐玄宗面试科举考试应试者 D.李白吟诗《蜀道难》
12.(2018·日照)西藏自古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机构的是(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3.(2018·日照)某校七年级历史活动课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搜集了明太祖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东厂,雍正设立军机处等方面的资料。由此可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可能是(  )
A.明朝的经济的发展 B.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
C.君主专制的强化 D.统一多民族的巩固
14.(2018·菏泽)有学者认为,科举制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具有永久的生命力”主要是指(  )
A.平等竞争 B.注重实践 C.分科考试 D.以德取才
15.(2018·呼伦贝尔)小明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内容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B.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C.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明朝最后完成
D.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二、判断题
16.(2018九下·长沙月考)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南向北移动的过程,我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是在宋朝。
17.(2018七下·苏州月考)宋时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勾栏”。
18.(2018七下·常熟期中)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
19.(2018七下·高安期中)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辽、夏、金、元。
20.(2018九下·苏州模拟)南宋时期,广州和泉州是海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政府设立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管理海外贸易。
三、材料分析题
21.(2018七下·孝南月考)材料一:“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咏史诗·沛水》
材料三:炀帝遂态荒淫。登极之初,即建洛阳,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勇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 杜佑《通典·历代盛衰户口》
(1)根据材料一回答,隋朝大运河以洛阳(图中B点)为中心,请分别写出南北起止点.
A(北):   ;C(南):   。
(2)根据材料一的图片,请按由北至南的顺序写出大运河的四段?
(3)依据材料二、三,你认为隋朝短命而亡的原因是什么?
(4)开通大运河是隋朝的历史贡献之一。除此之外,隋朝的主要历史贡献还有哪些?
22.(2018·菏泽)2015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朝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三:“一带一路”建设增进了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目前(2017年),已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响应和支持,与我国签订了近50份政府间合作协议及70多份国际组织合作协议。
——摘自新华网
(1)分别列出材料一中三个时期为丝绸之路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一个代表人物。
(2)依据材料二,写出唐中后期海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的原因。宋朝政府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3)比较图7和图9,两个时期的对外交通路线有什么变化?依据所学知识概述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4)依据材料三回答,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有什么作用?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古今中国对外交往的共同之处。
23.(2018·滨州)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勃勃生机。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二:(贞观年间)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诏群臣议区处之宜。……彦博曰:“孔子曰:‘有教无类’,若救其死亡,授之生业(谋生之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上卒用彦博策。
——《资治通鉴》
材料三:(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材料四:
(1)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是谁?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的“上”采取怎样的民族政策?除材料所述史实外,再举一例。
(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4)材料四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清朝在处理民族关系上采取的哪三种方式?
(5)结合上述内容,归纳历代封建帝王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共同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古代重要工程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筑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BCD均不符合题意。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都江堰的内容,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
2.【答案】B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信息“曲辕犁”,“筒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CD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史唐朝的农业发展,唐朝时期经济发展很快,农业是先锋,需要学生熟练掌握。
3.【答案】D
【知识点】戚继光抗倭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玄奘西行,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的文化,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亚非交流,所以选项ABC都是我国古代对外友好交往的表现。而选项D戚继光抗倭,是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日本海盗骚扰的斗争。不属于“对外友好交往”的主题;ABC均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对外交往的事件,鉴真东渡日本,郑和下西洋,都是对外交往发生的事件,都是考试的重难点。
4.【答案】C
【知识点】中国古代科学著作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C符合题意;AB是农学著作,不符合题意;D是数学著作,不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著作,需要学生结合教材即可做答。
5.【答案】D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朝的疆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确立和巩固时期;元朝和清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时期。秦朝、西汉、元朝、清朝四幅疆城图,反映的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故D符合题意;秦朝是首创中央集权制,故A概括不恰当;友好交往成为民族关系的主流对四幅疆城图的概括不准确,故B 不符合题意;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海外贸易。中外交往不断扩大对四幅疆城图的概括错误。故C不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疆域形成问题,需要学生深入了解分析多民族国家的历史。
6.【答案】C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昼市”“夜市”“交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出现了早市和夜市。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因此题干材料中的情形最早可能出现在北宋东京,ABD均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内容,需要学生了解宋朝时代的城市建设,货币等相关内容,方可答对此题。
7.【答案】C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故A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玄奘西行天竺取经,回国后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故B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唐朝修建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雄伟,富丽堂皇。故C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紫禁城又名宫城,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故D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时期的著名建筑,需要学生立足于课外的相关知识进行做答,具有一定的难度。
8.【答案】B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题干图片出现“大都、中书省、陕西行省”等信息,说明这是元朝的疆域图。因为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大都是元朝的都城。故B符合题意;秦期的都城是咸阳,故A不符合题意;明朝废除了中书省,故C不符合题意;清朝的都城是北京,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元朝的疆域内容,需要学生掌握元朝疆域的地理位置。
9.【答案】D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结合课本所学,605年隋炀帝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是具体的史实,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的大运河的内容,需要学生了解大运河开通后为当时的社会带来的意义,是考试的重点内容。
10.【答案】D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戚继光抗击倭寇是反抗倭寇对中国的侵略,属于反侵略的斗争。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了台湾,雅克萨反击战是康熙帝反抗沙俄对中国侵略,②④属于反抗外来的侵略。D项符合题意;金是中国境内女真族建立的,岳飞抗金属于境内民族之争,内战。①错误,AC两项不符合题意;蒙古建立元朝,南宋文天祥抗元属于境内民族之争,属内战。③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宋朝时期的战争内容,当时内忧外患,需要学生对于宋朝时期的战争有个全面的了解。
11.【答案】B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女皇武则天;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依据课本所学,唐朝以来,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在元朝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唐朝还没有出现回族人。B项符合题意;武则天是唐朝的女皇,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A项不符合题意;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他在位期间,曾在长安、洛阳宫殿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C项不符合题意;唐朝诗人李白,诗风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被人称为“诗仙”。《蜀道难》是李白的诗篇。D项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时期的经济政治社会的内容,需要学生对于唐朝各个时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12.【答案】B
【知识点】行省制度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元朝统一中国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在地方设立行省制度。1264年中央在西藏设宣政院是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西藏地区由此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B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元朝时期的历史史实,需要学生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对于管辖西藏地区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3.【答案】C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为了加强君主权力,明太祖改革行政机构,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设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明成祖进一步强化君权,增设特务机构东厂,由皇帝亲信的宦官统领,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达到顶峰。C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内容,明清时期的君主专制达到了一个顶峰,需要学生加以理解。
14.【答案】A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体现了公平竞争的原则。所以说科举制“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其体现的平等的原则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BCD项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内容,是考试的重难点内容,需要学生牢牢掌握。
15.【答案】C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A项宋代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与史实一致;
B项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的重心,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与史实一致;
C项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而不是明朝最终完成,与史实不符;
D项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与史实一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宋朝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16.【答案】(1)错误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即我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难移的情况,需要学生记忆了解教材的内容,是考试的重难点。
17.【答案】(1)错误
【知识点】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宋时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勾栏”。是错误的,北宋时期在东京城里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市是古代进行交易的固定场所,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瓦舍中设置的演出场所是称勾栏。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宋朝的社会的了解,需要学生记忆知识点,难度不大,是中考的易考点。
18.【答案】(1)错误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文化——宋词、元曲、资治通鉴
【解析】【分析】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资治通鉴》的识记能力。
19.【答案】(1)错误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916阿保机建立辽,定都上京,1125金联合北宋灭辽;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1224蒙古灭西夏;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开封,1127金灭北宋;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此时辽、北宋和西夏已灭。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此题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学生还需掌握北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还有和北宋并立的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等知识。
20.【答案】(1)错误
【知识点】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宋代鼓励海外贸易,南宋时期,广州和泉州是海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政府设立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管理海外贸易。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分清南宋时期和清朝前期对待海外贸易的不同态度。
21.【答案】(1)涿郡。;余杭。
(2)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3)徭役繁重(或大运河的开凿,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引起百姓不满。)
(4)统一全国;创立科举制。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⑴依据课本所学,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故A是涿郡;C是余杭。
⑵依据课本所学,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民工几百万,利用了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一条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从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贯通北起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的大运河。由此可知图片从北向南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
⑶依据材料二胡曾的诗“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其大致意思是千里长河的开凿,导致隋亡的波浪而来。反映了胡曾大运河的开凿是导致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大运河的开凿,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依据材料三“炀帝遂态荒淫。”得出隋朝灭亡的原因,隋炀帝统治残暴荒淫;依据材料“每月役丁二百万人……丁勇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得出隋朝灭亡的原因:徭役繁重,民不聊生。
⑷依据课本所学,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隋文帝时开始用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诞生。科举制的诞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点评】本题以隋朝大运河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较大。
22.【答案】(1)人物:张骞(汉武帝)、玄奘或鉴真、郑和。
(2)原因: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
机构:市舶司。
(3)变化:陆路为主变为海路为主或西汉以陆路为主,唐代海陆并举,宋明以海路为主。
作用: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4)作用:增进了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
共同之处:和平交往、互利共赢、互通有无等。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为开辟丝绸之路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张骞;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历史人物是鉴真和玄奘;明代时期为丝绸之路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物是郑和。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朝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可知,唐中后期海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的原因是: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政府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市舶司。
(3)第一小问,根据图片可知,西汉时期的对外交通路线主要是陆路为主,唐朝时期的对外交通路线主要是海陆并举,到了明代时期主要以海路为主。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言之有理即可。
(4)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可以归纳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作用是:增进了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今中国对外交往的共同之处:实现了和平交往、互利共赢、互通有无。
故答案为:(1)人物:张骞(汉武帝)、玄奘或鉴真、郑和;(2)原因: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机构:市舶司;(3)变化:陆路为主变为海路为主或西汉以陆路为主,唐代海陆并举,宋明以海路为主。作用: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4)作用:增进了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共同之处:和平交往、互利共赢、互通有无等。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丝绸之路,将历史与现代的国情结合起来,需要学生用一种全面的思想来看待当今社会的发展的进步。
23.【答案】(1)秦始皇。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夺王国的势力;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开明的民族政策。派文成公主入蕃,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友好联系。
(3)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行省制度。
(4)战争;册封;设置行政机构管辖。
(5)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行省制度及其影响;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解析】【分析】(1)第一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春秋战国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所以,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是秦始皇。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政治上,为加强中央集权,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在思想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2)第一问,依据材料二信息“彦博曰:‘孔子曰:‘有教无类’,若救其死亡,授之生业(谋生之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上卒用彦博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臣温彦博主张“有教无类”,授以生业,教之礼义,发展与突厥族的友好关系。唐太宗采纳了温彦博的意见。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有利于唐朝的统一、巩固和经济的发展。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3)依据材料三信息“(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可知,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元世祖为了巩固统治,建立了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在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4)依据材料四图片信息“图一:平定准噶尔图卷”、“图二:五世达赖瑾见顺治皇帝”、“驻藏大臣衙门旧址陈列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90年,康熙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双方在乌兰布通激战,清军击溃噶尔丹“驼城”,这是采取了战争的手段来处理民族关系。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这是采取了册封的手段来处理民族关系。1727年,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这是采取了设置行政机构管辖来处理民族关系。
(5)依据四则材料所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代封建帝王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共同影响: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故答案为:(1)秦始皇。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夺王国的势力;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开明的民族政策。派文成公主入蕃,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友好联系;(3)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行省制度;(4)战争;册封;设置行政机构管辖;(5)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的改革制度,汉朝的对外交往,元朝的行省制度,中国古代多民族的历史,需要学生将中国古代史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归纳总结。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