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单元课题2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第1课时同学们,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我们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古代炼丹和炼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通过炼丹和炼金,人们发明了许多化学实验仪器,积累了大量的化学知识,发明了一些分离物质的有效方法。导入新知1.认识到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能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初步学会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2.能说出蜡烛及其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及其性质。3.能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4.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学会观察并能详尽、准确地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5.在实验过程中锻炼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填写实验报告册,并能通过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学习目标观察实验的三个阶段新知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记录物质名称,观察并记录其形态、外观等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能量变化及其他现象记录生成物的形态、外观等合作探究认真观察蜡烛,看一看它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是什么材料?烛芯:棉线外部:石蜡实验探究蜡烛的性质实验步骤观察蜡烛的形态,闻一闻气味用小刀切下一块,放入水中用火柴点燃红色圆柱状固体,有轻微的气味红色圆柱状固体,有轻微的气味易切,浮于水面,在水中不溶解蜡烛燃烧蜡烛可燃质地较软,密度小于水,难溶于水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认真观察蜡烛燃烧,你能看到哪些现象?蜡烛燃烧时蜡烛安静燃烧,固态石蜡变成液态;火焰会随气流闪烁、摇晃;火焰分三层,外层最亮,内层最暗。燃烧现象:外焰、内焰、焰心火焰分三层,外层最亮,内层最暗。哪层温度最高?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点燃蜡烛,取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处在火焰最外层的部位炭化明显,内层几乎无变化蜡烛外焰温度最高比较蜡烛燃烧时三层火焰的温度蜡烛燃烧生成了什么物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产物的探究用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烧杯向其中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蜡烛熄灭后会有一缕白烟,你知道产生的白烟成分是什么吗?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探究白烟的成分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火焰沿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典例1下列关于化学的认识错误的是( )A.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B.炼丹术、炼金术为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C.现代化学是以理论推导为基础的自然科学D.实验是检验化学理论的标准C实验典例2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C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物质是什么C.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1.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时,在顶端会形成一个装满了液态石蜡的凹槽,石蜡熔化是物理变化B.用玻璃管从蜡烛火焰中引出的白烟是水蒸气C.蜡烛燃烧时,液态石蜡抵达烛芯上汽化并燃烧D.将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1~2秒后取出,处在外焰的部分最先炭化变黑答案2.B 【解题思路】 用玻璃管从蜡烛火焰中引出的白烟能燃烧,不是水蒸气。课堂练习2.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连续开展了多次报告。下面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答案2.D 【解题思路】 A项属于结论;B、C项属于实验现象分析;D项属于设计实验方案。选项问题对问题的回答A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主要成分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B火焰为什么向上?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C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与火焰中的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的明亮程度D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3.蜡烛(足量)在如图1所示的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装置内气体只有氧气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C.蜡烛熄灭后瓶内气体只剩二氧化碳D.蜡烛燃烧时只发生化学变化答案3.B 【解题思路】 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是19.56%,说明蜡烛燃烧前装置内气体不是只有氧气,A错误;蜡烛熄灭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5.96%,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B正确;蜡烛熄灭后瓶内还有氧气,C错误;蜡烛燃烧时,可观察到蜡烛熔化,蜡烛熔化属于物理变化,D错误。4.[2021江西南昌月考]化学小组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所著《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进行了探究。【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实验探究】序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用小刀从蜡烛上切一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且石蜡块无明显变化石蜡硬度 ,密度比水 , 溶于水?②?外焰处的铁纱网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网无明显变化 ?③?伸入焰心的导管引出白烟,且 ?焰心处有可燃物④?澄清石灰水 ,硫酸铜粉末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继续探究】为探究实验③引出的白烟的成分,小组同学将导管加长,用冷的湿毛巾裹在导管外壁,一段时间后打开,发现导管内有白色固体。得出结论:该白烟含有 。?答案4.【参考答案】 【实验探究】①小 小 不 ②外焰温度最高 ③白烟能被点燃 ④变浑浊 变蓝【继续探究】石蜡固体颗粒蜡烛点燃前蜡烛性质科学探究燃着时熄灭后燃烧的现象火焰的温度燃烧的产物白烟的成分归纳新知1.[2021江西南昌豫章中学月考]化学学习本质上是一种问题的解决活动。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 )A.尽量少交流,不受他人观点的干扰B.学会质疑,不轻信已有的结论C.善于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D.善于观察,善于变换角度看问题,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答案1.A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学习化学的态度与方法。学习化学要多交流,多分析,多倾听其他同学的观点,A符合题意。课后练习2.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且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包括:①作出假设 ②交流评价 ③获得结论 ④提出问题 ⑤收集证据 ⑥进行实验 ⑦制订计划等基本环节。合理的探究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④⑤①②⑦⑥③C.④①⑦⑥⑤③②D.①④⑦⑥⑤②③答案2.C 【解题思路】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获得结论、交流评价等。分析题干中的几个环节,可以知道正确的顺序为④①⑦⑥⑤③②。3.在实验过程中多次重复实验是为了( )A.得到较多的数据B.避免偶然现象,使结果更真实C.实验失败后重新做实验D.得出不同的结论答案3.B 【解题思路】 为了减小误差,避免偶然现象,使结果更真实,应该多次重复实验。4.[2021山西太原志达中学月考]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D.获得结论答案4.B 【解题思路】 根据题意,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是猜想与假设环节。5.点燃蜡烛时,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火焰分三层,外焰最亮B.罩在火焰上的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雾C.蜡烛先熔化后燃烧D.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答案5.D 【解题思路】 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D。6.有关蜡烛性质和实验现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蜡烛是手感滑腻的固体B.蜡烛能被点燃,说明蜡烛具有可燃性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放热,并产生白烟D.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答案6.C 【解题思路】 蜡烛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是手感滑腻的固体,A正确;蜡烛能被点燃,说明蜡烛具有可燃性,B正确;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热,并伴有少量黑烟,C错误;蜡烛刚熄灭时冒出的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所以用火柴可以点燃该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D正确。7.小玉在探究蜡烛燃烧的实验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不合适的是( )A.反复实验,查找原因B.查阅相关资料C.置之不理D.请教老师答案7.C 【解题思路】 发现了问题,应该反复实验,查找原因;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与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等方式来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对发现的问题置之不理,不符合科学探究的要求。8.化学不神秘,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采取适当的实验手段,留心观察,就能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悟出很多科学道理。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填“大”或“小”)。?(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填“a”“b”或“c”)处最先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3)将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 。?(4)蜡烛刚熄灭时,烛芯会冒出白烟,点燃该白烟,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是因为 。?答案8.【参考答案】 (1)小(2)a 外焰(3)水雾 浑浊 水和二氧化碳(4)白烟燃烧并引燃蜡烛 白烟是石蜡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固体小颗粒【解题思路】 (1)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2)焰心缺乏氧气,蜡烛燃烧不充分,温度最低,内焰温度高于焰心,而外焰氧气充足,蜡烛燃烧最充分,温度最高,故火柴梗的a处最先变黑。(3)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4)烛芯产生的白烟主要是石蜡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固体小颗粒,用火柴去点燃白烟,蜡烛重新燃烧。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探究蜡烛的性质.mp4 第1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pptx 蜡烛火焰温度.mp4 蜡烛熄灭后白烟的成分.mp4 蜡烛燃烧生成的物质.mp4 蜡烛燃烧的现象.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