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学习目标】 1.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 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课前预习】 1. “酒香不怕巷子深”,你到啤酒街附近,远远就能闻到酒香味的原因是什么? 2. 为什么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容易晾干? 3. 为什么6 000 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 知识点1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的特征 【归纳】(1)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 (2)分子或原子的特征:________和________都很小;总在不停地________,温度升高,运动速率________;分子或原子间有________,且间隔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随压强增大而________。 (3)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________,遇冷时________的缘故。一般情况下,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分子间的间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2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化学变化的实质 【归纳】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讨论】观察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找出其中的共同特征: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由_______反应物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特征:一变多。 【课堂练习】 1. 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浓氨水挥发——氨分子不断运动 B.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 C.氢气燃烧生成水——分子种类改变 D.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2. 下列事例不能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的是( ) A. 冰融化 B. 白糖溶解 C. 花瓣飘落 D. 盐酸挥发 3. 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 B.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 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D.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可再分 4. 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B.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C.是自然界中最小的微粒 D.是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5. 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有助于理解反应的实质,如图3-1-1是氢气燃烧过程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图中“〇”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从图中可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分子由原子构成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反应的本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D.反应前框内体系的物质属于纯净物 【课堂检测】 1. 笑笑经过花园,能够闻到花香味,这主要是因为( ) A. 分子很小 B.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分子可以再分 D. 分子间有间隔 2. 对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所发生的一些客观事实,下列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水银温度计中的水银受热膨胀,是因为汞原子的体积变大 B.过氧化氢能杀菌消毒,水不能,是因为过氧化氢分子和水分子结构不同 C.使用75%的酒精杀菌消毒时能闻到酒精味,是因为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 D.口罩不会隔绝氧分子,是因为氧分子体积非常小 3. 分子和原子根本区别是( ) 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原子不能 C.分子不停运动,原子不动 D.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 对下列一些事实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5. 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3-1-2所示。 (1)图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填字母) (2)变化Ⅰ表示的宏观事实是__________,变化Ⅱ表示的宏观事实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 6. 小明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图3-1-3所示实验: (1)教材实验(如图甲所示):该实验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进实验: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半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乙所示。小明做的实验还可以说明的分子性质是_____________;混合均匀后,分子________(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3)如果继续完成图丙实验操作,对比实验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相比于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小明的实验改进最主要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答案: 【课堂练习】 1.B 2.C 3.B 4.C 5.D 【课堂检测】 1.B 2.A 3.D 4.C 5.(1)A BC (2)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6.(1)烧杯B中的溶液变红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分子间有间隔 继续 (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4)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或还能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