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重庆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重庆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

资源简介

重庆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
一、选择题
1.(2018七下·雅安期中)从下表中课读出的信息包括(  )
政权名称 存亡时间 开国国君 国君身份
后梁 907-923年 朱温 宣武节度使
后唐 923-936年 李存勖 河东节度使
后晋 936-946年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 947-950年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后周 951-960年 郭威 邺都留守
①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称五代
②五个政权的开国国君都是手握重兵的武将
③这些政权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④表中五个政权先后出现,政局相对较稳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历史上合称“五代”,故①正确。
“五代”是唐朝末年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故②③正确。
选项④表中五个政权先后出现,政局相对较稳定,不符合史实,可排除;其余选项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五代是指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而这些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藩镇割据的臣子都是手握重要兵权的,所以会使政权变得动荡,根据这些所学的知识,便可得出相应的正确答案。
2.(2016七下·腾冲期中)下列搭配中,错误的一项是 (  )
A.医圣──张仲景 B.诗圣──杜甫
C.书圣──王羲之 D.画圣──阎立本
【答案】D
【知识点】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书法、绘画与雕塑;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
【解析】【分析】唐朝画家吴道子画技高超,他的画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开后世写意画先河,后世称他为“画圣”。画圣是吴道子,不是阎立本。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史实的对应关系。
3.(2017七下·武威月考)“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  )
A.唐高宗统治初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前期
【答案】D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故答案是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开元盛世的史实。
4.(2018七下·句容期中)唐朝时期既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城市是(  )
A.洛阳 B.北京 C.南京 D.长安
【答案】D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唐朝都城长安城人口百万,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D项长安在唐朝时期既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城市,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唐朝都城长安的繁荣。
5.(2018七下·梅江月考)唐朝商业繁荣,出现一些繁华的大都市,其中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的城市是(  )
A.洛阳 B.长安 C.江都 D.成都
【答案】B
【知识点】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唐朝的都城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B项符合题意;
洛阳是隋朝的都城,A项不符合题意;
江都和成都都不是当时国际性大都市,C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属于识记层面的考查,难度不大。
6.(2018七下·长春月考)有一部电视剧的简介说道:“本剧讲述了‘他’历经磨难、矢志不渝、东渡扶桑的故事。六次东渡,五次失败,历尽坎坷,终于第六次东渡成功……”剧中的“他”指的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班超
【答案】C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历经磨难、矢志不渝、东渡扶桑的故事”和“终于第六次东渡成功”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僧人鉴真应日本僧人的邀请,前往东瀛传授佛教,鉴真第六次才成功到达东瀛,他砸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并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佛教更为广泛的传播,C项符合题意;
张骞是汉朝时期出使西域的人物,A不符合题意;
玄奘是西去印度取经的人物,B不符合题意;
班超是东汉时期出使西域的人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时期的对外交往的事件,其中鉴真东渡是一次很著名的事件,他传播中国的思想文化和各方面的知识,为对外交流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7.(2018七下·惠安期中)下列与宋太祖无关的是(  )
A.陈桥兵变 B.黄袍加身 C.重文轻武 D.澶渊之盟
【答案】D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辽与北宋的和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真宗时期,辽军大举攻宋,在澶渊城打退辽军。之后,辽宋议和,签订盟约,即为澶渊之盟。选项D与宋太祖无关;而其余三项ABC都与宋太祖相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要掌握“澶渊之盟”的时间、在位皇帝、主要内容和影响。
8.(2018七下·建湖开学考)哪项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
A.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 杨贵妃,不理政事
B.天灾人祸,战火连绵
C.唐玄宗任用好臣,朝政腐败
D.唐朝内地兵力空虚
【答案】B
【知识点】安史之乱
【解析】【分析】开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尖锐,边疆形势也日趋紧张。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后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天灾人祸,战火连绵是战乱的表现,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安史之乱,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本题难度适中。
9.(2018七下·长春月考)唐朝灭亡的时间是(  )
A.755年 B.763年 C.907年 D.916年
【答案】C
【知识点】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ABD均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史的时间节点的记忆,难度低,需要牢记。
10.西子湖畔的岳王庙里有一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他表达了人们对精忠报国的哪位人物的崇敬(  )
A.李纲 B.岳飞 C.宗泽 D.寇准
【答案】B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材料诗句表达了人们对精忠报国的岳飞的崇敬
【点评】考查岳飞
11.(2018七下·岳池期中)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而且与辽和西夏有战有和;北宋末年金政权灭了辽,后来金灭了北宋,之后赵构建立南宋,南宋与民族政权金和西夏并立,南宋时期与金有战有和;而示意图只有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因此正确的的示意图是选项B,其余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历史技能类,考察学生对辽宋金夏时期知识点及学生对当时历史版图的认知,考生需要区分北宋南宋时期不同的少数民族并列政权,有一定难度,考生可通过选项朝代顺序排除或者直接通过北宋并列政权版图的做出判断。
12.被誉为“世界奇观之书”,对后来新航路的开辟曾有所启示的是(  )
A.《古兰经》 B.《旧约全书》
C.《圣经》 D.《马可 波罗行记》
【答案】D
【知识点】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
【解析】【分析】马可 波罗在《马可 波罗行记》书中,把当时繁荣富庶的东方向西方人作了生动详细的介绍。后来该书对西方人追求财富,在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产生了很大影响,故选D。《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经典,《旧约全书》、《圣经》均与基督教有关。
【点评】学生还要知道马可 波罗的史实,他是13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的商人。1275年他随叔父来到中国元朝的上都。元世祖忽必烈很喜欢他,让他在元朝做官。马可 波罗在中国当了17年的官,去过许多大城市。1295年回到威尼斯后,他把在中国的见闻口述成一本书,叫做《东方见闻录》,又称《马可 波罗行记》。马可 波罗来华属于古代文明之间的和平交流。
13.(2018七下·太仓期中)明朝人文征明在《满江红》词中感慨岳飞的遭遇:“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岳飞抗金取得了完全胜利 ②宋高宗害怕自身统治受到威胁
③秦桧以谋反罪杀害了岳飞 ④岳飞的遭遇受到后世广泛同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C
【知识点】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宋高宗害怕自身统治受到威胁,秦桧以谋反罪杀害了岳飞,岳飞的遭遇受到后世的广泛同情。②③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岳飞抗金的史实。关于岳飞抗金,学生还要知道,南宋初年,金军多次南下,南宋抗战将领英勇抵抗。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建康;在郾城打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岳飞抗金,保卫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利益,是正义的,功绩不可磨灭。
14.(2018七下·邯郸月考)英国经济史学家麦迪森写道:“早在公元10世纪时,中国人均收入就已经是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国家,而且这个地位一直持续到15世纪。”这期间,被金灭亡的汉族政权是(  )
A.辽朝 B.北宋 C.西夏 D.南宋
【答案】B
【知识点】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宋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东京。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在临安重建宋朝,史称南宋,出现西夏、金与南宋对峙的局面。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金灭北宋,旨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适中,适合阶段性检测使用。北宋时,金灭北宋。
二、非选择题
15.(2018七下·大石桥月考)材料:唐太宗:“自古皆贵(认为……尊贵)中华,贱(轻视)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材料二:如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
材料三: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旧唐书·吐蕃传》
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它表明了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
(2)材料二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3)材料三中,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有何重要意义?由此对于那些蓄意破坏民族团结的“藏独”分子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答案】(1)汉族;少数民族;开明、友好、平等的民族政策。
(2)和亲和会盟。
(3)促进了汉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藏独”必败,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盛唐经济的繁荣;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
【解析】【分析】⑴根据材料一可知,这是唐太宗时期的民族政策,“中华”指的是当时的华夏族,在这里指的是唐王朝。“夷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少数民族。唐太宗时,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少数民族的拥戴。
⑵通过材料二中示意图的内容可知,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和亲和会盟。
⑶根据材料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 促进了唐朝和吐蕃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吐蕃和唐朝的发展;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都必然会失败,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我们应该维护国家统一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汉族;少数民族;开明、友好、平等的民族政策;(2)和亲和会盟;(3)促进了汉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藏独”必败,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对外交流的内容,唐朝与吐蕃的联系交往,促进了汉藏的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了民族和国家的统一。
16.(2018七下·临川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运河图(如图)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三:炀帝巡幸,乘龙舟而往江都。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
(1)图中的大运河开凿于隋朝哪个皇帝统治时期?
(2)除大运河外,请你写出你知道的两个中国古代著名工程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隋朝修大运河这一事件进行评价?
【答案】(1)隋炀帝。
(2)长城、都江堰。
(3)积极方面:沟通了南北交通;加强了南北经济和文化联系;促进了运河沿岸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消极方面:加重了人民的徭役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人民起义,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知识点】中国古代重要工程;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大运河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605年起,隋炀帝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除大运河外,中国古代著名工程还有长城、都江堰。长城在秦朝时期修筑称为“万里长城”,明朝时期继续修护。战国时期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3)根据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材料三“炀帝巡幸,乘龙舟而往江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修大运河积极方面的影响是:沟通了南北交通;加强了南北经济和文化联系;促进了运河沿岸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消极方面的影响是:加重了人民的徭役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人民起义,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著名的工程,都江堰、长城、隋朝大运河的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需掌握大运河修建的时间、三点:中心-洛阳;北-涿郡(今北京);南-余杭(今浙江杭州)、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水: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北-南)。
17.“外甥是先皇帝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1)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
(2)文中的“外甥”最后娶了哪位公主?
(3)“画圣”是谁?其代表作是什么?
【答案】(1)吐蕃
(2)金城公主
(3)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
【解析】【分析】(1)材料呈现的信息是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信,意思是说:由于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成婚,您是舅舅,我是外甥。现在又承蒙您将金城公主嫁给我,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所以材料反映的是唐朝与吐蕃的关系。(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初,应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之请,唐朝将金城公主嫁给他,正如文中所述“……蒙降金城公主……”,故尺带珠丹最后娶的是金城公主。(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吴道子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被人们尊为画圣。吴道子的画风格豪放,立体感强,不但追求形似,而且求其神似,代表作品有《送子天王图》等。
【点评】(1)本题考查唐与吐蕃的友好关系。(2)本题考查了唐朝与吐蕃交往的史实。(3)本题考查唐朝的绘画艺术,侧重基本史实的识记。
18.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探究一:制度篇】统治阶级为加强统治,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材料: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指出上述所说的古代中国的考试制度是什么。
(3)【探究二:经济篇】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我国古代唐朝历史上哪些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推动了经济发展。
(4)【探究三:文化篇】“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根据如图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朝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并举一例这一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5)【探究四:感悟篇】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答案】(1)郡县制。
(2)科举制。
(3)曲辕犁和筒车。
(4)诗。雕版印刷术或火药的发明和应用。
(5)吸收和借鉴前人宝贵经验;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勤思多问;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勇于实践等。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盛唐经济的繁荣;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
【解析】【分析】(1)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2)据材料“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可知,上述所说的古代中国的考试制度是科举制。(3)唐朝经济繁盛,农具有了很大的改进。唐朝人民发明了新的犁地工具曲辕犁,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农民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随水流自行转动,竹筒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便于灌溉。农具的改进促进了土地开发,增加了粮食产量。(4)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唐朝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诗。这一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雕版印刷术或火药的发明和应用。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诗集。唐咸通九年(868)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我国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火药的研究始于古代炼丹术,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经有了制成火药的配方。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吸收和借鉴前人宝贵经验;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勤思多问;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勇于实践等。
故答案为:(1)郡县制。(2)科举制。(3)曲辕犁和筒车。(4)诗。雕版印刷术或火药的发明和应用。(5)吸收和借鉴前人宝贵经验;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勤思多问;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勇于实践等。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郡县制。(2)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3)本题主要考查曲辕犁和筒车。(4)本题主要考查唐诗及唐朝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创新﹣﹣郡县制、科举制、曲辕犁和筒车、唐诗、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和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19.(2018七下·江津月考)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岳飞和秦桧是中国历史上同一时期的两个重要人物。下面是某中学的同学找到的关于两人的资料,请你根据资料完成相关问题的探究。
资料一:左图为岳飞墓前秦桧跪像。
资料二:右图为秦桧站像。雕塑的作者说:“为秦桧夫妇塑站像不是为他平反,而是为了呼吁现代社会要重视人权和女权,因为秦桧夫妇的跪像是过去人权和女权被侵犯的表现。人触犯法律,自然有司法机关追究责任,但谁也无法逼人下跪,或者死后塑个跪像什么的。”
(1)为什么几百年来人们一直怀念岳飞、痛恨秦桧
(2)就“让秦桧站起来”这一观点,你支持还是反对 简述你的理由。
【答案】(1)岳飞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是正义的,也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因此岳飞也得到了人们的尊崇和怀念。
(2)反对,虽然此事已经成为相对久远的历史,过去了近千年,但要以此警示奸人,出卖民族,出卖灵魂都没好下场,为人民所不齿,更要以教育后人精忠报国。(其它观点,言之有理也可)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几百年来人们一直怀念岳飞、痛恨秦桧的原因,在于岳飞的抗金斗争有效地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维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而秦桧陷害忠良,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必然世代为人民所唾骂。
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反对“让秦桧站起来”;因为“让秦桧站起来”就是打着所谓“重视人权和女权”的幌子,替秦桧翻案,这种违背历史、违背正义的行为是疯狂而赤裸裸的对中华几千年文明历史的践踏和篡改,是对历代为中华民族献身的英雄和烈士的羞辱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岳飞抗金的相关史实,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本题难度较大。
20.(2018七下·张家港期中)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目占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割据分裂局面。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以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
——《历史创新能力培养》
材料三: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阁下:共尊诚信,虔奉欢盟,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只令三司搬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他的统治历史上称为什么局面?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一与图二分别属于“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发展模式”的哪一种模式?
(3)材料三中的“誓书”历史上称为什么?说说此“誓书”签订后对宋辽关系的影响?
(4)结合材料,说说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对现在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答案】(1)开明民族政策;贞观之治。
(2)第三种、第二种。
(3)澶渊之盟、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4)民族平等和交流有利于促进民族发展,共同繁荣。
【知识点】“贞观之治”;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辽与北宋的和战
【解析】【分析】(1)依据“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意思是: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重视中原地区的汉族,轻视少数民族,我对他们一视同仁。反映的是唐太宗开明的民主政策。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他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注意“戒奢从简”,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2)依据图中的“回鹘”和“吐蕃”,可知图一的《唐朝疆域图》。唐朝时期,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因此图一属于“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发展模式”的第三种模式。由图中的“辽”“宋”,可知图二是《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北宋时期,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割据分裂局面。因此图二属于“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发展模式”的第二种模式。
(3)依据材料三“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阁下:共尊诚信,虔奉欢盟,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只令三司搬差人送至雄州交割。”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后很长时间,宋辽之间保持和平的局面。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言之有理即可。例如:民族平等和交流有利于促进民族发展,共同繁荣等。
【点评】本题以唐朝、宋朝时期的民族关系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宋时期的民族关系、澶渊之盟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本题难度较大。
1 / 1重庆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
一、选择题
1.(2018七下·雅安期中)从下表中课读出的信息包括(  )
政权名称 存亡时间 开国国君 国君身份
后梁 907-923年 朱温 宣武节度使
后唐 923-936年 李存勖 河东节度使
后晋 936-946年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 947-950年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后周 951-960年 郭威 邺都留守
①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称五代
②五个政权的开国国君都是手握重兵的武将
③这些政权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④表中五个政权先后出现,政局相对较稳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16七下·腾冲期中)下列搭配中,错误的一项是 (  )
A.医圣──张仲景 B.诗圣──杜甫
C.书圣──王羲之 D.画圣──阎立本
3.(2017七下·武威月考)“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  )
A.唐高宗统治初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前期
4.(2018七下·句容期中)唐朝时期既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城市是(  )
A.洛阳 B.北京 C.南京 D.长安
5.(2018七下·梅江月考)唐朝商业繁荣,出现一些繁华的大都市,其中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的城市是(  )
A.洛阳 B.长安 C.江都 D.成都
6.(2018七下·长春月考)有一部电视剧的简介说道:“本剧讲述了‘他’历经磨难、矢志不渝、东渡扶桑的故事。六次东渡,五次失败,历尽坎坷,终于第六次东渡成功……”剧中的“他”指的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班超
7.(2018七下·惠安期中)下列与宋太祖无关的是(  )
A.陈桥兵变 B.黄袍加身 C.重文轻武 D.澶渊之盟
8.(2018七下·建湖开学考)哪项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
A.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 杨贵妃,不理政事
B.天灾人祸,战火连绵
C.唐玄宗任用好臣,朝政腐败
D.唐朝内地兵力空虚
9.(2018七下·长春月考)唐朝灭亡的时间是(  )
A.755年 B.763年 C.907年 D.916年
10.西子湖畔的岳王庙里有一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他表达了人们对精忠报国的哪位人物的崇敬(  )
A.李纲 B.岳飞 C.宗泽 D.寇准
11.(2018七下·岳池期中)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12.被誉为“世界奇观之书”,对后来新航路的开辟曾有所启示的是(  )
A.《古兰经》 B.《旧约全书》
C.《圣经》 D.《马可 波罗行记》
13.(2018七下·太仓期中)明朝人文征明在《满江红》词中感慨岳飞的遭遇:“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岳飞抗金取得了完全胜利 ②宋高宗害怕自身统治受到威胁
③秦桧以谋反罪杀害了岳飞 ④岳飞的遭遇受到后世广泛同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2018七下·邯郸月考)英国经济史学家麦迪森写道:“早在公元10世纪时,中国人均收入就已经是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国家,而且这个地位一直持续到15世纪。”这期间,被金灭亡的汉族政权是(  )
A.辽朝 B.北宋 C.西夏 D.南宋
二、非选择题
15.(2018七下·大石桥月考)材料:唐太宗:“自古皆贵(认为……尊贵)中华,贱(轻视)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材料二:如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
材料三: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旧唐书·吐蕃传》
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它表明了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
(2)材料二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3)材料三中,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有何重要意义?由此对于那些蓄意破坏民族团结的“藏独”分子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16.(2018七下·临川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运河图(如图)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三:炀帝巡幸,乘龙舟而往江都。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
(1)图中的大运河开凿于隋朝哪个皇帝统治时期?
(2)除大运河外,请你写出你知道的两个中国古代著名工程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隋朝修大运河这一事件进行评价?
17.“外甥是先皇帝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1)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
(2)文中的“外甥”最后娶了哪位公主?
(3)“画圣”是谁?其代表作是什么?
18.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探究一:制度篇】统治阶级为加强统治,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材料: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指出上述所说的古代中国的考试制度是什么。
(3)【探究二:经济篇】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我国古代唐朝历史上哪些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推动了经济发展。
(4)【探究三:文化篇】“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根据如图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朝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并举一例这一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5)【探究四:感悟篇】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19.(2018七下·江津月考)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岳飞和秦桧是中国历史上同一时期的两个重要人物。下面是某中学的同学找到的关于两人的资料,请你根据资料完成相关问题的探究。
资料一:左图为岳飞墓前秦桧跪像。
资料二:右图为秦桧站像。雕塑的作者说:“为秦桧夫妇塑站像不是为他平反,而是为了呼吁现代社会要重视人权和女权,因为秦桧夫妇的跪像是过去人权和女权被侵犯的表现。人触犯法律,自然有司法机关追究责任,但谁也无法逼人下跪,或者死后塑个跪像什么的。”
(1)为什么几百年来人们一直怀念岳飞、痛恨秦桧
(2)就“让秦桧站起来”这一观点,你支持还是反对 简述你的理由。
20.(2018七下·张家港期中)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目占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割据分裂局面。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以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
——《历史创新能力培养》
材料三: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阁下:共尊诚信,虔奉欢盟,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只令三司搬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他的统治历史上称为什么局面?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一与图二分别属于“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发展模式”的哪一种模式?
(3)材料三中的“誓书”历史上称为什么?说说此“誓书”签订后对宋辽关系的影响?
(4)结合材料,说说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对现在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历史上合称“五代”,故①正确。
“五代”是唐朝末年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故②③正确。
选项④表中五个政权先后出现,政局相对较稳定,不符合史实,可排除;其余选项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五代是指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而这些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藩镇割据的臣子都是手握重要兵权的,所以会使政权变得动荡,根据这些所学的知识,便可得出相应的正确答案。
2.【答案】D
【知识点】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书法、绘画与雕塑;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
【解析】【分析】唐朝画家吴道子画技高超,他的画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开后世写意画先河,后世称他为“画圣”。画圣是吴道子,不是阎立本。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史实的对应关系。
3.【答案】D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故答案是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开元盛世的史实。
4.【答案】D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唐朝都城长安城人口百万,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D项长安在唐朝时期既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城市,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唐朝都城长安的繁荣。
5.【答案】B
【知识点】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唐朝的都城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B项符合题意;
洛阳是隋朝的都城,A项不符合题意;
江都和成都都不是当时国际性大都市,C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属于识记层面的考查,难度不大。
6.【答案】C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历经磨难、矢志不渝、东渡扶桑的故事”和“终于第六次东渡成功”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僧人鉴真应日本僧人的邀请,前往东瀛传授佛教,鉴真第六次才成功到达东瀛,他砸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并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佛教更为广泛的传播,C项符合题意;
张骞是汉朝时期出使西域的人物,A不符合题意;
玄奘是西去印度取经的人物,B不符合题意;
班超是东汉时期出使西域的人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时期的对外交往的事件,其中鉴真东渡是一次很著名的事件,他传播中国的思想文化和各方面的知识,为对外交流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7.【答案】D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辽与北宋的和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真宗时期,辽军大举攻宋,在澶渊城打退辽军。之后,辽宋议和,签订盟约,即为澶渊之盟。选项D与宋太祖无关;而其余三项ABC都与宋太祖相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要掌握“澶渊之盟”的时间、在位皇帝、主要内容和影响。
8.【答案】B
【知识点】安史之乱
【解析】【分析】开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尖锐,边疆形势也日趋紧张。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后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天灾人祸,战火连绵是战乱的表现,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安史之乱,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本题难度适中。
9.【答案】C
【知识点】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ABD均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史的时间节点的记忆,难度低,需要牢记。
10.【答案】B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材料诗句表达了人们对精忠报国的岳飞的崇敬
【点评】考查岳飞
11.【答案】B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而且与辽和西夏有战有和;北宋末年金政权灭了辽,后来金灭了北宋,之后赵构建立南宋,南宋与民族政权金和西夏并立,南宋时期与金有战有和;而示意图只有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因此正确的的示意图是选项B,其余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历史技能类,考察学生对辽宋金夏时期知识点及学生对当时历史版图的认知,考生需要区分北宋南宋时期不同的少数民族并列政权,有一定难度,考生可通过选项朝代顺序排除或者直接通过北宋并列政权版图的做出判断。
12.【答案】D
【知识点】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
【解析】【分析】马可 波罗在《马可 波罗行记》书中,把当时繁荣富庶的东方向西方人作了生动详细的介绍。后来该书对西方人追求财富,在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产生了很大影响,故选D。《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经典,《旧约全书》、《圣经》均与基督教有关。
【点评】学生还要知道马可 波罗的史实,他是13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的商人。1275年他随叔父来到中国元朝的上都。元世祖忽必烈很喜欢他,让他在元朝做官。马可 波罗在中国当了17年的官,去过许多大城市。1295年回到威尼斯后,他把在中国的见闻口述成一本书,叫做《东方见闻录》,又称《马可 波罗行记》。马可 波罗来华属于古代文明之间的和平交流。
13.【答案】C
【知识点】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宋高宗害怕自身统治受到威胁,秦桧以谋反罪杀害了岳飞,岳飞的遭遇受到后世的广泛同情。②③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岳飞抗金的史实。关于岳飞抗金,学生还要知道,南宋初年,金军多次南下,南宋抗战将领英勇抵抗。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建康;在郾城打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岳飞抗金,保卫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利益,是正义的,功绩不可磨灭。
14.【答案】B
【知识点】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宋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东京。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在临安重建宋朝,史称南宋,出现西夏、金与南宋对峙的局面。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金灭北宋,旨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适中,适合阶段性检测使用。北宋时,金灭北宋。
15.【答案】(1)汉族;少数民族;开明、友好、平等的民族政策。
(2)和亲和会盟。
(3)促进了汉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藏独”必败,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盛唐经济的繁荣;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
【解析】【分析】⑴根据材料一可知,这是唐太宗时期的民族政策,“中华”指的是当时的华夏族,在这里指的是唐王朝。“夷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少数民族。唐太宗时,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少数民族的拥戴。
⑵通过材料二中示意图的内容可知,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和亲和会盟。
⑶根据材料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 促进了唐朝和吐蕃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吐蕃和唐朝的发展;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都必然会失败,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我们应该维护国家统一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汉族;少数民族;开明、友好、平等的民族政策;(2)和亲和会盟;(3)促进了汉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藏独”必败,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对外交流的内容,唐朝与吐蕃的联系交往,促进了汉藏的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了民族和国家的统一。
16.【答案】(1)隋炀帝。
(2)长城、都江堰。
(3)积极方面:沟通了南北交通;加强了南北经济和文化联系;促进了运河沿岸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消极方面:加重了人民的徭役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人民起义,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知识点】中国古代重要工程;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大运河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605年起,隋炀帝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除大运河外,中国古代著名工程还有长城、都江堰。长城在秦朝时期修筑称为“万里长城”,明朝时期继续修护。战国时期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3)根据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材料三“炀帝巡幸,乘龙舟而往江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修大运河积极方面的影响是:沟通了南北交通;加强了南北经济和文化联系;促进了运河沿岸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消极方面的影响是:加重了人民的徭役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人民起义,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著名的工程,都江堰、长城、隋朝大运河的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需掌握大运河修建的时间、三点:中心-洛阳;北-涿郡(今北京);南-余杭(今浙江杭州)、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水: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北-南)。
17.【答案】(1)吐蕃
(2)金城公主
(3)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
【解析】【分析】(1)材料呈现的信息是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信,意思是说:由于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成婚,您是舅舅,我是外甥。现在又承蒙您将金城公主嫁给我,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所以材料反映的是唐朝与吐蕃的关系。(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初,应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之请,唐朝将金城公主嫁给他,正如文中所述“……蒙降金城公主……”,故尺带珠丹最后娶的是金城公主。(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吴道子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被人们尊为画圣。吴道子的画风格豪放,立体感强,不但追求形似,而且求其神似,代表作品有《送子天王图》等。
【点评】(1)本题考查唐与吐蕃的友好关系。(2)本题考查了唐朝与吐蕃交往的史实。(3)本题考查唐朝的绘画艺术,侧重基本史实的识记。
18.【答案】(1)郡县制。
(2)科举制。
(3)曲辕犁和筒车。
(4)诗。雕版印刷术或火药的发明和应用。
(5)吸收和借鉴前人宝贵经验;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勤思多问;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勇于实践等。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盛唐经济的繁荣;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
【解析】【分析】(1)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2)据材料“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可知,上述所说的古代中国的考试制度是科举制。(3)唐朝经济繁盛,农具有了很大的改进。唐朝人民发明了新的犁地工具曲辕犁,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农民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随水流自行转动,竹筒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便于灌溉。农具的改进促进了土地开发,增加了粮食产量。(4)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唐朝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诗。这一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雕版印刷术或火药的发明和应用。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诗集。唐咸通九年(868)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我国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火药的研究始于古代炼丹术,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经有了制成火药的配方。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吸收和借鉴前人宝贵经验;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勤思多问;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勇于实践等。
故答案为:(1)郡县制。(2)科举制。(3)曲辕犁和筒车。(4)诗。雕版印刷术或火药的发明和应用。(5)吸收和借鉴前人宝贵经验;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勤思多问;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勇于实践等。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郡县制。(2)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3)本题主要考查曲辕犁和筒车。(4)本题主要考查唐诗及唐朝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创新﹣﹣郡县制、科举制、曲辕犁和筒车、唐诗、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和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19.【答案】(1)岳飞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是正义的,也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因此岳飞也得到了人们的尊崇和怀念。
(2)反对,虽然此事已经成为相对久远的历史,过去了近千年,但要以此警示奸人,出卖民族,出卖灵魂都没好下场,为人民所不齿,更要以教育后人精忠报国。(其它观点,言之有理也可)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几百年来人们一直怀念岳飞、痛恨秦桧的原因,在于岳飞的抗金斗争有效地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维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而秦桧陷害忠良,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必然世代为人民所唾骂。
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反对“让秦桧站起来”;因为“让秦桧站起来”就是打着所谓“重视人权和女权”的幌子,替秦桧翻案,这种违背历史、违背正义的行为是疯狂而赤裸裸的对中华几千年文明历史的践踏和篡改,是对历代为中华民族献身的英雄和烈士的羞辱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岳飞抗金的相关史实,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本题难度较大。
20.【答案】(1)开明民族政策;贞观之治。
(2)第三种、第二种。
(3)澶渊之盟、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4)民族平等和交流有利于促进民族发展,共同繁荣。
【知识点】“贞观之治”;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辽与北宋的和战
【解析】【分析】(1)依据“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意思是: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重视中原地区的汉族,轻视少数民族,我对他们一视同仁。反映的是唐太宗开明的民主政策。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他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注意“戒奢从简”,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2)依据图中的“回鹘”和“吐蕃”,可知图一的《唐朝疆域图》。唐朝时期,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因此图一属于“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发展模式”的第三种模式。由图中的“辽”“宋”,可知图二是《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北宋时期,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割据分裂局面。因此图二属于“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发展模式”的第二种模式。
(3)依据材料三“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阁下:共尊诚信,虔奉欢盟,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只令三司搬差人送至雄州交割。”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后很长时间,宋辽之间保持和平的局面。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言之有理即可。例如:民族平等和交流有利于促进民族发展,共同繁荣等。
【点评】本题以唐朝、宋朝时期的民族关系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宋时期的民族关系、澶渊之盟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本题难度较大。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