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一语文暑期计划(第59天)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年高一语文暑期计划(第59天)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1年高一语文暑期计划
(第59天)
晨读时光
温馨小贴士:一日之计在于晨,美好的一天从晨读开始,晨读可以是细腻唯美型、激越振奋型、百花齐放型,晨读不仅要完成任务,实现目标,还要成为语言与精神的盛宴,情感与心灵的洗礼。
保护“中华水塔”,谱写青海新篇
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了青海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他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要把三江源保护作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
  就在此前一天,习近平到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考察调研,强调青海湖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取得的成效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不断巩固拓展。指出生态是我们的宝贵资源和财富。要落实好国家生态战略,总结三江源等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经验,加快构建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守护好自然生态,保育好自然资源,维护好生物多样性。接连两天就同一个问题反复强调,本身就说明了保护青海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中华水塔,国之大者。
  生态保护之于青海,有着关乎大局的重要意义。一则,青海与西藏同称“地球第三极”。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地势高峻、气候寒冷,植被覆盖率低,冰川、雪山、戈壁、沙漠、风蚀残丘、石山等占全省土地面积高达三成,乔木林覆盖率少之又少,草地虽占半壁江山,但多数地区植被处于退化演替状态。如此脆弱的生态环境,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二则,青海是三江之源,不仅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发源于此,而且境内湖泊众多,素有“中华水塔”之美称。长江和黄河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母亲河源头的生态保护,对全流域重要性不言而喻。三则,青海有各类动物
800多种、植物
2500余种,占全国动植物种类的
ll%。青海的湖滨草甸和湿地,既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牧草,也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青海的生态环境,自然对维护生物多样性价值非凡、作用重大。
  近年来,青海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启动实施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三年行动,三江源、祁连山青海片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顺利通过评估验收。开展“守护母亲河、推进大治理”专项行动,成立黄河上游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实验室,举办首届河湟文化论坛。扎实推进木里矿区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如期完成预定目标任务。同时狠抓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常态化开展排污权交易,碳汇交易实现零的突破。如今面貌改观,青海湖湖面开阔,水质清澈,飞鸟翱翔……成果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
  特别是要看到,进入新时代,要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新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发展理念,就是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其中绿色发展,就是要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可见全力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仅是不可或缺,而且是重中之重。
  过去一段时间,青海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不断推进解决各类生态环境问题。但是还要看到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思想认识、发展理念、工作作风和工作推进力度等方面仍有不足,与其重要的生态地位和人民群众期盼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的上述指示,为青海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青海要不断深化“青海省最大价值在生态、最大责任在生态、最大潜力在生态”的省情共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为重要抓手,把青海这个稳疆固藏的战略要地建设好、发展好,加强雪山冰川、江源流域、湖泊湿地、草原草甸、沙地荒漠等生态治理修复,全力推动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一百周年。
暑期作业计划(第59天)
【基础运用】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有些领导干部把手中的权力当作捞钱的工具,在调整使用干部时___________,大搞权钱交易的做法,国家应从体制机制上予以遏制。
②日本安倍政府一系列的荒唐行径,表现出日本军国主义大有___________之势,这极大地伤害了亚洲邻国人民的感情。
③我们多么希望看到这样的一幅图景:一位老人跌倒,周围众多的路人___________地去搀扶、去问候;一个小偷行窃,车内无数的乘客毫不犹豫地去呵斥、去阻止。
A.营私舞弊
死灰复燃
不约而同
B.徇私舞弊
死灰复燃
不谋而合
C.营私舞弊
东山再起
不约而同
D.徇私舞弊
东山再起
不谋而合
2.依次选用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事听起来很________(荒唐/荒谬),可是谁也不能担保不会再发生。
②我们要抓住________(机会/机遇),展望未来,与时俱进。
③经过反复________(辨证/辩证),他终于得出了结论。
A.荒唐 机会 辩证   
B.荒谬 机会 辨证
C.荒唐 机遇 辨证
D.荒谬 机遇 辩证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最近几年,俄罗斯杜布纳核研究所可谓是惨淡经营,国家拨给的预算实际上只能到位一半,研究所只能向各种基金组织申请研究补助。
②为了给小王找一份工作,他动用了所有的关系逢人说项,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给小王谋到了一个很不错的差事。
③尽管世界杯小组出线的前景微乎其微,“米家军”的全体将士仍然准备再做最后一搏。
④秋风过耳,转眼天气变凉。树叶被吹落在地上,只能窸窸窣窣,发几阵悲凉的声响。它不久就要化作泥土,守卫它的母体。
⑤博物馆的建造既要有量,更要有质,两者应相得益彰,那些只追求数量不讲质量的行为,就是在浪费公共财政资金和文化资源。
⑥好高骛远的人,头脑里常常动着各种念头,自认为胸怀大志,只是机会还没到而已。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不缺《建筑法》《招标投标法》等法规,也完善了各种制度,但是一些制度总是战胜不了潜规则,这的确需要我们深思。
B.除了留队的颜骏凌和蔡慧康等悍将之外,孙祥、孔卡和吉安等三名球星的加盟也将极大地提升了上港队的整体实力。
C.只靠强压而不深入群众倾听民意、不给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领导干部,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必须彻底改变。
D.每到夏天,母亲都会从小院里摘下沾着露水的鲜嫩的苦瓜,给我炒一盘苦瓜肉丝,是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癌干细胞是指具有干细胞性质的癌细胞,有自我复制以及多细胞分化等能力。____________。现在的癌症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和放疗等杀死癌细胞,但是如果有癌干细胞残留,癌细胞就会再次增殖。日前,日本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荧光试剂能够与癌干细胞结合,不仅可以让癌干细胞发光可见,还具有遏制癌干细胞的作用。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开发出治疗癌症的新方法。
A.人们认定这类细胞有形成肿瘤乃至发展成癌症的危险
B.人们把这类细胞认定为有形成肿瘤乃至发展成癌症的危险
C.这类细胞被人们认定为有形成肿瘤乃至发展成癌症的危险
D.有形成肿瘤乃至发展成癌症危险的这类细胞被人们认定
6.下面是关于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新闻,请你根据下面的文字和自己的理解,谈谈你自己的看法。(6分)
近日,有江西“滕学”专家公布,根据日藏唐本研究成果,《滕王阁序》中传唱千古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恐怕要改写。根据日藏唐本《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日本文武天皇庆云四年(公元707年)抄本,一些专家认为,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可能是“孤雾”而不是“孤鹜”。此名句,自北宋《文苑英华》本以来,两宋、明、清,历代官、坊诸本均作“孤鹜”,唯见此日藏唐本作“孤雾”。日藏古本写于唐景龙元年(公元707年)七月,距王勃《滕王阁序》面世不足32年,应最接近王勃原著原始面貌。
7.阅读下面的图表,根据要求完成题目。(6分)
长春市某大学学生微信使用情况统计表
统计项目
使用情况
一周平均每天时长
6小时以上
4~6小时
2~4小时
2小时以下
39%
29%
21%
11%
一周每天使用时段
上课时
课间
午休时
睡觉前
43%
24%
10%
23%
使用微信的主要目的
获取资讯
读书
抢红包
聊天
25%
11%
21%
43%
(1)根据图表数据,结合三方面情况,得出一个相关结论。(不超过30个字)(3分)
(2)根据图表数据,从统计项目中任选一个,提出一条意见或建议。(不超过30个字)(3分)
8.在下列文段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使所填句子与原句句式一致,文意贯通。
依据历史记载,杜牧借古讽今,吟成《阿房宫赋》;面对赤壁古战场,苏轼感慨万千,唱出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9-11题。
燕将录
[唐]杜牧
谭忠者,绛人也。忠豪健喜兵,燕①牧刘济与二千人,障自狼口。元和五年,中黄门出禁兵伐赵,魏牧田季安曰:“赵诚虏,魏亦虏矣,计为之何?”其徒言曰:“愿借骑五千以除君忧。”季安大呼曰:“壮夫哉!兵决出。”
忠其时为燕使魏,知其谋,乃入谓季安曰:“某之谋,是引天下之兵也。何者?往年王师算不失一,是相臣之谋。今王师越魏伐赵,不使耆臣宿将而专付中臣,不输天下之甲而多出禁甲,君知谁为之谋?此乃天子自为之谋,欲将夸服于臣下也。今若师未叩赵,而先碎于魏,是上之谋反不如下,且能不耻于天下乎!既耻且怒,于是仗猛将,练精兵,毕力再举涉河。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季安曰:“然则若之何?”忠曰:“王师入魏,君厚犒之。于是悉甲压境,号曰伐赵,则可阴遗赵人书曰:‘魏若伐赵,则河北义士谓魏卖友;魏若与赵,则河南忠臣谓魏反君。卖友反君之名,魏不忍受。执事若能遗魏一城,魏得持之奏捷天子,以为符信。此乃使魏北得以奉赵,西得以为臣。于赵为角尖之耗,于魏获不世之利,执事岂能无意于赵乎?’”季安遂用忠之谋,与赵阴计,得其堂阳。
忠归燕,谋欲激燕伐赵,会刘济合诸将曰:“天子知我怨赵,今命我伐之,赵亦必大备我。伐与不伐孰利?”忠疾对曰:“天子终不使我伐赵,赵亦不备燕。”固使人视赵,果不备燕。后一日,诏果来,曰:“燕南有赵,北有胡。燕其为予谨护北疆,勿使予复挂胡忧,而得专心于赵。”刘济乃曰:“信如子断矣,何以知之?”忠曰:“潞牧卢从史外亲燕,内实忌之;外绝赵,内实与之。此为赵画曰:燕以赵为障,虽怨赵,必不残赵,必不为备,一且示赵不敢抗燕,二且使燕获疑天子。赵人既不备燕,潞人则走告于天子,曰:‘燕厚怨赵,今无见伐而不备燕,是燕反与赵也。’此所以知天子终不使君伐赵,赵亦必不备燕。”刘济曰:“今则奈何?”忠曰:“燕孕怨,天下无不知,今天子伐赵,君坐全燕之甲,一人未济易水。是燕贮忠义之心,卒染私赵之口,不见德于赵人,恶声徒嘈嘈于天下耳。唯君熟思之。”济乃自将七万人南伐赵。
(选自《樊川文集》,有删改)
【注】 ①燕和下文的赵、魏、潞均指当时割据一方的藩镇。
9.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
B.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
C.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
D.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牧,即刺史、节度使,中国古代职官名,本为御史的一种,始于汉代。
B.
元和(806年

820年)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历史上一位皇帝只用一个年号。
C.
黄门,官名,汉有黄门令、小黄门、中黄门等,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皆以宦官充任。故后世亦称宦官为黄门。
D.禁甲,指武装的禁卫部队。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杜牧为燕镇部将谭忠写的一篇传记,文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王朝藩镇割据严重,藩镇之间、藩镇与朝廷之间争战不休的社会现实。
B.朝廷从全国各地征调军队越过魏镇去攻打赵镇,魏镇节度使田季安想趁机起兵拦击朝廷军队,谭忠认为此举不妥,并提出两全之策帮助魏镇摆脱危机。
C.谭忠回到燕镇后,想让刘济出兵讨伐赵镇。他分析说,皇上要讨伐赵镇,而燕镇不出兵协助的话,会让心怀忠义的燕镇背上偏袒赵镇的恶名。
D.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谭忠始终注意维护与朝廷的关系。作者对谭忠的言行虽然没有做出直接评价,但行文中还是透露出对他的肯定之意。
12.请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诚虏,魏亦虏矣,计为之何?
(2)执事若能遗魏一城,魏得持之奏捷天子,以为符信。
(3)燕其为予谨护北疆,勿使予复挂胡忧,而得专心于赵。
暑期作业计划(第59天)答案与解析
【基础运用】
1、A
解析:营私舞弊:指为自己谋求私利耍弄手段而做违法乱纪的事。徇私舞弊:曲从私情,照顾私人关系而做违法乱纪的事。东山再起:指失势以后重新恢复地位。死灰复燃: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
(多指坏事)。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侧重于行动。不谋而合: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2.解析:选C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荒谬: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一般用来形容某些论调、观点。①句语境为“使人觉得奇怪”的意思,用“荒唐”合适。机会:指时机,具有时间性的好情况;机遇:指具有时间性的好境遇。②句显示要抓住的不仅是好时机,还有好的境况,宜用“机遇”。辨证:除具有“辩证”之意外,还有“辨别症候”之意。辩证:除具有“辨证”之意外,还有“辨析考证”之意,又有“合乎辩证法”的意思。③句主要强调“辨别”,应用“辨证”。
3.解析:选B ①“惨淡经营”指作画下笔之前精心构思,计划布局。也指苦费心思去谋划、经营管理某事。这里望文生义,误作为经营状况不佳。②“逢人说项”比喻到处说某人或某事的优点和好处。符合语境。③“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这里与“前景”搭配不当,因为前景无所谓大小多少。④“秋风过耳”指像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形容漠不关心。此处望文生义。⑤“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使用正确。⑥“好高骛远”指脱离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使用正确。
4.解析:选A B项,不合逻辑,“将极大地提升了”中的“将”与“了”矛盾,可删去其一;C项,“……领导干部,是一种……工作态度”搭配不当;D项,缺少主语,可在“是我家夏日饭桌上”前加“这道菜”。
5.解析:选C 横线前表述的是癌干细胞的特点,陈述主体是“癌干细胞”。横线后的内容是癌干细胞对癌症治疗的影响,表述主体也是“癌干细胞”。A、B两项,表述的主体都是“人们”,衔接不恰当。D项,句子表述不完整。
6.解析:既可赞成,也可反对,但要联系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景象来加以分析,指出写作手法,说出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示例一)赞成:因为落霞、秋水、长天等都是自然景观,冒出来动物“孤鹜”一词,不那么对仗,从意境上来说也不是十分协调。
(示例二)反对:静态的秋水、长天加上相对动态的落霞、“孤鹜”,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相比略显呆板的“孤雾”,更加生动形象。
7.解析:回答这个问题,要注重把握相关的数据以及数据体现的意义。从一周平均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长、一周每天使用微信的时段和使用微信的主要目的三个方面考虑,从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析,结论可以从三个角度得出,即大学生使用微信的时间过长、上课时使用微信频繁以及主要用途是聊天。提建议或意见方面,可以从大学生的第一要务是学习的角度切入,规劝大学生要少使用微信、多学习等。
参考答案:(1)大学生使用微信时间过长,上课期间使用过于频繁,且主要用于聊天。
(2)(示例一)每周使用微信的时间不要太长,否则既影响学习又伤害眼睛。
(示例二)不应该在上课时使用微信,既违犯课堂纪律又影响学习效果。
(示例三)应利用微信做更有意义的事情,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聊天上。
8.【解析】 这是一道仿写题,要求分析仿句结构,上下句关系;其次,需要使整段的表意保持和谐一致,也就是文题要求的文意贯通。
【答案】 面对无垠的大漠,王维有感而发,诵出长河落日 看到强敌入侵,辛弃疾叹古悲今,写成《稼轩词》
【能力提升】
9.【解析】 断句充分利用杜牧文章整散句结合的特点,联系上下文意,结合答案可知:“鉴前之败,……伐赵”与“校罪轻重,……后魏”是个对偶句,所以必须在“败”“伐赵”“轻重”“后魏”之后断开,所以排除A、C、D;另外“是”是代词,意思为“这样的话”,应统领以下几句,也可排除D。
【答案】 B
10.【解析】 历史上一位皇帝可以用多个年号。
【答案】 B
11.【解析】 “从全国各地征调军队”错,参见原文“中黄门出禁兵伐赵”“不输天下之甲而多出禁甲”。
【答案】 B
12.【答案】(1)赵镇的人如果成为俘虏,(我们)魏镇的人也会成为俘虏,打算(考虑)怎么应对这件事呢?(要注意“诚”“为之何”两处)
(2)您如果能送给魏镇一座城池,魏镇能够拿此城向皇上报捷,把这座城池作为报捷的凭据。(要注意“遗”“以为”两处)
(3)燕镇一定要替我小心谨慎地守护北部边境,不要让我再牵挂胡人(方面)的忧患,而能够集中精力对付赵镇。(要注意“其”“挂”两处)
【参考译文】 
谭忠是绛地(今山西绛县)人。他为人豪迈雄健,爱好谈兵,燕镇节度使刘济给他两千兵马,让他驻守白狼口。唐宪宗元和五年,宦官率领朝廷禁卫部队讨伐赵镇,魏镇节度使田季安(对下属们)说:“赵镇的人如果成为俘虏,(我们)魏镇的人也会成为俘虏,打算(考虑)怎么应对这件事呢?”他的属下说:“给我五千铁骑来解除您的忧虑。”田季安大声说:“(真是)勇猛啊!一定出兵。”
谭忠当时代表节度使刘济出使魏镇,得知了田季安(中途截击朝廷军队)的企图,便前去对田季安说:“你部下的主意,这是要引来天下的军队(攻打魏镇)啊。为什么这样说呢?以往朝廷军队的谋划一次也未失过手,这是宰相的谋略。现在,朝廷的军队越过魏镇去讨伐赵镇,不任用老臣宿将带兵,反而把兵权专门交给宦官,不征调全国的军队,而主要派出朝廷直属的禁卫部队,您知道这是谁的主意吗?这是皇上自己做出的决定,想要在臣属面前夸耀(自己英明),(让)臣属佩服(自己)。现在如果朝廷禁军还没有攻打赵镇,却先在魏镇境内被消灭了,这(就表明)皇上的谋略反而不及臣属,能不被天下人羞辱吗?(皇上)既感到羞耻又感到恼怒,就会任用勇猛善战的将领,训练精锐的部队,全力起兵渡过黄河。朝廷汲取以往失败的教训,一定不会越过魏镇去攻打赵镇;比较赵镇和魏镇罪责的大小,一定不会先打赵镇然后攻魏镇。这就叫既不上也不下,正好对着魏镇而来。”田季安说:“既然这样,那么怎么办呢?”谭忠说:“当朝廷军队进入魏镇境内时,您要好好犒劳他们。此时,您要将魏镇全部兵马调往边境,号称攻打赵镇,可以暗中给赵镇送信说:‘魏镇如果攻打赵镇,那么河北的仗义之人会说魏镇出卖朋友;魏镇如果援助赵镇,河南的忠君之臣会说魏镇反叛朝廷。出卖朋友和反叛朝廷的名声,魏镇是不能容忍和接受的。您如果能送给魏镇一座城池,魏镇能够拿此城向皇上报捷,把这座城池作为报捷的凭据。这样就使得魏镇在北面能够(继续)侍候赵镇,在西面能够(继续)做朝廷之臣。对赵镇来说,仅为一点点损失;对魏镇来说,能获得世间少有的利益,您难道能够对赵镇(的安危)毫不在意吗?’”田季安于是采用了谭忠的计谋,与赵镇暗中商议,得到了赵镇的堂阳城。
谭忠回到燕镇后,打算鼓动刘济攻打赵镇,正逢刘济集合各位将领说:“皇上知道我怨恨赵镇,如果命令我讨伐赵镇,赵镇也必然全力防备我。出兵讨伐与不出兵讨伐,哪种做法更有利呢?”谭忠赶忙回答说:“皇上最终是不会让我们去攻打赵镇的,赵镇也不会防备燕镇。”于是(刘济)派人到赵镇侦察,赵镇果然不防备燕镇。过了一天,皇上的诏书果然送来了,说:“燕镇南面是赵镇,北面有胡人。燕镇一定要替我小心谨慎地守护北部边境,不要让我再牵挂胡人(方面)的忧患,而能够集中精力对付赵镇。”刘济就说:“事情确实像你判断的那样,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谭忠说:“潞镇节度使卢从史表面上与燕镇亲近,内心实际是忌恨燕镇的;表面上与赵镇断绝往来,内心实际是帮助赵镇的。(我们)在这里替赵镇考虑:燕镇把赵镇作为屏障,虽然怨恨赵镇,但肯定不会伤害赵镇,赵镇没有必要防备燕镇,(这样)一来显示赵镇不敢抗拒燕镇,二来可使燕镇受到皇上怀疑。赵镇人既然不防备燕镇,潞镇人便会跑去报告皇上说:‘燕镇非常怨恨赵镇,现在赵镇遭受攻击却不防备燕镇,这说明燕镇相反是帮助赵镇的。’这就是我知道皇上最终不会让您攻打赵镇,赵镇也不会防备燕镇的原因。”刘济说:“现在应当怎么办呢?”谭忠说:“燕镇与赵镇结下仇怨,天下无人不知,现在皇上出兵攻打赵镇,您却使整个燕镇的兵马,一个人也没有渡过易水(去攻打赵镇)。这是燕镇怀着对朝廷的忠心,最终(却)招来偏袒赵镇的口实,(既)不被赵镇人感激,而坏名声徒然喧闹在天下人的耳畔。请您仔细地考虑这个问题吧!”刘济于是亲自率领七万人向南边讨伐赵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