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好好玩》《我们有新玩法》教学设计执教者:石狮市实验小学邱凉凉【教材分析】《我们有新玩法》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好好玩》的第三课,本节课围绕第一课时《玩出新花样》开展活动。教材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五组有关跳绳的新玩法,从一个人玩跳绳、两个人玩跳绳到多个人玩跳绳,呈现了多种不同的新花样,旨在拓展学生的思路,思考自己和小伙伴常玩的游戏,还可以玩出什么新的花样来,从而鼓励学生打破以往游戏固有玩法的束缚,积极开动脑筋,原来,传统游戏换个玩法,可以变成新游戏。副版结合两幅跳绳图(三人跳绳,不同组合,不同玩法),以及另外两幅图(乒乓球、乒乓球拍和小沙包),让学生明白通过变换游戏的伙伴,或变换玩具的组合,或变换游戏规则,可以让常玩的游戏玩出新花样。从而引导学生探索这些做法之后的其他可能,让学生不断改进游戏的玩法,或尝试做新玩具,既可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还能保护其创造的热情。【学情分析】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喜欢玩是不言而喻的,但能玩得有创意的并不多。多数学生只是把游戏当作放松或与小伙伴一起交往的方式,而不太会想到把游戏当作可以更改或者创新的项目。另外,学生对新玩具需求不断,买回来一段时间却觉得没意思,喜新厌旧的习惯着实需要改善,他们渴望知道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旧玩具也玩不厌。再而,现代社会新型玩具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智能,学生们越来越依赖玩具的设定,变得越来越不会玩。通过课前调查,老师发现任教班级的学生,周末一有时间,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手机。为此,借助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有创意地玩,养成“有创意地生活”的习惯,凸显《课程标准》“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部分的第5条“能积极地出主意,想办法来扩展游戏或推进活动”。【设计理念】本节课立足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活动前通过创设情境,邀请嘉宾现场展示花样跳绳,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跳绳也可以有新花样。其次本节课整合学校资源,结合学校校本课程—花样跳绳,以此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游戏换个玩法,可以变成新游戏,倡导学生打破以往游戏固有玩法的束缚,积极开动脑筋,赋予游戏新的玩法,并体会由此带来的乐趣和意义。依据《课程标准》“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部分的第5条“能积极地出主意、想办法来扩展游戏或推进活动”,在玩出新花样和创意玩具总动员这两个环节中,我都以“有创意地玩”为教学目标,以“示范+实践”的方式展开。环节一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创造出多样的新玩法。环节二通过引导学生将不同的玩具组合起来玩,使学生感受到只要肯动脑筋,简单的玩具也可以玩出新花样,不仅增加了玩游戏的难度,还增添了玩游戏的乐趣。通过这种实践性体验,可以让学生深入体会“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的意义。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解读中,再次深刻地认识到:合作学习是《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学习方式,它对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大的价值!为此,我在课前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商量选择什么玩具组合,并制定相对应的游戏规则。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交流互动中迸发思维的火花,鼓励他们说出有个性的想法。【活动目标】初步形成简单玩具有新玩法的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参与创造新的游戏玩法的过程,体验游戏创新带来的乐趣;【活动重难点】重点:初步形成简单玩具有新玩法的意识;2.难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准备】学生:课前小组合作,重新组合玩具,制定游戏规则。教师:与本主题活动相关的资料、图片、多媒体课件等。【活动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感知新玩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孩子们,你们喜欢跳绳吗?(喜欢)曾经乐乐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非常喜欢跳绳,可是跳了一段时间后,她觉得一条跳绳,总是这样跳,太没意思了。大家有好的点子建议她吗?师:一条跳绳,一个人跳,除了双脚跳,还可以……2、嘉宾示范,揭示课题师:大家的创意真多,跳绳的玩法也很新颖。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有新玩法》。【设计意图:从2011版《品德与生活》课标中,我们知道:教学内容要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并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所以,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创设情境,以学生已有的跳绳体验为切口,借助话题“你能帮乐乐小朋友提点好的意见吗?”触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形成轻松有趣的课堂基调。接着,高年级同学示范花样跳绳,更是打破学生对一些游戏玩法的固有认识,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玩出花样。】活动二、课堂内外,创意新玩法跳绳为例,引发思考①两个人玩,可以怎么玩?②多个人玩,可以怎么玩?③学生交流反馈。小结:爱动脑筋的你们一个个都是小小创意家。跳绳这样的传统游戏,不同的人组合玩,乐趣也就不一样。2、结合校情,感受多样①观看学校运动会开幕式的花样跳绳视频。②学生畅谈想法。小结:看来,只要开动脑筋,一根普普通通的跳绳,也可以玩出许许多多的花样。所以,让游戏更精彩,有时候并不在于游戏的器材是否高级,而在于我们是否有创意。说不定我们平时玩腻的旧玩具,也可以玩出新花样。【设计意图:依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本环节,老师注重结合学校课程资源,花样跳绳作为学校的一项传统,老师以此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游戏换个玩法,可以变成新游戏,倡导学生打破以往游戏固有玩法的束缚,积极开动脑筋,并体会由此带来的乐趣和意义,进而为接下去的活动做铺垫。】活动三、小组探究,体验新玩法1、课前调查,学生交流①大家平时都玩些什么玩具?②学生交流。师:老师课前也有调查了一下,乒乓球和跳珠都是你们平时经常玩的玩具。2、教师示范,个别体验①教师现场演示组合玩法。②学生上台尝试说感受。3、自主合作,创意玩法①想:乒乓球还可以和什么组合起来玩呢?②做:同样的组合,规则不同,乐趣也不同。③议:还有哪些东西也可以像乒乓球这样多种组合玩呢?小结:刚才,大家集思广益,把这么多平时玩腻的玩具,发挥创意,重新组合玩,不但不浪费,反而还能让我们尝试了一把新颖的玩法。4、小组活动,畅谈感受小结:孩子们,你们已经懂得在玩中学,玩中体会,希望把这些小收获也运用到以后的游戏中去。【设计意图:《道德与法治》不是静态的知识载体。它以活动为教与学的基本形式,积极有效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热情,达到教学的目的。老师需要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引导他们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与、亲历活动。基于此理念,课前我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商量选择什么玩具组合,并制定相对应的游戏规则。让他们在交流互动中,在活动中体验,迸发思维的火花,鼓励他们有创意地玩玩具,并从中体会到新游戏的新乐趣。】四、共编儿歌,总结新玩法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是否觉得自己变身“游戏小达人”了?老师用大家的收获编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打拍子、有节奏地读一读。小小玩具乐趣多新花样更好玩变规则有意思重组合显创意小朋友一起来多动脑勤动手旧玩具创意玩精彩纷呈人人爱【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在教学建议告诉我们: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老师以教材中的儿歌作为总结提升,帮助学生将本课所获得的创新意识在生活中得以运用,从而逐步健康、快乐地生活。】五、课外延伸,拓展新玩法①观看达人秀视频。②交流观后感。总结:是的,只要你爱动脑筋,只要你肯发挥自己的创意,也能把常见的玩具玩出不一样的高度。老师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健康的游戏中,也能启迪智慧,玩出精彩,争取自己也当上“游戏达人”!接下去,我们还可以在生活中就地取材,开动脑筋,废物利用,自己动手制作一些有意思的玩具。【设计意图:为了充分体现2011版《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理念:“本课程应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教师以教材文本为依托,链接学生的真实生活事件,促进他们对身边小玩具新玩法的反思,从而逐步养成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的理念。】【板书设计:】我们有新玩法旧玩具新花样新规则新乐趣重组合创意玩【教学反思:】总体来说,这节课我紧紧抓住活动目标,结合课程标准,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创设情境,利用范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乐乐觉得跳绳这传统游戏玩久了枯燥、无趣,引导孩子发散思维,给她提建议,在学生畅所欲言后,我还特别邀请了学校高年级花样跳绳队的队员进行花样跳绳展示,进而明白跳绳也可以有新花样。二、立足学校,基于学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我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有效地整合了学校的有效资源。花样跳绳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乃是学校一大特色。在充分了解执教班级学生的基础上,确定把“花样跳绳”作为这节课的其中一个学习项目,以此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游戏换个玩法,可以变成新游戏,倡导学生打破以往游戏固有玩法的束缚,积极开动脑筋,赋予游戏新的玩法,并体会由此带来的乐趣和意义。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创造出多样的新玩法。在创意玩具总动员环节中,通过引导学生将不同的玩具组合起来玩,使学生感受到只要肯动脑筋,简单的玩具也可以玩出新花样,不仅增加了玩游戏的难度,还增添了玩游戏的乐趣。通过这种实践性体验,可以让学生深入体会“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的意义。以上活动环节都以“有创意地玩”为教学目标,以“示范+实践”的方式展开。三、致力课前,设计活动,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解读中,再次深刻地认识到:合作学习是《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学习方式,它对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大的价值!为此,我在课前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商量选择什么玩具组合,并制定相对应的游戏规则。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交流探索中迸发思维的火花,鼓励他们说出有个性的想法。虽然课后孩子们都争相告诉我他们从游戏中体会到了不少乐趣,也得到了不少的收获,但是毕竟课堂的时间有限,有些孩子生成的想法没有办法在课堂上一一呈现出来,这是比较遗憾的。(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