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2】浙江社会·法治三年中考两年模拟分类精编19——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一)(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考2022】浙江社会·法治三年中考两年模拟分类精编19——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一)(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备考2022】浙江社会·法治三年中考两年模拟分类精编19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一)
1.(2021·温州)1918-1919年,李大钊先后发表《庶民的胜利》和《新纪元》,以“世界革命的先声”和“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来评论某一历史事件。他评论的是(
???)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辛亥革命???????????????????????C.?十月革命???????????????????????D.?五四运动
2.(2020·绍兴)“外交失败,皆由少数卖国贼所为。……山东问题,关系我国命脉,鲁亡国亡。乞电巴黎专使力争,宁可退出和会,否则誓死不认.”(5月13日《南京上新河全体国民要求严惩国贼拒签和约电》)这一电文可以佐证(
???)
①一战后凡尔赛体系的不合理性
②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③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④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2020·宁波)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存在内在联系的是(
???)
①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与西方列强开始扩张
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与二战的胜利
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实行对外开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2020·湖州)20世纪初,来中国访问的美国学者杜威说,要使我们国家十几岁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杜威所说的。“政治改革运动”是指(
???)
A.?维新变法运动??????????????????????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一二·九运动
5.(2020·台州)思想解放主要指“对于已经不适宜发展要求的旧思想观念的改革和破除,对于符合发展要求的新思想观点的积极倡导和确立,“对下列思想解放运动认识正确的是(??

选项
思想解放运动
破除的旧思想
倡导的新思想

文艺复兴
“神权至上”
人文主义

科学革命
“日心说”等理论
“地心说”等理论

启蒙运动
“朕即国家”等专制思想
自由、平等、“人民主权”

新文化运动
“忠君”等封建思想
民主、科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2019·嘉兴)历史学家把百年前的某历史事件视为“分水岭”,它“将八十年的旧民主时期和新民主时期分开”。这一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B.?维新变法??????????????????????????C.?五四运动??????????????????????????D.?新中国成立
7.(2019·宁波)“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下列叙述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
①激发了青年的爱国热情
②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③加速了新文化运动的步伐
④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2019·舟山)历史学家把百年前的某历史事件视为“分水岭”,它“将八十年的旧民主时期和产年新民主时期分开”。这一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五四运动???????????????????????????D.?维新变法
9.(2019·衢州)左图,右图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两次重要的历史事件,下列对这两次事件看法正确的是(
???)
A.?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B.?左图事件将右图事件推向了高潮
C.?右图事件加速了左图事件的步伐?????????????????????????D.?都是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0.(2021·婺城模拟)新文化运动被誉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的主要相似之处(???

A.?反对神权至上?????????????????B.?提倡人文主义?????????????????C.?宣传马克思主义?????????????????D.?促进思想解放
11.(2021·滨江一模)历史事件之间存在内在联系。下列表格中的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联的是(
???)
选项
原因
结果
A
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B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爆发
C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发动西安事变
D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
12.(2021·柯桥模拟)史论结合是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历史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史实
结论
A
1915年五四运动
工人阶级以独立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
B
1924年国民党一大
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C
1936
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
1949
年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13.(2021·柯桥模拟)《青年杂志》创刊号的一篇文章写道:“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这代表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决心(
????)
A.?弘扬中国传统文化????????B.?改变国民的精神面貌????????C.?传播共产主义学说????????D.?发起社会主义革命
14.(2021·秀洲模拟)有历史学家指出:“五四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这表明(??

①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条件???????
②新文化运动积极倡导民主和科学
③五四运动是全国性的群众爱国运动???????
④五四运动广泛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5.(2021·柯桥模拟)(1919年5月15日)《申报》头版头条发布:“敝报等公决:自五月十四起不收日商广告并日本船期进市商情等,特此公告。”与该公决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新文化运动??????????????????????????B.?保路运动??????????????????????????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
16.(2020九上·萧山竞赛)1921
年胡适的诗歌《希望》“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因其平易、通俗而广为传唱。这首诗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有直接联系的是(??
)
A.?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D.?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17.(2020九上·萧山竞赛)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主要反映了(??
)
A.?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D.?中国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
18.(2020·杭州模拟)“外交失败,皆由少数卖国贼所为。......山东问题,关系我国命脉,鲁亡国亡,乞电巴黎专使力争,宁可退出和会,否则誓死不认。”(5月13日《南京上新河全体国民要求严惩国贼拒签和约电》)这一电文可以佐证(???
??)

一战后凡尔赛体系的不合理性??????
②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③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④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19.(2020·杭州模拟)揭示历史事件之间内在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存在内在联系的是(????

①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与西方列强开始扩张
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与二战的胜利?????
④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的爆发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20.(2020·台州模拟)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称赞的“学生此举”指的是(

A.?公车上书?????????????????????????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一二·九运动
21.(2021·丽水)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代先声]
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频频出现。1919年元旦,李大创在《新纪元》一文中写道: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应当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此后“革命”一词出现的频率剧增。
?[时代先锋]
纵观陈独秀一生,经历十分复杂……他是那个时代站在中华民族和世界进步潮流前列的人物,对推动中国历史前进作出过重要贡献。他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也因其一生有过许多变化而成为复杂的历史人物。
——摘录自《中共党史研究)2019年第10期
?[时代巨变]
中共百年重要会议(部分)
(1)材料说明1919年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2)结合所学知识,用相关史实对上述划线部分加以说明。
(3)依据年代尺上四次会议的内容和作用,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闹释。
(要求:观点鲜明,逻辑严密,表述简洁)
22.(2020·舟山)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闻前次四国会议时,本已决定德人在远东所得权利交由五国商量处置……再由五国交还我国而已,不知因何一变其形势也。更闻日本力争之理由无他……此皆我国民所不能承认者也。国亡无日,愿合我四万万众誓死图之!
——林长民《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中华民国八年五月二日)
材料二:
华北有近百万农民参加解放军,东北解放区有160万人参军……1946年7月到1948年9月山东有580万农民支援前线……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中,有539万民工支前,并送了担架107700副,大车389820辆、牲畜1009300头,粮食9.5亿斤以及大量的其他物资。
——摘自莫宏伟张成洁《新区农村的土地改革》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外交警报发出的缘由,并简述随后“我四万万众”是如何合力“誓死图之”的。
(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人民群众为解放战争胜利所作的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人民的伟大之处。
23.(2019·台州)人民群众蕴藏着伟大的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吴玉章回忆录》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把敌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使革命得到发展。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三:历史总在一些特殊的年份,给我们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1978年冬,小岗生产大队的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在包产到户的“生死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施了“大包干”。一场改变中国亿万农民命运的实践,正由他们拉开序幕。
——摘编自《小岗人家四十年》解说词
材料四: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上层社会力量与哪一阶级力量对比显得微不足道?促使此阶级力量“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思想武器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28年里如何凝聚人民群众力量使革命得到发展?列举两个史实并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小岗村的经验在全国范围得以推广的原因。
24.(2021·宁波模拟)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不同时期的门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印证材料一中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关系?
(2)为什么说材料二中的这次会议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
(3)综合材料三、四的图文信息,请你提炼一个符合题意的观点,并用相关史实加以论证。
(本题采用分层赋分,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
25.(2021·温州模拟)?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历史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奇迹。
[图片中的党史]
材料一:
[口号中的党史]
材料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口号
时间
口号
1922.7
“打倒军阀!“打倒国际帝国主义!”
1927.8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1930.1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5.12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45.8
“和平”“民主”“团结”
1946.8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1949.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摘编自李树新,《口号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1)指出材料一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2)结合材料二,以“变与不变”为主题,简述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的认识。
参考答案
1.C
2.A
3.C
4.C
5.C
6.C
7.A
8.C
9.C
10.D
11.B
12.C
13.B
14.B
15.C
16.A
17.D
18.A
19.A
20.C
21.(1)由民主科学转向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号召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等
(3)观点1:正确的抉择是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功的保证。观点2: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在于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自我革新。观点3: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22.(1)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列强将德国在山东攫取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爱国学生发动了五四运动,面对北洋政府的镇压,各界人士纷纷支援.从而发展成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工、学、商参加的全国性的群众爱国运动,最终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
(2)人民群众为解放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资和兵力资源,促进解放军兵力由弱变强,国共兵力对比发生转变,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是社会变革成功的基础。
23.(1)工人(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
(2)20世纪30年代初,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开展土地革命,农民踊跃参军作战,壮大了红军力量;抗日战争时期,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给日本侵略者沉重打击。
(3)小岗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使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很大提高;人民公社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大大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国民经济发生困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掀起农村改革浪潮。
24.(1)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
②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3)观点: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等。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进行伟大长征,并取得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妄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深入敌人后方,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前线,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推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斗争,把革命推向前进,发动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综上所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5.(1)联系: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基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2)“变”:在革命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变化不断调整民主革命的路线、方针、策略,中国共产党在诞生后,根据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口号;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教训,制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秋收起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建立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随着日本侵华步伐的加快,中国共产党号召进行全民族抗战,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顺应民意,提出了国内和平,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明确的方针和政策,推翻国民党反动派,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
(列举2个史实,史论结合即可.)“不变":在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初心不变,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