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2】浙江社会·法治三年中考两年模拟分类精编20——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考2022】浙江社会·法治三年中考两年模拟分类精编20——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二)(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备考2022】浙江社会·法治三年中考两年模拟分类精编20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二)
1.(2021·婺城模拟)澳大利亚人莫理循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长达20余年(1897--1920年)。下列资料中,最有可能是莫理循居住北京期间看到的是(
???)
①国民革命军胜利北伐的新闻报道
②“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标语照片
③宣传“民主”“科学”思想的报刊
④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文件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2021·海曙模拟)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说“务去滥调套语、不讲对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语”。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
A.?反对儒家学说??????????????????B.?提倡平等自由??????????????????C.?宣传民主科学??????????????????D.?主张白话写作
3.(2021·北仑二模)重大事件会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历史事件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拉开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②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③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
④蒸汽机的普遍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4.(2021·海曙模拟)五四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人们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下列叙述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激发了青年的爱国热情????
②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③加速了新文化运动的步伐???
④开创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2021·平阳模拟)19世纪之后,国际会议日趋频繁。下列有严重损害中国国家利益条款的国际会议是(
???)
A.?巴黎和会?????????????????????????B.?波茨坦会议?????????????????????????C.?开罗会议?????????????????????????D.?德黑兰会议
6.(2021·平阳模拟)陈旭麓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批判。”该事件是(
???)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国民革命??????????????????????????D.?五四运动
7.(2021·镇海模拟)“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坐在椅子上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国民大革命运动???????????????????????D.?新文化运动
8.(2021·柯桥模拟)《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一书指出:领土、人民、主权是构成国家的三要素;主权则是国家观念的核心,它包括对外捍卫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对内实现主权在民。以下口号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国家观念日渐觉醒,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
????????????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③“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④“民主,科学”;
A.?④②①③???????????????????????????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③①②④
9.(2020·杭州模拟)“新”相较于“旧”而存在,历史总是在新旧交替中前行。距今100多年前,一批知识分子就曾经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伐旧倡新的运动。据此回答下题。
(1)下图是其中四位知识分子的历史画像,下列选项中最符合该组画像主题的是(?????
)
A.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
B.维新变法运动的领导者
C.新文化运动的干将
D.开眼看世界的先行者
(2)胡适认为文言文死气沉沉,这种死的语言并不能产生有活力的文学。为此,他在这场伐旧倡新的运动中(?????
)
A.反对专制
B.反对愚昧
C.提倡新道德
D.提倡白话文
10.(2020·乐清模拟)上海《晨报》登载1923年的一项社会调查,统计数据如下表。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有(???

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中国人对西方国家失望
②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③国共两党合作后,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国民革命运动
④共产党人领导武装起义,创建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1.(2020·金东模拟)一位学者对发生在近代某一重大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的“文化”。这一重大事件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12.(2020·鄞州模拟)有历史学家指出:“五四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这段材料表明(
???)
①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条件
②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多元力量参与
③五四运动是工、学、商各阶层共同参加的
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3.(2020·嘉兴模拟)历史学家陈舜臣在《中国的历史》一书中指出:“五四运动不应该仅仅强调其行使爱国主义的实际行动的一面,更应该关注中国知识分子思想意识的进步足以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陈独秀于1915年创办的《新青年》所产生的启蒙作用受到了高度评价。‘白话文’已经固定下来。”在此,陈舜臣要充分肯定的是(??

A.?五四运动的爱国主张???????????????????????????????????????????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
C.?陈独秀对五四运动的态度????????????????????????????????????D.?白话文较文言文的优势
14.(2020·嘉兴模拟)嘉兴文学界有一位名人——徐志摩。1919年五四运动的浪潮波及到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群中,徐志摩也为爱国心所驱使,参加了当地留学生所组织的爱国活动,经常阅读《新青年》《新潮》等杂志,同时,他的学习兴趣,逐渐由政治转向文学,因而得了文学硕士学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
①五四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
②五四运动推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
③五四运动加速了新文化运动进程?
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5.(2020·浙江模拟)100年前爆发的大规模的青年爱国运动,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不难看出,这场爱国运动的发动有着它特定的思想基础,那就是(
??)
①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②西方列强的侵略???
③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④工人阶级的参与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16.(2020·兰溪模拟)陈独秀认为,某历史事件体现出来的精神是“对于社会国家的黑暗,由人民直接行动,加以制裁,不诉诸法律,不利用特殊势力,不依赖代表”。该事件是(
??)
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土地革命
17.(2020·金华模拟)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中写道:“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的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政府改头换面了,但它的精神实质与过去一样。”这意在说明(???
)。
A.?洋务运动的局限性????????B.?戊戌变法的进步性????????C.?辛亥革命的意义????????D.?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18.(2020·平湖模拟)我国学者罗家伦指出:“须知五四运动的所以成果,并不是一朝一夕的缘故,事前已经酝酿许久了……陡然一下爆发出来。”下列属于五四运动事前“酝酿”的是(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出版
C.?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D.?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影响
19.(2020·秀洲模拟)我国学者罗家伦指出:“
须知五四运动的所以成果,并不是一朝一夕的缘故,事前已经酝酿许久……徒然一下爆发出来。
”下列属于五四运动事前“酝酿”的是(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出版
C.?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D.?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影响
20.(2020·杭州模拟)五四运动发生后,天津商会发表声明:“用特电恳诸公力为主张,勿稍退让,必将青岛收回,以保领土。”苏州市民致函苏州总商会,要求商会抵制日货,“莫畏强梁”。这说明五四运动(??

A.?商人起到先锋引领作用
B.?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D.?目的是要抵制日本经济侵略
21.(2021·金华)赓续革命精神,绽放时代光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四运动(与以往的爱国运动)就大不相同。它所奉动的社会面非常之广,不仅有学生、工人、商人、市民、士兵,还有乡镇的农民群众等。斗争于北京发生,蔓延到全国各地……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立失措,启蒙推动了救亡,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救亡又是启蒙的有机延伸和继续,并最终导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党不断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苦难走向辉煌、从胜利向胜利的制胜秘诀,是中国共产党人绵延生长、赓续传承的血脉基因与精神密码。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近百年实践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从起源到成热、完善,业已成为内涵丰富、特质鲜明的精神谱系。
——摘自朱永刚《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演化逻辑、共生特质与传承创新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精神的核心内涵。
(2)根据材料二提炼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说明。
(温馨提示:本问采用分层给分,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2.(2019·温州)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
【现场】
材料一:
【觉醒】
材料二:《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创刊于1915年,至1926年停刊,期间刊登了许多宣传新思想的文章。按各文类别归类列表(部分)如下:
类别
1920年9月前(篇)
1920年9后前(篇)
类别
1920年9月前(篇)
1920年9月后(篇)
思想(启蒙)
65
2
科学社会主义
1
79
文学
39
10
俄国研究
4
41
新诗
140
101
国民革命
0
13
小说
34
15
世界革命
0
20
——摘编自《(新青年)研究》
【弘扬】
材料三: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青年群众举行的五四运动20周年纪念会上,号召青年学生“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才能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1984年,《人民日报》刊发社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纪念五四运动65周年》,提出青年要富有创造精神,“必须认清历史发展潮流”“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
——摘编自陈金龙《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史》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苦难,但没有任何一次苦难能够打垮我们,最后都推动了我们民族精种、意志、力量的一次次升华。”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该画作比较真实地再现这场爱国运动,请结合画作内容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青年》杂志在宣传主题上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3)结合以上不同的时代背景,分析中国共产党举行“纪念活动”的意义。
(4)五四运动对民族精神的升华有何影响?
23.(2019·湖州)百年来,一代又一代湖州青年,在挽救国家危亡和实现民族复兴的过程中奉献了自己的青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青春·呐喊】“京都学子,首创义举,士气奋扬,中外共仰。”1919年5月9日,湖州七校学生在老城隍庙集会并游行,高呼“勿忘国耻”“不买洋货”等口号。
湖州学子响应了哪一“义举”?联系材料简述该“义举”发生的直接原因。
(2)【青春·无悔】投笔从戎去,以身许家国。1945年2月,冷泉(安吉人,1927—1952)和3名同学参加新四军。1948年底,冷泉在安徽曹老集前沿阵地还顾敌人狂轰乱炸,英勇抢教伤员。1949年4月,随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1951年,赴朝鲜参战,次年壮烈牺牲。
根据材料,写出冷泉在1948—1949年间参加的重大战役名称。
(3)【青春·先行】忽如一夜春风渠,千树万树梨花开。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湖州织里一带的青年农民找到了共同的兴奋点:家家户户齐行动,裁布绣花踏“洋机”(缝纫机);一副扁担走四方,练摊经商我先行。
青年农民的兴奋源于国家政策的春风。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24.(2019·绍兴)百年五四,精神铸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请写出北京学生在图中A处或C处的主要活动,并指出东交民巷使馆区的设置源于哪一条约的规定。
(2)请运用所学知识,联系下列史料,阐释五四运动中学生行为的正义性。(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5.(2019·金华)每个时代都有青年勇立潮头,走在前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料卡片1:务望全国工商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节选)
资料卡片2:六月三日北家学生大批被捕的消息传来,上海的爱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出现大规模的工厂罢工和商店罢市。那时,上海的产业工人近二十万人,加上交通运输工人、手工
业工人和店员共达五十万人。五日上午,日本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纱厂的工人首先罢工,其他工人相继响应丢工。
——全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资料卡片3:战云密布下,生活在北平的学生,痛感“华北之大,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青年学生涌上街头,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
——摘编自人教版九上《历史与社会》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用欣赏和赞许的眼光看待青年的创新创造,积极支持他们在人生中出彩,为青年取得的成就和成绩点赞,喝彩。让青春成为中华民族生气勃发、高歌猛进的持久风景,让青年英雄成为驱动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
(1)根据资料卡片1指出青年学生在这场运动中的作用,并结合资料卡片2分析运动主力的变化标志着什么?
(2)依据资料卡片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此后中国共产党为挽救民族危亡是怎样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付诸行动的?
(3)联系上述材料,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将如何努力成为“驱动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
参考答案
1.B
2.D
3.D
4.A
5.A
6.B
7.D
8.A
9.(1)C(2)D
10.A
11.C
12.B
13.B
14.B
15.A
16.B
17.D
18.D
19.D
20.C
21.(1)特点:广泛的群众性.全国性、彻底性、启蒙性。核心:爱国主义
(2)本问采用分层给分-具体评分量表见评分细则。观点示例如下:
观点一: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支撑中国共产党不断攻坚克难,走向胜利的精神支柱。
观点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与发展的。
观点三: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和时代性。
22.(1)学生游行示威,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说明这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2)变化:由前期宣传新文学、思想启蒙为主,转变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政治革命为主。
主要原因:五四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3)20世纪30年代,在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时,中国共产党举行纪念活动,号召青年发动群众,抵抗侵略。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举行纪念活动,激励青年,发挥创新精神,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4)五四运动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涵,促进了民族精神的升华。
23.(1)五四运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遭受挫折。
(2)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3)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
24.(1)A处:齐集天安门,游行示威;?
C处:痛打章宗祥,火烧曹宅。(任答一点)?
《辛丑条约》
(2)本小题采取分层评分,要求如下:
第一层次:联系1—2个史实,但没有运用正义行为的标准加以阐释。
第二层次:联系1—2个史实,能够运用正义行为的标准加以阐释。
第三层次:联系2个及以上史实,能够运用正义行为的标准加以阐释,且逻辑清晰。
25.(1)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2)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不久,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组织百团大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振奋了人们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3)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勇于实践;服务社会,承担责任,实现人生价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