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领域的新成就。朝代歌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赢政称始皇。楚汉鸿沟界,最后属刘邦,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末年黄巾出,三国各称王,西晋变东晋,迁都到建康,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国,南朝宋齐梁,南陈被隋灭,杨广输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则天皇,残皇有五代,伶官舞后庄,华歆分十国,北宋火南唐,金国俘二帝,南宋到苏杭,蒙主称大汗,最后被明亡,明到崇帧帝,大顺立闯王,金田太平国,时适清道光,九传至光绪,维新有康梁,换位至宣统,民国废末皇,五四风雨骤,建国存新纲,抗日反内战,五星红旗扬一、基础知识梳理(一)阅读教材1、整理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情况并分析其特点?指出这一时期曾有过统一或局部统一的政权名称,并说明这些统一的共同作用。2、《宋书》记载东晋南朝时期,“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指的是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影响?3、分析这一时期民族交融有哪些形式?(二)阅读教材“三国与两晋” ,回答以下问题:1、概述三国鼎立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2、结合地图分析五胡内迁的原因及影响?(三)阅读教材“东晋与南朝” ,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士族?与之相关的门阀政治为何走向衰落?(四)阅读教材“十六国与北朝” ,回答以下问题1、概述十六国政权的特征及影响?2、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主要措施及影响?东汉三国(220-280)西晋东晋(317-420)十六国(前秦统一北方)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宋齐梁陈北朝(439-581)北魏隋朝统一南朝(420-589)(266-316)灭灭383年淝水之战政权更迭及特点特点:更迭频繁,短暂统一,长期分裂,南北分裂。统一与局部统一的作用:政局较为稳定,社会矛盾相对缓和;经济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民族交流往来频繁,民族交融加强;文化发展进步为隋唐大统一奠定了基础。江南的开发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发原因:①为躲避战乱,大量北方人口迁至江南,为江南地区发展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②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并具有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资源优势;③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交融;④一些统治者采取了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影响:①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开始南移)。②江南的开发促进了山区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交融,也促进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的交融。民族交融的形式民族迁徙、联合斗争(反抗统治者残酷压迫)、友好往来、少数民族统治着的改革(孝文帝)。三国鼎立:①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②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五胡内迁:背景:统治阶级为补充兵源及劳动力,强迫西、北边陲的少数民族内迁中原;少数民族本身为推动自身经济发展而内迁。影响:北方汉人南迁,促进江南的开发;迁民族逐渐汉化,有利于民族融合;但民族矛盾也被激化。东晋士族门阀政治是因何走向衰落的呢?①士族自身的腐朽,与生俱来的特权导致士族缺乏执掌政权的能力,甚至缺乏生存能力;②隋唐科举制的实行动摇了士族的政治基础;③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士族制度的经济基础;④唐朝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⑤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寒族地主乘机以军功崛起,进一步摧垮了腐朽的土族。东晋与南朝十六国:1.特征①大部分由少数民族建立;②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③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2.意义:①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和江南地区的开发;②民族隔阂依然存在。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北魏统一北方;北方出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北方民族矛盾较为突出,经济文化落后;孝文帝具有较深厚的汉文化修养北魏孝文帝2、措 施 3、影 响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顺应了北方民族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 改鲜卑姓为汉姓 鼓励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十六国与北朝对历史进行认识要通过唯物史观对所认识的史事全面客观进行考察要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要依据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对史事进行推理和论证所有的历史叙述在本质上是一种对过去事情的解释任何历史阐释都蕴含着一定的价值判断和人文情怀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建构正确的历史认识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二、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之 唯物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因为有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纷纷内迁,北方战争频繁”这个社会存在,才有了“民族关系发展,民族交融和江南经济开发加快”这一新的社会存在,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促进作用。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之时空观念结合课本地图,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的消亡与发展以及中国疆域范围的变化。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之 历史解释八王之乱 :260年司马炎病逝,惠帝即位。惠帝妻贾皇后欲独揽大权与辅政的大臣杨骏发生矛盾。291年贾皇后杀死杨骏,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一连串的政治残杀和战争,先后有八个分封为王的皇族参与其中,历时16年之久。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五胡趁虚而入。门阀政治:魏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国家选拔官吏只看家世出身,导致门阀士族垄断了政府的重要官职。他们又通过大族之间互相联姻,在统治阶级内部构成了一个门阀贵族阶层,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特权制度,即“门阀政治”。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社会生活上,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之 史料实证1、江南开发的原因及表现材料一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材料二 江南之国为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意指江南出产的丝棉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宋书》材料三 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晋书·食货志》关于东晋后期南方情形的记载阅读上述材料和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想一想江南能够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取得了怎样的发展?江南开发开发原因:①为躲避战乱,大量北方人口迁至江南,为江南地区发展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②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并具有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资源优势;③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交融;④一些统治者采取了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开发成果:陶瓷(白瓷)冶金(灌钢法)灌溉(翻车)“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 “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谢灵运“诸州刺史,牧民之官,自顷以来,遂各怠慢。纵奸纳贿,背公缘私。”“良畴委而不开,柔桑枯而不采。”“不田者多,游食之口,三分居二。”自471年到481年仅十年间,爆发18次人民反抗斗争。—白寿彝《中国通史》民族矛盾尖锐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危机加深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之 史料实证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西晋末年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胡为代表的北方及西北少数民族,先后进入中原,建立了很多割据政权。在100多年的时间里,这些游牧部落长期在中原地区生活,逐渐抛弃旧有的传统,转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演变成汉民族的新成员。与此同时,一部分汉人在与胡人接触过程中,受到胡文化影响。他们不仅在穿着打扮、日常习俗上模仿胡人,而且也改取胡名,改说胡语。到后来,他们的子孙干脆以胡人自居。民族融合趋势加强(08广东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413),“徙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授田。”【材料二】太和九年(485),“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问题:(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同之处 (2)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制度经北魏孝文帝推行后,一直沿用到唐代中期。除此之外,北魏孝文帝还推行了那些改革措施(3分)链接高考按人口分配土地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话;与汉人通婚;学习汉族典章制度;迁都洛阳。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之 家国情怀 大一统 民族认同与归属现在鲜卑族作为一个民族已经不存在了,因此,史学界对孝文帝的汉化改革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你同意哪种观点呢?并说明理由。观点一:在今天56个民族的大家庭里,已经没有了一个独立的鲜卑族。究其原因,是因为孝文帝的改革使鲜卑族丧失了勇武之气,导致了北魏的衰落和鲜卑族的消亡;因此,对这些措施的施行应予以否定。观点二: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尽管使鲜卑族不再独立存在,但是,却促进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相互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因此,应给予肯定。是非功过,任你评说解题关键:如何正确评价孝文帝及其改革。我们应该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下,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不能随意夸大和否定历史人物的作用,不能以偏概全。判断的标准: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思路点拨(1)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使鲜卑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历史的进程来看,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2)当然,孝文帝改革全盘汉化,忽视了保持本民族文化特点,使得鲜卑族拓跋部逐渐融入其他民族,这是值得我们吸取的教训。支持第二种观点时代特征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国家分裂和民族交融时期,也是政治、经济、文化大变革时期,上承秦汉帝国、下启隋唐帝国,为隋唐的大一统奠定基础。政治上:国家由长期分裂走向新的大一统,各民族政权的制度创新为隋唐制度奠定了基础;经济上:由于江南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南北经济趋向平衡;文化上:科技持续领先世界,南北文化差异明显但走向交融,儒、释、道三教共同发展,玄学产生,文学承上启下,丰富多彩;民族关系上:继春秋战国之后再次掀起民族交融的高潮,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课堂总结东汉三国(220-280)西晋东晋(317-420)十六国(前秦统一北方)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宋齐梁陈北朝(439-581)北魏隋朝统一南朝(420-589)(266-316)灭灭383年淝水之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