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综合评测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综合评测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综合评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021八下·乐清期末)明清是中国最后两个封建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下列关于这两朝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
A.都始终以北京作为其都城 B.皇太极推翻明朝,建立清朝
C.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D.出现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
【答案】D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A项都始终以北京作为其都城错误,明太祖时期定都在南京,明成祖迁都北京,不符合题意;
B项皇太极推翻明朝,建立清朝错误,1644年 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所以不是皇太极推翻明朝,不符合题意;
C项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错误,明朝是汉族政权,不符合题意;
D项出现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符合史实,明朝中后期,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的历史,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2.(2021八下·乐清期末)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有
选项 史实 推论
① 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
② 郑成功收复台湾 加强了清政府对台湾的管辖。
③ 土尔扈特部回归 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④ 19世纪京剧形成 明清商业的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故①正确;明末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出发,跨海作战,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同时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故②错误;明朝末年,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游牧,后因不堪忍受沙俄压迫,在其杰出首领渥巴锡领导下,万里东归,返回新疆,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故③正确;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昆曲和京剧,故④错误。
B项①③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
3.(2021八下·乐清期末)有学者说:“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 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材料中所说法国开先河的事件是(  )
A.启蒙运动 B.科学革命 C.文艺复兴 D.工业革命
【答案】A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是启蒙运动发展起来的时代。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们传播资产阶级平等和自由的思想,促进了人们的思想的解放,加速了法国大革命的到来,为整个欧洲甚至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贡献。因此就思想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又是法国的欧洲。
A项启蒙运动是材料中所说法国开先河的事件,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
4.(2021八下·乐清期末)《大国崛起》 解说词中写道:“(它)从根本上否定了旧时代的王权、皇权和特权,并确立以人权和法制作为新的社会秩序的奠基石,1789年8月,从巴黎传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声音响彻整个欧洲。”这里的“它”是指(  )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拿破仑法典》 D.《权利法案》
【答案】B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789年8月,从巴黎传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声音响彻整个欧洲”可知,反映的是《人权宣言》。1789年8月,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A项《独立宣言》发表的时间是1776年7月4日,标志着美国诞生,与题干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符合题意;
C项《拿破仑法典》颁布的时间的180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权利法案》发表的时间是168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人权宣言》,要求识记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5.(2021八下·乐清期末)“ 哥伦布前后进行了4次前往美洲的航行,但都没有找到黄金、珠宝、或者香料、丝绸。结果令资助他的西班牙国王深感失望。”由此可见(  )
A.哥伦布最后没有真正到达美洲大陆
B.当时的美洲没有黄金、珠宝
C.哥伦布航行的直接动力是掠夺财富
D.哥伦布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
【答案】C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中的“ 哥伦布前后进行了4次前往美洲的航行,但都没有找到黄金、珠宝、或者香料、丝绸。结果令资助他的西班牙国王深感失望。”说明获取金银财宝是开辟新航路的直接推动力。
AB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哥伦布航行的直接动力是掠夺财富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6.(2021八下·乐清期末)“比较”是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张静同学在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历史影响时,列出了4个相同点,其中正确的是(  )
A.都摧毁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B.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C.都推动了欧洲和拉美革命 D.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D
【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美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领导的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使美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林肯领导的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A项都摧毁了英国的殖民统治错误,美国独立战争摧毁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不符合题意;
B项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错误,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不符合题意;
C项都推动了欧洲和拉美革命错误,美国独立战争推动了欧洲和拉美革命,不符合题意;
D项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影响的相同点及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相关史实。
7.(2021八下·乐清期末)历史人物往往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他们能加速或延缓历史发展的进程。以下历史人物与其历史功绩对应不正确的是(  )
A.俾斯麦——促进德国完成统一
B.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C.华盛顿——创立美国解放黑奴
D.亚历山大二世——废除了俄国农奴制
【答案】C
【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
【解析】【分析】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取得了民族独立,被尊称为“美国国父”,又称“合众国之父”。林肯在南北战争中通过颁布《解放黑奴宣言》,解放了黑人奴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使美国资本主义更加快速的发展起来,为其以后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ABD三项对应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C项华盛顿——创立美国解放黑奴对应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人物与其历史功绩。重点识记华盛顿和林肯的历史功绩。
8.(2021八下·乐清期末)对于中华民族而言,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下列“屈辱”与“抗争”有直接联系的是(  )
①鸦片战争——三元里抗英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
③《马关条约》——公车上书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在鸦片战争中,东南沿海地区的人民群众纷纷奋起抗英,其中规模最大的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故①有直接联系;19世纪末,京津地区兴起了义和团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56-1860年,故②没有直接联系;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联合1300多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故③有直接联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在1900-1901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851-1864年,故④没有直接联系。
B项①③有直接联系,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和近代化探索。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和近代化探索的史实。
9.(2021八下·乐清期末)科技发明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仍在享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的成果有(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1879年爱迪生成功研制耐用的碳丝灯泡;1885年,卡尔·本茨试制汽车成功。所以③④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火车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电脑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D项③④是现实生活中,我们仍在享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识记和对图片的解读能力。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10.(2021八下·乐清期末)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历史学习必须建立在对时序梳理的基础之上才能呈现出最真实的面貌,下列关于14至19世纪的大事,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郑和下西洋
②《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
③巴黎工人建立巴黎公社
④哥伦布首航美洲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①④②③
【答案】D
【知识点】工人斗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新航路开辟
【解析】【分析】①郑和下西洋发生在1405-1433年;②《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是在1848年;③巴黎工人建立巴黎公社是在1871年;④哥伦布首航美洲是在1492年。所以,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④②③。
D项①④②③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14至19世纪的大事发生的时序。解答排序题需要准确识记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或逻辑关系。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2大题,共30分)
11.(2021八下·乐清期末)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有自己的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西方人的意志借助于战争的胜利而成为近代中西之间的第一组条约……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其中最关键的是“人心的改变”。
——《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1)“这场战争”是指哪场战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场战争”为什么“是一块界碑”。
(2)请将图一和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填入下表①②中,并写出①事件对中国社会近代化过程产生的影响。为了实现“人心的改变”,清政府和民众还作了许多努力,请列举其中一项填入③,并分析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方面 史实 影响
器物和经济 ①
 
政治制度 ②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人心 ③
 
【答案】(1)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受到严重破坏,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①图一洋务运动,②图二维新变法(戊戌变法)。
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
③翻译一些重要的西方自然科学著作,近代报刊和新式出版业蓬勃发展,兴学堂,废科举
影响:近代西学的广泛传播,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近代新式出版业的蓬勃发展,为开启民智、普及知识、传播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兴学堂,标志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废科举,大大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知识点】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之所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是因为,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图一“江南制造总局 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企业。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强学会是其中一个学会,天津的《国闻报》是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之一,所以图2“北京强学会 国闻报” 反映的是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为了实现“人心的改变”,清政府和民众作的努力有:翻译一些重要的西方自然科学著作,近代报刊和新式出版业蓬勃发展,兴学堂,废科举。任选一项说明其影响。
故答案为:(1)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受到严重破坏,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①图一洋务运动,②图二维新变法(戊戌变法)。
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
③翻译一些重要的西方自然科学著作,近代报刊和新式出版业蓬勃发展,兴学堂,废科举。影响:近代西学的广泛传播,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近代新式出版业的蓬勃发展,为开启民智、普及知识、传播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兴学堂,标志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废科举,大大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12.(2021八下·乐清期末)变与不变是历史永恒的话题,人类社会在变与不变中实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运动于14世纪中期兴起于意大利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直到1650年才宣告结束,持续了300年,极大地改变了欧洲人的精神面貌,为欧洲的再次崛起贡献了力量。
——《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19世纪之前的2000多年,中国人几乎从未怀疑过,他们自身文明比世界其它地方的文明要更加优越,既然这样,则使他们并不认为自己需要改变。
——《全球通史》
材料三:(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日本的改革总体来说是成功,其成功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领导改革的人是维新派,他们把之前的德川幕府彻底推翻了,这样能够保证一系列改革措施得以顺利推行;第二,日本维新派消灭所有反对改革的力量,毫不动摇的推行改革;第三,采用了分步的策略,同一时期绝对不树立过多的敌人,而是对反对势力进行逐一消灭。这些都与中国的戊成变法有很大区别,所以能够保证成功。两个国家的改革一成一败,也使它们在未来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全球通史》
(1)“这场运动”指的是什么运动?请列举这场运动的一位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2)请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各举一例, 证明明清时期社会没有改变的事实。
(3)英国抢占先机在经济和政治领域的表现分别是什么?请你就其中一个领域解释其为何能“傲视全球”?
(4)材料中“日本的改革”是指什么?它使日本走上怎样的发展道路?材料中关于其成功原因的分析,你认同吗?请结合戊戌变法说说你的理由
(5)综合以上材料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哪些历史启示?
【答案】(1)文艺复兴,但丁《神曲》;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大卫》、《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等
(2)政治:坚持君主集权,皇权强化,如明朝不再设置丞相,清朝设立军机处等。
经济: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等。
文化:加强文化专制,如清朝兴文字狱等。
(3)经济: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政治: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最早确立君主立宪制
解释:经济上,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陆续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西方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政治上,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后来这一制度被其他国家效仿。
(4)明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写出一点得1分),我认同,戊戌变法中,没有在变法之前推翻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致使变法遇到顽固派的强烈抵制反对而失败。戊戌变法因为反对改革的力量过于强大,使改革没有彻底的推行,最后导致改革的失败。日本的改革是一步步展开的,1868年推翻幕府统治,迁都东京,然后明治政府颁布一系列的改革措施,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而戊戌变法没有根据实际的情况逐步展开,对于反对改革的力量估计不足,使所有的改革归于失败。
(5)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要积极进行改革等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扩张;近代前夜危机;文艺复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这场运动于14世纪中期兴起于意大利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等信息可知“这场运动”指的是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有但丁,他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有《神曲》;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人物,在绘画成就上成就显著,代表作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英国的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他的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2)明清时期在政治上坚持君主集权,皇权强化,如废除丞相制度,设立三司,加强了皇权;廷杖制度加强了皇权;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经济上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发展。文化上,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还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上,英国通过1640-1688年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条件;经济上,英国通过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工业革命开创了“蒸汽时代”,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使了经济的迅速发展。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使人类完成了由手工工场到大工厂的过渡,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政治上,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一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着巨大影响。
(4)根据材料四中的“领导改革的人是维新派,他们把之前的德川幕府彻底推翻了”“ 日本维新派”等信息可知,材料中“日本的改革”是指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的命运,并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认同,戊戌变法中,没有在变法之前推翻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致使变法遇到顽固派的强烈抵制反对而失败。戊戌变法因为反对改革的力量过于强大,使改革没有彻底的推行,最后导致改革的失败。日本的改革是一步步展开的,1868年推翻幕府统治,迁都东京,然后明治政府颁布一系列的改革措施,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而戊戌变法没有根据实际的情况逐步展开,对于反对改革的力量估计不足,使所有的改革归于失败。
(5)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要积极进行改革等。
故答案为:(1)文艺复兴,但丁《神曲》;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大卫》、《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等。
(2)政治:坚持君主集权,皇权强化,如明朝不再设置丞相,清朝设立军机处等。
经济: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等。
文化:加强文化专制,如清朝兴文字狱等。
(3)经济: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政治: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最早确立君主立宪制。
解释:经济上,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陆续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西方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政治上,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后来这一制度被其他国家效仿。
(4)明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我认同,戊戌变法中,没有在变法之前推翻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致使变法遇到顽固派的强烈抵制反对而失败。戊戌变法因为反对改革的力量过于强大,使改革没有彻底的推行,最后导致改革的失败。日本的改革是一步步展开的,1868年推翻幕府统治,迁都东京,然后明治政府颁布一系列的改革措施,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而戊戌变法没有根据实际的情况逐步展开,对于反对改革的力量估计不足,使所有的改革归于失败。
(5)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要积极进行改革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艺复兴,明清的政治、经济、文化,工业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 / 1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综合评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021八下·乐清期末)明清是中国最后两个封建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下列关于这两朝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
A.都始终以北京作为其都城 B.皇太极推翻明朝,建立清朝
C.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D.出现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
2.(2021八下·乐清期末)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有
选项 史实 推论
① 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
② 郑成功收复台湾 加强了清政府对台湾的管辖。
③ 土尔扈特部回归 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④ 19世纪京剧形成 明清商业的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1八下·乐清期末)有学者说:“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 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材料中所说法国开先河的事件是(  )
A.启蒙运动 B.科学革命 C.文艺复兴 D.工业革命
4.(2021八下·乐清期末)《大国崛起》 解说词中写道:“(它)从根本上否定了旧时代的王权、皇权和特权,并确立以人权和法制作为新的社会秩序的奠基石,1789年8月,从巴黎传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声音响彻整个欧洲。”这里的“它”是指(  )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拿破仑法典》 D.《权利法案》
5.(2021八下·乐清期末)“ 哥伦布前后进行了4次前往美洲的航行,但都没有找到黄金、珠宝、或者香料、丝绸。结果令资助他的西班牙国王深感失望。”由此可见(  )
A.哥伦布最后没有真正到达美洲大陆
B.当时的美洲没有黄金、珠宝
C.哥伦布航行的直接动力是掠夺财富
D.哥伦布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
6.(2021八下·乐清期末)“比较”是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张静同学在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历史影响时,列出了4个相同点,其中正确的是(  )
A.都摧毁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B.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C.都推动了欧洲和拉美革命 D.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7.(2021八下·乐清期末)历史人物往往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他们能加速或延缓历史发展的进程。以下历史人物与其历史功绩对应不正确的是(  )
A.俾斯麦——促进德国完成统一
B.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C.华盛顿——创立美国解放黑奴
D.亚历山大二世——废除了俄国农奴制
8.(2021八下·乐清期末)对于中华民族而言,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下列“屈辱”与“抗争”有直接联系的是(  )
①鸦片战争——三元里抗英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
③《马关条约》——公车上书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1八下·乐清期末)科技发明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仍在享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的成果有(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21八下·乐清期末)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历史学习必须建立在对时序梳理的基础之上才能呈现出最真实的面貌,下列关于14至19世纪的大事,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郑和下西洋
②《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
③巴黎工人建立巴黎公社
④哥伦布首航美洲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①④②③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2大题,共30分)
11.(2021八下·乐清期末)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有自己的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西方人的意志借助于战争的胜利而成为近代中西之间的第一组条约……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其中最关键的是“人心的改变”。
——《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1)“这场战争”是指哪场战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场战争”为什么“是一块界碑”。
(2)请将图一和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填入下表①②中,并写出①事件对中国社会近代化过程产生的影响。为了实现“人心的改变”,清政府和民众还作了许多努力,请列举其中一项填入③,并分析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方面 史实 影响
器物和经济 ①
 
政治制度 ②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人心 ③
 
12.(2021八下·乐清期末)变与不变是历史永恒的话题,人类社会在变与不变中实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运动于14世纪中期兴起于意大利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直到1650年才宣告结束,持续了300年,极大地改变了欧洲人的精神面貌,为欧洲的再次崛起贡献了力量。
——《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19世纪之前的2000多年,中国人几乎从未怀疑过,他们自身文明比世界其它地方的文明要更加优越,既然这样,则使他们并不认为自己需要改变。
——《全球通史》
材料三:(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日本的改革总体来说是成功,其成功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领导改革的人是维新派,他们把之前的德川幕府彻底推翻了,这样能够保证一系列改革措施得以顺利推行;第二,日本维新派消灭所有反对改革的力量,毫不动摇的推行改革;第三,采用了分步的策略,同一时期绝对不树立过多的敌人,而是对反对势力进行逐一消灭。这些都与中国的戊成变法有很大区别,所以能够保证成功。两个国家的改革一成一败,也使它们在未来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全球通史》
(1)“这场运动”指的是什么运动?请列举这场运动的一位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2)请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各举一例, 证明明清时期社会没有改变的事实。
(3)英国抢占先机在经济和政治领域的表现分别是什么?请你就其中一个领域解释其为何能“傲视全球”?
(4)材料中“日本的改革”是指什么?它使日本走上怎样的发展道路?材料中关于其成功原因的分析,你认同吗?请结合戊戌变法说说你的理由
(5)综合以上材料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哪些历史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A项都始终以北京作为其都城错误,明太祖时期定都在南京,明成祖迁都北京,不符合题意;
B项皇太极推翻明朝,建立清朝错误,1644年 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所以不是皇太极推翻明朝,不符合题意;
C项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错误,明朝是汉族政权,不符合题意;
D项出现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符合史实,明朝中后期,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的历史,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2.【答案】B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故①正确;明末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出发,跨海作战,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同时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故②错误;明朝末年,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游牧,后因不堪忍受沙俄压迫,在其杰出首领渥巴锡领导下,万里东归,返回新疆,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故③正确;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昆曲和京剧,故④错误。
B项①③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
3.【答案】A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是启蒙运动发展起来的时代。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们传播资产阶级平等和自由的思想,促进了人们的思想的解放,加速了法国大革命的到来,为整个欧洲甚至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贡献。因此就思想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又是法国的欧洲。
A项启蒙运动是材料中所说法国开先河的事件,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
4.【答案】B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789年8月,从巴黎传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声音响彻整个欧洲”可知,反映的是《人权宣言》。1789年8月,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A项《独立宣言》发表的时间是1776年7月4日,标志着美国诞生,与题干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符合题意;
C项《拿破仑法典》颁布的时间的180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权利法案》发表的时间是168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人权宣言》,要求识记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5.【答案】C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中的“ 哥伦布前后进行了4次前往美洲的航行,但都没有找到黄金、珠宝、或者香料、丝绸。结果令资助他的西班牙国王深感失望。”说明获取金银财宝是开辟新航路的直接推动力。
AB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哥伦布航行的直接动力是掠夺财富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6.【答案】D
【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美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领导的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使美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林肯领导的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A项都摧毁了英国的殖民统治错误,美国独立战争摧毁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不符合题意;
B项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错误,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不符合题意;
C项都推动了欧洲和拉美革命错误,美国独立战争推动了欧洲和拉美革命,不符合题意;
D项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影响的相同点及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相关史实。
7.【答案】C
【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
【解析】【分析】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取得了民族独立,被尊称为“美国国父”,又称“合众国之父”。林肯在南北战争中通过颁布《解放黑奴宣言》,解放了黑人奴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使美国资本主义更加快速的发展起来,为其以后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ABD三项对应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C项华盛顿——创立美国解放黑奴对应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人物与其历史功绩。重点识记华盛顿和林肯的历史功绩。
8.【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在鸦片战争中,东南沿海地区的人民群众纷纷奋起抗英,其中规模最大的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故①有直接联系;19世纪末,京津地区兴起了义和团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56-1860年,故②没有直接联系;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联合1300多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故③有直接联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在1900-1901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851-1864年,故④没有直接联系。
B项①③有直接联系,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和近代化探索。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和近代化探索的史实。
9.【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1879年爱迪生成功研制耐用的碳丝灯泡;1885年,卡尔·本茨试制汽车成功。所以③④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火车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电脑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D项③④是现实生活中,我们仍在享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识记和对图片的解读能力。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10.【答案】D
【知识点】工人斗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新航路开辟
【解析】【分析】①郑和下西洋发生在1405-1433年;②《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是在1848年;③巴黎工人建立巴黎公社是在1871年;④哥伦布首航美洲是在1492年。所以,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④②③。
D项①④②③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14至19世纪的大事发生的时序。解答排序题需要准确识记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或逻辑关系。
11.【答案】(1)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受到严重破坏,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①图一洋务运动,②图二维新变法(戊戌变法)。
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
③翻译一些重要的西方自然科学著作,近代报刊和新式出版业蓬勃发展,兴学堂,废科举
影响:近代西学的广泛传播,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近代新式出版业的蓬勃发展,为开启民智、普及知识、传播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兴学堂,标志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废科举,大大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知识点】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之所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是因为,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图一“江南制造总局 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企业。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强学会是其中一个学会,天津的《国闻报》是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之一,所以图2“北京强学会 国闻报” 反映的是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为了实现“人心的改变”,清政府和民众作的努力有:翻译一些重要的西方自然科学著作,近代报刊和新式出版业蓬勃发展,兴学堂,废科举。任选一项说明其影响。
故答案为:(1)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受到严重破坏,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①图一洋务运动,②图二维新变法(戊戌变法)。
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
③翻译一些重要的西方自然科学著作,近代报刊和新式出版业蓬勃发展,兴学堂,废科举。影响:近代西学的广泛传播,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近代新式出版业的蓬勃发展,为开启民智、普及知识、传播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兴学堂,标志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废科举,大大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12.【答案】(1)文艺复兴,但丁《神曲》;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大卫》、《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等
(2)政治:坚持君主集权,皇权强化,如明朝不再设置丞相,清朝设立军机处等。
经济: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等。
文化:加强文化专制,如清朝兴文字狱等。
(3)经济: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政治: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最早确立君主立宪制
解释:经济上,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陆续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西方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政治上,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后来这一制度被其他国家效仿。
(4)明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写出一点得1分),我认同,戊戌变法中,没有在变法之前推翻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致使变法遇到顽固派的强烈抵制反对而失败。戊戌变法因为反对改革的力量过于强大,使改革没有彻底的推行,最后导致改革的失败。日本的改革是一步步展开的,1868年推翻幕府统治,迁都东京,然后明治政府颁布一系列的改革措施,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而戊戌变法没有根据实际的情况逐步展开,对于反对改革的力量估计不足,使所有的改革归于失败。
(5)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要积极进行改革等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扩张;近代前夜危机;文艺复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这场运动于14世纪中期兴起于意大利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等信息可知“这场运动”指的是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有但丁,他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有《神曲》;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人物,在绘画成就上成就显著,代表作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英国的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他的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2)明清时期在政治上坚持君主集权,皇权强化,如废除丞相制度,设立三司,加强了皇权;廷杖制度加强了皇权;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经济上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发展。文化上,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还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上,英国通过1640-1688年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条件;经济上,英国通过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工业革命开创了“蒸汽时代”,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使了经济的迅速发展。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使人类完成了由手工工场到大工厂的过渡,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政治上,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一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着巨大影响。
(4)根据材料四中的“领导改革的人是维新派,他们把之前的德川幕府彻底推翻了”“ 日本维新派”等信息可知,材料中“日本的改革”是指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的命运,并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认同,戊戌变法中,没有在变法之前推翻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致使变法遇到顽固派的强烈抵制反对而失败。戊戌变法因为反对改革的力量过于强大,使改革没有彻底的推行,最后导致改革的失败。日本的改革是一步步展开的,1868年推翻幕府统治,迁都东京,然后明治政府颁布一系列的改革措施,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而戊戌变法没有根据实际的情况逐步展开,对于反对改革的力量估计不足,使所有的改革归于失败。
(5)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要积极进行改革等。
故答案为:(1)文艺复兴,但丁《神曲》;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大卫》、《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等。
(2)政治:坚持君主集权,皇权强化,如明朝不再设置丞相,清朝设立军机处等。
经济: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等。
文化:加强文化专制,如清朝兴文字狱等。
(3)经济: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政治: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最早确立君主立宪制。
解释:经济上,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陆续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西方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政治上,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后来这一制度被其他国家效仿。
(4)明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我认同,戊戌变法中,没有在变法之前推翻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致使变法遇到顽固派的强烈抵制反对而失败。戊戌变法因为反对改革的力量过于强大,使改革没有彻底的推行,最后导致改革的失败。日本的改革是一步步展开的,1868年推翻幕府统治,迁都东京,然后明治政府颁布一系列的改革措施,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而戊戌变法没有根据实际的情况逐步展开,对于反对改革的力量估计不足,使所有的改革归于失败。
(5)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要积极进行改革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艺复兴,明清的政治、经济、文化,工业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