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暑期培优】4.3水的组成(学生版+教师版)-广东省2021年九年级化学讲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培训机构暑期培优】4.3水的组成(学生版+教师版)-广东省2021年九年级化学讲义

资源简介

课题11.
水的组成
氢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小。
2.化学性质:可燃性
表达式:氢气+氧气水
注意:点燃氢气前,必须先验纯。
3.氢气纯度的检验
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火焰,然后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声音很小,则表明氢气较纯。
二、电解水的实验
1.电解水的实验装置
2.表达式
水氢气+氧气
3.检验
正极: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木条复燃,该气体是氧气。
负极:在试管口放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该气体是氢气。
4.结论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三、化合物、氧化物、单质
1.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水、二氧化碳等。
2.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二氧化硫、氧化铁等。
3.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氢气、氧气、氮气。
注意:单质、化合物的前提必须是纯净物。
一、一、电解水实验
正氧负氢一比二
实验现象
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一段时间后尖嘴玻璃管a和尖嘴玻璃管b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尖嘴玻璃管b的尖嘴处,打开活塞,木条复燃;将尖嘴玻璃管a移近酒精灯的火焰,打开活塞,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实验结论
①电解水实验中,水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两种新物质。
②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1)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2)电解水所用的电源为直流电。
(3)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大于氢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又因为电极反应要消耗部分氧气,故在实验中氢气和氧气的实际体积比会大于2∶1。
二、几个概念间的关系
单质与化合物存在并列关系,都属于纯净物;化合物与含氧化合物存在包含关系;含氧化合物与氧化物存在包含关系。
典例1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该反应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B.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C.该反应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D.该反应能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用“”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B

2.检验氢气纯度时,判断氢气较纯的现象是(
B

A.没有听到声音
B.听到很小的声音
C.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D.试管爆炸
3.实践活动中,小亮自制了如下图所示的净水器。使用此净水器净化的水属于(
D

A.纯净物
B.氧化物
C.化合物
D.混合物
4.化学实验操作应严谨规范,下列操作符合要求的是(
B

5.下列物质的用途仅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C

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B.氢气作清洁燃料
C.铜用于导线
D.稀有气体作保护气
6.下图是水在电解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与负极相连玻璃管内产生的物质是乙
B.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种类及数目均不变
D.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比是2∶2∶1
7.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C

A.纯碱(Na2CO3)
B.酒精(C2H5OH)
C.干冰(CO2)
D.苛性钠(NaOH)
8.关于电解水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从现象上判断:正极产生的是氢气
B.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9.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宏观上观察:图示a、b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2)从微观上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填字母)。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木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两种元素,则该物质(
B

A.一定是化合物
B.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C.一定是氧化物
D.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3.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装置图,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水的组成
B.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2∶1
C.试管1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是:水氢气+氧气
10.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下图试管B所对应的是电源的正极(填“正”或“负”)极。
(2)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填字母序号,下同)。
A.水分子不断运动
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C.水分子大小不发生变化
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
(3)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A.水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B.氢原子和氧原子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C.氢原子和氧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D.氢原子和氧原子质量发生了变化
(4)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分离不溶物的操作方法是过滤;生活中经常使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1.(2020年安徽中考)理论上电解水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某同学用碳棒作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对产生此现象原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D
)
A.
部分氧气溶于水
B.
部分氧气与碳棒反应
C.
部分氧气被碳棒吸附
D.
部分氧气与氢气反应重新生成了水
2.(2020年重庆中考)课本中用加入少Na2SO4的水进行电解水实验,从该实验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C
)
A.
纯水的导电能力弱
B.
负极产生气体的速率比正极快
C.
常温下,水的pH=7
D.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2020年北京中考)下列是两个关于水的实验。
(1)实验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是___AC___(填序号)。
A
实验1,试管a中得到的气体能燃烧
B
实验1,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改变
C
实验2,水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课题11.
水的组成
一、氢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氢气是一种_____色_______臭的气体,____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______。
2.化学性质:可燃性
表达式:氢气+氧气水
注意:点燃氢气前,必须先_______。
3.氢气纯度的检验
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火焰,然后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发出尖锐的______,表明氢气不纯;__________,则表明氢气较纯。
二、电解水的实验
1.电解水的实验装置
2.表达式
水氢气+氧气
3.检验
正极: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木条复燃,该气体是________。
负极:在试管口放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________火焰,该气体是氢气。
4.结论
水是由______、________两种元素组成的。
三、化合物、氧化物、单质
1.化合物
由______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水、二氧化碳等。
2.氧化物
由_____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二氧化硫、氧化铁等。
3.单质
由_______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氢气、氧气、氮气。
注意:单质、化合物的前提必须是纯净物。
一、一、电解水实验
正氧负氢一比二
实验现象
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一段时间后尖嘴玻璃管a和尖嘴玻璃管b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尖嘴玻璃管b的尖嘴处,打开活塞,木条复燃;将尖嘴玻璃管a移近酒精灯的火焰,打开活塞,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实验结论
①电解水实验中,水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两种新物质。
②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1)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2)电解水所用的电源为直流电。
(3)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大于氢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又因为电极反应要消耗部分氧气,故在实验中氢气和氧气的实际体积比会大于2∶1。
二、几个概念间的关系
单质与化合物存在并列关系,都属于纯净物;化合物与含氧化合物存在包含关系;含氧化合物与氧化物存在包含关系。
典例1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B.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C.该反应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D.该反应能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用“”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2.检验氢气纯度时,判断氢气较纯的现象是(

A.没有听到声音
B.听到很小的声音
C.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D.试管爆炸
3.实践活动中,小亮自制了如下图所示的净水器。使用此净水器净化的水属于(

A.纯净物
B.氧化物
C.化合物
D.混合物
4.化学实验操作应严谨规范,下列操作符合要求的是(

5.下列物质的用途仅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B.氢气作清洁燃料
C.铜用于导线
D.稀有气体作保护气
6.下图是水在电解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负极相连玻璃管内产生的物质是乙
B.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种类及数目均不变
D.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比是2∶2∶1
7.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纯碱(Na2CO3)
B.酒精(C2H5OH)
C.干冰(CO2)
D.苛性钠(NaOH)
8.关于电解水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现象上判断:正极产生的是氢气
B.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9.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宏观上观察:图示a、b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2)从微观上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木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两种元素,则该物质(

A.一定是化合物
B.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C.一定是氧化物
D.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3.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装置图,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水的组成
B.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2∶1
C.试管1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是:水氢气+氧气
10.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下图试管B所对应的是电源的
(填“正”或“负”)极。
(2)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A.水分子不断运动
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C.水分子大小不发生变化
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
(3)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B.氢原子和氧原子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C.氢原子和氧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D.氢原子和氧原子质量发生了变化
(4)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分离不溶物的操作方法是
;生活中经常使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1.(2020年安徽中考)理论上电解水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某同学用碳棒作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对产生此现象原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
A.
部分氧气溶于水
B.
部分氧气与碳棒反应
C.
部分氧气被碳棒吸附
D.
部分氧气与氢气反应重新生成了水
2.(2020年重庆中考)课本中用加入少Na2SO4的水进行电解水实验,从该实验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
纯水的导电能力弱
B.
负极产生气体的速率比正极快
C.
常温下,水的pH=7
D.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2020年北京中考)下列是两个关于水的实验。
(1)实验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是______(填序号)。
A
实验1,试管a中得到的气体能燃烧
B
实验1,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改变
C
实验2,水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