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 辛亥革命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2022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 辛亥革命 教案

资源简介

第19课 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
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走向民主共和的意义。
学习目标
1.运用时间轴,认识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过程。
2.通过史料及史料分析,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并进一步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3.在大时空中认识辛亥革命的重大意义与局限性,进一步理解革命的艰难性、复杂性与长期性,感受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者追求民主自由的理想信念、开天辟地的革命勇气与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
学习重难点
1.重点:了解辛亥革命及其前后的重要史实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2.难点:全面认识辛亥革命的意义及局限性。
学习过程
辛亥革命,狭义上是指武昌起义;广义上是指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满清政府而进行的一系列革命活动,开始于1894年兴中会的成立,以武昌起义为高潮。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1894-1911年)
(一).清末新政:
1.背景: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后社会危机日趋严重;《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自我拯救。
2.措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01—1905年)改官制、练新军、办企业、废科举、办新学;第二阶段(1906—1911年)预备立宪、钦定宪法、皇族内阁。
3.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未改变专制制度,引发了革命浪潮。
(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背景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末“新政”加剧了社会矛盾,让国人认识到革命是唯一出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建立革命政党:
(1).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2). 1905年8月,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以《民报》为机关刊物。
3.颁布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材料一 我们并不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如果满人始终执迷,仍然要把持政权,制驭汉族,那就汉族一日不死,一日不能坐视的!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 推翻清政府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材料二 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创立民国”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材料三 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社会改变经济组织,核定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孙中山:1906年《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 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
4.武装准备:革命党人自1895年起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以徐锡麟、秋瑾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党人前仆后继,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其中1911年4月黄兴等人发动的广州黄花岗起义最为著名。历次起义虽然失败,但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的发展进程。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1.导火线:四川保路运动。
2.时间:1911年10月10日。
3.过程:湖北新军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
4.结果:其他14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为第一届临时大总统。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目的:限制袁世凯走向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2.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3内容和原则:
(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3).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4)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原则:主权在民、民族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
4、评价:积极: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是中国民主化进程一座丰碑。
局限: 因人立法
、南北议和
1.原因:袁世凯势力强大;同盟会内部涣散;立宪派和旧官僚希望袁世凯主持大局。
2结果: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探究 袁世凯为什么最终能获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1、同盟会:组织涣散,成分复杂
2、立宪党人和旧官僚:投机革命;怕危及自己利益,拥戴袁世凯
3、帝国主义:物色新的代理人,维护在华利益
4、袁世凯:掌握清政府的军政大权;威逼利诱
材料: 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仍然沉重地压在中国人民的头上。南京政府名义上是中央政府,但并没有实现国家的真正统一,也没有结束国家的混乱状态。 ——《吴玉章回忆录》(1878-1966)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历史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如何理解这句话?请结合教材与下面材料进行分析。
原因: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为未改变)
思考一::辛亥革命为什么没能最终成功?
原因: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群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思考二:针对辛亥革命的失败,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或教训?
思考二:
1、必须发动和依靠群众
2、必须拥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有人说辛亥革命史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如何理解这句话?请结合教材与下面材料进行分析。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国家的权力归属发生了什么变化?政体的变化?
1、政治: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2、经济: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
3、思想: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辛亥革命不仅打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第一枪”,迈出了民主共和的“第一步”,而且引发了诸多社会革新和移风易俗的“第一回”。
民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
4、风俗文化:促使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
(二)辛亥革命的局限
①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②没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脱离人民群众,孤立无援;
③同盟会软弱无力;
④没有自己的革命武装。
本课小结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2000多年的专制统治,中华民国成立了,在欢呼雀跃的同时,袁世凯的狐狸尾巴也显现出来。辛亥革命的成功在于颁布了第一部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旧势力的妥协而名,而且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人民富强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又失败了。中国终经历了几十年的才走到现在的辉煌地位。完全不缺少不了这些革命先烈学习的精神与举措,中国也是在学校西方的道路上一步步强大起来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