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84910011214100滨江初中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试题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在答题卷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2、所有的答案均写在答题卷上。 3本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总时限:8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 在历史与社会复习课上,同学们围绕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执政措施展开了积极的讨论,以下观点中正确的是( ) ①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所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②秦始皇和汉武帝都非常重视同匈奴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通过通婚、互市等方式加强同匈奴的联系。 ③汉武帝时期经济上开始实行“盐铁官营”极大地增加了中央的收入,也有利于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④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并且于公元前60年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事,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 3、中世纪早期,学者们的思想灵感源于《圣经》和教会;11世纪初期,西欧的一些主教们在教区内组建学校,并邀请知名学者担任主讲教师;12世纪,教会学校已经开设了法学、医学和神学等正式课程。上述资料反映了中世纪时基督教会( ) A.宣传耶稣就是“救世主” B.对西欧政治制度的影响 C.是西欧社会的宗教权威 D.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规定,监察部对国务院各部门及其国家公务员、国务院及国务院各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实施监察。秦始皇中央设置的类似功能的官员是( ) A.太尉 B.御史大夫 C.司隶校尉 D.丞相 5、《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为用力也最为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焚书坑儒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6、东汉时期,我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科学家,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学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关联错误的一项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张衡——写成《九章算术》一书 C.华佗——制成“麻沸散” D.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 7、“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分别是( ) A.胡亥和项羽 B.项羽和刘邦 C.项羽和勾践 D.嬴政和夫差 8、《书·洪范》记载:“武王既胜殷,邦诸侯。”这体现了武王推行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9、史书上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用主父偃的策略解决当时问题的突出优点是( ) A.用最少的时间解决游牧民族的侵扰 B.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削弱封国势力 C.可以极大增加中央的收入 D.使西汉从此再也没有侯国和王国 10、现代历史学家翦伯赞曾经写过一首诗歌:“汉武雄图载史册,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笛无声五十年。”他所赞扬的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王昭君 D.霍去病 11、成熟马镫的使用,标志着骑马用具的完备,骑兵的发展从此进入新时期。下列关于马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时马镫尚未出现 B. 考古发掘证明,在东晋时期已有成熟的双马镫出现 C. 最先使用类似马镫的皮绳套的是西亚游牧民族 D. 马镫促使了欧洲中世纪军事贵族封建主义制度的诞生 12、《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此密切相关的史实是( ) A. 春秋争霸 B. 商鞅变法 C. 战国兼并 D. 楚汉之争 13、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 A.侧重史书记载 B.注重史料考证 C.注重史学文学价值 D.秉承朝廷旨意著史 14、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 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B.社会动荡不安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丝绸之路开辟 15、下列遗址和文物代表着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古代文明,其中代表非洲文明成就的是( ) A.克里特王宫遗址 B.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 C.空中花园想象图 D.罗马广场 16、春秋战国时期,学派纷呈。其主张能体现题表所示内容的学派是( ) 层面 日常规范 个人 用礼仪规范来要求自己,可以不犯错误 家庭 父母健在时,要对他们表示尊敬和爱戴 政府 君主遵守礼仪规则,臣民就听从他的召唤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17、德国历史学家雅斯贝斯曾说:“希腊城邦奠定了西方所有的意识、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现实基础。”希腊文明成就中对西方自由观念产生重大影响的是( ) A.民主制度 B.文学成就 C.科学成就 D.体育艺术 18、“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突然)革。三十已下,见(现)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魏书·咸阳王禧传》)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 ) A. 改穿汉服 B. 改用汉姓 C. 学说汉话 D. 学习汉礼 19、根据下表有关秦朝和古罗马的历史信息,推出结论正确的是(??? ) 秦朝 古代罗马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秦朝颁布了大量的律令,许多条文传承至后世。 公元前451年,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罗马法成为近代西方法律基础。公元前270年左右,罗马统一了意大利。 A.?统治者都比较注重民主和法治? B.?都在公元前2世纪实现统一 C.?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皇帝制度???D.?都对后世文明产生重大影响 20、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有(??? ) 史?? 实 结?? 论 ① 雅典民主制度 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典范 ② 《十二铜表法》 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③ 古罗马的文明成就 对西方文化作出开创性和奠基性的贡献 ④ 拉丁语在罗马帝国境内广泛传播 现代的很多语种都是从拉丁语演化而来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60分) 21、(10分)几千年来,人类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创造了文明。阅读下列公元前2000年前的世界文明简图,回答问题。 (1)下列古代文明区域分别与图中的哪一字母对应?(2分) ①古埃及( ) ②古印度( ) (2)A区域的文明就是古代爱琴文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这个区域出现了约两百多个城邦。这些城邦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哪两个?这两个城邦的最大特色分别是什么?(4分) (3)C区域的人民发明了哪两种古老的文字?(2分) (4)观察简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BCDE四个文明的分布有何特征?(2分) 22、(16分)制度文明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材料二:“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 材料三:公元七世纪中期,日本善于向先进文明学习,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实行变革,建立法治完备的国家。 (1)材料一中秦始皇是怎样“设职授官”的?(2分)该“官僚政治”的实质是什么?(1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是指周朝实行的哪一政治制度?(1分)这种等级世袭的主要依据是什么?(1分) (2)材料二中的“她”指的是哪个国家的民主制度?(1分)结合所学,请你谈谈对这种民主制度的认识?(3分) (3)材料三日本的这次改革史称为什么?(1分)根据材料三改革反映的内容,说说日本是如何建立法制完备的新国家的。(2分) (4)由于自然条件、生产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在制度上体现出了鲜明的多样特色。对比材料一二,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两个区域在制度文明方面的不同特点。(2分) (5)材料二反映的两种制度共同作为管理国家的制度,在目的上是一致的。它们共同的目的是什么?(1分)为了共同的目的,但采用了不同的形式,这对我们今天建设政治制度有什么启迪?(1分) 23、(14分)从古至今的勤劳人民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了繁荣的经济,也推动了文明的演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图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对当时乃至今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分) 材料二: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材料三: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以土地关系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封建主们拥有庄园。他们将土地租给农奴耕种,农奴们被束缚在土地上,很早就要起来干活,他们辛勤劳动,生活却极端贫困。 (3)根据材料三说说庄园中的农奴要承受哪些封建剥削?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阶级矛盾是什么。(4分) 材料四:10世纪开始,随着农业发展和经济的恢复,欧洲城市逐渐在封建主的领地上兴起。农奴为摆脱领主的控制,大量的移居于城市,使得市民阶层壮大。他们(市民)的崛起不但为日后资产阶级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也为世界市场的扩大做好了铺垫,更是在平常的市民生活过程中孕育了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的萌芽。 (4)根据材料四,概括西欧城市兴起对欧洲历史的影响。(4分) 24.(10分)学术思想是人类文明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思想的繁荣,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岳麓版《中国历史》 材料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川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2分)这一史实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3)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2分) (4)根据材料四,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2分) 25. (10分)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处理好民族关系是文明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宣帝改曰都护,十六年,明乃命将帅,北征匈奴。 ——《后汉书·西域传》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是如何巩固“西域内属”的?(4分) -5080330835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 材料三: 孝文帝选择这样一条道路,即统治民族率先放弃自己的风俗和习惯、使用被统治民族的汉服和汉语,实在出奇……一言以蔽之,这些改革可概括为北魏王朝的“中国化”。 ——《中华的奔溃与扩大》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出现民族交融现象的原因。(4分) (3)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不断融合的历史,除上述材料涉及的例子之外,请再列举一个民族融合的例子。(2分) 滨江教育集团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答案 1-5 BDDBD 6-10 BCABC 11-15 CABCB 16-20 BACDD 21、(10分) (1)B(1分)D(1分) (2)雅典(1分):民主|相对民主(1分) 斯巴达(1分):尚武(1分) (3)腓尼基字母文字(1分)、楔形文字(1分) (4)北纬30度附近\北温带(1分) 大江大河流域(1分) 22.(16分) (1)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实行郡县制,地方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2分) 实质是中央集权制;(1分) 指分封制;(1分) 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决定(或宗法制)。(1分) (2)古代雅典;这种民主制度虽然赋予了公民参政议政权利,调动管理国家的积极性,但建立在奴隶制的基础之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国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4分) (3)大化改新。日本建立法制完备的新国家在大化改新中的体现是:参照中国的律令制度,编订了日本第一部律令,作为治国的基础。(3分) (4)中国的专制皇权和雅典的民主政治。(2分) (5)维护社会秩序,巩固阶级统治;建设政治制度时应结合本国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用合适的形式才能取得成功。(2分) 23.(14分) (1)历史信息: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技术。这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发展,也推动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变化,如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各诸侯国的变法,百家争鸣等。(3分) (2)商鞅变法;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3分) (3)缴纳租税,服劳役,没有人身自由等。封建主与农奴之间的矛盾。(4分) (4)市民阶层逐渐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大,孕育了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4分) 24.(10分) (1)政治:以德治国。思想:“仁”和“礼。(2分) (2)焚书坑儒。有利于统一思想,但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对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重大损失。(4分) (3)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专制统治。(2分)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言之有理即可)。(2分) 25、(10分) (1)①北征匈奴;②设置“西域都护府”管理。(4分) (2) ①战乱使少数民族内迁,迁移使不同民族之间出现频繁的文化交流; ②孝文帝改革,推进民族文化之间的交融(4分) (3)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等。(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