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人教版九年级上课题1.2化学是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新知导入葛洪在《金丹》和《黄白》篇中,系统地总结了晋以前的炼丹成就,具体地介绍了一些炼丹方法,记载了大量的古代丹经和丹法,勾画了中国古代炼丹的历史梗概,也为我们提供了原始实验化学的珍贵资料。术士练丹葛洪(公元284~364年)为东晋著名炼丹家新知讲解1.知道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体会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2.描述蜡烛燃烧前、燃烧中和燃烧后的实验现象,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掌握最基础的化学实验操作。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蜡烛的某些性质,让学生感受化学来源于生活。4.初步学会对人体吸入、呼出气体探究的有关实验操作。5.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习目标新知讲解古代炼丹术士为化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作出了贡献。新知讲解拉瓦锡利用天平进行定量研究,弄清了物质燃烧的本质。炼丹、炼金术对化学实验贡献1、发明化学实验器具2、发明合成物质的有效方法3、创造分离物质的方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的作用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获得化学知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新知讲解合作探究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即:一般过程⑥讨论⑤得出结论④寻找证据③进行实验②提出假设①提出问题科学探究一般步骤合作探究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1)变化前:物质的名称、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等物理性质。(2)变化中:物质颜色、状态、气味等现象的改变以及光、热、沉淀、气体等现象的产生。(3)变化后:新物质的名称、颜色、状态、气味等。描述现象时要注意(1)根据观察到的具体现象,抓住实质性的、客观的、能体现问题的进行描述;(2)描述实验现象而不能说成实验结论。如: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现象是有水珠出现,而不能描述成有水形成。合作探究各式各样的蜡烛合作探究实验1-1:(1)探究蜡烛物理性质合作探究步骤现象分析结论制作材料棉线石蜡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气味石蜡和棉芯组成白色不透明的圆柱状固体,有轻微气味硬度较小、不溶于水而且密度比水小用小刀切下一块放入水中易切,浮于水面,不溶解可用小刀切割说明蜡烛的硬度小,浮在水面上说明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1)点燃前的蜡烛实验1-1:(2)点燃的蜡烛合作探究(2)点燃的蜡烛步骤现象结论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火柴靠焰心部分基本不变色而外焰部分碳化变黑石蜡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应用外焰合作探究实验1-1:(3)熄灭的蜡烛合作探究(3)熄灭的蜡烛步骤现象分析结论熄灭蜡烛,观察所发生的现象有白烟从烛芯飘出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火顺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烟是固体小颗粒,并且可以燃烧,说明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实验结论】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黄色火焰,放出热量,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生成水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合作探究新知讲解化学学习的特点讨论:通过探究活动,你认为化学实验中应关注那些方面?1、实验前关注物质的性质。例如:石蜡的颜色状态、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等物理性质。石蜡能否燃烧、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等化学现象。2、实验中关注物质的变化。例如:受热时石蜡熔化等物理变化;燃烧时发光、放热的现象,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等化学变化。3、实验中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分析现象的原因,得出结论。(或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1、下列哪个环节不属于科学探究的环节()A、提出问题B、收集证据C、交流评价D、认真听讲D2、【2019湖南湘西中考题】在实验室中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重要环节()A.提出假设B.进行实验C.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B课堂练习13、从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中,你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主要特点是:①关注物质的性质②关注物质的变化③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④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有价值的结论()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C4、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实验1蜡烛火焰逐渐熄灭B.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C.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杆最先炭化D.实验4将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B课堂练习1新知讲解【导学】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想想看,你知道的空气里含有哪些成分?氧气(O2)氮气(N2)水蒸气(H2O)二氧化碳(CO2)……新知讲解实验2: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空气与人类息息相关,人类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延续生命。呼吸作用是通过吸入氧气,将某些有机物质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请深吸一口气,再缓缓地呼出来,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还一样吗?提问: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什么?(1)提出问题(猜想、假设);(2)设计实验方案;(3)实施方案;(4)评价结果,得出结论。提出问题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吸入的空气呼出的气体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的多少。合作探究猜想与假设1、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多。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3、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多。1、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即将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浑浊出现则说明该气体为二氧化碳。而且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2、氧气可以支持物质的燃烧,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3、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探究活动参考的信息合作探究制定计划步骤1:如图,收集二瓶呼出的气体。步骤2:收集两瓶空气样品呼出气体样品准备收集气体合作探究实验2:(1)用木条燃烧情况验证氧气含量的不同合作探究步骤: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一瓶空气样品和呼出的气体样品中,观察现象并记录。现象结论空气中木条继续燃烧;呼出的气体中木条熄灭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多;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很少实验2:(1)用木条燃烧情况验证氧气含量的不同合作探究实验2:(2)用石灰水验证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合作探究步骤: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的气体样品中,分别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观察现象。现象结论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空气中无明显变化;呼出的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2:(2)用石灰水验证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合作探究实验2:(3)用玻璃片验证水蒸气含量不同合作探究步骤: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对比观察玻璃片上发生的现象。现象结论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少;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较多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无现象;哈气的玻璃片上有一层薄薄的水雾实验2:(3)用玻璃片验证水蒸气含量不同合作探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现象结论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吸入的空气呼出的气体较少较多较少较多较少较多呼出的气体可使燃着的小木条熄灭、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使玻璃片上有水凝结归纳与小结1、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如图所示的两个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A.a熄灭,b更旺B.a更旺,b熄灭C.a、b都变旺?D.a、b都熄灭B课堂练习22、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等量澄的清石灰水明显浑浊B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C证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较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D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CD课堂练习2课堂总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步骤1:收集空气(两瓶)步骤2:收集呼出的气体(两瓶)步骤3: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步骤4: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步骤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结论: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含二氧化碳多、含氧气少、含水蒸气多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步骤1:探究蜡烛物理性质步骤2:点燃的蜡烛步骤3:熄灭的蜡烛结论:硬度较小、不溶于水而且密度比水小;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应用外焰;石蜡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熄灭蜡烛时的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板书设计体现一、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探究蜡烛物理性质2、蜡烛燃烧的探究三、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相比1、用木条燃烧情况验证氧气含量的不同2、通过石灰水的变化验证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3、用玻璃片验证水蒸气含量不同作业布置完成课后提升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题1.2化学是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后提升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基础是( )A.计算B.测量C.实验D.推理【答案】C【解答】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故选C。2、【2019山东聊城中考题】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D.获得结论【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是猜想与假设环节。A、“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预测,不是提出问题,故选项错误。B、“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猜想与预测,故选项正确。C、“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预测,不属于进行实验,故选项错误。D、“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预测,不是获得结论,故选项错误。故选:B。3·燃着的木条伸进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A.木条继续燃烧,没有明显的变化B.木条继续燃烧,燃烧更旺C.木条不能燃烧,熄灭D.不知道【答案】C【解答】二氧化碳能够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选C。4、点燃蜡烛时,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C.固体蜡烛受热熔化成液体滴下D.火焰分为三层,焰心最暗【答案】A【解答】A、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实验的结论,不是现象;故A说法错误;B、点燃蜡烛时,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故B说法正确;C、固体蜡烛受热能熔化成液体滴下;故C说法正确;D、蜡烛的火焰可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焰心最暗,这是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故D说法正确。故选A。5、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一环是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科学实验的设计步骤有:①充分使用资料;②设计合理的方案;③明确实验目的;④进行科学实验;⑤准备实验器材.其中正确的设计步骤是( )A.③①④⑤B.③①②C.③①②⑤D.①③②④【答案】B【解析】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科学实验的设计的步骤有:③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阐明实验原理,分析现有仪器和药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药品.①根据实验的特点,设计实验装置,画出装置草图,掌握充分的资料.②根据实验的要求,设计可行的操作步骤和观察重点,分析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如反应过程中是否需要除杂及尾气处理等).③①②是正确的设计步骤,④⑤是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不是科学实验的设计步骤.故选B.6、小强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 )A.氧气?B.二氧化碳?C.水蒸气??D.氮气【答案】B【解答】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B。7、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学到、见过的现象,确定下列生成物是蜡烛燃烧产物的是()A.白色固体B.大量灰烬C.黑色固体D.二氧化碳和水【答案】D【解答】根据上述实验知道,蜡烛燃烧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故选D。8、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A.比水大B.比水小C.与水一样大D.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石蜡的密度比水小,才会浮在水面。9、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观察到火柴梗()A.均匀地被烧黑B、放置在外焰的部分被烧黑最重C、放置在内焰的部分被烧黑最重D、放置在焰心的部分被烧黑最重【答案】B【解答】在蜡烛的火焰中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处在蜡烛燃烧的外焰处的部分最先碳化,烧黑最重。外焰与氧的接触面积最大,燃烧最充分温度最高。10、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温度最高的是()外焰B.内焰C.焰心D.无法确定【答案】A11、化学学习的主要特点是()①关注物质的性质②关注物质的变化;③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现象④得出可靠的结论。A.①②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C【解答】化学学习的特点的三特点是:1、关注物质的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的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故选C。12、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A.水B.白酒C.食盐水D.澄清的石灰水【答案】D【解答】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选D。13、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证明了()A.蜡烛中有水B.蜡烛燃烧时生成了水C.蜡烛中没有水D.可能都正确,但还要有进一步的实验证明【答案】B【解答】做“蜡烛燃烧”实验时,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燃烧时生成了水蒸气,故选B。14、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中,其中有一操作如下图。该操作说明该气体( )A.极易溶于水B.易溶于水C.不易溶于水D.与气体是否溶于水无关【答案】C图示采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说明该气体:不溶于水也不和水发生反应。故选C二、理解与应用15、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所述基本环节补充完整.(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环节;(2)“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二氧化碳”属科学探究中的______环节;(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二氧化碳”属科学探究中的______环节;(4)将呼出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环节;(5)“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环节.上述各环节的正确顺序是______.(填上述数字序号)【答案】(1)提出问题;(2)获得结论;(3)猜想与假设;(4)收集证据;(5)反思与评价;(1)、(3)、(4)、(2)、(5)。【解答】(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对呼出的气体进行提问,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环节;(2)“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二氧化碳”确定了该气体是什么气体,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获得结论环节;(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二氧化碳”产生了疑问,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4)将呼出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收集到了石灰水变浑浊的证据,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收集证据环节;(5)“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对实验进行简单的证总结评价,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反思与评价环节;依据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可知,正确的顺序为:(1)、(3)、(4)、(2)、(5)。16、某同学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①点燃一支蜡烛,用一只烧杯倒扣在燃着的蜡烛上,蜡烛燃烧片刻后熄灭,如实验一。②再点燃蜡烛,然后吹灭,看到烛芯产生一缕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重新被引燃,如实验二。③将粗细均匀的木条水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稍加热后观察木条燃烧现象,如实验三。(1)操作①中,蜡烛能燃烧片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操作②中,关于白烟的成分,有同学做出了下列猜想:A.白烟是水蒸气;B.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C.白烟是二氧化碳。你认为上述猜想有道理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同学在做实验一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4)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的外焰温度最_______。【答案】(1)烧杯内有一定量的空气(2)B??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石蜡能燃烧(3)C(4)高【解析】(1)操作①中,由于烧杯中有氧气,故蜡烛能燃烧片刻;操作②中,白烟具有可燃性,故选B;该同学在做实验一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那么要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并查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还可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4)实验三,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的外焰温度最高。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题1.2化学是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后提升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基础是( )A.计算B.测量C.实验D.推理2、【2019山东聊城中考题】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D.获得结论3·燃着的木条伸进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A.木条继续燃烧,没有明显的变化B.木条继续燃烧,燃烧更旺C.木条不能燃烧,熄灭D.不知道4、点燃蜡烛时,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C.固体蜡烛受热熔化成液体滴下D.火焰分为三层,焰心最暗5、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一环是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科学实验的设计步骤有:①充分使用资料;②设计合理的方案;③明确实验目的;④进行科学实验;⑤准备实验器材.其中正确的设计步骤是( )A.③①④⑤B.③①②C.③①②⑤D.①③②④6、小强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 )A.氧气?B.二氧化碳?C.水蒸气??D.氮气7、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学到、见过的现象,确定下列生成物是蜡烛燃烧产物的是()A.白色固体B.大量灰烬C.黑色固体D.二氧化碳和水8、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A.比水大B.比水小C.与水一样大D.无法判断9、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观察到火柴梗()A.均匀地被烧黑B、放置在外焰的部分被烧黑最重C、放置在内焰的部分被烧黑最重D、放置在焰心的部分被烧黑最重10、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温度最高的是()外焰B.内焰C.焰心D.无法确定11、化学学习的主要特点是()①关注物质的性质②关注物质的变化;③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现象④得出可靠的结论。A.①②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2、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A.水B.白酒C.食盐水D.澄清的石灰水13、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证明了()A.蜡烛中有水B.蜡烛燃烧时生成了水C.蜡烛中没有水D.可能都正确,但还要有进一步的实验证明14、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中,其中有一操作如下图。该操作说明该气体( )A.极易溶于水B.易溶于水C.不易溶于水D.与气体是否溶于水无关二、理解与应用15、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所述基本环节补充完整.(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环节;(2)“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二氧化碳”属科学探究中的______环节;(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二氧化碳”属科学探究中的______环节;(4)将呼出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环节;(5)“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环节.上述各环节的正确顺序是______.(填上述数字序号)16、某同学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①点燃一支蜡烛,用一只烧杯倒扣在燃着的蜡烛上,蜡烛燃烧片刻后熄灭,如实验一。②再点燃蜡烛,然后吹灭,看到烛芯产生一缕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重新被引燃,如实验二。③将粗细均匀的木条水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稍加热后观察木条燃烧现象,如实验三。(1)操作①中,蜡烛能燃烧片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操作②中,关于白烟的成分,有同学做出了下列猜想:A.白烟是水蒸气;B.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C.白烟是二氧化碳。你认为上述猜想有道理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同学在做实验一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4)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的外焰温度最_______。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题1.2化学是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体会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2.描述蜡烛燃烧前、燃烧中和燃烧后的实验现象,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掌握最基础的化学实验操作。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蜡烛的某些性质,让学生感受化学来源于生活。4.初步学会对人体吸入、呼出气体探究的有关实验操作。5.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习过程】新课导入葛洪(公元284~364年)为东晋著名炼丹家。葛洪在《金丹》和《黄白》篇中,系统地总结了晋以前的炼丹成就,具体地介绍了一些炼丹方法,记载了大量的古代丹经和丹法,勾画了中国古代炼丹的历史梗概,也为我们提供了原始实验化学的珍贵资料。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屏幕展示,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解释结论、反思评价和表达与交流等。2、回顾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1)变化前:物质的名称、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等物理性质。(2)变化中:物质颜色、状态、气味等现象的改变以及光、热、沉淀、气体等现象的产生。(3)变化后:新物质的名称、颜色、状态、气味等。(一)【实验探究1】(1)探究蜡烛物理性质(请同学们带着任务仔细观看视频)任务一:观察:蜡烛颜色、状态、形状和问一问气味等。任务二:观察:蜡烛是否溶于水、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入水底(并判断其密度与水的密度的大小关系)。任务三:请同学们独立完成:现象与结论:(1)蜡烛气味、固体、硬度。(2)石蜡不溶于水,故溶于水;石蜡在水面上,故石蜡密度比水的密度。(二)【实验探究2】(2)探究燃烧的蜡烛(请同学们结合视频组内合作完成下列学案)【提出问题】1、蜡烛燃烧火焰分几层?那层最明亮?2、蜡烛燃烧的生成物是什么?【猜想与假设】1、蜡烛燃烧时火焰分,最明亮。蜡烛燃烧可能会生成。【设计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观察火焰。步骤2: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步骤3:取一个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再向烧杯内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现象与结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结论点燃蜡烛,观察火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处在火焰处的部位最先变黑,第二层次之,最里面的最慢。的温度最高。加热时应用外焰分别取一个干燥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湿润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干燥的烧杯内壁上有出现;澄清石灰水。蜡烛燃烧生成。【表达与交流】点燃蜡烛的过程发生了哪些变化?该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三)【实验探究3】(3)蜡烛熄灭(请同学们组内合作完成下列学案)【提出问题】1、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猜想与假设】1、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可能是。【设计实验】实验步骤:将蜡烛熄灭,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现象与结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结论将蜡烛熄灭,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白烟。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实验结论】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黄色火焰,放出热量,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其中温度最高,温度最低,生成水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四)【归纳总结】(根据上述3次探究同学们认真总结)讨论:通过探究活动,你认为化学实验中应关注那些方面?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1、实验前。例如:石蜡的颜色状态、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等物理性质。石蜡能否燃烧、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等化学现象。2、实验中。例如:受热时石蜡熔化等物理变化;燃烧时发光、放热的现象,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等化学变化。3、实验中,分析现象的原因,得出结论。(或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五)【课堂练习1】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以下题目1、下列哪个环节不属于科学探究的环节()提出问题B、收集证据C、交流评价D、认真听讲2、【2019湖南湘西中考题】在实验室中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重要环节()A.提出假设B.进行实验C.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3、从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中,你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主要特点是:①关注物质的性质②关注物质的变化③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④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有价值的结论()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4、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实验1蜡烛火焰逐渐熄灭B.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C.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杆最先炭化D.实验4将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知识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一)探究活动参考的信息1、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即将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浑浊出现则说明该气体为二氧化碳。而且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2、氧气可以支持物质的燃烧,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3、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二)【实验探究】【提出问题】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的含量那个高?【猜想与假设】1、空气中氧气含量可能。2、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可能。3、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可能。【设计实验】实验1: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实验2:向一瓶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震荡。实验3:取2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现象与结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结论实验1: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的;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空气中氧气含量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实验2:向一瓶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震荡。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的澄清石灰水;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澄清石灰水。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实验3:取2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有生成。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三)【归纳小结】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探究,总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为:、、设计实验、、解释结论、和表达与交流等。【课堂练习2】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以下题目1、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如图所示的两个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A.a熄灭,b更旺B.a更旺,b熄灭C.a、b都变旺?D.a、b都熄灭2、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等量澄的清石灰水明显浑浊B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C证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较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D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三、课堂小结可独立展示,可小组为单位集体展示!四、作业布置(独立完成,你一定行!)课后提升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木条验证氧气多少.mp4 点燃的蜡烛.mp4 熄灭蜡烛.mp4 玻璃片验证水蒸气的多少.mp4 石灰水验证二氧化碳.mp4 蜡烛的物理性质.mp4 课题1.2化学是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导学案(解析版).doc 课题1.2化学是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件.ppt 课题1.2化学是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后提升(原卷版).doc 课题1.2化学是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后提升(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