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嘉兴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卷(2021.6)(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1七下·嘉兴期末)图2所示的城市特色是( )A.文化艺术之都 B.城市规划的典范C.著名的汽车城 D.IT新城【答案】B【知识点】巴西巴西利亚【解析】【分析】根据图2内容可知,该城市是巴西利亚,它是城市规划的典范。文化艺术之都是巴黎,著名的汽车城是蔚山,IT新城是班加罗尔。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巴西利亚的建成,首次实现了全由人规划的未来城市,它是真正建立在绿地上的首都,它的规划设计体现了人的精神和智慧的伟大创造力,也是建筑的现代精神的典范。2.(2021七下·嘉兴期末)图3中序号所示区域与该地生产生活特色对应正确的是( )A.①——逐水草而居 B.②——驯养羊驼和骆马C.③——用机器种庄稼 D.④——耕海牧渔【答案】D【知识点】美国中部平原;日本——耕海牧渔;非洲草原——传统牧场;澳大利亚草原——现代化牧场【解析】【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地位于澳大利亚,当地的生产特色是——现代牧场;②地位于美国的中央大平原,当地的生产特色是——用机器种庄稼;③地位于非洲,当地的生产特色是——逐水草而居;④地位于日本,当地的生产特色是——耕海牧渔 ,正确;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日本北海道附近,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使得渔业资源非常丰富;海岸线曲折,优良港湾多;工业发达,先进的纺织工业、电子工业、造船技术和捕鱼装置为日本提供优质渔网和电子设备和悠久而丰富的捕鱼经验是日本渔业发展的有利条件。3.(2021七下·嘉兴期末)图4为5°S左右安第斯山脉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景观变化示意图,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度的差异 B.海陆位置 C.地势的高低 D.纬度差异【答案】C【知识点】智利——安第斯山脉【解析】【分析】根据题意, 图4为5°S左右安第斯山脉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景观变化示意图,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地势的高低。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6℃。同时山区地形对降水也有一定的影响。山区的印第安人在低海拔的山坡上开辟梯田,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等农作物。在山区的高海拔处,由于雨水较少,又极为寒冷,因而形成广阔的干寒草原地带,居民以放牧驯养的羊驼和骆马为生。4.(2021七下·嘉兴期末)图5是唐戴帷帽女子骑马彩绘釉陶雕塑。从该文物中可获取的唐朝有( )A.高超的青瓷工艺 B.文景之治的繁荣C.开放的社会风气 D.繁荣的海上丝路【答案】C【知识点】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解析】【分析】唐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折射出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兼容并包。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当时的生活风气兼容并包,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开放的社会风气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盛唐气象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知道唐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折射出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兼容并包。5.(2021七下·嘉兴期末)“史诗互证”是研究中国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中描述唐玄宗在位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盛世景象的是( )A.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B.汉武雄图载史册,长城万里遍烽烟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D.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沐州【答案】C【知识点】开元盛世【解析】【分析】唐玄宗统治前期,由于政治清明,经济空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了唐玄宗在位前期唐朝鼎盛时期的景象。A项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描写的是鉴真东渡,不符合题意;B项汉武雄图载史册,长城万里遍烽烟描写的是汉武帝时期反击匈奴,不符合题意;C项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符合题意;D项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沐州描写的是南宋的偏安,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的盛世局面,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6.(2021七下·嘉兴期末)宋太祖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后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其目的是( )A.割断将领与地方联系 B.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C.监察各州的地方官员 D.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答案】D【知识点】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了转运使。宋太祖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ABC三项都不是在地方设置转运使的目的,不符合题意;D项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是在地方设置转运使的目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识记能力。掌握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需要准确识记转运使的职责。7.(2021七下·嘉兴期末)宋朝的市镇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当时百姓有可能经历的是( )①“瓦子”里观看杂技 ②听著名悲剧《窦娥冤》③学唱戏剧《牡丹亭》 ④逛东京热闹非凡的夜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知识点】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解析】【分析】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也繁荣起来,坊市隔绝制度被打破,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出现通宵的夜市。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舍、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逛庙会的等,令人眼花缭乱。故宋朝的百姓有可能经历的是①④。关汉卿是元朝著名的戏剧家,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汤显祖是最富盛名的明朝戏剧家,他的代表作《牡丹亭》,通过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的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故宋朝的百姓不可能经历的是②③。A项①④宋朝的百姓有可能经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代社会生活的史实。8.(2021七下·嘉兴期末)雍正年间“生齿殷繁(人口众多),土地所出,仅可赡给(仅能维持生计),偶遇荒歉,民食维艰……”。材料直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问题是( )A.开垦荒地,促进农业发展 B.灾害频发,贫富差距大C.重农抑商,商人地位低下 D.人口增长快,粮食紧缺【答案】D【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生齿殷繁(人口众多),土地所出,仅可赡给(仅能维持生计),偶遇荒歉,民食维艰……”反映了清朝前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口增长,粮食缺乏。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人口增长快,粮食紧缺是题干材料直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问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前期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9.(2021七下·嘉兴期末)在元朝时就早已出现为紧急文书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下列实物能够提供这一证据的是( )A.急递铺令牌B.元代火铳c.西夏铜牌D.锦衣卫印【答案】A【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A项急递铺令牌是元朝时期的文物,急递铺是古代的一种邮驿组织,起源于宋代神宗时期,主要为皇帝传递紧急军令,最快每日可行500里;到元朝时期,急递铺除了传递紧急军情之外,还会上传下达各种公文或书信材料等文件,符合题意;B项元代火铳是世界最早的金属射击火器,属于火门枪,它的出现,使热兵器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也对后来的战争形式和军事技术的发展开展了新的篇章,不符合题意;C项西夏铜牌是军营防守军人和西夏宫廷宿卫者所佩带的,不符合题意;D项锦衣卫印出现在明朝,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元朝的急递铺令牌。要求识记基础史实。10.(2021七下·嘉兴期末)《明太祖实录》中记载: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材料中的做法( )A.废丞相,削弱中央集权 B.目的是加强皇权C.使国家权力集中到内阁 D.减少了中央政务【答案】B【知识点】皇权膨胀【解析】【分析】据题干“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皇权,稳固统治。明太祖为了加强皇权,稳固统治,在中央废丞相,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目的是加强皇权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强化君权的措施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11.(2021七下·嘉兴期末)历史学习注重“史论结合”。下列史实和推论的逻辑关系搭配正确的是( ) 史实 推论A 筒车开始推广使用 提高灌溉效率,促进宋代农业发展B 郑成功收复台湾 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的疆域版图C 杯酒释兵权 解除武将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D 郑和下西洋 目的是为了发展明朝海洋经济A.A B.B C.C D.D【答案】C【知识点】开元盛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A项A搭配错误,唐朝创制了新型灌溉工具——筒车,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的发展,不符合题意;B项B搭配错误,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台湾(琉球)设澎湖巡检司,以加强对那里的管辖,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使台湾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之内,不符合题意;C项C搭配正确,宋太祖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并削弱大将的兵权,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兵无常帅、帅无常师”以防武将专权,结束并避免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符合题意;D项D搭配错误,明朝前期,国力强盛,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下西洋,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实和推论的逻辑关系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12.(2021七下·嘉兴期末)某中学生在探讨图请活动的“闭关锁国”政策时,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 )①对西方殖民者侵略活动曾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②因统治者担心国家主权受侵犯,危及自己的统治③使明清时期的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④使当时社会的贫富分化更加严重,阶级矛盾尖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A【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清朝时期,西方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的侵犯,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往来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清朝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未能适时地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的机会。A项①②③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清闭关锁国政策。二、非选择题13.(2021七下·嘉兴期末)中巴合作,互利共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随着中国与巴基斯担合作的不断深入,两国拟在瓜达尔港和喀什之间修建一条铁路,主要用于输送石油。中巴铁路建设预计于2030年完成。材料二:巴基斯坦地处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热干燥,年平均降雨量不到250毫米,是全球水资源最为紧张的36个国家之一。巴基斯坦以农业经济为主,盛产水果,素有“东方水果篮”之称。(1)根据地图,描述瓜达尔港的海陆位置。(2)中巴铁路的修建主要运输哪一地区的石油到中国?与原有的单靠海上运输方式相比,它的建成有什么优势?(3)根据材料二,借鉴以色列的经验,给巴基斯坦发展农业提些合理化建议。【答案】(1)瓜达尔港位于巴基斯坦西南部,临印度洋。(2)波斯湾地区(或西亚)。优势:可以由陆路直接输入到中国,大大缩短运输路线;多渠道的石油输送,保障了我国的能源供给。(3)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兴修水利设施;保护有限的水资源;净化污水,淡化海水;种植附加值高的作物;开发种植节水农作物等。【知识点】中东石油宝库;以色列节水王国【解析】【分析】(1)、根据地图,描述瓜达尔港的海陆位置是位于巴基斯坦西南部,临印度洋。(2)、根据中巴铁路的起止点可以判断,中巴铁路的修建主要运输波斯湾地区的石油到中国。与单靠海上运输方式相比,铁路运输的优势:可以由陆路直接输入到中国,大大缩短运输路线;多渠道的石油输送,保障了我国的能源供给。(3)、根据材料二,借鉴以色列的经验,给巴基斯坦发展农业提些合理化建议: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兴修水利设施;保护有限的水资源;净化污水,淡化海水;种植附加值高的作物;开发种植节水农作物等。【点评】以色列发展绿洲农业的举措, 可供其他干旱地区(比如我国西北新疆等地区)借鉴的措施有:①采用喷灌和滴灌技术,科技兴农;②加强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完善并落实水资源使用制度;③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选种合适的农作物(耐早、附加值高);④节约、保护水资源。14.(2021七下·嘉兴期末)民族关系,重中之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碰撞交融】从整体来考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既有阶段性的友好,也有阶段性的战争。在和好阶段,双方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好局面,尽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维持较长时间的和好;在战争阶段内,也有一些谋求和好的活动。——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图片再现】(1)根据材料,请列举宋朝时民族关系有“阶段性的和好”“阶段性的战争”的史实各一例。(2)从上述三幅图中提取相关信息,运用史实分别说明当时中央政府是如何处理民族关系的?(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并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答案】(1)阶段性和好:北宋与辽的温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保持和平局面:北宋与西夏议和;宋金和议。阶段性战争:北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金与南宋战争(岳飞抗金)。(2)图7是元朝政府在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由宣政院直接统辖:图8是明政府修筑长城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南扰;图9是清政府通过册封西藏宗教首领,稳定西藏局势。(3)方式:相互争战;订立盟约;和亲;直接管辖:防御和册封等方式。认识:我国古代中央政府非常重视民族关系并用多种方式处理民族关系:民族交融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知识点】北宋与辽、西夏并列;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南宋与金的和战【解析】【分析】(1)“阶段性的和好”的史实: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宋和西夏议和,元昊向北宋称臣,北宋给西夏岁币;1141年岳飞被害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阶段性的战争”的史实: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北宋交战,双方损失很大;金军南下攻宋,给人民带来了很大灾难。(2)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明朝建立以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清朝入关后,西藏的宗教首领达赖五世亲自入京朝贺,顺治皇帝隆重接见,正式赐予他“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还拨专款重修布达拉宫,康熙时,清军人藏平定分裂势力,稳定了西藏的局势,并册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3)根据“碰撞交融”可见古代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是相互争战;订立盟约。根据“图片再现” 可见古代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是防御和册封等方式。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我国古代中央政府非常重视民族关系并用多种方式处理民族关系;民族交融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故答案为:(1)阶段性和好:北宋与辽的温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保持和平局面;北宋与西夏议和;宋金和议。阶段性战争:北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金与南宋战争(岳飞抗金)。(2)图7是元朝政府在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由宣政院直接统辖;图8是明政府修筑长城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南扰;图9是清政府通过册封西藏宗教首领,稳定西藏局势。(3)方式:相互争战;订立盟约;和亲;直接管辖:防御和册封等方式。认识:我国古代中央政府非常重视民族关系并用多种方式处理民族关系;民族交融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民族关系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 / 1浙江省嘉兴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卷(2021.6)(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1七下·嘉兴期末)图2所示的城市特色是( )A.文化艺术之都 B.城市规划的典范C.著名的汽车城 D.IT新城2.(2021七下·嘉兴期末)图3中序号所示区域与该地生产生活特色对应正确的是( )A.①——逐水草而居 B.②——驯养羊驼和骆马C.③——用机器种庄稼 D.④——耕海牧渔3.(2021七下·嘉兴期末)图4为5°S左右安第斯山脉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景观变化示意图,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度的差异 B.海陆位置 C.地势的高低 D.纬度差异4.(2021七下·嘉兴期末)图5是唐戴帷帽女子骑马彩绘釉陶雕塑。从该文物中可获取的唐朝有( )A.高超的青瓷工艺 B.文景之治的繁荣C.开放的社会风气 D.繁荣的海上丝路5.(2021七下·嘉兴期末)“史诗互证”是研究中国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中描述唐玄宗在位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盛世景象的是( )A.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B.汉武雄图载史册,长城万里遍烽烟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D.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沐州6.(2021七下·嘉兴期末)宋太祖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后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其目的是( )A.割断将领与地方联系 B.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C.监察各州的地方官员 D.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7.(2021七下·嘉兴期末)宋朝的市镇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当时百姓有可能经历的是( )①“瓦子”里观看杂技 ②听著名悲剧《窦娥冤》③学唱戏剧《牡丹亭》 ④逛东京热闹非凡的夜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21七下·嘉兴期末)雍正年间“生齿殷繁(人口众多),土地所出,仅可赡给(仅能维持生计),偶遇荒歉,民食维艰……”。材料直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问题是( )A.开垦荒地,促进农业发展 B.灾害频发,贫富差距大C.重农抑商,商人地位低下 D.人口增长快,粮食紧缺9.(2021七下·嘉兴期末)在元朝时就早已出现为紧急文书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下列实物能够提供这一证据的是( )A.急递铺令牌B.元代火铳c.西夏铜牌D.锦衣卫印10.(2021七下·嘉兴期末)《明太祖实录》中记载: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材料中的做法( )A.废丞相,削弱中央集权 B.目的是加强皇权C.使国家权力集中到内阁 D.减少了中央政务11.(2021七下·嘉兴期末)历史学习注重“史论结合”。下列史实和推论的逻辑关系搭配正确的是( ) 史实 推论A 筒车开始推广使用 提高灌溉效率,促进宋代农业发展B 郑成功收复台湾 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的疆域版图C 杯酒释兵权 解除武将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D 郑和下西洋 目的是为了发展明朝海洋经济A.A B.B C.C D.D12.(2021七下·嘉兴期末)某中学生在探讨图请活动的“闭关锁国”政策时,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 )①对西方殖民者侵略活动曾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②因统治者担心国家主权受侵犯,危及自己的统治③使明清时期的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④使当时社会的贫富分化更加严重,阶级矛盾尖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13.(2021七下·嘉兴期末)中巴合作,互利共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随着中国与巴基斯担合作的不断深入,两国拟在瓜达尔港和喀什之间修建一条铁路,主要用于输送石油。中巴铁路建设预计于2030年完成。材料二:巴基斯坦地处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热干燥,年平均降雨量不到250毫米,是全球水资源最为紧张的36个国家之一。巴基斯坦以农业经济为主,盛产水果,素有“东方水果篮”之称。(1)根据地图,描述瓜达尔港的海陆位置。(2)中巴铁路的修建主要运输哪一地区的石油到中国?与原有的单靠海上运输方式相比,它的建成有什么优势?(3)根据材料二,借鉴以色列的经验,给巴基斯坦发展农业提些合理化建议。14.(2021七下·嘉兴期末)民族关系,重中之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碰撞交融】从整体来考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既有阶段性的友好,也有阶段性的战争。在和好阶段,双方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好局面,尽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维持较长时间的和好;在战争阶段内,也有一些谋求和好的活动。——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图片再现】(1)根据材料,请列举宋朝时民族关系有“阶段性的和好”“阶段性的战争”的史实各一例。(2)从上述三幅图中提取相关信息,运用史实分别说明当时中央政府是如何处理民族关系的?(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并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巴西巴西利亚【解析】【分析】根据图2内容可知,该城市是巴西利亚,它是城市规划的典范。文化艺术之都是巴黎,著名的汽车城是蔚山,IT新城是班加罗尔。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巴西利亚的建成,首次实现了全由人规划的未来城市,它是真正建立在绿地上的首都,它的规划设计体现了人的精神和智慧的伟大创造力,也是建筑的现代精神的典范。2.【答案】D【知识点】美国中部平原;日本——耕海牧渔;非洲草原——传统牧场;澳大利亚草原——现代化牧场【解析】【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地位于澳大利亚,当地的生产特色是——现代牧场;②地位于美国的中央大平原,当地的生产特色是——用机器种庄稼;③地位于非洲,当地的生产特色是——逐水草而居;④地位于日本,当地的生产特色是——耕海牧渔 ,正确;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日本北海道附近,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使得渔业资源非常丰富;海岸线曲折,优良港湾多;工业发达,先进的纺织工业、电子工业、造船技术和捕鱼装置为日本提供优质渔网和电子设备和悠久而丰富的捕鱼经验是日本渔业发展的有利条件。3.【答案】C【知识点】智利——安第斯山脉【解析】【分析】根据题意, 图4为5°S左右安第斯山脉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景观变化示意图,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地势的高低。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6℃。同时山区地形对降水也有一定的影响。山区的印第安人在低海拔的山坡上开辟梯田,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等农作物。在山区的高海拔处,由于雨水较少,又极为寒冷,因而形成广阔的干寒草原地带,居民以放牧驯养的羊驼和骆马为生。4.【答案】C【知识点】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解析】【分析】唐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折射出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兼容并包。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当时的生活风气兼容并包,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开放的社会风气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盛唐气象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知道唐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折射出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兼容并包。5.【答案】C【知识点】开元盛世【解析】【分析】唐玄宗统治前期,由于政治清明,经济空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了唐玄宗在位前期唐朝鼎盛时期的景象。A项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描写的是鉴真东渡,不符合题意;B项汉武雄图载史册,长城万里遍烽烟描写的是汉武帝时期反击匈奴,不符合题意;C项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符合题意;D项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沐州描写的是南宋的偏安,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的盛世局面,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6.【答案】D【知识点】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了转运使。宋太祖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ABC三项都不是在地方设置转运使的目的,不符合题意;D项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是在地方设置转运使的目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识记能力。掌握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需要准确识记转运使的职责。7.【答案】B【知识点】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解析】【分析】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也繁荣起来,坊市隔绝制度被打破,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出现通宵的夜市。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舍、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逛庙会的等,令人眼花缭乱。故宋朝的百姓有可能经历的是①④。关汉卿是元朝著名的戏剧家,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汤显祖是最富盛名的明朝戏剧家,他的代表作《牡丹亭》,通过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的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故宋朝的百姓不可能经历的是②③。A项①④宋朝的百姓有可能经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代社会生活的史实。8.【答案】D【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生齿殷繁(人口众多),土地所出,仅可赡给(仅能维持生计),偶遇荒歉,民食维艰……”反映了清朝前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口增长,粮食缺乏。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人口增长快,粮食紧缺是题干材料直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问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前期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9.【答案】A【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A项急递铺令牌是元朝时期的文物,急递铺是古代的一种邮驿组织,起源于宋代神宗时期,主要为皇帝传递紧急军令,最快每日可行500里;到元朝时期,急递铺除了传递紧急军情之外,还会上传下达各种公文或书信材料等文件,符合题意;B项元代火铳是世界最早的金属射击火器,属于火门枪,它的出现,使热兵器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也对后来的战争形式和军事技术的发展开展了新的篇章,不符合题意;C项西夏铜牌是军营防守军人和西夏宫廷宿卫者所佩带的,不符合题意;D项锦衣卫印出现在明朝,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元朝的急递铺令牌。要求识记基础史实。10.【答案】B【知识点】皇权膨胀【解析】【分析】据题干“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皇权,稳固统治。明太祖为了加强皇权,稳固统治,在中央废丞相,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目的是加强皇权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强化君权的措施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11.【答案】C【知识点】开元盛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A项A搭配错误,唐朝创制了新型灌溉工具——筒车,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的发展,不符合题意;B项B搭配错误,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台湾(琉球)设澎湖巡检司,以加强对那里的管辖,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使台湾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之内,不符合题意;C项C搭配正确,宋太祖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并削弱大将的兵权,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兵无常帅、帅无常师”以防武将专权,结束并避免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符合题意;D项D搭配错误,明朝前期,国力强盛,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下西洋,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实和推论的逻辑关系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12.【答案】A【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清朝时期,西方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的侵犯,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往来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清朝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未能适时地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的机会。A项①②③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清闭关锁国政策。13.【答案】(1)瓜达尔港位于巴基斯坦西南部,临印度洋。(2)波斯湾地区(或西亚)。优势:可以由陆路直接输入到中国,大大缩短运输路线;多渠道的石油输送,保障了我国的能源供给。(3)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兴修水利设施;保护有限的水资源;净化污水,淡化海水;种植附加值高的作物;开发种植节水农作物等。【知识点】中东石油宝库;以色列节水王国【解析】【分析】(1)、根据地图,描述瓜达尔港的海陆位置是位于巴基斯坦西南部,临印度洋。(2)、根据中巴铁路的起止点可以判断,中巴铁路的修建主要运输波斯湾地区的石油到中国。与单靠海上运输方式相比,铁路运输的优势:可以由陆路直接输入到中国,大大缩短运输路线;多渠道的石油输送,保障了我国的能源供给。(3)、根据材料二,借鉴以色列的经验,给巴基斯坦发展农业提些合理化建议: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兴修水利设施;保护有限的水资源;净化污水,淡化海水;种植附加值高的作物;开发种植节水农作物等。【点评】以色列发展绿洲农业的举措, 可供其他干旱地区(比如我国西北新疆等地区)借鉴的措施有:①采用喷灌和滴灌技术,科技兴农;②加强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完善并落实水资源使用制度;③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选种合适的农作物(耐早、附加值高);④节约、保护水资源。14.【答案】(1)阶段性和好:北宋与辽的温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保持和平局面:北宋与西夏议和;宋金和议。阶段性战争:北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金与南宋战争(岳飞抗金)。(2)图7是元朝政府在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由宣政院直接统辖:图8是明政府修筑长城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南扰;图9是清政府通过册封西藏宗教首领,稳定西藏局势。(3)方式:相互争战;订立盟约;和亲;直接管辖:防御和册封等方式。认识:我国古代中央政府非常重视民族关系并用多种方式处理民族关系:民族交融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知识点】北宋与辽、西夏并列;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南宋与金的和战【解析】【分析】(1)“阶段性的和好”的史实: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宋和西夏议和,元昊向北宋称臣,北宋给西夏岁币;1141年岳飞被害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阶段性的战争”的史实: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北宋交战,双方损失很大;金军南下攻宋,给人民带来了很大灾难。(2)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明朝建立以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清朝入关后,西藏的宗教首领达赖五世亲自入京朝贺,顺治皇帝隆重接见,正式赐予他“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还拨专款重修布达拉宫,康熙时,清军人藏平定分裂势力,稳定了西藏的局势,并册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3)根据“碰撞交融”可见古代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是相互争战;订立盟约。根据“图片再现” 可见古代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是防御和册封等方式。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我国古代中央政府非常重视民族关系并用多种方式处理民族关系;民族交融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故答案为:(1)阶段性和好:北宋与辽的温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保持和平局面;北宋与西夏议和;宋金和议。阶段性战争:北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金与南宋战争(岳飞抗金)。(2)图7是元朝政府在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由宣政院直接统辖;图8是明政府修筑长城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南扰;图9是清政府通过册封西藏宗教首领,稳定西藏局势。(3)方式:相互争战;订立盟约;和亲;直接管辖:防御和册封等方式。认识:我国古代中央政府非常重视民族关系并用多种方式处理民族关系;民族交融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民族关系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嘉兴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卷(2021.6)(历社部分)(学生版).docx 浙江省嘉兴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卷(2021.6)(历社部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