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综合评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2021七下·乐清期末)第32届夏季奥运会将于2021年7月在日本东京开幕。“和食”是日本民众十分喜爱的传统美食,它的原料以海藻类植物和鱼虾为主。“和食”能够反映出日本的国土( )A.深居内陆 B.南北狭长 C.濒临海洋 D.多火山地震2.(2021七下·乐清期末)图中甲区域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区,主要表现在( )①农业生产以家庭农场为主②渠道、河流环绕大片稻田③农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④农业大规模使用机械生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21七下·乐清期末)下列区域与特色描述,对应正确的有( )①瑞士——借秀丽冰川,创观光胜地②澳大利亚——凭广阔草原,夺牧业先驱③秘鲁——因垂直变化,开特色梯田④以色列——拥石油宝库,启财富之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2021七下·乐清期末)“武定四方,贞观之治,式昭文德……”这句话歌颂的历史人物是( )A.隋炀帝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成吉思汗5.(2021七下·乐清期末)《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记载:“其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该材料反映的宋代特征是( )A.权力高度集中 B.商品经济活跃C.思想百花齐放 D.对外交流频繁6.(2021七下·乐清期末)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科技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②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③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④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7.(2021七下·乐清期末)秦朝在地方上设立郡县制,元代以“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反映出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是( )A.推行行省制度 B.设置宣政院C.设置澎湖巡检司 D.设立“三司”8.(2021七下·乐清期末)明朝状元赵秉忠的答卷,上有万历皇帝批的六个大字:“第一甲第一名”,现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在当时,赵秉忠不可能做到的是( )A.随意发挥对试题的解释 B.听从皇帝派遣C.熟读“四书”“五经” D.书写规范八股文9.(2021七下·乐清期末)一位同学分类梳理中国古代书籍,其中下划线处可填的是( )第一类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千金方》、《伤寒杂病论》第二类文学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第三类科技著作:《齐民要术》、《天工开物》、A.《本草纲目》 B.《西游记》C.《窦娥冤》 D.《农政全书》10.(2021七下·乐清期末)用表格整理知识要点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表内容共同说明的主题是( )时间 1662年 1697年 1727年 1759年事件 郑成功收复台湾 击败噶尔丹叛军 设驻藏大臣 击败大小和卓叛军A.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B.巩固和发展了西北边疆地区C.战胜了欧洲人的入侵 D.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30分)11.(2021七下·乐清期末)[胸怀世界]2020年2月,斯里兰卡向中国抗击疫情捐赠锡兰红茶,温暖着疫区一线人员的胃和心。中国人民深受感动,铭记于心。结合下列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阅读卡斯里兰卡旧称锡兰,始于1867年的红茶种植使它成为世界著名的红茶产地。政府为了推广优质红荼的种植、生产和销售而成立了茶叶局,并且通过对世界主要茶叶消费市场进行调研,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小链接:茶树具有喜温畏寒、喜湿怕涝的特征。斯里兰卡的茶树种植面积达22万公顷,一年四季皆可采茶。(1)区域的位置决定了区域的基本特征。斯里兰卡位于 半球,它是 (填大洋) 中的一个岛国。(2)区域内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由图和材料二可知,斯里兰卡的水系呈放射状分布,这主要是因为 , 而图中斯里兰卡河流 的特征与当地丰富的降水密切相关。(3)区域发展要基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斯里兰卡红茶产量高、品质好的有利条件。12.(2021七下·乐清期末)[家国情怀·家]2021年5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乐清市常住人口已经高达145万。其实,乐清经过历史.上几次人口迁移才有了今天的结果。让我们一起从乐清人口的变化中探寻历史吧!材料一:建都于临安,此后,大量的人口南迁至乐清,乐清赵姓者大多是宋宗室后裔,为温州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打下了基础,在浙南和乐清的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摘编自许宗斌《昨夜风——乐清历史文化述略》材料二:表1乐清人口变化表朝代 时间 人口数量宋淳熙年间 1174-1189年 四万一千七百一十六人明洪武二十四年 1391年 十三万二千四百六十八人明成化十八年 1482年 八万余人清顺治十八年 1661年 约一万人知识链接明朝,乐清的外来人口中,有一个特殊组成部分,那就是由政府派驻的负责海上巡逻的士兵。……清顺治年间,颁布了“迁海令”,勒令沿海居民迁往内地,直到郑氏政权被攻灭,朝廷才取消该政策。明清之际的战乱和相关政策使乐清经济文化受到严重损害。(1)根据材料一,指出乐清历史上这次人口迁移主要发生在什么时期?(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乐清人口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变化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人口的变迁对乐清产生的影响。13.(2021七下·乐清期末)[家国情怀·国]国家兴盛是我们每个人的中国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多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其中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有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取士……通过分权形成新的官僚政治。——改编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材料二:唐朝的对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其表现在朝鲜和日本的变化。“大进”是指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杨毕坤《唐朝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材料三:“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书信(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第二帝国”在制度方面有哪些新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分别列举史实说明唐朝对外开放“大出”与“大进”的具体表现。(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国家兴盛所需要具备的因素并作简要分析。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日本——耕海牧渔【解析】【分析】根据题意, 和食”是日本民众十分喜爱的传统美食,它的原料以海藻类植物和鱼虾为主。“和食”能够反映出日本的国土濒临海洋。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日本是一个岛国,沿海海域鱼类饵料丰富,鱼群集中,渔业资源丰富,是世界著名渔场,在人们的生活中鱼无处不在;日本有悠久的捕鱼历史,在长期与大海共存、与渔业共生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鱼文化”。2.【答案】B【知识点】美国中部平原【解析】【分析】根据给出的图分析, 图中甲区域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区--美国的中央大平原,该区域农业生产以家庭为主,地广人稀,需要依靠机械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和玉米。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美国中部大平原,地域辽阔, 美国的农场几乎都是家庭农场 ,必须依靠机械化来完成,所以机械化水平高,生产效率高,人均产量高,人少地多,所生产的农产品大部分要作为商品卖出去,商品率高,是典型的商品性农业。3.【答案】A【知识点】智利——安第斯山脉;瑞士——阿尔卑斯山脉;澳大利亚草原——现代化牧场;以色列节水王国【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瑞士——借秀丽冰川,创观光胜地,正确。②澳大利亚——凭广阔草原,夺牧业先驱,正确。③秘鲁——因垂直变化,开特色梯田,正确。④以色列——拥石油宝库,启财富之门,错误。①②③ ,正确。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以色列水资源短缺, 以色列人采用世界最先进的节水农业技术,在沙漠中建起了绿洲; 以色列人努力让宝贵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石油资源丰富,是世界上发达的国家。4.【答案】B【知识点】贞观之治【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贞观之治”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时,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他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戒奢从简,合并州县,改革吏治,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唐太宗是题干材料歌颂的历史人物,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观之治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掌握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的相关知识。5.【答案】B【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宋代中国”“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可知,这说明题干中现象出现在宋朝,而“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都是商品经济的表现,因此,题干信息反映了宋代社会商品经济活跃。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商品经济活跃是题干材料反映的宋代特征,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代经济发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6.【答案】C【知识点】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业;②③属于宋朝时期的史实。东汉的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改进了造纸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故①④和题干材料中的“赵宋之世”不符。C项②③能支持题干一观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代科技发展的相关知识。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造极于赵宋之世”。7.【答案】A【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可知,元朝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实行行省制度。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A项推行行省制度是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元朝行省制度,要求识记基础史实。8.【答案】A【知识点】皇权膨胀【解析】【分析】明朝时,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不准考生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必须分成八部分,称为“八股文”,八股取士让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八股取士禁锢了人的头脑,束缚了人的思想;选拔的人才与国计民生毫无关系,缺乏真才实学;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A项随意发挥对试题的解释明朝不可能做到,符合题意;BCD三项符合史实,明朝都可能做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的八股取士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9.【答案】D【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属于农业科技方面的书籍,与题干《齐民要术》和《天工开物》一样属于科技著作。A项《本草纲目》属于医学典籍,不符合题意;B项《西游记》属于文学小说,不符合题意;C项《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的代表作,属于文学类书籍,不符合题意;D项《农政全书》可填在下划线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齐民要术》、《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相关基础知识。10.【答案】D【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97年清军打败噶尔丹叛军;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1759年清军打败大小和卓叛军。这些体现了清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ABC三项和题干表格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是题干表格内容共同说明的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及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相关史实。11.【答案】(1)东或北;印度洋(2)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众多或密布(3)从自然环境分析:产量高的原因是:丘陵山地较多,可种植茶树面积大;纬度低,热量充足;采茶时间长;品质好的原因是:水分条件好,多云雾(空气湿度大),地势起伏大,排水好符合茶树喜湿怕涝的特征。或地处低纬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水热条件组 合好;多(丘陵)山地,茶多种植在(丘陵)山地,排水性好。从人文环境分析:产量高的原因是政府(国家)大力支持和推广(种植面积大);品质好的原因是斯里兰卡是一个旅游岛国,污染较少。【知识点】确定区域的位置和范围;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感受区域的发展【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斯里兰卡位于东半球,它是印度洋中的一个岛国。(2)、由图和材料二可知,斯里兰卡的水系呈放射状分布,这主要是因为当地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而图中斯里兰卡河流众多的特征与当地丰富的降水密切相关。(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斯里兰卡红茶产量高、品质好的有利条件。从自然环境分析:产量高的原因是:丘陵山地较多,可种植茶树面积大;纬度低,热量充足;采茶时间长;品质好的原因是:水分条件好,多云雾(空气湿度大),地势起伏大,排水好符合茶树喜湿怕涝的特征。或地处低纬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水热条件组 合好;多(丘陵)山地,茶多种植在(丘陵)山地,排水性好。从人文环境分析:产量高的原因是政府(国家)大力支持和推广(种植面积大);品质好的原因是斯里兰卡是一个旅游岛国,污染较少。【点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12.【答案】(1)南宋。(2)变化:人口数量大规模减少,人口大量外迁(任答一点给2分);原因:明代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清朝时期为了防止东南沿海居民与郑成功联络形成抗清力量,清政府实行“迁海令”,导致乐清人口大量迁出(3)南宋时期人口的迁入促进了外来文化特别是北方中原文化和乐清文化的融合,促进了乐清经济文化的发展;明清时期的战乱和“迁海令”政策则使乐清的经济文化受到损害。【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二“表1乐清人口变化表”,乐清人口由宋淳熙年间的“四万一千七百一十六人”到明洪武二十四年的“十三万二千四百六十八人”, 可见这次人口迁移主要发生在南宋时期。(2)根据材料二“表1乐清人口变化表”,乐清人口由明成化十八年的“八万余人”到清顺治十八年的“十三万二千四百六十八人”, 可见明清时期乐清人口大规模减少。根据知识链接“明朝,乐清的外来人口中,有一个特殊组成部分,那就是由政府派驻的负责海上巡逻的士兵。……清顺治年间,颁布了‘迁海令’,勒令沿海居民迁往内地,直到郑氏政权被攻灭,朝廷才取消该政策。明清之际的战乱和相关政策使乐清经济文化受到严重损害。”联系所学知识,明清时期乐清人口大规模减少的原因有:明代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清朝时期为了防止东南沿海居民与郑成功联络形成抗清力量,清政府实行“迁海令”。(3)材料一“......为温州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打下了基础,在浙南和乐清的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说明南宋时期人口的迁入促进了外来文化特别是北方中原文化和乐清文化的融合,促进了乐清经济文化的发展。知识链接中”明清之际的战乱和相关政策使乐清经济文化受到严重损害“也是人口的变迁对乐清产生的影响。故答案为:(1)南宋。(2)变化:人口数量大规模减少,人口大量外迁;原因:明代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清朝时期为了防止东南沿海居民与郑成功联络形成抗清力量,清政府实行“迁海令”,导致乐清人口大量迁出。(3)南宋时期人口的迁入促进了外来文化特别是北方中原文化和乐清文化的融合,促进了乐清经济文化的发展;明清时期的战乱和“迁海令”政策则使乐清的经济文化受到损害。【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乐清的人口变迁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13.【答案】(1)①三省六部制;②科举制(2)“大出”: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文化;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大进”:玄奘西行求取佛经,吸收外域文化;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丰富人们生活等。(3)略【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三省六部制【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可知,“第二帝国”指隋唐时期,联系所学知识,隋朝首创“三省六部制”,三省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唐朝时进一步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中央设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隋朝创立的科举制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2)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对日本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为了学习唐朝先进文化,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他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朝鲜半岛上的新罗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唐朝的丝织品和陶瓷等通过丝绸之路出口到大食、非洲等。(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①三省六部制;②科举制。(2)“大出”: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文化;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大进”:玄奘西行求取佛经,吸收外域文化;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丰富人们生活等。(3)略。【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隋唐的制度创新,唐朝的对外交往的相关知识。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1 / 1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综合评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2021七下·乐清期末)第32届夏季奥运会将于2021年7月在日本东京开幕。“和食”是日本民众十分喜爱的传统美食,它的原料以海藻类植物和鱼虾为主。“和食”能够反映出日本的国土( )A.深居内陆 B.南北狭长 C.濒临海洋 D.多火山地震【答案】C【知识点】日本——耕海牧渔【解析】【分析】根据题意, 和食”是日本民众十分喜爱的传统美食,它的原料以海藻类植物和鱼虾为主。“和食”能够反映出日本的国土濒临海洋。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日本是一个岛国,沿海海域鱼类饵料丰富,鱼群集中,渔业资源丰富,是世界著名渔场,在人们的生活中鱼无处不在;日本有悠久的捕鱼历史,在长期与大海共存、与渔业共生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鱼文化”。2.(2021七下·乐清期末)图中甲区域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区,主要表现在( )①农业生产以家庭农场为主②渠道、河流环绕大片稻田③农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④农业大规模使用机械生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知识点】美国中部平原【解析】【分析】根据给出的图分析, 图中甲区域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区--美国的中央大平原,该区域农业生产以家庭为主,地广人稀,需要依靠机械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和玉米。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美国中部大平原,地域辽阔, 美国的农场几乎都是家庭农场 ,必须依靠机械化来完成,所以机械化水平高,生产效率高,人均产量高,人少地多,所生产的农产品大部分要作为商品卖出去,商品率高,是典型的商品性农业。3.(2021七下·乐清期末)下列区域与特色描述,对应正确的有( )①瑞士——借秀丽冰川,创观光胜地②澳大利亚——凭广阔草原,夺牧业先驱③秘鲁——因垂直变化,开特色梯田④以色列——拥石油宝库,启财富之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知识点】智利——安第斯山脉;瑞士——阿尔卑斯山脉;澳大利亚草原——现代化牧场;以色列节水王国【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瑞士——借秀丽冰川,创观光胜地,正确。②澳大利亚——凭广阔草原,夺牧业先驱,正确。③秘鲁——因垂直变化,开特色梯田,正确。④以色列——拥石油宝库,启财富之门,错误。①②③ ,正确。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以色列水资源短缺, 以色列人采用世界最先进的节水农业技术,在沙漠中建起了绿洲; 以色列人努力让宝贵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石油资源丰富,是世界上发达的国家。4.(2021七下·乐清期末)“武定四方,贞观之治,式昭文德……”这句话歌颂的历史人物是( )A.隋炀帝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成吉思汗【答案】B【知识点】贞观之治【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贞观之治”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时,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他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戒奢从简,合并州县,改革吏治,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唐太宗是题干材料歌颂的历史人物,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观之治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掌握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的相关知识。5.(2021七下·乐清期末)《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记载:“其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该材料反映的宋代特征是( )A.权力高度集中 B.商品经济活跃C.思想百花齐放 D.对外交流频繁【答案】B【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宋代中国”“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可知,这说明题干中现象出现在宋朝,而“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都是商品经济的表现,因此,题干信息反映了宋代社会商品经济活跃。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商品经济活跃是题干材料反映的宋代特征,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代经济发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6.(2021七下·乐清期末)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科技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②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③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④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C【知识点】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业;②③属于宋朝时期的史实。东汉的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改进了造纸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故①④和题干材料中的“赵宋之世”不符。C项②③能支持题干一观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代科技发展的相关知识。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造极于赵宋之世”。7.(2021七下·乐清期末)秦朝在地方上设立郡县制,元代以“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反映出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是( )A.推行行省制度 B.设置宣政院C.设置澎湖巡检司 D.设立“三司”【答案】A【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可知,元朝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实行行省制度。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A项推行行省制度是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元朝行省制度,要求识记基础史实。8.(2021七下·乐清期末)明朝状元赵秉忠的答卷,上有万历皇帝批的六个大字:“第一甲第一名”,现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在当时,赵秉忠不可能做到的是( )A.随意发挥对试题的解释 B.听从皇帝派遣C.熟读“四书”“五经” D.书写规范八股文【答案】A【知识点】皇权膨胀【解析】【分析】明朝时,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不准考生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必须分成八部分,称为“八股文”,八股取士让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八股取士禁锢了人的头脑,束缚了人的思想;选拔的人才与国计民生毫无关系,缺乏真才实学;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A项随意发挥对试题的解释明朝不可能做到,符合题意;BCD三项符合史实,明朝都可能做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的八股取士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9.(2021七下·乐清期末)一位同学分类梳理中国古代书籍,其中下划线处可填的是( )第一类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千金方》、《伤寒杂病论》第二类文学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第三类科技著作:《齐民要术》、《天工开物》、A.《本草纲目》 B.《西游记》C.《窦娥冤》 D.《农政全书》【答案】D【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属于农业科技方面的书籍,与题干《齐民要术》和《天工开物》一样属于科技著作。A项《本草纲目》属于医学典籍,不符合题意;B项《西游记》属于文学小说,不符合题意;C项《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的代表作,属于文学类书籍,不符合题意;D项《农政全书》可填在下划线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齐民要术》、《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相关基础知识。10.(2021七下·乐清期末)用表格整理知识要点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表内容共同说明的主题是( )时间 1662年 1697年 1727年 1759年事件 郑成功收复台湾 击败噶尔丹叛军 设驻藏大臣 击败大小和卓叛军A.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B.巩固和发展了西北边疆地区C.战胜了欧洲人的入侵 D.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答案】D【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97年清军打败噶尔丹叛军;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1759年清军打败大小和卓叛军。这些体现了清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ABC三项和题干表格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是题干表格内容共同说明的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及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相关史实。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30分)11.(2021七下·乐清期末)[胸怀世界]2020年2月,斯里兰卡向中国抗击疫情捐赠锡兰红茶,温暖着疫区一线人员的胃和心。中国人民深受感动,铭记于心。结合下列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阅读卡斯里兰卡旧称锡兰,始于1867年的红茶种植使它成为世界著名的红茶产地。政府为了推广优质红荼的种植、生产和销售而成立了茶叶局,并且通过对世界主要茶叶消费市场进行调研,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小链接:茶树具有喜温畏寒、喜湿怕涝的特征。斯里兰卡的茶树种植面积达22万公顷,一年四季皆可采茶。(1)区域的位置决定了区域的基本特征。斯里兰卡位于 半球,它是 (填大洋) 中的一个岛国。(2)区域内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由图和材料二可知,斯里兰卡的水系呈放射状分布,这主要是因为 , 而图中斯里兰卡河流 的特征与当地丰富的降水密切相关。(3)区域发展要基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斯里兰卡红茶产量高、品质好的有利条件。【答案】(1)东或北;印度洋(2)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众多或密布(3)从自然环境分析:产量高的原因是:丘陵山地较多,可种植茶树面积大;纬度低,热量充足;采茶时间长;品质好的原因是:水分条件好,多云雾(空气湿度大),地势起伏大,排水好符合茶树喜湿怕涝的特征。或地处低纬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水热条件组 合好;多(丘陵)山地,茶多种植在(丘陵)山地,排水性好。从人文环境分析:产量高的原因是政府(国家)大力支持和推广(种植面积大);品质好的原因是斯里兰卡是一个旅游岛国,污染较少。【知识点】确定区域的位置和范围;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感受区域的发展【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斯里兰卡位于东半球,它是印度洋中的一个岛国。(2)、由图和材料二可知,斯里兰卡的水系呈放射状分布,这主要是因为当地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而图中斯里兰卡河流众多的特征与当地丰富的降水密切相关。(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斯里兰卡红茶产量高、品质好的有利条件。从自然环境分析:产量高的原因是:丘陵山地较多,可种植茶树面积大;纬度低,热量充足;采茶时间长;品质好的原因是:水分条件好,多云雾(空气湿度大),地势起伏大,排水好符合茶树喜湿怕涝的特征。或地处低纬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水热条件组 合好;多(丘陵)山地,茶多种植在(丘陵)山地,排水性好。从人文环境分析:产量高的原因是政府(国家)大力支持和推广(种植面积大);品质好的原因是斯里兰卡是一个旅游岛国,污染较少。【点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12.(2021七下·乐清期末)[家国情怀·家]2021年5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乐清市常住人口已经高达145万。其实,乐清经过历史.上几次人口迁移才有了今天的结果。让我们一起从乐清人口的变化中探寻历史吧!材料一:建都于临安,此后,大量的人口南迁至乐清,乐清赵姓者大多是宋宗室后裔,为温州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打下了基础,在浙南和乐清的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摘编自许宗斌《昨夜风——乐清历史文化述略》材料二:表1乐清人口变化表朝代 时间 人口数量宋淳熙年间 1174-1189年 四万一千七百一十六人明洪武二十四年 1391年 十三万二千四百六十八人明成化十八年 1482年 八万余人清顺治十八年 1661年 约一万人知识链接明朝,乐清的外来人口中,有一个特殊组成部分,那就是由政府派驻的负责海上巡逻的士兵。……清顺治年间,颁布了“迁海令”,勒令沿海居民迁往内地,直到郑氏政权被攻灭,朝廷才取消该政策。明清之际的战乱和相关政策使乐清经济文化受到严重损害。(1)根据材料一,指出乐清历史上这次人口迁移主要发生在什么时期?(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乐清人口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变化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人口的变迁对乐清产生的影响。【答案】(1)南宋。(2)变化:人口数量大规模减少,人口大量外迁(任答一点给2分);原因:明代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清朝时期为了防止东南沿海居民与郑成功联络形成抗清力量,清政府实行“迁海令”,导致乐清人口大量迁出(3)南宋时期人口的迁入促进了外来文化特别是北方中原文化和乐清文化的融合,促进了乐清经济文化的发展;明清时期的战乱和“迁海令”政策则使乐清的经济文化受到损害。【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二“表1乐清人口变化表”,乐清人口由宋淳熙年间的“四万一千七百一十六人”到明洪武二十四年的“十三万二千四百六十八人”, 可见这次人口迁移主要发生在南宋时期。(2)根据材料二“表1乐清人口变化表”,乐清人口由明成化十八年的“八万余人”到清顺治十八年的“十三万二千四百六十八人”, 可见明清时期乐清人口大规模减少。根据知识链接“明朝,乐清的外来人口中,有一个特殊组成部分,那就是由政府派驻的负责海上巡逻的士兵。……清顺治年间,颁布了‘迁海令’,勒令沿海居民迁往内地,直到郑氏政权被攻灭,朝廷才取消该政策。明清之际的战乱和相关政策使乐清经济文化受到严重损害。”联系所学知识,明清时期乐清人口大规模减少的原因有:明代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清朝时期为了防止东南沿海居民与郑成功联络形成抗清力量,清政府实行“迁海令”。(3)材料一“......为温州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打下了基础,在浙南和乐清的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说明南宋时期人口的迁入促进了外来文化特别是北方中原文化和乐清文化的融合,促进了乐清经济文化的发展。知识链接中”明清之际的战乱和相关政策使乐清经济文化受到严重损害“也是人口的变迁对乐清产生的影响。故答案为:(1)南宋。(2)变化:人口数量大规模减少,人口大量外迁;原因:明代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清朝时期为了防止东南沿海居民与郑成功联络形成抗清力量,清政府实行“迁海令”,导致乐清人口大量迁出。(3)南宋时期人口的迁入促进了外来文化特别是北方中原文化和乐清文化的融合,促进了乐清经济文化的发展;明清时期的战乱和“迁海令”政策则使乐清的经济文化受到损害。【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乐清的人口变迁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13.(2021七下·乐清期末)[家国情怀·国]国家兴盛是我们每个人的中国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多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其中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有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取士……通过分权形成新的官僚政治。——改编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材料二:唐朝的对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其表现在朝鲜和日本的变化。“大进”是指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杨毕坤《唐朝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材料三:“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书信(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第二帝国”在制度方面有哪些新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分别列举史实说明唐朝对外开放“大出”与“大进”的具体表现。(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国家兴盛所需要具备的因素并作简要分析。【答案】(1)①三省六部制;②科举制(2)“大出”: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文化;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大进”:玄奘西行求取佛经,吸收外域文化;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丰富人们生活等。(3)略【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三省六部制【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可知,“第二帝国”指隋唐时期,联系所学知识,隋朝首创“三省六部制”,三省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唐朝时进一步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中央设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隋朝创立的科举制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2)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对日本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为了学习唐朝先进文化,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他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朝鲜半岛上的新罗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唐朝的丝织品和陶瓷等通过丝绸之路出口到大食、非洲等。(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①三省六部制;②科举制。(2)“大出”: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文化;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大进”:玄奘西行求取佛经,吸收外域文化;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丰富人们生活等。(3)略。【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隋唐的制度创新,唐朝的对外交往的相关知识。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综合评测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综合评测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