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上册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认识 20世纪 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其经验教训。
(2)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以及这些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学习目标
(1)时空观念:以时间为主要线索,结合空间位置,梳理 20世纪 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史实。
(2)唯物史观、历史解释:依据教材史料,了解 20世纪 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总结其经验教训。
(3)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归纳 20世纪 50-70年代中国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主要成就,结合史料分析其重大意义,认识这一时期取得的成就伟大性、开创性、奠基性。
(4)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结合史料探究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过程曲折及成就伟大的原因,感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 20世纪 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史实,理解其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2)难点:感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教材分析:本课包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伟大的建设成就”三目,前两目内容有延续性,讲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历程,第三目综合讲述 20世纪 50-70年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工业、国防、农业、教育、卫生、外交等领域取得的具体成就。社会主义建设经历过严重曲折,但分析我们也在曲折发展中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积累了重要经验,建立了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具有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为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时已初步了解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八字方针、七千人大会、“文化大革命”、伟大建设成就等历史事件的主要史实,有较好的知识储备。基于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本课要求学生梳理归纳重大历史、判断正确与否、解读材料、提取信息,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
一、导入新课:播放电影片段《我和我的祖国》中的《相遇》片段。这段电影以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为背景,讲述了国防科技战线上无名英雄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他们隐姓埋名,远离至亲,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正是这种不畏艰辛,为了祖国“舍小我”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中国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一路风雨总向前,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今天让我们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浓浓的爱国主义精神。设计解说:通过播放电影片段,引导学生感受国防科技战线上无名英雄“舍小我”为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素养。
二、新课学习【学思静悟】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找准主要大事)
1.依据教材第一、二子目的内容,按时间顺序梳理 1956-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历史事件。(1956年、1957年、1958年、1959-1961年、1960年、1962年、1964年、1966-1976年)(时空观念)学生活动: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中共八大召开。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提出;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开展。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1959-1961年:经济严重困难。1960年:实行八字方针;调整政治、文化等政策。1962年:七千人大会召开。1964年: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目标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教师活动:(学生梳理后展示“知识树”)
设计解说: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学生已在初中初步了解过,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课堂上引导学生以“知识树”的形式梳理 1956-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时空观念。
教师活动:
1. 在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哪些属于正确的探索?哪些属于探索中的失误?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学生活动:正确探索:“双百”方针提出;中共八大召开;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提出;实行八字方针;调整政治、文化等政策;七千人大会召开;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探索中的失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经济严重困难;十年文化大革命。教师活动:(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绿色图案为正确探索,棕色图案为探索中的失误)
学生活动(结合教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归纳后展示):
(1)八大对中国主要矛盾的分析是客观的、实事求是的,以此矛盾提出的主要任务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2)“双百”方针从实际出发,有利于科学文学艺术的良性发展。
(3)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4)60年代初的调整,是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的正视和纠正,效果显著,国民经济稳步增长。
(5)“总路线”从指导思想上犯了片面追求建设速度、急于求成的错误,“大跃进”严重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一大二公”的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
(6)“文革”,其理论和实践都是错误的。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教师活动:从这些探索中,我们能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学生活动:经验教训:立足国情,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适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分析社会主要矛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判断,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理由,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4.伟大的建设成就(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结束)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结合教材,归纳概括各领域取得的伟大建设成就。)
领域
成就
工业
建成基础工业项目;建立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三线建设。
国防
成功爆炸了原子弹、氢弹,发射了导弹和人造卫星。
农业
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教育卫生
教育事业进步,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
外交
与中国建交国家从 1965年的 49个增加到 1976年的 111个;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及中日建交。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归纳各领域的建设成就,并以表格形式呈现,便于学生掌握。同时引导学生感受成就的伟大性、开创性、奠基性,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交流互动,精讲点拨】教师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完成三道合作探究题,组内进行探究交流后展示,共 15分钟。)
合作探究一:中共八大(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材料一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材料二 1956年 2月苏共召开的二十大,第一次公开批判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揭露了“个拜”造成的恶果。中共中央对此十分重视,书记处、政治局多次召开会议进行讨论。......毛泽东当时多次指出:苏共二十大“表明苏联、苏共、斯大林并不是一切都是正确的,这就破除了迷信”,4月 4日,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又说“感谢赫鲁晓夫揭开了盖子,我们应从各方面考虑如何按照中国的情况办事,不要再像过去样迷信了。
——摘编王保贤《中共八大前后的探索与苏共二十大》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中共八大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学生活动(小组代表解读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规范答案,其他小组给予补充。)
①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
②1954年宪法颁布后中国初步构成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
③中国在亚非拉国家中取得支持和声望;
④开始破除对苏联经验迷信。
教师活动:
材料三 下面是为提交中共八大开会讨论,中央有关部门先后提出的三份“二五”计划方案中,粮、棉、钢产量在 1962年应达指标:
(2)从材料一的数据中,可以看到中共八大召开前,党和政府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学生活动(小组代表展示答案,其他小组给予补充)
变化:方案一相对保守,方案二反映追求高速度的倾向,后来调整了经济指标,反映出从实际出发,稳步前进的指导思想。
设计解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矛盾的变化,并根据国内的主要矛盾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心任务,为我国进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勾画出一幅蓝图,八大前后的探索,成为毛泽东思想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成为党后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源头。基于中共八大的重要性,选取材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其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探究二:伟大的建设成就(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教师活动:材料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已经逐步确立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还将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发展,但是它的主要点,已经可以从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中得到基本的总结......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0世纪 50-70年代社会主义探索对后来现代化建设有何重要历史意义?学生活动(小组代表解读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规范答案,其他小组给予补充。)
意义:为逐步确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提供了经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骨干力量和工作经验;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新中国的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
设计解说:20世纪 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取得的成就具有开创性和奠基性是本课的重点问题,选取材料,指导学生解读提取有效信息,培养了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探究三:曲折发展的原因(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师活动:视角1 社会主义建设过程曲折原因
材料一中国当时的经济模式是欠发达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越是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其内外部压力越大。
——李向前
材料二
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不长,党在全国范围执政时间不长,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真正弄清楚。十年中,出现的一些脱离实际,超越阶段的主观主义的思想和做法,许多是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某些设想和论点加以片面理解或教条化的结果。
材料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封锁和孤立政策;苏联在中苏关系恶化后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为什么过程曲折?学生活动(小组代表展示答案,其他小组给予补充)
原因: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基础薄弱;中国共产党建设经验不足;国际形势严峻。
视角 2 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伟大原因
材料一......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它培养的大批骨干,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 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毛泽东在 1961年末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期间讲到:这十二年,恐怕还是做对了的是主要的,占第一位,错误占第二位。我们十二年,已经有了两方面的经验,这就更强了,而不是更弱了。
——《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 5卷
材料三 20 世纪 60 年代初,大庆工人吃大苦,耐大劳,坚持“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即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对待革命工作要做到:黑天和白天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和“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风貌,出色地完成石油会战,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为什么取得这么多成就?学生活动(小组代表展示答案,其他小组给予补充)
原因:党的正确领导;及时的政策调整;全国人民的辛勤劳动与奉献;英模的担当与引领作用。
设计解说:20世纪 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这是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结合史料探究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过程曲折及成就伟大的原因,感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三、课堂小结【致敬英雄】展示英雄模范人物的照片,由学生大声说出他们的名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他们的英雄事迹形成了具有特色内涵的时代精神(由学生说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崇尚劳动、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甘于奉献...让我们铭记这些名字,正是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使一穷二白的中国挺起脊梁,正是他们崇尚劳动、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精神激励广大人民“舍小我,为国家”努力拼搏、奋发图强。要向这些英模致敬!同时也要向电影《相遇》中刻画的无名英雄致敬!
设计解说:引导学生总结英模所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感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培养其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